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关于对常州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建议第168号的答复
索 引 号:014109315/2024-00122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其他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常人社复函〔2024〕61号 发布机构:市人社局
生成日期:2024-06-03 公开日期:2024-06-06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在常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关于对常州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建议第168号的答复
常人社复函〔2024〕61号

杨劲松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在常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优化环境稳经济,多措并举助企业

(一)统筹谋划科学合理的发展机制

1.聚焦产业,优化专业布局。研讨制定“十四五”职业学校专业建设规划,建立职业教育专业动态调整机制,鼓励职业院校紧密贴合我市包括“专精特新”在内的优势产业设置专业。目前,高职院建成国家重点专业25个、省高水平专业群18个,本科高校建成国家一流本科专业24个,我市职业教育院校专业设置与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吻合度达86%以上,有效支撑服务地区产业发展。

2.重点培育,深化产教融合。围绕国家和省重大发展战略,扩大常州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库的培育,培育范围向“专精特新”、独角兽、瞪羚、隐形冠军企业倾斜。鼓励“专精特新”、独角兽、瞪羚、隐形冠军企业申报产教融合型企业,并做好服务和指导工作。目前,在获批的89家省产教融合型企业中,同为国家级、省级、市级“专精特新”企业的数量为43家,占比48.3%。

(二)及时优化导向鲜明的补贴政策

3.支持企业积极吸纳就业。对于招用首次就业的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离校两年内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和登记失业的16-24岁青年的,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参加失业保险的,按每人1500元的标准,为招用企业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对于小微企业新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并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实际招用人数,在相应期限内给予社保补贴。2023年,全市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2546.7万元,惠及企业5907家;小微企业社保补贴274.82万元,惠及319人。 

4.鼓励企业开展就业见习。根据我市产业发展、行业特色和青年意愿,持续挖掘优质见习基地,开发高质量就业见习岗位,确保有意愿的高校毕业生都能及时参加就业见习。对符合条件吸纳就业见习人员的企业给予就业见习补贴,标准为当地上年度月最低工资标准的60%,同时每留用一人,额外给予见习企业1000元/人。每两年从见习企业中认定一批好的单位作为市优秀青年就业见习基地,并给予一定的奖励,让岗位质量高、见习效果好、留用人员多的基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2023年,全市共开发高质量就业见习岗位15012个,组织10428人参加见习,发放见习补贴2562.75万元。

(三)持续推出务实管用的企业服务

5.主动作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确定600余家民营企业调查点,组织开展民营企业劳动关系状况监测问卷调查。连续多年开展“送服务、解难题、办实事”和民营企业家大走访活动,调研企业发展、岗位需求等情况,倾听企业诉求,为企业送温暖送政策,支持企业提信心、稳发展。及时研判劳动关系新动向、新特征,市工商联积极参与相关行业领域的劳动关系协商。主动为企业提供法治体检,定期开展以非公企业为重点的“法律三进”活动,增强企业依法用工意识,提升企业依法治企能力。 

6.主动作为,持续开展用工服务。制定常州市重点企业用工服务专员工作指南,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启动重点企业暨专精特新企业用工服务专项行动,将400家重点企业纳入常态化监测和用工服务范围,配备用工服务专员196人,对企业反映的用工问题,主动上门了解情况,及时予以解决,常态为目标企业提供有针对的用工服务。每年一季度开展“千企万岗”百日服务活动,把新能源领域、合成生物领域,以及“专精特新”等用工需求量较大的重点企业纳入监测和服务范围。2024年活动期间,为1092家重点企业提供用工服务2671次,帮助企业解决10277个岗位需求。例如,2023年中创新航由于专利败诉导致产线关停,原计划招录的300名左右的高校毕业生面临着解约,隐藏着造成不利社会影响的风险,人社局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作出响应,面向全市新能源企业摸排适合学生专业、符合薪资预期的岗位需求,又快又好的解决了企业岗位安置转移工作。

