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常州市行政服务中心2010年工作总结
索 引 号:014110253/2011-00041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
生成日期:2011-03-01 公开日期:2011-03-03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全年共办理各类事项35.99万件,比去年增加4万多件,增幅达12.75%,其中:即办件25.45万件,即办件占总办件数的70.72%。
常州市行政服务中心2010年工作总结

     

    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中心”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市“有效投入提升年”动员大会的精神,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紧贴全市工作大局,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重点,以创建“阳光绿色”服务品牌为抓手,组织实施“审批提速、服务提质、素质提升”三大工程,全面推进三大平台建设,开启了我市行政服务“三年跃升计划”审改工作的攻坚之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年度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全年共办理各类事项35.99万件,比去年增加4万多件,增幅达12.75%,其中:即办件25.45万件,即办件占总办件数的70.72%。回顾全年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韧不拔,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一)全面推行行政服务“两集中两到位”,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2010年3月在市级行政审批职能部门中全面推行“两集中两到位”,行政服务中心在市级工作推进小组的指导合作下,具体做到:一是坚持依法调整,统一标准,三不增加的三项原则不放松,把“两集中两到位”建立在“合法、精简、高效”的基础上。二是突出面向企业和群众服务的重点部门,涉及企业建设项目投资的重点事项,实现“一门式受理和一站式服务”的重点环节抓落实,牢牢把握“两集中两到位”的工作方向。工作中与49个部门用各种形式沟通、商量、辅导近500余次,力求使实施方案能符合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能与“一门受理、一站服务”的要求相适应。三是落实“事项集中、人员配强、授权到位”三项任务不动摇,努力使“两集中两到位”工作见实效。

    去年10月30日全市效能建设大会召开后,我们又按照范书记的讲话精神,对49个部门的实施方案全部作了书面审核意见反馈。经努力,大多数部门都能认真执行市政府53号文件的精神,克服困难,尽可能把“人、事、权”三项任务落实到位。“两集中两到位”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是部门职能明显转换。49个市级审批部门中有44个单独或增挂设置了行政服务处。二是审批机制明显提优。29个进驻“中心”的部门中有26个明确委派行政服务处处长或副处长为窗口首席代表,并授有全部或部分的既受理又办理权力,集中办理度和授权率分别提升60%和55%以上,窗口的“收发室”现象明显好转。三是许可事项集中度有了新的提升。至去年底共新进行政许可事项23项,集中度由77.26%上升到82.37%,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82%的目标;同时,新进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9项,管理服务类事项14项。四是办事效率明显提高。通过这轮优化,政府公布保留的417项审批事项以及181项管理服务事项,共压缩审批时限945个工作日,承诺件的平均承诺时限由原来的14个工作日又进一步压缩到12个工作日,压缩率达14.3%,有一批承诺件转为了即办件。目前,由于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两集中两到位”的工作理念深入人心,部门领导的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新的工作机制正在逐步建立。

    (二)研究推进联审会办机制,工作有了良好基础。

    一是研究推进建设项目“一条龙”审批服务链的建立。对企业投资项目的流程、环节进行梳理和分析研究,明晰了工业性项目、服务业项目的审批服务流程和路径,弄清了审批部门数、流程环节数、累计审批时间等基础数据资料,为形成建设项目“一条龙”审批服务链,优化流程、减少环节、压缩时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学习和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中心”组织赴苏州、昆山、南通三市行政服务中心进行学习考察。重点对两地三市的“并联审批”、“联审会办”机制进行了学习调研,并将我市的建设项目审批流程与昆山、南通两市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异、分析原因,为我市编制并联审批流程和方案,建立联审会办机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推进“并联审批”的工作方案,并会同相关部门多次进行专题研究,排出推进的序时进度。三是深化完善、巩固提高“四一四联”办理模式的有效运行。全年联合扎口收费4.9亿元;为2051个事项组织联合踏勘;以“一表制”方式为2724家企业提供了便捷登记服务;共为6220家企业和个人办理了集中年检。

    二、创新服务,促进行政审批服务效能提升

    (一)全新打造“阳光绿色”服务品牌。按照俞市长的指示,“中心”精心制定了《关于开展打造“阳光绿色”服务品牌的实施意见》,旨在通过品牌创建活动,实现“权力阳光运行,服务绿色通道”。去年6月进驻“中心”的33个服务窗口都制定了各具特色的品牌创建方案,形成了“中心”以“阳光绿色”为核心理念的品牌集群,实现了“中心”“一窗一品”的创建要求。“中心”组织召开创建服务品牌经验交流会,编印《服务品牌展示》宣传册进行广泛宣传,扎实加以推进,品牌创建的综合效应正在逐步显现。“中心”“一事一评”窗口满意度一直稳定在99%以上。

