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关于对常州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提案第0217号的答复
索 引 号:MB1531591/2024-00074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其他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常文广旅复〔2024〕68号 发布机构:市文广旅局
生成日期:2024-06-07 公开日期:2024-06-24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关于对常州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提案第0217号的答复
关于对常州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提案第0217号的答复
常文广旅复〔2024〕68号

黄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文旅融合背景下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乱针绣的保护和传承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多维发力”构建非遗保护和传承新生态,切实做好保护、传承、利用三篇文章。

一是推动乱针绣非遗传承与项目系统化保护。非遗乱针绣项目通过十年三次申报的不断努力,成为常州近年来唯一入选的国家级非遗项目,乱针绣传承人孙燕云成为45年来常州第三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并成功入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目前乱针绣项目合计拥有1个国家级、4个省级、9个市级、17个区级传承人,2023年申报的5位市级传承人也已经专家评审组评审通过,正在公示阶段;设立乱针绣博物馆1个,3个工作室研习馆;孙燕云乱针绣工作室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基地和首批工艺美术大师传承创新基地,狄静乱针绣工作室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基地,常州燕秀轩创意有限公司获钟楼区人社、农业农村局等单位评选认定的首批区级非遗工坊。另外,加强乱针绣非遗理论研究,2021年出版了《杨守玉评传》非遗著作。

二是推动非遗进校园,融入国民体系教育。市教育部门开展非遗课程建设、设立专项教学与教研活动。常州市教科院自2019 年开始以“协同课程”的方式探索学校课程建设,并于2021年9月正式设立了《魅力非遗》等8个常州市协同课程建设项目,目前,《魅力非遗》项目运行逐步深入,常州市丽华中学、武进区湖塘桥实验小学等一批中、小学校和常州市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常州市中吴实验学校等职、特校携手走进协同探索非遗课程的阵营,包括乱针绣在内的一批非遗项目,已经陆续进入校园、走进学生课堂和社团活动,特别是常州高等艺术职业学校、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均把非遗乱针绣列入专业学习课程。非遗课程专项教研活动、非遗校本课程开发、非遗项目与学科课程融合、普职特融通共赴非遗等方面的探索,也在逐步推进。多方考察非遗教育师资队伍培养、促进非遗社会传承与学校教育的融合。由于非遗的社会传承方式与学校教育方式的天然差异,“非遗进校园”存在非遗传承人不适应学校教育教学方式、学校教师不熟悉非遗技艺,双方都很难独立开展非遗课程建设和教学工作的困境。为此,常州市教科院开始探索“双向培养”机制,并尝试在学校教育中非遗传承人和学校教师承担不同教育任务、协同开展非遗教育的实验探索,如在常州市荆川小学开展的阳湖拳传人与体育教师“阳湖拳联合训练与教学”、在武进区湖塘桥实验小学开展的“狄静乱针绣工作室”与美术老师“乱针绣对比教学”等。同时,进一步推动非遗传承人在“非遗进校园”的进程中,一边传承非遗文化、一边发现“非遗传承”接班人。

三是推动非遗与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聚焦全民参与、融合共享的理念,将非遗与景区等不同载体连接,开展“钟灵毓秀”文旅景区沉浸式非遗体验,打造博济南岸里非遗产业园区,并入选省非遗进景区试点项目等,年接待人次逾10万人。推动乱针绣项目融入老城厢复兴发展,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其中常州市狄静乱针绣工作室融入大庙弄街区,孙燕云乱针绣工作室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夏家大院相融合;通过“百年沧桑 古宅新生”与“百年绣艺 指尖传承”,打造集非遗展示、游艺、文创等为一体新晋非遗网红“打卡地”。同时,以赛事、品牌活动推动“文体旅商”深度融合发展,整合2024常州钟楼半程马拉松赛事,将非遗文化融入赛事各个细节之中,围绕非遗开展“赛+游”“赛+会”“赛+展”“赛+购”等系列活动,赛事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96.23%的参赛者表示明年将继续参加。全市各地在做好抢救与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独具特色的地方非遗资源,依托A级旅游景区、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旅游度假区、旅游休闲街区、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旅游风情类特色小镇等载体,以游客体验为核心,在景区内通过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全方位推动非遗与景区深度融合,满足游客“求新、求奇、求知、求乐”的旅游愿望。目前,非遗进东方盐湖城景区项目、非遗进南山竹海景区项目被评为省级示范项目,并给予了一定的奖励资金支持。

四是推动非遗创意融入现代生活。近年来,市、区两级非遗管理部门,积极引导、组织乱针绣项目传承人参加省市各类培训活动,在传承乱针绣工艺回归本朴初心的自然生活理念的同时,推动乱针绣传统文化艺术融入现代生活。通过提取传统元素,与时尚相结合,围绕运河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的发展理念,使传统工艺和现代设计相结合,将非遗创意融入当代生活,促进传统非遗与现代生活的连接。乱针绣衍生品品牌“承无”应用到礼品、胸针、围巾、大衣等生活用品,跨界成为爆款。

五是推动创新乱针绣展示和销售平台。组织常州乱针绣、传统旗袍制作技艺项目参加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举办常州乱针绣精品展等品牌活动,搭建钟楼“非遗+”的展示平台;推陈出新,打破传统的销售模式,利用网络开展线上直播销售,如孙燕云乱针绣工作室利用微信平台促进销售,狄静乱针绣工作室在抖音、微信和小红书网络平台设立销售平台等,为传统乱针绣展销注入新的活力。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对于非遗乱针绣的保护和传承,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进一步拓展适宜开展乱针绣教育的学校,尝试有条件、有步骤地建设校内“乱针绣非遗馆”,推进学校乱针绣课程资源建设以及学校非遗教育的交流与研讨。

二是进一步统筹文化保护与城市更新发展。提升老城厢活力,梳理老城区脉络,推动孙燕云、荻静两位大师的乱针绣工作室更好融合进入老城厢复兴发展。

三是进一步加强非遗乱针绣传承人培养。组织乱针绣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申报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申报;组织乱针绣申报首批江苏省传统工艺振兴项目,推动项目人才的培养。

四是进一步搭建乱针绣非遗展示、销售和文旅融合平台。积极开展科普教育活动,以“非遗传承”等题材进行展览展示,拓展文化传播;组织乱针绣非遗项目参加国际国内展销活动;持续推进打造青果巷、博济南岸里非遗产业园区、焦溪古镇等一批集非遗展示、游艺、集市、文创、生产等于一体的景区新业态,旅游新模式。组织申报好省第三批无限定非遗空间进景区示范项目。


签 发 人:严  俊

经 办 人:夏李萍

联系电话:85682509

常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2024年6月7日

(此件公开发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