二、政行校企齐发力,多维平台稳就业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凝聚各方工作力量

7.发挥在常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联盟作用。联合在常高校、相关政府部门、重点企业成立“在常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联盟”,60余家单位携手开启“青春留常”新篇章,协同推进青春留常宝典制作、畅游常州线路开发、职业指导课程发布、“龙城有约 青春留常”主题活动等系列工作,更加精准有效地为在常高校毕业生提供实习见习、职业指导、求职应聘、创业培训等“全链式”服务。

8.打造“青春留常”工作站。联合常州机电学院、常州安徽商会分别在高校和商会行业协会建立“青春留常”工作站,充分将高校学生资源和商会企业资源进行链接,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人才政策咨询、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职业介绍、创业咨询、技能培训等立体化就业创业服务,打造高校和企业“双实践基地”,搭建人岗“双向奔赴”桥梁,实现校园与职场的顺畅衔接。

(二)落实学校主体责任,开展促进就业活动

9.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活动。联合行业协会商会建立“青春留常”工作站,结合在常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联盟等力量,组织各辖市、区人社部门带队深入企业,就政企合作、岗位征集、见习募集等工作进行交流。通过加强用工指导,宣讲就业政策,做好动态监测及跟踪服务,进一步增强企业对政策的知晓度。

10.举办企业专场校园招聘会。积极与各在常高校联系对接,基于在常高校毕业生求职意愿和学科专业,结合本市企业产业布局和岗位需求,联合开展校园专场招聘会,为企业精准对接毕业生铺路搭桥。充分发挥“常州人才招聘”官方抖音团队作用,积极走进校园招聘会、新能源企业等开展直播带岗、政策宣传等就业服务。

(三)聚焦重点青年群体,提供就业创业服务。

11.做好青年创业带动就业工作。连续实施四轮“龙城青年大学生创业”三年行动计划,形成了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政策体系。实施创业能力培训“五个一”工程,建立培训多元、模式多样、覆盖不同阶段的创业培训体系。构建“苗圃-微创园-大创园/孵化基地”的创业孵化体系,开展绩效评价工作,促进入孵项目孕育成长。依托人社基层平台,健全公共创业服务体系。在10所驻常高校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站,开发上线“创业服务云平台”,集成提供办补贴、办贷款、办社保、找政策、找场地、找导师、找服务等功能,让在常青年创业者便捷享受“不见面、一站式”的创业服务。同时,打造“龙城大学生创业论坛”品牌,开展“创业常州”讲堂等主题活动,编撰《常州市大学生创业典型风采》,加强青年创业典型选树,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

12.做好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工作。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发挥专业所长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等新经济领域从事灵活就业,对毕业年度和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现灵活就业的,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积极落实在常高校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政策,更好地促进在常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实名制调研工作,在省一体化平台中创新打造素质测评模块,对有就业能力、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开展素质测评,提供“1131”服务(1次政策宣介、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介、1次技能培训或就业见习机会);对有创业意向的,提供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和政策扶持;建立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及残疾高校毕业生和长期失业高校毕业生帮扶清单,实施“一对一”结对帮扶,制定“一人一档一策”精准服务。

三、加强研究强整合,多元渠道拓岗位

(一)立足信息建设,搭建多元化前置阵地

13.加强引才精准分析成果运用。运用大数据分析完成《常州市人才引进白皮书》撰写,使用“人才地图”集合功能,分析我市新引进人才在各辖市、区的分布情况,根据产业、行业人才集聚情况进行分析等,详实提供相关引才数据。

14.扎实开展青春留常问卷调查。面向在常院校学生开展“青春留常”问卷调查、发布互动问答式“青春留常”毕业生宝典,提前摸清在常大学生的留常意愿及去向,及时回应关切,为以后留常就业创业打下基础。精准研判招聘市场供求形势。

15.定期发布全市各级市场招聘会预报,为求职青年参加招聘活动提供便利;定期发布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分析,使企业和求职者能及时了解市场供求基本行情,为企业制定招聘计划提供数据支持。

