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生态空间管控,提升我市生态质量的建议”(第0104号)收悉,我们认为该提案的提出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极具现实的指导意义。生态空间管控是保证生态安全的底线,对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及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经我局认真研究,充分吸纳各会办单位意见,现针对提出的对策建议答复如下:
一、主要工作进展
近年来,我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严格落实生态空间管控区域监督管理要求,提升生态保护监管协同能力和基础保障能力,确保生态安全,有序推进生态保护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
(一)科学编制实施方案,强化顶层设计
加强规划衔接。将生态空间管控区域作为《常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常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21-2030年)》《常州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常州市“两湖”创新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22-2035年)》《常州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2022-2025年)》等各类专项规划、计划编制的重要前提,加强衔接,纳入重点保护空间,不断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每年编制生态绿城建设目标任务书、生态文明建设(自然生态保护)工作要点。对照年度目标任务,梳理薄弱环节,通过组织实施一批环境治理和生态修改重点工程,突出生态空间保护与修复,有效贯彻落实了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空间管控区域保护的决策部署,并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有效支撑。
(二)强化生态空间管控,筑牢法治保障
优化调整生态空间管控区域。严格落实《江苏省生态空间管控区域调整管理办法》,按照生态空间“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的总体要求,开展优化调整。目前,全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346.1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7.92%;生态空间管控区域1126.24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25.76%。
强化法治保障。2022年,常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推进了我市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工作的力度,确保我市按时高质量完成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任务。2023年,我市颁布施行《常州市水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该条例作为全国首部全行政区域水生态环境保护法规,明确要求开展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水环境生态空间管控。2024年,市生态环境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十部门联合制定印发了《常州市生态空间管控区域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了部门责任分工以及管控区域类型保护责任主体,加强生态空间管控区域的日常管理,做好技术指导和协调,共同严守生态空间管控区域。
强化生态空间管控区域监管。对生态空间管控区域人类活动情况进行卫星遥感监测和实地核查,特别是围绕重点地区、聚焦重点问题,加大实地核查频次和执法检查力度,及时发现、移交和督促整改各类生态破坏问题。强化部门联动执法,市自然资源联合生态环境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执法联动机制的实施意见》,形成依法惩治生态破坏问题的强大合力。市生态环境部门会同自然资源、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农村等部门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工作,严肃查处自然保护地内的各类违法违规活动。
(三)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打造长三角生态中轴
依托我市“一江一河四湖五山”自然资源禀赋优势,高水平打造长三角生态中轴,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和治理,厚植美丽常州生态底色。在全省创新提出开展全市域“生态绿城”建设,围绕“增核、扩绿、连网”三大措施,近10年来,共推进实施1610个项目,累计实现增核10.26万亩、扩绿13.29万亩、连网1290公里;全市林木覆盖率达26.91%;“生态绿城”建设连续多年被列入民生实事项目,成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统筹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生动实践。
金坛区入选首批省级山水林田湖草建设试点为契机,获得省级财政奖补资金3亿元,实施8大类工程、16个重点项目,形成了由“源(茅山)→廊道(平原河网)→汇(长荡湖)”组成的完整生态系统结构,绘就“以山养人、以田扩容、以林涵水、以水丰湖、以湖润城”相互依存、绿色循环的金坛“山水画卷”。
加快建设生态安全缓冲区和生态岛试验区。近年来,常州市重点围绕长江、太湖、天目湖、长荡湖、京杭大运河等重要敏感水体,统筹推进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完成13个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其中,溧阳市天目湖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示范项目和常州市江边污水处理厂四期工程人工湿地生态缓冲区建设示范项目被评为省生态安全缓冲区项目,江边污水处理厂四期工程人工湿地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示范项目被纳入《省生态安全缓冲区典型案例》。开展溧阳天目湖湖群“生态岛”试验区建设,总投资1.8元,规划开展智慧调查监测、重点物种保护、物种生境改善、“两山”价值转化四大类共12项重点工程,通过“溧阳1号公路”和“山水琴廊”两条生态廊道串联成一体,构建“三核两区,两廊多点”总体布局,形成“斑块——廊道”链接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新模式。溧阳天目湖湖群“生态岛”试验区项目入选全省首批8个生态岛试验区试点之一,获得省级补助资金3000万元。
紧扣“生态创新区、最美湖湾城”目标,以突出洮滆流域生态特色为基础,实施“两湖”创新区生态修举,强化水系连通,提升水环境容量,实施河湖生态清淤,打造湖岸、河口、水产养殖区缓冲净化带,全面削减内源污染,因地制宜恢复植被、鱼类生境,精准开展增值放流和禁捕退捕,长三角生态会客厅初具雏形。
