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关于对常州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代表建议第137号的答复
索 引 号:014109859/2022-00088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稳岗就业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常农复〔2022〕32号 发布机构:市农业农村局
生成日期:2022-06-14 公开日期:2022-06-17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关于对常州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代表建议第137号的答复
关于对常州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代表建议第137号的答复
常农复〔2022〕32号

黄忠新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乡村人才振兴扶持力度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乡村振兴工作高度重视,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市委组织部、人社局、卫健委、教育局、农业农村局等多部门扎实推进各领域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切实保障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

(一)村干部专职化建设。2019年,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出台《关于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打造基层治理铁军的实施意见》,按照“进入有专项制度、岗位有专业能力、评价有专门标准、待遇有专属保障”要求,推进村干部专职化管理。村(社区)“两委”换届后,全市新任村(社区)书记平均年龄较上届下降近3岁,大专以上学历比上届提高7个百分点;新一届村(社区)“两委”班子平均年龄较上届下降近6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比提高近15个百分点,女干部比例明显提升。1512名致富带富能手、1069名退役军人、233名优秀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充实进新一届村(社区)“两委”班子。每村(社区)动态保持2—3名后备人才队伍,与镇(街道)干部、村(社区)“两委”成员结对。通过党员教育“3211工程”,通过选派村(社区)“两委”干部到机关部门、镇(街道)挂职,到重大项目、活动现场一线锻炼,为基层干部在专业培养、全域锻炼上打通路径。

(二)乡土“三带”人才发展。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乡土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试行)》,明确14项具体举措。这是全市第一个综合性乡土人才建设文件,也是省内第一个出台的市级乡土人才队伍建设系列政策。目前,全市省乡土人才“三带”行动计划培养对象名人26人、能手64人、新秀230人,2名乡土人才荣获“江苏工匠”称号,3名荣获“常州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孙燕云、邢粮、杨兆群等20多人获评“乡村振兴技艺师”正高、副高职称,7名乡土人才先后被评为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市乡土人才企业已经建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家,省乡土人才技能大师工作室17家,省乡土人才大师示范工作室6家,省乡土人才传承示范基地1家。2021年11月,我市在首届中国江苏乡土人才“三带两助”建设成果展中,荣获特别荣誉奖1个、金奖1个、银奖3铜奖5个;征文比赛获得三等奖1个、优秀奖4个,彰显了我市乡土人才的实力,乡土人才、乡土技能大师在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等“三带”作用日益彰显。

(三)农业乡土人才培育。制定《常州市“龙城英才计划”农业乡土人才选拔培养实施办法(修订)》,选拔农业乡土人才104人,其中,年龄30岁以下的5人,30-39岁的22人,40-49岁的40人,50-59岁的37人;学历上本科及以上27人,大专学历26人,高中学历40人,中专及初中学历11人;开办各类公司或工厂的57人,经营各类合作社的32人,开办家庭农场的8人,个体户7人。累计安排扶持资金230万元,落实乡土人才社保补助和信用贷款政策,扶持乡土人才产业发展。市农业农村局会同市人才办、财政局、市政府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等,与江苏银行、江南农村商业银行、南京银行等四家银行签订了农业乡土人才融资合作协议,以常州市中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作为增信手段,保障农业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发展中的正常生产经营所需金融支持。

(四)农业精英人才培养。出台《常州市百名现代农业精英人才培养计划(2018-2020年)》,按照“围绕农业产业培养人才,依托人才提升产业”总体思路,采取分产业、分层次、差别化的方法,实施农业产业百名精英人才培养计划。依照百名精英人才专业、年龄、工种等基础情况,通过“结对共进、产学对接、团队组建、教育培训、工作激励”等培养措施,分行业、分领域组建科技团队,从技术协同攻关、人才交流互动、农技推广合作、项目合作实施等多个层面支持人才发展;会同常州市农技协,开展常州市百名农业精英人才培育实践课题研究,通过与知网联合搭建线上学习、论文发表以及线上论文查询平台,满足精英人才试验研究的各项需求,促进人才进步成长;以专题发布或是沙龙研讨等方式,围绕基地建设、项目成果、论文、专利、技术、品牌打造以及现代农业建设等方面,通过专家指点、交流研讨,为后续发展积累思路。经过3年的培养,农业精英人才中现有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成员2人、入选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7人。

(五)农村专业人才引育。推进教育、卫生人才“县管校聘”“县管乡用”管理体制改革,均衡基层教育、卫生人才资源配置,做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和乡村教育定向师范生培养工作。大力开展“智汇乡村”主题系列招才引智活动,以优良的项目、优惠的条件,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吸引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其中,到乡以下学校、卫生等事业单位工作的大中专及以上毕业生可提前转正定级,薪级工资高定1级;对长期在基层一线工作、业绩特别突出的专业技术人才,符合条件的可破格晋升职称待遇;符合条件的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可以享受乡镇工作补贴。溧阳市实施基层岗位和学历专项绩效奖励政策,获得省政府真抓实干激励奖;武进区创新村级卫生人员管理体制,将大学生村医纳入备案制人员管理,与同类事业编制人员享有同等的职称评定、评优评先、工会福利等待遇。武进做法被国家卫生健康委评为全国优秀典型案例。

