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奕等3位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规范新兴职业认定管理的建议》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新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现状
自2019年以来,人社部会同有关部门发布了5批共74个新职业。2022年新版国家职业大典中,民宿管家、家庭教育指导师、研学旅行指导师、机器人工程技术人员等5批共74个新职业均纳入大典当中。此外,标注数字职业(S)97个,数字职业占职业总数的5.93%,其中归属于第二大类中的职业54个,第四大类中的职业37个,第五大类中的职业1个,第六大类中的职业5个。数字职业主要涵盖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虚拟现实、区块链、集成电路、机器人、增材制造、数据安全等领域。2022年我市人社部门大力实施数字技能提升行动,聚焦数字技能等新兴职业培训工作,克服疫情不利影响,综合施策、多方协作,新培养数字技能人才2.4万人次,主要涉及22个职业(工种)。
1.及时纳入培训补贴范围。按照“谁培训、谁受益”的原则,鼓励支持用人单位、培训机构积极参与数字技能人才培养、评价、激励工作。2022年5月,我市优化新一轮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目录,电工、车工(数控车工)、铣工(数控铣工)、信息通信网络运行管理员、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等数字技能职业(工种)纳入职业技能社会培训、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企业培训补贴范围,在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企业评审中向信息产业企业倾斜。
2. 推动新职业技能人才培训。一是划出重点。我们排出了55个数字技能相关职业工种,有针对性地指导相关职业院校、技能培训机构开展相关培训。加快技术资源开发,江苏(武进)技能人才服务产业园近两年来重点开展互联网营销师、人工智能训练师、数字化管理师、电子竞技运营师、装配式建筑施工员5个新职业技术资源标准研发。二是培养学徒。我市企业与职业(技工)院校合作开办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班,2022年新招学徒5992人,其中涉及制图员、信息通信网络运行管理员、电工、车工、铣工、多工序数控机床操作调整工、电子商务师、动画制作员、智能楼宇管理员、物联网营销师等10余项数字技能工种。三是研修提升。2022年8月9日至12日,我市组织12名高级技师到苏州参加省首届数字技能高级技师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班集中培训。
3. 加强技工院校新职业专业建设。我市9家技工院校普遍设立了工业机器人、电子商务、机电一体化等数字技能专业。近年来,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新开“计算机网络技术、工业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等专业,学院获评国家级云计算技术的公共实训基地。为适应企业的数字化改造,学院主动将数字化内容贯穿于所有专业的人才培养,比如智能制造专业原来侧重于数控车、数控加工,现在融入可视化生产管理技术。常州天正技工学校2020年创建“工业互联网与大数据应用”专业,连续开班3届共计在校生240人,服务社会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产业需求,毕业生将从事工业互联网与大数据应用企业生产一线软硬件、产品服务综合开发、维护专家、数字服务员等工作。
4. 开展新职业技能职业竞赛。一是岗位练兵竞赛。组织开展全市技能人才岗位练兵职业技能竞赛活动。2022年全市开展43个市级二类赛项共118场,涵盖了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电子商务师、人工智能训练师、电工等数字技能领域赛项。二是参加省状元赛。经过半年多的集训备赛,2022年7月20日至31日,我市58名选手参加第六届江苏技能状元大赛,涉及电工、建筑信息建模、CAD机械设计、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技术、电器装置、机电一体化、移动机器人、工业机械、无人机运用技术、网站设计与开发、3D数字游戏艺术等12个数字技能领域赛项。最终,我市荣获3个职工组项目一等奖、2个学生组项目一等奖等优异成绩,一等奖数量位列全省第一,创客场最佳记录。三是承办世赛省选拔赛。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江苏省选拔赛工业机械等6个赛项,2022年8月23日至8月26日在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举办,其中涉及工业机械、云计算、工业控制、工业设计技术4个数字技能领域赛项。
5. 加强职业培训行业监管。大力开展技术技能类“山寨证书”专项治理,市人社部门牵头重点对相关培训评价发证活动展开“是否存在违规使用有关字样和标识等情况;是否存在虚假或夸大宣传等情况;是否存在违规培训、违规收费等情况;是否存在故意混淆概念、误导社会的炒作和涉嫌欺骗欺诈等”专项治理。通过“互联网、主流媒体、户外”的三位一体广告监测系统,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对职业技能培训广告的监测,严厉打击虚假违法广告。近三年,共监测职业培训广告1.2万条次,共查办各类违法教育培训广告22件,罚没39.38万元。
二、新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问题
近三年来,我市大数据产业园、数字经济产业园、数字经济商会等数字经济发展载体纷纷创建,数字领域为代表的新职业人才受到越来越多的人才政策支持。但是,我市新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许多难点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新职业技能人才供需矛盾、结构问题急需进一步解决。常州新兴职业发展迅猛,特别在数字产业领域对技能人才需求很旺盛,但是普遍存在职业院校专业与产业、行业间“供需对接”的隔阂与矛盾,主要体现在技能人才总量短缺,结构不合理。技能人才培养投入不足,企业培养主体地位弱化,社会培训能力建设滞后,难以充分提供高质量、针对性强的新职业技能培训。
2. 新职业职业技能资源开发急需进一步加快。新职业虽然纳入了国家职业大典,但是绝大多数的职业标准或题库没有完成制定,导致社会从业人员难以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例如,数字技能培训证书体系主要以行业企业为主,多不在政府补贴范围。例如,电子商务师、互联网营销师等职业,目前尚不能开展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发证,目前取证者都是通过技能竞赛方式取得的。此外,社会方面对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制度还缺乏普遍认可,数字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的权威性和接受度有待提高。