(四)建立生态观测网络,加强科普宣传
近年来,我市先后建成滆湖生态观测中心、天目湖流域生态观测研究站、天宁丰北村、钟楼荷园、经开遥观宋剑湖等多个生物多样性观测场站,在金坛区茅山地区、溧阳市瓦屋山、南山竹海等地布设46台红外线监控相机。溧阳市建成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平台,平台集合了物种记录与统计分析、电子标本库管理、物种鉴别管理、数据中心等;同时,开发生物多样性数据库移动端APP,在实现日常管理功能基础上,着重开发与民众互动功能。根据生物多样性调查,我市生物物种2506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物种94种,共观测记录到鸟类381种,特别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白颈长尾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白鹇在常州被持续监测发现,刷新了省内野生鸟类的新纪录。去年,“鸟中活化石”中华秋沙鸭在常州首次记录,并在《江苏卫视》进行了专题报道。
结合全国首个生态日、世界湿地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重要节日,广泛、深入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如渔业增殖放流活动、鸟类摄影比赛、“湿地日”宣传普法活动、全国生态日“小手牵大手,携手护自然”研学活动、六五环境日宣传活动、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宣传活动等。通过多种多样的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公众生态文明理念,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五)推动生态价值实现,探索“两山”转化路径
我市的溧阳市和新北区被纳入全省首批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地区。溧阳市在持续加大生态治理投入的基础上,以长期、系统的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为支撑,在苏皖交界的重要生态保护水体、也是溧阳人民的“大水缸”——天目湖流域建立生态容量评价体系,构建以生态容量约束性供给为原则的交易制度,对生态资源产品做直接的价格量化,将生态治理工程带来的环境质量提升转化为直接的生态容量效益,让各类市场主体的生态保护行为可以通过市场交易、绿色金融等方式直接获得经济收益,推动形成“保护者受益、使用者付费、破坏者赔偿”的绿色发展利益导向机制。试点以来,溧阳市生态产品交易市场已实现市场交易额超5000万元,有力推动了天目湖流域环境保护和水生态产品价值变现。
新北区以沿江化工企业用地资源整合利用为抓手,创新性地提出以“企业退出—生态修复—指标调剂—易地使用”为路径的“空间补偿”机制,统筹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和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利用。目前,已有755亩的化工腾退用地验收,置换指标已用于绿色高端项目。积极盘活低质低效土地资源,收回3宗共计330亩国有土地使用权,顺利完成3家企业资产重整,其中江苏永迈循环重整案例入选2023年度全国经典案例。聚焦“东方碳谷”“创新药谷”产业集群打造,园区亩均税收从2019年的11.1万元增至2022年的36.7万元。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我市将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严守生态空间管控,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常州贡献生态力量。
一是严格生态空间管控区域监管。每年开展生态空间管控区域监督管理自评估,系统总结上一年度生态空间管控区域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开展情况、主要做法、保护成效及存在问题;通过遥感解译、地面调查、空间运算、统计分析等多种手段,组织开展常州市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成效评估。持续开展生态空间管控区域卫星遥感监测和实地核查,市相关部门联合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工作,严肃查处生态空间管控区域和自然保护地内的各类违法违规活动。
二是强化生态保护修复。以“生态源保护、城乡公园绿地、生态廊道、生态绿道、特色主题建设、生态细胞创建”六大工程为抓手,持续开展生态绿城建设,今年共实施工程项目69个,预计增核5500亩、扩绿1500亩、连网39公里。今年,我市将开展绿城建设成效评估,系统总结建设成果,科学评估建设体系的生态与惠民效益。扎实推进溧阳天目湖湖群生态岛试验区建设试点,今年天目湖湖群生态岛除长效管理方面等持续性工作外,工程类项目基本完工,并开展生态岛中期评估。编制完成《常州市生态安全缓冲区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推动新建改建扩建污水处理厂配套建设生态安全缓冲区,同时积极培育生态涵养型、修复型和保护型生态安全缓冲区项目,今年,每个辖市区完成建设不少于1个生态安全缓冲区。与省环境监测中心合作开展EQI指数变化分析,对我市未来生态保护修复指明方向。
三是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全面启动新一轮全域生物多样性调查,进一步摸清区域内生态系统的构成、分布、变化、保护状况,持续完善生物多样性本底数据库。健全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围绕宜溧山区、洮滆片区、太湖、长江沿线等重点敏感区域,推进生物多样性观测站点建设,建成溧阳市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站、长荡湖鸟类观测站和新北区长江生物多样性观测站,推进各辖市区生态观测站接入市“水美”平台。与湖州、无锡和苏州共同参与环太湖保护行动,共同打造跨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
四是积极探索“两山”转化路径。今年我市积极探索实践“两山”转化模式,将洮滆·两湖创新区(包括金坛区和武进区)作为一个整体,申报“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总结提炼了八个典型案例上报省生态环境厅。后续我市将积极与国家、省对接,力争能够成功创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五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借助网络媒体宣传生态空间管控区域的保护工作,依托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公开生态空间管控区域保护信息,及时回应社会关注的相关热点问题,鼓励举报滥捕滥伐、违规建设、污染环境等导致管控区受损的违法行为。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公众开展或参与多种形式的生态空间管控区域保护活动,支持科研院所、高校、社会组织等开展管控区保护研究。
感谢您对我市生态环境工作的关心,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一如既往地得到您的关心与支持!
常州市生态环境局
2024年6月3日
(此件公开发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