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关于对常州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提案第0226号的答复
索 引 号:014109859/2023-00083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其他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常农复〔2023〕57号 发布机构:市农业农村局
生成日期:2023-05-18 公开日期:2023-05-29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关于对常州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提案第0226号的答复
关于对常州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提案第0226号的答复
常农复〔2023〕57号

戴晓娥委员:

您等9位委员提出的“关于振兴乡村教育,写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常州答卷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乡村发展是历史难题,是时代命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乡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党的二十大在擘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蓝图时,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继续加大力度提升乡村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实现教育推动乡村振兴的良性转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方面,乡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程中,乡村教育肩负着任重道远的责任。一是本体责任。通过乡村教育可以实现各类人才健康成长,为掌握振兴乡村本领奠基,使村民成为美丽乡村的建设者和美好生活的享有者,增强建设乡村的积极性、主动性。二是延伸责任。作为乡村振兴的一部分,乡村教育的发展程度影响乡村振兴的进程,乡村教育应发挥自身优势,更新村民思想观念、传播知识本领、提升素质能力,为乡村振兴积蓄力量;作为文化传播的方式之一,教育在实践中对乡村文化进行了加工和过滤,使得乡村文化得以继续传承和发展,稳固乡村振兴的文化基础;作为社会风尚的引领者,乡村教育担负着缔造健康的乡村乡俗与构建积极的乡风文明的作用,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等塑造积极向上的乡风文明。三是引导责任。作为社会治理的推动器,乡村教育会引发村民对乡村价值规范的关注,加强对乡村价值规范的创新与发展,激发村民参与民主管理,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

另一方面,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力促进乡村教育的发展。农业农村的现代化不可能脱离乡村教育的现代化而单独发展,在农业农村的现代化进程中,村民的思想观念实现默化潜移的转变,教育的重要性会随时代的进步愈发凸显出来,乡村教育会得到重视和发展。乡村振兴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方面的内容,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体现。乡村产业振兴促使村民回到家乡,留在家乡,加大对教育的支持与投入,为乡村教育带来生机与活力。乡村生态振兴实现乡村环境的转变,促进乡村教育环境的改善,为乡村教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和学习环境。乡村文化振兴有利于乡村学校反思教育教学经验,促进乡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形成科学先进、适应乡村发展的乡村教育理念。乡村人才振兴意味着优秀人才的“引进来”和“留下来”,建设乡村人才队伍的壮大,为乡村教育带来新力量。乡村组织振兴会加快学校构建起结构健全、组织合理的管理体系,优化乡村学校的管理制度。

对此,我市将紧紧抓住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机遇,切实增强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促改革,集中解决当前乡村教育突出问题,聚力提升乡村教育保障水平,促进乡村建设和乡村教育同频共振。

1.大力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农村学校办学水平。一是合理布局乡村学校,修建符合标准的乡村学校,加强对乡村学校物质和硬件方面的投资,为乡村学生提供较好的学习环境与学习资源,加大对电影、讲座、文艺演出等方面的投入,开拓乡村孩子的视野。二是促进受教育机会均等。着力构建普惠均等的终身学习乡村教育服务体系,搭建学习平台,优化学习环境,形成浓厚学习氛围,实现乡村教育体系的战略升级;逐步革新乡村教育条件,重点关注乡村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的建设;针对乡村孩子接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较少的现状,积极协调有关单位为乡村孩子提供丰富的线上课程资源,使乡村学生实现随时随地自主学习。三是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打造乡村教育共同体,共同致力于乡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2.持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壮大乡村教师队伍,既要通过加强乡村学校环境、提高教师薪资待遇、改革乡村教师制度管理体系等措施增强乡村教师的幸福感、安全感,同时还要积极培育具有乡土情怀的教师、加大对乡村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情感方面的关注,培养一批“教的好”“留得住”的好老师。一是建立健全乡村教师培训体系,定期组织和鼓励乡村教师外出学习和培训,加强城乡教师之间的学习和交流。注重对乡村教师的乡土文化教育,引导乡村教师体会乡村教育的独特价值以及作为乡村教师的文化责任,培育其对乡土文化以及乡村社会的情感与热情。二是改革职称评定制度,对教师进行综合考核评估,建立切实有效的奖惩机制和公平公正的教师晋升制度,稳定乡村教师队伍为乡村教师“留下来”创造良好条件。三是改革乡村教职工编制制度、加大编制总量,调整编制结构,落实乡村教师的编制和待遇,给予乡村教师适当的生活补助和人文关怀,积极提升乡村教师的职业吸引力。