(二)立足政策引才,打造高水平引育高地

16.  “生活居住”双双资助,尽显常州留才诚意。2021年初出台“青年人才生活居住双资助”政策,对企业新引进毕业2年内的全日制本科和技师、硕士和高级技师、博士人才分别给予每月300元、500元、800元的生活补贴,连续补贴不超过3年;对无本地自有住房的全日制本科和技师、硕士和高级技师、博士人才分别给予每月500元、600元、800元租房补贴,连续补贴不超过3年;对全日制本科和技师、硕士和高级技师、博士人才,在常连续缴纳社保6个月以上且抵常工作3年内首次购买本地商品房的全日制本科和技师、硕士和高级技师、博士人才分别给予5万元、8万元、30万元的一次性购房补贴。海归人才可自助登录“我的常州”app进行资助资格认定申请,通过后享有以上同等资助补贴。2023年以“非申即享”方式全年累计发放生活资助29.44万多人次,资助总金额14512.85万元;发放青年人才购房资助1674人次,发放总金额7077万元;租房资助87563人次,发放总金额4600.72万元。

17.  “青春留常”综合资助,扩大留才资助范围。2022年底出台,对我市企业引进的毕业2年内在常7所高等职业院校的全日制大专生,在常州 首次缴纳社保连续6个月以上的,从第7个月开始发放每月300元的综合资助,资助期限3年。扩大了人才资助的覆盖范围,更好的解决人才后顾之忧。

18.  “青春留常”就业奖励,激发学校留才动力。根据《支持在常高校和职业院校促进毕业生留常就业实施细则》相关要求,对在常高校、技职院校协同开展毕业生留常就业考核工作,通过大数据比对在常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参保率后,对符合条件的院校进行奖励。2023年发放2022年度院校奖励共28所,计725.86万。

(三)立足青春留常,打造高质量工作矩阵。

19.持续营造求贤若渴的留常氛围。开展“龙城有约·青春留常”主题活动,邀请市领导走进校园,为广大学子上“青春留常第一课”,进一步推介人才政策和留常发展机遇,让广大新生感受常州对青年人才的重视和渴求,加深“龙城第一印象”,留下“美的向往”。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了解在常高校学生就业创业意愿,及时回应关切,打造并发布互动问答式“青春留常”宝典,整合各方资源打造“龙城大礼包”,让“青春留常”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同时,开发完善全域“畅游常州”打卡线路,让毕业生全方面了解常州的发展实力、历史底蕴、风土人情,用城市魅力提升留常吸引力。

20.充分发挥“以产聚才”的留常效应。制造业是我市的最亮特色、最大优势、最强竞争力,随着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和汽车核心零部件、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加速壮大,对在常高校外地生源将产生巨大的人才“虹吸效应”。根据我市产业发展、行业特色和青年意愿,优化完善见习制度,持续开展“访企拓岗”行动,挖掘一批优质见习基地,为稳就业促就业“大客户”开通见习服务“绿色通道”。持续评选就业见习示范基地,让岗位质量高、见习质效好、留用人员多的基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同时,为有意愿参加就业见习的青年“定制岗位”,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精准推送岗位信息,让岗位更快找到人,力争将常州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就业见习服务“样板区”。

21.努力搭建释放梦想的留常舞台。构建全市统筹谋划、基层板块牵头推进、在常高校和用人单位精准对接的“1+7+N”求职招聘服务新模式,建立讲师团,全新打造职业生涯规划和龙城创业课程,提供实习见习、职业指导、创业培训、求职应聘等全方位服务。持续发挥常州市人力资源供需平台、“常州人才招聘”抖音号等现有平台载体在“云就业”服务中的规模效应。积极开展“人才服务进校园”活动,分批次、分专业举办线下供需对接会,帮助毕业生提升就业创业能力、选准选好“第一站”。同时,举办好“中国创翼”、“创响江苏”及“梦想启航、创业常州”等大学生创业大赛,进一步宣传常州,吸引更多优秀高校毕业生来常创业,以优质创业项目带动毕业生就业,助力青年人才“圆梦龙城”。

签发人:王竹林

经办人:徐   彬

联系电话:0519-85588852

常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年6月3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