    (二)首次尝试重点建设项目跟踪服务、陪同服务、联动服务。“中心”管理层面首次走进重点建设项目,深入重点建设项目一线,掌握和了解重点建设项目的推进情况,有针对性地为重点建设项目提供跟踪服务、联动服务工作。在深入调研、了解需求的基础上,选择了工业建设、服务业、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不同类型的6个重点建设项目作为跟踪服务对象,机关专门成立了两个项目跟踪服务小组。分别由两位分管领导带队,深入到项目一线,全面了解项目审批的内容、环节、时限、服务态度等,进行面对面指导,分析研究项目进展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跟踪服务。并且努力做到尽“中心”所能,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得到企业和群众的好评。而且通过重点项目的跟踪服务,进一步摸清项目审批流程、环节、时间等要素,为改进和提升重点建设项目服务水平、深化完善联审会办机制积累经验和掌握第一手资料,有效地提升了“中心”服务重点建设项目的能力和水平。同时,与重点建设项目相关的16个部门窗口,为6个重点项目办理了24个环节的审批服务,其中为190件承诺件累计压缩的时间639个工作日,平均提前3.4个工作日。

    (三)创新开辟“海归服务绿色通道”和青年创业审批快车。2010年配合市委组织部开展“海归创业人才卡”工程,开设“领军型海归创业人才”服务专窗,制定配套服务方案,优化“海归创业”绿色通道流程,印制“海创人才”服务流转单,梳理审批服务事项环节和内容,对各相关人员组织专题培训,建立了“陪同办理”、“一条龙服务”、“联席会议”等机制,形成“中心”与部门联动机制。目前,已为6位海归创业人员提供了优质、高效、便捷、温馨的服务,受到海归创业者好评。为加大对青年创业的扶持力度,为广大青年创业者提供更快捷、便利的审批服务,“中心”团工委推出“青年创业审批快车”服务品牌,旨在利用“中心”一站式审批服务平台,为35周岁以下的青年创业,特别是大学生创业提供工商登记、税务登记、IC卡办理、其他特殊许可等创业审批服务。“中心”团工委成立了包括工商、税务、质监、文广新、交通等部门团员青年为成员的创业服务小组,为青年创业者提供从创业咨询、审批材料准备、各种审批申报、审批办结等一系列的创业审批服务。全年“中心”团工委为近30位青年提供创业咨询、指导、陪同办理服务。

    (四)首次引入第三方测评机构开展满意度调查。去年10月,“中心”为了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行政服务工作及行政服务中心的意见和看法,委托第三方测评机构——国家统计局常州调查队开展“常州市行政服务中心及窗口办件随机跟踪回访满意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群众对“中心”整体满意率达98.2%,对窗口办件服务满意率达98.3%,同时,受访者还提出了280多条意见和建议,“中心”将第三方测评结果及时反馈到各部门及窗口,逐条对照分析,落实整改。同时对明查暗访中发现的问题,实施诫勉谈话,对受到企业群众称赞的窗口工作人员予以通报表扬,以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和树立优秀形象。

    三、实施素质提升行动,激活了“中心”的建设发展

    一是素质培训教育效果明显。“中心”去年组织了对新进人员的集中系统培训和“中心”机关科级以下党员干部全部参加市级机关组织的轮训,更新知识,提高能力。邀请专家教授作十七届四中全会专题辅导和读书报告;设立“机关书屋”、“廉政书橱”;观看《远山的红叶》电视剧,接受勤廉教育;开展读书活动。二是创先争优扎实推进。组织了缅怀先烈、走访慰问老党员,听取社会各方意见,党员公开承诺书,“中心”60多位共产党员、20多个窗口处室争创“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窗口”。三是开展“建设新中心、塑造新形象”实践活动。组织文明礼仪讲座,开展“爱我中华”征文及行政审批服务综合素质竞赛。营造“团结和谐、奋发向上”的浓郁氛围,形成“走进一个门,服务一条龙,凝聚一股劲,‘中心’一家人”的文化特色。四是建章立制规范行为。去年,对“中心”自成立以来的制度规定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建立健全、修改完善了包括“中心”领导班子建设及各项工作管理的47项制度规定,并汇编成册,发至每位工作人员,切实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实施制度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五是创新创优提升能力。坚持每季召开市、辖市区工作交流研讨活动,并组织行政服务工作创新创优成果评选活动,以促进我市行政服务工作的全面提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