3.加快更新教育发展理念。乡村教育作为中国教育的“神经末梢”,其出发点是促进各类人才的健康成长,满足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需要,增强村民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致力于实现每个受教育者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乡村学校不仅仅是让学生走出去,更是要走出去之后,还能回得来,为振兴乡村出力。一要提升乡村学校教育的竞争力,增加村民对乡村教育的信心与进一步投资教育的可能,为乡村振兴积蓄人才,加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沟通,在增强乡村学生科学素养的前提下,进一步为学生就业、创业做准备。二要提升乡村职业教育的实效性,设置农业现代化转型亟需的课程,结合当地实际,开发资源,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开展多层次、系统化的农业培训,建立相应的奖惩和考核制度,让现有的乡村劳动力愿意学、学得会、用得到。三要提升乡村成人教育的针对性,乡村成人学校要注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育有知识、懂技术、有情怀的新型职业农民。

4.充分发挥乡村学校负责人的主动性。乡村教育融入乡村文化振兴,首要的是将乡村文化精神渗透到学校的办学理念之中,这就要求乡村学校负责人要有清醒认识。乡村学校负责人是乡村教育的引领者和掌舵人,在乡村全面振兴的过程中,要充分夯实乡村学校负责人的责任担当,一方面要推动乡村学校立足于脚下的土地、主动亲近乡村社会,让乡村特色文化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为学生打造熟悉而亲近的文化场域、培养学生热爱故土和以此为荣的乡土情怀;另一方面方面又要放眼远方的世界,以开放的心态吸纳现代先进文化,用科学知识武装乡村学子的头脑,培养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生产生活需要、具有现代化品质的新时代青年。乡村学校作为乡村社会重要的文化单元,理应积极响应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乡村学校负责人更应踊跃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和文化使命,推动乡村教育融入乡村文化振兴的时代规划和发展趋势,充分发挥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作用价值。

5.积极开发乡土教育资源。乡村教育是发生在乡村而且植根于乡村的教育。乡村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目标指向在于重新认识乡土对于乡村发展的意义。当前,乡村教育面临最大的难题在于要让村民认识到乡土文化对于乡村孩子、乡村教育、乡村发展的重要作用,接受和认可乡土文化,树立乡村文化自信。在乡村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要真正回归“乡土本位”。一方面乡村教育必须立足于乡土文化,传承优秀乡土文化,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另一方面,在顺应时代发展的同时要保留自身特色,不断挖掘和丰富乡村文化,塑造积极向上的乡土文化氛围,使乡土文化经过转化成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开发拓展乡村教育资源,要基于本土化、生活化的乡村教育优势,结合乡村旅游、美丽乡村创建、精美小菜园等项目,通过研学教育、科普教育、劳动教育等形式,创新乡土课程和乡土教材,充分挖掘乡村教育资源,构建本土化、现代化的乡村教育;要通过乡土教材进课堂,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树立建设家乡的理想抱负;要合理增加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教学中乡土课程的相关内容,培育村民的“爱乡亲乡”的情怀。

以乡村教育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任重道远的艰巨事业,需要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力量久久为功。感谢你们对乡村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期待提出更多、更好的建议,推动常州乡村教育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

签 发 人:李昙云

经 办 人:郑谓勋

联系电话:85680700

常州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5月18日

(此件公开发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