(六)高素质农民培训。加大农民培训的资金投入,创新农民培训工作机制,在充分用好国家和省项目资金的基础上,溧阳、金坛、武进和新北等四个涉农辖市区投入专项资金,立足区域主导产业,围绕农时季节,围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从“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出发,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全市每年完成各级农民培训5000人以上,组织700多名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参加农业院校的部级培训项目,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程度提高超过4个百分点。同时,各地农广校通过座谈交流、实地观摩研讨等方式开展培训后的跟踪指导服务,帮助解决学员培训后产业发展问题,实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到“培育”有效转化。

下一步,将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强化乡村人才振兴,加快集聚乡村人才,切实为大力开展乡村建设行动提供人才支撑保障。

第一,努力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村干部队伍。以村(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以专职化管理为抓手,持之以恒抓基层打基础,抓管理强规范,努力打造一支过硬的基层治理铁军队伍。一是突出能力培养。依托各级党校、党员教育站点、乡村振兴学堂、村干部实训基地等开展专题培训,积极构建全市层面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学习交流、锻炼提高的平台,通过“书记讲给书记听,书记做给书记看”,着力提升村(社区)“头雁”队伍研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全市将举办“头雁讲坛”30期左右。二是突出全面提升。择优选拔一批党性强、群众公认、经验丰富的“5A”级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与新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开展“青蓝结对”活动,形成 “一对一”“一帮多”的培养模式。按照“一人一表、一镇一册、一县一库”的要求,建立健全村(社区)“两委”后备人才管理库。积极组建村居、村企“党建联盟”,实现强村弱村齐头并进发展,同产业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充分抱团发展、党群服务项目城乡一体联动。三是突出规范管理。持续坚持以专职化管理为抓手,围绕“进入有专项制度、岗位有专业能力、评价有专门标准、待遇有专属保障”要求,全面推动覆盖选、育、管、用、督全链条管理模式。从基层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出发,对基层干部所需要的专业能力进行梳理,推行“因能授职”。持续加大待遇保障力度,建立村(社区)养老保险制度、企业年金制度及其他激励措施“三位一体”的离任保障体系,让村(社区)干部老有所依、老有所享。

第二,努力培养一支“一懂两爱”的三农队伍。一是重点建好五支人才队伍。针对乡村人才存在问题,为适应乡村建设行动的需要,重点抓好产业领军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乡土文化人才、乡村治理人才五支人才队伍建设。“十四五”将大力度推进人才优先发展,构建乡村人才振兴的政策框架和政策体系,创新引才、用才、育才体制机制,形成上下贯通、协同配合的良好工作格局。将乡土人才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常州市人才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年度全市人才工作要点。力争到2025年,全市引进和培育30名以上高端领军人才、300名以上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二是突出抓好“三农”人才培养。围绕农业、农村、农民,不断完善人才管理和培养、评价、流动、激励、引进、使用的体制机制,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培养好农业乡土人才、精英人才两类人才对象,选育10个农业科创平台。加强领军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健全以农业乡土人才、精英人才、高素质农民为主体的人才培育机制,大力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落实好人才社保补助,金融扶持等相关扶持政策。加大农业精英人才、乡土人才培育力度,以技术体系、科技支撑等项目实施为抓手,鼓励农业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围绕农业发展需要和农民技术需求,培养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三是完善农业农村人才扶持政策。对认定为常州市“龙城英才计划”农业乡土人才并缴纳社保的,按照其当年个人实际缴纳金额,给予7200-12000元补助。对未缴纳社保但年满45周岁的男性农业乡土人才、年满35周岁的女性农业乡土人才,给予每年6000元补助。农业乡土人才可申请由江南农村商业银行提供的无担保无抵押基准利率的纯信用贷款,具体贷款额度由银行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最高贷款额度不超过30万元。对农业乡土人才承担的市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给予不超过20万元的资助。

第三,进一步加强乡土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加强乡村专业人才培育。大力开展“智汇乡村”主题系列招才引智活动,以优良的项目、优惠的条件,吸引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教育、卫生计生部门推进“县管校聘”“县管乡用”管理体制改革,均衡基层教育、卫生人才资源配置。做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和乡村教育定向师范生培养工作。指导各辖市区加强乡镇农经、农技、农水人才队伍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从村党组织书记中选拔聘用优秀人才到乡镇事业单位工作。加大乡村专业人才职称评审政策宣传力度,对长期在基层一线工作、业绩特别突出的专业技术人才,符合条件的可破格晋升职称待遇。二是加强优秀乡土人才选培。重点围绕常州民间工匠和农村实用技术人员,开展优秀乡土人才选拔培养、乡土人才载体培育工作。开辟“乡村振兴技艺师”乡土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创新乡土人才职称评价方式,继续开展乡村振兴技艺师职称评定。探索启动全市乡土人才地图编制行动,建立乡土人才资源档案,更好地为乡土人才提供精准服务。三是加强引导人才乡村流动。充分发挥服务乡土企业和技能人才的优势,大力选树乡土人才先进典型,广泛进行主题宣传。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到乡以下学校、卫生等事业单位工作的大中专及以上毕业生可提前转正定级,薪级工资高定1级。符合条件的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可以享受乡镇工作补贴。加大农业引智成果示范推广力度,组织国内外农业专家到镇村进行技术指导。支持有条件的乡镇(街道)开设农村人力资源市场,促进农村实用人才流动。鼓励乡土人才技能大师到职业院校开设“技能大师工作室校园工作站”,支持合作开办“历史经典产业特色班”、民间工艺班。

签 发 人:李昙云

经 办 人:魏  景

联系电话:85682255

常州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6月14日

(此件公开发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