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享”政策服务更规范
|
11
|
健全营商环境法规体系
|
1.开展《常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立法预备工作,完善“1+N”江苏营商环境法规制度体系。
2.深入实施《江苏省社会信用条例》,编制市公共信用信息补充目录和失信惩戒措施补充清单。
3.推动《长三角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三年行动方案》落实落细,加强政务服务、信用建设、知识产权保护、市场监管等方面协同共建。
|
市发改委、市司法局、市数据局、市市场监管局
|
12
|
完善政策研究、制定和评估机制
|
1.加强政策协调、政策储备,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合法性审查刚性约束,涉企政策出台或调整前应当广泛听取利益相关方意见,并设置合理过渡期,保持政策稳定性、连续性、一致性和可预期性。
2.深入实施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全面推行重大行政决策目录管理,完善细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五项程序,进一步增强重大行政决策的合法性、可行性和稳定性。
3.加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健全重大政策评价评估制度,加快推进第三方参与涉企政策评估制度建设,政策出台前科学研判预期效果,出台后密切跟踪实施效果。
|
市司法局
|
13
|
健全惠企政策精准直达机制
|
1.优化“政企通”综合服务体系,完善“政企通”综合服务平台功能,打造中小微企业线上政策宣传矩阵,构建省市县贯通、部门联通的工作网络,为各类经营主体提供直达性更强、解答更权威、享受更便捷的政策服务。
2.依托行业协会商会在会员单位广泛推广应用“政企通”平台,争取更多用户纳入平台。
3.深化惠企政策和财政奖补直达快享,拓宽“即申即享、免申即享”覆盖面,加快涉企专项资金拨付兑现。
4.研究制订惠企政策全流程工作标准,整体优化线上线下服务流程。打造政策宣传直播平台,鼓励运用企业视角和市场话语体系开展政策解读。会同各类协会商会,积极面向各类企业开展热点政策专题解读系列活动。
|
市数据局、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市民政局、各专项资金主管部门
|
二、“享”市场服务更有效
|
14
|
保障重点项目有效推进
|
1.贯彻落实省市重大项目推进要求,充分发挥市重大项目“周巡查、月通报、季督查”工作机制,全方位要素保障重大项目。
2.强化重点项目环评审批服务,探索开展专业园区排污许可“一张证”试点。对排污许可属于简化管理的排污单位,实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两证审批合一”改革试点。实施试点的排污单位,在办理污染物排放量较小的建设项目时,环评可免予提交主要污染物总量来源说明;在排污许可证核发时,可免予提交许可排放量计算过程、自行监测方案、排放口规范化说明等申请材料。
|
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
|
15
|
加强经营主体梯度培育
|
1.加大“个转企”改革力度,推广“1+1+N”个转企套餐办。
2.开展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精准帮扶,建立生存、成长、发展分型数据库和“名特优新”数据库。
3.加大对中小企业服务力度,开展中小企业服务月等活动。
|
市市场监管局、市工信局
|
16
|
促进招商引资项目落地
|
1.深入开展全要素招商,加强产业、科技、人才、资本等要素联动,强化重大项目落地要素保障。
2.举办境内外招商推介活动,全面宣传常州一流营商环境、新赛道产业投资机遇和载体平台资源。发布多语种2024外籍人士来常服务指引。
|
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市公安局
|
17
|
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
1.落实收费目录清单管理,做到清单之外无政府定价收费。按照省部署组织开展涉及人防、市场监管部门收费政策文件清理,推进交通领域降费减负政策落实。
2.配合工信部和省工信厅做好全市企业负担调查。
3.深入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治理,常态化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涉企收费,加强日常检查、行政约谈、抽查审计和督促指导,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加强收费社会监督。
4.落实《江苏省网上中介服务超市管理办法(试行)》,规范市县两级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
|
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交通局、市财政局、市数据局
|
三、“享”政务服务更便捷
|
18
|
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建设
|
1.推进省内通办事项标准化建设,落实行政许可等事项实施规范和办事指南规范化管理,实现同要素管理、同标准办理。
2.按省部署开展公安窗口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公安政务服务民意访评制度,完善公安政务服务奖惩激励机制。
|
市数据局、市公安局
|
19
|
深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
|
1.根据国家、省“高效办成一件事”部署要求,落实2024年“一件事”改革事项清单。依托省统一业务系统推广“一件事”应用。
2.在“一件事”中叠加关联度高的中介、金融、人才、科技、法律等增值服务事项,提供定制化、套餐式、模块化为企服务新场景。
