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辖市(区)应急管理局、常州经开区政法和应急管理局:
现将《常州市应急管理局2021年科技和信息化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常州市应急管理局
2021年1月18日
常州市应急管理局2021年科技和信息化工作要点
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扎实推行生产经营单位信用管理,优化“一网通办”“互联网+监管”技术保障,深化安全生产责任保险风险管控、科技和信息化与应急管理业务深度融合应用,助力提升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治理能力水平。
一、全面提升信息化建设应用水平
(一)深度融合信息系统功能
紧紧围绕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和安全生产工作需要,不断完善“常州市应急管理指挥信息系统”功能,稳步推进值班值守、应急资源管理、数字预案、桌面推演、辅助决策分析等功能子系统应用;会同市大数据管理中心共建应急管理专题数据库,推进气象、水文、地震、地质等自然灾害、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等基础数据收集、共享和应用,为应急指挥调度提供信息支持。
(二)深化政务服务系统建设
全面深化应急管理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品牌建设,建立与政务服务网统一公共支撑、统一一网受理、应用迁移汇聚和监管数据共享对接机制,全面实施“一网通办”,实现全市应急管理政务服务资源有效汇聚、服务标准统一、多个事项联办;应用大数据,探索无人工干预智能审批,实现线上“秒批”服务试点,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增强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
(三)推进风险监测物联网建设
推进工贸行业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数据、重点部位视频接入。新增、完善市级和滨江化工园区平台视频存储、视频分析、离线短信提醒、企业值班调度等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功能。加强交通运输、生态环境、应急管理等专项物联网平台数据接入,推进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经营、运输、处置等全环节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建设,为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提供信息保障。
(四)全面推进信息系统应用
全面推进现有信息系统使用,提升信息化应用率,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安全生产数据库。采用专项培训、以会代训、工作调研等方式,对应急指挥、企业信用、行政许可备案、企业安全生产危险因素管控、教育培训考核、中介机构、专家、安责险、专项整治、费用提取使用、行政执法、安全生产问题处置监管平台、危险化学品监测预警等管理系统开展应用培训;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进一步规范乡镇街道、村委社区系统应用,系统使用率不低于90%。
二、推动安责险与应急管理深度融合
(五)加强安责险政策宣传
充分利用微信、网络等各种媒介,采用培训、座谈、讲座和案例等多种形式宣贯安责险政策,培育和引导保险机构作为第三方中介服务力量参与生产安全事故预防,推进企业主动投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应保企业投保率不低于95%。各保险机构应强化主动服务意识,加强工伤事故的研究分析,提出专业化治理对策,化解事故风险。
(六)提升安责险风控服务
常州市安责险共保体应突出事故预防,提升风控团队服务能力,通过211+服务,强化事故隐患排查整改闭环管理,切实做好企业生产安全风险预防。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要统筹用好保险机构力量,围绕风控费用使用政策,优化风控服务内涵;协助共保体开展高温熔融金属、粉尘涉爆、深井铸造、危险化学品、煤气作业、涉氨制冷等环节领域的重点企业和“五高”(高保费、高出险、高赔付、高隐患、高咨诉)企业进行安全生产专项深度指导;督促企业加强事故隐患整改,一般隐患整改率不低于85%,重大隐患整改率不低于90%。
(七)强化安责险管理质效
进一步完善常州应急APP系统功能,指导安责险共保体采用多种形式开展企业员工在线安全宣传培训;充实高危行业视频课程,完善考试题库,提高安全宣传培训服务的效果。修订常州市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履约信用考评管理办法,指导安责险共保体经纪服务公司定期开展安责险服务评估,规范安责险投保、理赔、事故预防等履约管理,推进安责险项目健康发展。推进常州安责险风控服务中心实体化运营,加强保险服务与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深度融合,深化“安责险+科技+服务”常州模式内涵。
三、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信用管理
(八)拓展信用管理考评覆盖面
依据《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信用管理的实施意见》(常应急〔2020〕34号)的要求,对从事安全生产相关服务的单位(安全生产技术服务机构、教育培训机构、保险机构、安全生产专家)及从业人员的信用管理实施办法进行修订,力争实现安全生产从业单位、人员信用管理考评全覆盖;继续加大联合奖惩范围、力度;推动辖市区信用管理的落地实施。
(九)优化提升信用管理系统功能
总结梳理信用管理子系统运行半年多来存在的问题,及时讨论研究完善提升办法,实时动态采集企业标准化管理流程信息,严把省厅行政执法信息系统数据对接质量关,细化培训考核、风险管控、隐患整改、事故查处等信用考评要素计分办法,确保企业守信和失信记录信用数据库质量,不断优化企业信用等级管理,进一步规范“惩戒名单”流程化管理和企业信用修复。
(十)加快信用管理考评结果运用
加快《常州市关于对安全生产领域失信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开展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常信用办〔2020〕13号)、《常州市关于对安全生产领域守信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开展联合激励的合作备忘录》(常信用办〔2020〕14号)等政策文件的落地落实,持续优化企业安全生产信用共享数据库及“信用常州”平台自动对接流程,会同市信用办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联合奖惩工作机制,不断推进安全生产信用结果的运用,积极营造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良好氛围。
四、增强应急管理科技支撑作用
(十一)建立科技扶持机制
制定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科技项目扶持管理办法,引入科技项目专家辅导、申报协助、实施指导、应用推广等帮扶机制,引导鼓励社会资金、技术、人才投入应急科技领域;重点扶持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科技创新项目、重点实验室和研发基地建设;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和有关企业的技术优势,组织、开展应急管理和安全科技创新项目研发和申报;推动企业加大对安全生产科技的投入,探索开展“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安全生产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试点工作,运用科技手段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十二)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加强“硝基苯类化合物的本质安全连续生产技术开发”“水性涂料在提升机车修造涂装工艺本质安全度的推广应用”项目监督检查、绩效评价、项目成果转化应用和示范推广。在高危行业重点领域继续推动开展“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大力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科技保障能力。开展物联网感知、大数据、云计算处理等新兴技术应用推广,助力提升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增强防灾减灾救灾的管理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