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2022年全市市场监管工作总结
索 引 号:MB1681397/2023-00026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其他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市市场监管局
生成日期:2023-02-07 公开日期:2023-02-07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2022年全市市场监管工作总结
2022年全市市场监管工作总结

2022年,市市场监管局认真贯彻总局、省局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严格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加快推进高效能监管,全力服务高质量发展,切实保障高水平安全,着力建设高素质队伍,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多项成绩历史最佳:被表彰为全国知识产权系统先进集体;在中消协100个城市消费者满意度测评中连续三年挺进前十;获省政府督查激励4项,数量历年最多;省政府质量工作考核连续七年获A级;省对市食品安全、质量工作、知识产权保护和公平竞争审查等各类考核、考评均获优秀等次,创历史最佳成绩。连续三年在市综合考核中列第一等次。争先领先再攀高峰:《常州市起重机械安全管理办法》、运用区块链技术监管各类气瓶、出台市场主体歇业登记办法等11项工作实现国内或省内率先。我市被总局指定为叉车智慧监管试点城市;被确定为全国第一批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试点地区;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高质量完成开办餐饮店“一件事”改革、企业年报精细化管理和计量器具型式批准告知承诺改革等省局试点。我局获“平安常州建设先进集体”称号;燃气管道安全智慧监管工程、“阳光餐饮”链式拓展增效项目分获市域社会治理创新项目一等奖和三等奖。领导肯定彰显地位:常州“质量码”工作获总局和省政府领导批示肯定;全年工作获市主要领导批示肯定;数字化工作、食品安全、质量强市、知识产权、标准化等10余项工作获省、市领导批示或调研肯定;我市在全省质量大会上做经验交流等。

(一)监管执法有力度,监管权威显著增强。一是理顺监管执法机制。市局机关形成一个部门牵头、一支队伍执法、各部门(单位)联动的执法新格局。厘清市区两级案件查办职责,梳理基层市场监管与综合执法部门分工,完善监管与执法衔接机制,健全执法检查督查制度。二是挥出监管执法铁拳。推进“两反两保”,深化公平竞争审查。开展民生领域铁拳行动、雳剑行动、春风行动、长江禁捕、无底线营销、重点领域商业营销炒作等专项执法行动。全年执法工作量质并进,查办重大案件189件,11件入选总局和省局典型案例。三是推进智慧监管扩面。完善优化局“1+1+1+N”数字化总体规划,市场监管数字化基础建设大步迈上新台阶。气瓶区块链监管延伸至车用和工业气瓶领域;建成叉车智慧化监管平台;开发城镇燃气管道智慧监管系统;上线“年报精细化管理系统”;获市网络安全工作考核第一名。四是拓展新型监管运用。深化企业年报改革,全市企业年报率实现“五连增”;加强双随机监管,“常州市实行双随机监管‘二三四’工作法”获评省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加强信用监管,在市信用体系建设考核中连续五年获得满分。五是强化重点领域监管。养老诈骗专项整治行动的做法在全省会议交流。发布消费环境建设指引和相关行业评价指数;推动线下实体店无理由退货承诺;全年办结消费投诉举报8.5万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500余万元。

(二)稳保服务有温度,勇挑大梁展现担当。一是减轻市场主体负担。成立“稳保”工作专班,出台“关于有效应对疫情进一步助企纾困促发展若干措施”12条和“深化‘六减’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举措”36条,落实“市局领导挂钩联系企业助企纾困实施方案”,开展“清费减负”专项整治,累积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近千件,减免市场监管领域检验检测等费用3900余万元。二是助力市场主体发展。牵头出台市《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培育方案》《关于支持“个转企”财政奖励政策实施细则》,建立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联席会议机制,启动“常个贷”金融业务。全年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同比增幅均跑赢全省,领先苏南五市。三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发布《企业开办全流程办理规范》,全市自然人控股企业8小时以内办结率达100%。深化企业开办“一件事”改革,创新打造“智能导办”服务场景,全市线下“企业开办专区”实现全覆盖。“1+N”注销套餐办改革写入《江苏省打造高效规范便利的一流政务环境实施方案》。四是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探索柔性执法和“包容期”管理,对2631家市场主体依法减轻、免除处罚。