|
市数据局牵头相关部门
|
20
|
大力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
|
1.持续完善政务服务体系,深化各级政务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站)规范管理和服务提升;加强综合窗口办事员队伍建设,支持新北区开展政务服务窗口工作人员一体化管理试点。
2.推进企业服务事项向各区政务服务中心集中,支持在区政务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人才、融资、科创、法律等方面专业服务,夯实线上线下帮办体系。
3.发挥“数据要素×”效应,做优做强“畅通办”线上线下总门户,提升服务引导的精准性和服务供给的主动性,推广“免证可办”“免申即享”“远程虚拟窗口”等服务,鼓励各辖市区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探索更多应用场景,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和体验。
|
市数据局牵头相关部门
|
21
|
健全完善数据治理能力
|
1.出台常州市公共数据分类分级规范,实施常州市一体化大数据平台提级延伸项目,推动公共数据跨行业跨部门互联互通,探索公共数据确权授权和合规运营,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充分释放数据要素潜能。
2.扩大电子证照应用范围,积极与省公共服务统一电子印章服务平台对接,提升电子印章、区块链等数字政府支撑能力。
|
市数据局牵头相关部门
|
四、“享”法治服务更全面
|
22
|
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十大行动”
|
落实《常州市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2024年度行动方案》,开展刑事司法保护行动、知识产权综合保护行动、诉讼服务提档升级行动、涉企诉讼保全双向保护行动、企业破产重整救护行动、企业健康融资助力行动、劳动争议纠纷妥善处置行动、虚假诉讼、恶意诉讼打击惩治行动、“执行难”综合治理行动、企业合规建设深化行动。
|
市委政法委、人民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
|
23
|
加强经营主体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保护
|
1.加快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着力解决一批法治领域的堵点难点问题。
2.坚决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健全以公平为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企业产权,依法保护企业家人身财产安全。
3.开展集中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等犯罪行为专项行动。
4.贯彻落实《江苏省促进和保护外商投资条例》,确保外商投资企业享受平等待遇。
5.依法惩治影响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民营企业内部人员犯罪,遏制民营企业内部腐败犯罪。
6.优化全市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机构布局,在行业协会、产业园区等设立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扩大维权援助服务覆盖面。
7.以“1028”产业体系为重点,强化产业知识产权风险防控,深入实施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加快高校院所专利转移转化。
8.坚持最严格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领域落实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专项执法行动,聚焦重点领域,严厉查处商标侵权、假冒专利等违法行为。
9.按省部署建立商标恶意注册和非正常专利申请的快速处置联动机制。开展专利巡回评审和远程评审。
|
市委政法委牵头相关部门、市商务局、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市市场监管局、市科教城、市司法局、人民法院
|
24
|
全面提升行政执法质量
|
1.全面落实《常州市涉企行政检查办法》;开发并启用“涉企检查备案系统”;制发《常州市“厂中厂”发包出租安全生产合规告知书》;出台《常州市提升执法质量强化涉企检查精准化十项措施》,推动行政执法部门,特别是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生态环境、城市管理、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执法部门开展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
2.扎实推动提升行政执法质量行动;加强人员培训,开展“如山讲堂”执法业务培训班;开展市级行政执法证件清理整顿工作,落实证件管理制度;建立常州市行政执法监督联系点;常态化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和指导案例汇编工作。
|
市司法局牵头相关部门
|
25
|
深化涉企合规改革
|
1.深入推进涉企行政合规工作,出台行政合规指导工作规范,推动企业完善合规治理;出台涉企行政合规指导清单和“厂中厂”合规指导清单,全面规范合规指导;推进行政处罚决定书与行政合规建议书同达,完善合规建议规范。加快推进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税务等领域涉企行政合规试点工作,总结经验、完善机制,形成适用规则、运行模式和指导方式,依法依规扩大试点范围。
