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关于对常州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提案第0088号的答复
索 引 号:014109445/2024-00191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其他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常发改复〔2024〕第95号 发布机构:市发改委
生成日期:2024-05-20 公开日期:2024-05-28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您提出的《进一步优化提升我市生产性服务业、更好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关于对常州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提案第0088号的答复
常发改复〔2024〕第95号

市工商联界:

您提出的《进一步优化提升我市生产性服务业、更好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始终把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作为调结构、促转型的重要抓手,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一、我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和成效

1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全市聚焦产业链、价值链延伸,以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为主攻方向,积极引导新兴服务业态在融合中前行,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2023年,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0.2%,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1152.3亿元,比上年增长11.5%。生产性服务业持续回暖,全年营业收入增长10.1%,其中商务服务、生产性支持服务、信息服务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4.9%、22.5%和33.8%。

2建立完善政策体系。全市深入落实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战略,服务业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先后制定出台《关于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推进我市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常州市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常州市推进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等一揽子文件政策,明确了我市推动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发展的目标任务、重点抓手和保障措施。各辖市区也纷纷出台贯彻落实意见,新北区出台《常州国家高新区关于推进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钟楼区出台《关于促进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试行)》,自上而下的政策体系逐渐完善。

3聚力载体示范工程。十四五期间,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载体的集聚和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截至2023年,全市共23家集聚区入选江苏省高质量发展“331工程集聚示范区,数量位列全省第三。我市连续3年开展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一批重点服务业集聚区在研发设计、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信息技术服务、商务服务、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人力资源服务、节能环保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领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集聚集约发展模式。

4强化标杆企业培育。进一步推进规上企业培育力度,不断扩充企业总量,聚力培育服务业标杆企业。截至2023年,18家企业入选省级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领军企业。位居全省第三。53家单位上榜全省两业深度融合试点单位名单,数量位居全省第二。全市各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311家,其中国家级12家、省级120 家,总数位列全省第二

5、深入推进服务型制造。抢抓制造业创新发展新机遇,注重把服务型制造作为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途径,突出“制造、服务、融合”为主线,立足装备制造业实力雄厚的产业实际,瞄准特色产业,在省内率先出台服务型制造示范的奖励标准。目前,我市服务型制造的示范效应已逐步显现,尤其是在定制化服务、总集成总承包、全生命周期管理、供应链管理等服务型制造新模式中,涌现出格力博、万帮数字能源、智云天工、晨风集团等一大批国家、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为我市制造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2022年,常州市成功入选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工业设计特色类),为此类别中全省唯一。

6、打造良好政务环境。从企业视角出发,优化审批流程,提升审批效能构建公平、公开、透明的市场准入环境。推行“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次提交、限时办结”,全市企业基本实现0.5个工作日开办。打造了全市企业服务总入口--常州”政企通“服务平台,形成“1+6+7+N”企业服务体系,构建“政策一站汇聚、奖补一键匹配、申报一屏看懂、兑付一网通行、服务一体联动”全新格局,省内率先上线政策直播课堂,促进政策更好理解可及,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

二、我市下一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工作举措

我市将以推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把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当前我市产业升级的重要着力点、发力点,系统谋划、整体推进。

一是出台落实创新政策。抢抓全市建设“新能源之都”发展机遇,围绕更好支撑“新能源之都”建设目标,持续迭代优化常州市相关领域涉企业政策。聚焦政策“非申即享”、“直达快享”极简模式,推出更精准、更解渴的服务业新政策。

二是强化集聚示范功能。加快推进全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提档升级,打造业态高端复合、产业特色鲜明、配套功能完善的服务业集聚载体平台。加快研发设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专业技术服务等公共平台搭建,强化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功能配套,加强对上下游产业的双向带动和统筹整合。

三是聚力培育企业成长。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力度培育、扶持、引进总部企业,更好发挥总部经济在促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积极作用。落实促进平台经济企业发展的支持举措,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数字转型提升、赋能智能制造等多领域培育出一批业内知名的平台企业。进一步提升全市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辐射力和品牌影响力,打破常规跨界发展,培育一批最具活力服务业企业。

四是全面提升物流质效。在国家实施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的加持下,抢抓窗口期促进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物流深入融合。加快引进一批国内知名的供应链解决方案运营商和管理者,为我市重点产业提供覆盖制造供应链全领域的定制化智能仓储解决方案,打造领军型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布局建设一批高效流转的公共仓,优化我市新能源等重点产业供应链的生产组织方式。支持仓储机器人、自动化分拣线等硬件载体建设,推动5G、AI、识别和传感器技术的综合应用,实现自动化打印、贴单、称重、建包、分拣等库内作业,提升数字化仓储水平。

五是持续做好监测分析。更好呈现两业融合发展质效,提振区域经济、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在已有服务业统计的基础上,重点聚焦现代物流、检验检测、研发设计、信息技术、人力资源、产业金融6大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领域,建立特色统计监测体系,形成常州市生产性服务业运行分析报告。围绕物流行业数据分析,对重点物流园区、重点物流基地、重点物流企业开展年度发展分析,开展全市物流业景气指数、仓储指数调查研究,为全面分析物流产业发展提供一手素材。



签 发 人:吴  尽

经 办 人:杨  杰,秦诚旭

联系电话:0519-85681089




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4年5月20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