(三)安全底板有厚度,风险防控扎实有效。一是新冠疫情防控“紧”。做好进口冷链集中仓、进口货物、保供稳价、药店监管等各项工作,妥善处理79起进口货物和9起冷链食品涉疫事件,查办疫情防控相关案件88件。建立药品联动保供机制。二是食品安全治理“严”。成功申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全面落实食品安全“包保”责任制;全力推进食品安全“守查保”专项行动,整改主体7000家(次);出台“农村集体聚餐管理服务规范”,打造全省首条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示范街,首创第三方网络平台“阳光餐饮”专区,推行学校食堂AI非现场监管。开展食品承检机构考核、不合格食品药品后处理督导工作和“眼见为实”抽检活动。三是药品药械监管“稳”。建立常州市药品安全委员会和市集中打击整治危害药品安全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成立运行省药监局审评核查常州分中心;开展疫苗、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等专项整治,查处药械、化妆品类违法案件480件。四是特设监管举措“新”。全国首家出台《常州市起重机械安全使用管理办法》;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百日攻坚行动,实现“特种设备安全事故人员零伤亡”目标;高质量完成3800公里燃气管道检验工作;“一瓶一码一档案”累计上链气瓶121万余只。持续推进“专业化+数字化”两化融合,完成企业258家。五是工业产品质量监管“实”。开展燃气灶具及其配件质量安全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和10类重点工业产品质量专项行动,督促215家企业完成整改;试点并全面开展食品相关产品获证企业分级监管;加大抽检后处理力度,100%完成后处理工作;质量技术帮扶巡回问诊企业541家,提出改进意见831条。

(四)质量强市有深度,助力产业质量变革。一是“品牌培育”再有突破。总计40家企业分别获省长质量奖(提名奖)、“江苏精品”认证、省质量信用AA级以上核定,“江苏精品”新认证数全省第一。评选市长质量奖及提名奖企业13家,个人1名。二是“质量供给”再结硕果。辖市区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实现全覆盖,上线“常州质量码”,积极争取国务院督查激励。推动首批2.05亿元“苏质贷”发放。引导64家工业标杆企业实施计量执行官制度;获批筹建省智能机器人专用计量技术委员会。出台“推进养老服务认证”工作方案;开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三是“标准引领”亮点频现。全省唯一入选国家级标准化示范项目,新获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项目数全省第一,省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总数稳居全省第一,首届江苏省标准创新贡献奖获奖数全省第二;新增5项国际标准,新落户1家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创新实施企业标准信息员制度;推出市场监管领域10项地方标准。

(五)知识产权强企有精度,赋能创新提质增效。牵头出台《常州市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启动市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建设,并列入市产业发展政策。一是保护水平持续提升。牵头出台“市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方案”,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新格局;建立与市公安局常态化对接平台,全年办理知识产权纠纷案件1660件。二是转化运用持续推进。召开省专利转化重点城市建设推进会,搭建“一核多点”的专利转化网络;筹建知识产权融资平台,设立中小企业专利权质押贷款贴息补助资金,大力推广知识产权保险。三是试点示范再获进展。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示范区2个,获批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园区2个,获批省知识产权建设示范园区和示范区各1个。5家、11家企业分别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优势企业。四是项目争取成效明显。省专利转化项目、“正版正货”示范项目、工业品牌培育和保护项目、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项目等立项数均居全省第一,省高价值专利培育计划项目数全省第二。

(六)队伍建设有强度,系统面貌再展新颜。一是树强党建品牌。深入开展“党建品牌深化年”活动,实现“党建+”品牌建设机关支部全覆盖、省级文明单位、市文明单位标兵全覆盖。“小个专”党建和外卖送餐党委建设工作获总局领导肯定。二是加强廉政建设。压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支持派驻纪检组“嵌入式”监督,严格落实廉政约谈制度,开展公款旅游及隐形变异问题等专项整治,取得明显成效。三是推进行风建设。成立行风建设领导小组,出台行风建设实施意见,实施三年攻坚专项行动。四是深化巡察整改。印发巡察整改工作方案,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逐条对照、逐项销号,以巡察整改为契机推动事业发展。五是提升能力素质。加强日常考核,获评市级机关平时考核示范点。开展“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活动。举办全市首届市场监管执法技能竞赛,5人分获市“五一劳动奖章”“五一创新能手”和“巾帼建功标兵”。参加全省计量检定人员技能大赛,获团体一等奖,5人获单项奖。参加全省系统数据分析大赛,获团体一等奖。参加长三角地区优化营商环境立功竞赛,3人获个人奖项。六是规范基层建设。发布《市场监管分局标准化建设指南》,推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基层分局整体活力和战斗力显著增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