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2016年工作计划
索 引 号:014109840/2016-00014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市环保局
生成日期:2016-02-29 公开日期:2016-02-29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2016年全年需要着力解决的几项工作
2016年工作计划

常州市环保局


    2016年,将继续高举生态文明建设旗帜,加强城乡生态环境建设,打赢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坚持以依法行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严格环境监管执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保障群众的环境权益。

    (一)实施新一轮生态绿城建设。围绕“按照标准化建设,突出重点亮点项目”建设的总体要求,认真谋划生态绿城建设2016年目标任务。一是夯实基础。进一步完善系统布局,规范建设标准和模式,将生态绿城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标准化城市建设工程来打造,重点从生态细胞、生态廊道、生态绿道等方面进行标准化建设,如老运河南侧生态绿道建设工程、市区特色林荫道建设工程、新孟河生态廊道建设工程等。二是打造亮点。结合城市大山大水大绿大景空间,打造一批在全市层面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项目,如新运河生态廊道及绿道建设工程、宋剑湖及沿江城际沿线生态防护廊道建设工程、环西太湖区域生态湿地建设工程、郊野公园示范建设工程等。三是加强宣传。会同相关部门制定2016年常州市生态绿城宣传方案,拍摄《常州市生态绿城建设纪实片》,开展“为城市增强生态功能,给市民更多绿色空间”生态绿城篇大型新闻采访活动,为打造生态绿城营造了更好的舆论氛围。

    (二)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根据“气十条”和我省实施方案,2016年我市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为:PM2.5浓度比2013年下降13%。一是严格环境准入,切实贯彻落实《常州市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审核及管理实施细则》,严格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淘汰一批相对落后产能,推进主城区重污染企业关闭搬迁。二是优化能源结构。控制煤炭消费总量。2016年6月底前,全市其余10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烧高污染燃料锅炉552台实现清洁能源替代或淘汰。三是深化工业污染治理。提高钢铁、水泥等重点企业治理水平,推进热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加强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推广化工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试点,对干洗、喷涂等行业进行排查并进行整治。四是强化机动车污染防治。全面淘汰黄标车和老旧机动车。加强机动车环保检测管理。五是严格扬尘污染控制。深入开展标准化工地创建,扩大堆场扬尘整治范围,市中心城区全面实行封闭作业,全面实施道路清扫保洁机械化标准化作业。六是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加大秸秆综合利用扶持力度,基本建成完善的秸秆收贮体系,继续强化秸秆禁烧。七是加强空气质量管控。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提前预警重污染天气,及时启动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八是加强监测预警与科研。建立完善大气排放清单管理平台,提高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建设。

    (三)推进水污染防治。结合我市水污染防治现状分析和“十三五”规划需求,尽快编制下发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和操作细则,细化和明确总体目标、工作进度、具体任务、责任分工、保障措施等,出台目标实际、操作性强的常州本地“水十条”,切实把联合防治、总量控制、区域限批、排污许可等环保基本制度落到实处,推进工业、农业、生活等点源和面源治理工程,严查严控各类污染源。推动各区域制定实施水质限期达标的工作方案,健全水环境监测网络,严控各类环境风险,稳妥处置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推动形成上下协调、部门联动、信息共享、区域共治的水污染防治综合协调机制。定期向社会公众公布水环境状况,加大水质达标、饮用水安全、城市水体质量等环境信息公开力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邀请公众、社会组织全程参与重要环保执法行动和重大水污染事件调查,构建全民行动格局。

    (四)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土壤是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必须未雨绸缪。一是加大我市农用地土壤调查力度,在2015年20000亩调查的基础上总结经验与成果,进一步优化布点方案、样品采集方法的制定及土壤调查结果的评价,有序推进农田土壤环境调查,初步拟定不小于20000亩/年的调查任务。二是开展重点区域、重点企业的地块土壤的监督性监测工作,摸清现状,强化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三是进一步梳理我市十二五期间120余家工业企业遗留场地环境调查结果,按动土、静土分级管理要求有序推进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工作。

    (五)完善环境监管体制。继续推进环境保护大检查工作,在全面排查的基础上,按照“关停一批、整治一批、登记一批”等“三个一批”的要求,对建设项目问题进行清理。按照《江苏省建立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的指导意见》,深入推进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按行政区域将全市划分三级网格,网格长由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同时,成立若干监管工作组,由党委、政府和市有关部门的领导组成,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的环境监管机制。按照“属地管理、条线负责”的原则,全面推进核与辐射的属地管理,落实地方政府和环保部门的监管责任。规范环境执法,加强司法联动,推进行刑衔接,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追责。加强业务培训,定期开展环保业务知识考试,提升人员素质,推进服装、车辆等装备建设,切实提高环境执法能力。

    (六)加强机构队伍建设。按照“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要求,狠抓机构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政治、业务、作风“三过硬”的环保队伍。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切实把责任扛在肩上,把纪律挺在前面,把任务落到实处。把科学配置权力、规范行使权力、有效监督权力作为各项环保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着眼点,进一步细化内控程序,优化制度设计,强化刚性监督,最大限度压缩权力寻租的空间。加强队伍作风建设,提升担当意识,增强争先进位意识,树立环保队伍的优良作风和形象,努力为常州增光添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