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关于对市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委员提案第0244号的答复
索 引 号:014109488/2021-00125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参与渠道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常教办〔2021〕56号 发布机构:市教育局
生成日期:2021-05-14 公开日期:2021-05-14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对市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委员提案第0244号的答复
关于对市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委员提案第0244号的答复
常教办〔2021〕56号
周晔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全面提升中小学劳动教育质量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加强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新时代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渠道,是培养广大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市教育局采取多种措施,全面提升中小学劳动教育质量。
  一、政府统筹,强化劳动教育顶层设计
  一是专题调研,厘清问题关键。开展全市劳动教育专项调研,根据劳动教育“三化四不足”现象,明确四大攻坚方向:区域层面主张“顶层设计”,下好全市一盘棋,重点解决系统思考和顶层设计问题; 学校层面主张“实践落地”,打通最后一公里,重点解决思想认识和课程落实问题;家庭层面主张“理念革新”,关注发展一条心,重点解决部分家长的片面成才观问题;社会层面主张“力量统整”,织好资源一张网,重点解决劳动教育资源统整问题。二是出台意见,明确目标任务。以常州市人民政府名义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的实施意见》,在全面实施劳动教育“百千万工程”的同时,制定《常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重点任务清单》,明确政府、学校、基地在劳动教育操作层面的具体职能。三是多方联动,建立保障机制。构建了行政推动、研究指导、研发实施等为一体的协同共建机制,建立起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制定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工作规程,落实安保运行机制。
  二、盘活资源,统筹劳动教育基地建设
  一是打造“一体四翼”劳动基地全格局。基于各行政区划资源特点与传统优势,常州市统筹全市各类优质劳动教育资源,在现有467个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基础上,盘点筛选,在全市层面形成了“一体四翼”劳动实践基地整体格局。建成“一体”——常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打造“四翼”——依托新北区和武进区的新兴智能制造企业,溧阳市和钟楼区的现代农业资源,天宁区和新北区的产业孵化器,金坛区和武进区深厚的传统文化资源,分别打造的智能制造实践、生态农业体验、未来职业探索、地方文化传承四种类型的劳动实践基地。二是建成优质劳动基地全覆盖。2020年,常州市完成青少年活动中心整体改扩建工程,建成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可容纳1000余名学生同时参与的劳动教育实践中心。配备近200名专兼职教师,开设21门课程,免费惠及15万名中学生。常州佳侬科普生态园是常州地区唯一以农业为基础,教育为核心的科普劳动实践基地。总占地600亩,投资约8000多万元,建设了一廊(舜德长廊)一院(文昌书院)三区(状元励志区、探区科普区、科学名人区)三园(野菜耕作园、民俗大观园、佳侬耕作园)的“1133”工程,已经开发设计出从小学到高中共计42个劳动课程项目,带动孩子们形成了生活劳动我最棒、生产劳动我能行、服务劳动我参与的氛围。至2022年,全市建成100个规模不一的市级以上劳动教育基地,各辖市区至少建成1个规模较大、运行规范、品质高端、学生欢迎的劳动教育基地,确保学生劳动实践场所区域全覆盖。
  三、创建课程,提升劳动教育内涵品质 
  一是依托区域资源,研发富有活力的基地课程群。依托江南城市地域资源优势,以“基地+学校”共建模式研发劳动实践基地课程群。计划至2022年开发出100门劳动实践基地精品课程群。目前,常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的“E趣劳动”课程群,常州博物馆的“悦纳龙城,博悟万物”职业体验课程,常州市新龙生态园的“拜访森林”课程群,常州市佳农生态园的“生态农业”课程群,已成为全市劳动教育精品样板课程。二是开发校内资源,构建丰富多彩的劳动课程群。全市学校挖掘资源、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开设劳动教育校本课程,推进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建设。小学阶段侧重于劳动感知,初中阶段侧重于劳动认知,高中阶段侧重于劳动规划。2019、2020年共评选出140个市级劳动教育优秀校本课程。乡村学校学生100%参加“中国农民丰收节”劳动教育课程,普遍形成了基于农耕文化的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三是结合周边资源,开发各具特色的劳动拓展课程群。各校根据周边资源、自身特色开发构建特色劳动拓展课程。技术力量雄厚、硬件条件较好的市区学校开展科创、人工智能、梦想制造等课程;城郊学校根据光污染小的特点开设天文观测课程;非遗文化传承较好的地区开发“非遗技艺进校园”课程,同时开展劳动意识在学科课程中的渗透,大力推广STEM课程。
  四、细化标准,落实校内劳动实践教育
  一是开展多样化的校内劳动实践活动。学校充分发挥劳动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展符合学生年龄阶段的、个性化需求的多样化劳动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劳动权利和责任的认知,加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学校将生活与劳动紧密融合,在不同的功能区开展校园责任活动、田园体验活动、职业启蒙活动、创课空间活动等。二是创设多样化的校内劳动实践岗位。学校为学生创设各类劳动实践岗位,绘制劳动实践岗位图谱,引导学生制定劳动实践公约,形成“人人有岗位、个个爱劳动”学校劳动教育生态。在校园普遍设置“班级美容师”“劳具小能手”“食堂小帮厨”等十大劳动岗位。三是开辟多样化的校内劳动实践基地。学校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草树木或农作物,探索开展无土栽培,让班级、学生认领绿植或“责任田”,85%以上学校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草树木或农作物。常州龙城小学着眼绿色生态,依托劳动教育的课程实践基地建造成美丽的校园生态景观——一米可食花园。
  五、高度重视,明确家务劳动实践要求
  为全面提升中小学劳动教育质量提供行动指南,近期常州市教育局将出台《常州市中小学生劳动实践活动组织实施指导意见》。《意见》对中小学生家务劳动做了具体要求:一是明确家务劳动时长与达成目标。明确中小学生每周家庭劳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明确各学段学生普遍应当参加的家务劳动内容,每年有针对性地学会1至2项生活技能,培养哪些相应的生存能力,提升哪些必要的文化素养。二是明确家务劳动考核标准。针对劳动内容明确具体考核标准,提供家长评价的合理尺度。三是明确家务劳动的适宜氛围。明确家庭要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家长要通过日常生活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让孩子养成从小爱劳动的好习惯。四是明确学校在家务劳动实施中的职责。学校要布置学生进行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作业,要大力表彰积极参加家务劳动的学生。
  下一步,常州将在“政府统筹力度上”下功夫,强化劳动教育推进合力;在“区域活力激发上”下功夫,选树劳动教育优秀典型;在“课程体系建设上”下功夫,凸显劳动课程育人价值;在“基地内涵提升上”下功夫,首推劳动基地星级创建;在“评价过程留痕上”下功夫,创新劳动教育评价机制。聚焦劳动教育课程化、生活化和常态化,进一步全面提升中小学劳动教育质量。
  非常感谢你们对常州教育的关注、理解和支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