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关于对市政协第十四届五次会议委员提案第0204号的答复
索 引 号:014109488/2021-00109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参与渠道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常教办〔2021〕43号 发布机构:市教育局
生成日期:2021-05-06 公开日期:2021-05-07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对市政协第十四届五次会议委员提案第0204号的答复
关于对市政协第十四届五次会议委员提案第0204号的答复
许定亮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中小学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我市城市竞争力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近年来,常州市教育局积极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不断加大教育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立足问题导向,聚焦素养提升,全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任务重、责任大,唯有加强研究,激活机制,才能建设一支创新型、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一、基本情况
  全市中小学校现有在编在岗中小学正高级教师105名,省特级教师106名,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13名,“苏教名家”培养对象3名,江苏省教学名师10名;市“五级阶梯”优秀教师8260名,其中市特级后备人才178名,市学科带头人1641名,市骨干教师2805名,市教学能手1513名,市教坛新秀2123名。
  二、主要做法
  (一)优化人才招引机制。实施教育系统“优才计划”招聘、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常年招聘等八大人才招引项目。近年来,根据教育发展需要,改革优秀高中毕业生报考师范专业等定向培养项目、研究制定直属高中“特需人才”招引办法等,努力让引才成为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源头活水。2021年,常州市教育系统“优才计划”共投放教师岗位304个,意向签约数为288个,完成率为95%。其中硕士257名,占比为89.23%;双一流建设高校145名,占比为50.34%。
  (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持续打造“三名工程”(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培养模式,全市共建有32个省市级“四有”好教师团队,288个市级名师工作室、70个乡村骨干培育站,惠及各级各类教师近万名。同时,通过评选省、市级教师示范发展基地校等促进校本培训体制创新。疫情期间,全市组织区县级以上培训1300个,全年教师继续教育参与人次超过14万。2021年,市教育局出台《关于做好2021年常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全面实施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工程,有效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
  (三)完善人才激励办法。在市教育局积极争取下,联合市人社、市财政等部门出台《关于印发<常州市优秀教育人才奖励办法(试行)>的通知》,对高层次人才、“龙城十佳教师”、“名校长”、“名班主任”等优秀教育人才加大力度进行奖励。目前,全市共评选出190名“龙城十佳教师”、名校长331名、名班主任510名,旨在激励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立足岗位作贡献,更好地助力常州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三、改进举措
  通过调研,我们也发现:当下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教师编制数量不足、教师负担相对较重、顶尖人才数量不足等问题。为此,我们将以“人才规划”为统领,整体布局全市教育人才发展;以深化“三名工程”为抓手着力打造人才高地,扎实推进教育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立好“起点”。根据国家、省、市有关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结合《常州市“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精心研制教育人才发展专项规划——《常州市教育人才发展规划(2020-2025年)》,明确了人才发展的主要指标,确立了4项重点任务、8个重点项目、7项创新举措。
  二是加强分层培养,抓好“过程”。持续建设“三名工程”,努力发挥人才集聚和辐射效应。深化实施“名校长”工程,完善校长职级评审制度,充分发挥名校长引领和带动作用,激发校长活力。“十四五”期间,力争新增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140名、市“五级阶梯”教师3200名。创新推动“名班主任”工程,评审特级、高级、骨干班主任至少1020名,提升和放大名班主任辐射作用。
  三是加强考核机制,用好“结果”。将“三名工程”建设情况纳入对辖市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考核考评的重要内容,引导和督促辖市(区)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将人才工作履责情况作为学校和事业单位落实党建工作、领导班子和干部个人评价的重要依据;将人才引进和培养纳入学校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