2.发挥全市企业合规建设促进中心平台作用,扩充涉企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专业人员名录库,成立常州市民营企业合规服务专门委员会。为民营企业提供“合规体检”,推动开展企业合规改革试点工作,着力推动民营企业合规守法经营。
3.推动健全涉案企业合规刑事诉讼协作机制,对涉企案件中反映出的企业内部管理问题,通过司法建议、检察建议、第三方监管等方式,引导企业合规守法经营。
4.探索涉企行政合规和涉案企业合规衔接机制。
|
市委政法委、市检察院、人民法院、市司法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税务局、市工商联
|
26
|
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
|
1.加快推进市场监管、知识产权、医疗保障、医药招采、社会保障、进出口、旅馆业等领域的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依照风险高低实施差异化精准监管。推动信用风险分类结果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结合,推广双随机移动监管APP应用。全面推进“审批—监管—执法—信用”闭环管理改革。探索开展“信用+柔性”执法,推动信用融入综合执法。
2.按照省一体化综合监管平台最新数据标准规范,升级改造常州市“互联网+监管”系统,指导督促部门做好监管事项认领和检查实施清单编制工作,持续做好“互联网+监管”数据归集共享。
3.开展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专项行动,加强信息披露监测,将政府部门拖欠账款失信信息纳入政务诚信和考核。
|
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管局、市数据局、市工信局等相关部门
|
27
|
加强政务诚信和优化公共法律服务
|
1.探索建立政府诚信履约监管机制,对政府部门进行信用综合评价,主动对“新官不理旧账”、惠企政策不落地、政策承诺不兑现等问题进行排查,落实好“信息获取—失信行为认定—失信惩戒—有效解决—信用修复”的工作闭环。
2.常态化开展涉党政机关执行案件清理,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100%执行到位、暂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100%纳入相关部门预算。
3.推进涉外法律服务先导区建设,深化安哥拉、肯尼亚、泰国3家已建海外法律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推动本地律师事务所与香港、澳门律师事务所联营。试点开展“涉外公证+领事认证”“涉外商事文书+领事认证”一体联办服务。
4.推动实现全市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站点全覆盖,建成30家各具特色的人才社区(公寓)公共法律服务室。打造“龙城法服”公共法律服务移动平台2.0版本,为群众提供覆盖更广、质量更优、针对性更强的线上法律服务。
5.推动法律服务融入‘政企通’综合服务平台,聚力为企业提供公证、仲裁、法治宣传、人民调解业务办理和法律服务机构(人员)信息查询等服务。
|
市发改委、人民法院、市财政局、市司法局、市商务局牵头相关部门
|
五、“享”政企共建更和谐
|
28
|
畅通政企沟通渠道
|
1.健全政府与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建立民营企业诉求直达机制,深化“1+N”合作机制品牌,健全完善民营经济统战工作协调机制,结合“常州企业家日”活动,推动市、区、镇(街道)三级领导集中走访重点企业,广泛征集企业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建议和急难愁盼诉求,合力推进问题解决。高质量保障“常商服务卡”持卡企业家服务机制。
2.定期举办外资企业政企沟通圆桌会议和“外企与部门面对面”系列活动,依托外资企业问题诉求收集办理系统,及时协调解决外资企业困难问题。
3.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和参政议政,充分发挥政协工商联界别委员作用,探索建立专家智库。持续实施“薪火传承创新创业”行动,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百千万工程”。主动邀请企业家参与,听取行业商会协会意见建议。
4.通过电话、互联网等全媒体渠道提供在线受理服务,统一受理涉企诉求,对诉求办理进行全过程跟踪,定期对诉求进行分析。加强涉企基础数据共享并推动涉企数据属地化回流。根据省部署,做好全市12345热线新旧系统数据割接工作,上线使用“民声智慧听”一体化服务平台。充分发挥“一点一码三专”问题反馈渠道作用,广泛征集意见建议,督促推动解决企业诉求。
|
市委统战部、市商务局、市数据局、市工商联、市纪委
|
29
|
深化科技改革
|
1.深入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推动常州工学院改革试点任务取得实质性进展。
2.深入实施省科技创新券政策,依托江苏省科技资源统筹服务平台,推进大型仪器开放共享,提高科研设备利用率,推进创新券宣传、对接和兑付工作。
3.落实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技术转让税收减免、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优惠政策。加大科技创新税收优惠政策宣传力度。
|
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税务局
|
30
|
完善公共服务配套
|
1.持续推动基本医保全民参保、应保尽保。加强市域医疗高地建设,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2.进一步扩大基础教育优质资源供给,根据人口密集程度优化普惠性资源结构布局,合理规划布局公办幼儿园。
|
市医保局、市人社局、市卫健委、市教育局、市财政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