3. 新职业技能人才产教融合培养急需进一步深化。目前,较多的数字技能高端人才和师资集中在数字经济领军企业,院校专业更新和职业技能培训课程更新需要一定周期,难以跟上产业、企业调整的步伐,数字化新职业人才供给速度远远跟不上市场对专业化数字技能人才的需求增速,职业(技工)院校的人才培养难以满足企业对专业化数字技能人才的需要,人才链和产业链出现脱节。
三、下一步主要举措
1. 聚焦新职业产业发展,完善技能人才引育机制
一是加大新职业技能人才引进力度。紧紧围绕数字经济产业园区、智能制造产业园区产业数字人才需求,积极通过高校毕业生校园现场招聘、抖音“探企直播”等云端招聘等途径,为我市引进更多数字精英、数字工匠。贯彻落实好我市促进创新发展的人才政策,对企业引进的数字技能领域的技师、高级技师,分别参照全日制本科、硕士的条件享受生活、租房和购房补贴。考虑到大多数数字技能领域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体系尚没有落地,探讨对该职业国内行业公认的数字技能人才,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以便享受相应政策补贴。二是实施新职业技能技师岗位技能提升。着眼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重点领域,根据数字经济发展需求,每年组织我市一批在企业一线岗位、从事数字技能相关或对数字技能需求迫切、面临“智改数转”行业的技师、高级技师参加培训,通过专题讲座、项目研讨、实地考察等方式着力提升数字技能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三是拓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指导全市职业(技工)院校主动联系新职业领域行业龙头企业、骨干企业,重点支持数字经济产业园、数字经济领军企业开办数字技能人才企业新型学徒制班,培养一大批新职业技能人才。
2. 优化公共服务环境,加强新职业技能培训载体建设
一是深化江苏(武进)技能人才服务产业园建设。围绕产业园“一个核心园区、八个功能园区和N个实训基地”建设,注重在技能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流动、激励等关键环节中融入数字技术技能,动员职业院校和技能培训机构参与到新职业技能培训项目、职业标准和题库开发工作中来,探索打造服务技能人才全生命周期的公共服务平台。积极争创江苏省数字技能人才服务产业园,统筹开展技能成果展示、技能标准研发、技能人才培训、技能人才评价等服务活动。二是推进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鼓励新职业领域企业和技工院校合作,共建企业教学工作站、校企联合实训基地、工程中心、实验室、创新基地、学生实践基地等产教融合载体,积极探索技能教育与产业合作的新模式、新形态。探索创立数字技能人才发展协会,面向全球、全国数字技能人才培养培训资源,建立开放、互享、灵活的市场运行机制,联动数字技能人才培养载体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探索建立具有前瞻性、实战性、市场性的数字技能人才培养、引进、交流、提升、激励、创新、创业发展的专业服务平台。三是规范新职业技能培训市场。常态化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市场专项监管,综合利用投诉举报、广告监测等数据信息,强化监管措施,曝光典型案例,震慑违法行为,及时总结有效做法并上升为制度规范,形成长效机制,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3. 申请技术资源开发,推动新职业技能评价体系建设
一是加快资源开发。应对数字经济产业园区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大力支持职业院校、行业协会、领军企业牵头、合作向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申报数字技能类评价标准(规范)或题库开发等项目。今年,我市将承接4个职业和3个专项能力技术资源开发工作。二是拓展试点企业。重点在数字职业等新职业领域,全面推进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积极引导培育职业(技工)院校、上市企业、龙头企业、大型国企、行业协会成为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单位,逐步形成以用人单位为主,第三方院校评价机构为辅,第三方社会评价机构为补充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格局。三是加强职业贯通。加强数字技能类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重点探索推进数字产业领域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与专业技术职称有效衔接,探索开展数字技能类国(境)外职业技能比照认定,加快培育既具备本领域专业素质,又掌握数字技能的复合型“数字工匠”。
4. 深化产教融合,加强职业(技工)院校新职业专业建设
一是打造数字职教名校。鼓励职业(技工)院校在专业设置、师资培养、招生规模等方面向数字人才倾斜,积极打造数字类品牌特色专业群、数字类一体化教学名师工作室。相关部门要将数字技能教学情况及成效作为评估职业(技工)院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建设一批服务数字经济发展、契合当地数字产业特点的职业(技工)院校。二是探索新职业技能培训体系。鼓励和支持职业(技工)院校与龙头企业、品牌企业共建数字技能等新职业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开发数字技能课程、教学资源,共同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积极向省人社厅推荐常州优质线上平台和数字技能培训课程资源,加快平台化、定制化、轻量化培训模式创新。三是共建现代产业学院。支持职业(技工)院校和新职业领域领军企业、集团合作创建现代产业学院,依托院校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新兴专业,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产业人才实训基地等方面深度合作,培养高素质、强实战的新职业应用人才。
5. 弘扬工匠精神,广泛开展新职业技能竞赛活动
一是积极参与世赛、省赛数字技能赛项。坚持以世界技能大赛为龙头,以全国技能竞赛、江苏省技能状元大赛为引领,构建数字技能人才成长长效机制。实施世界技能大赛夺金行动,积极建设一批以数字技能赛项为重点的省级以上集训基地。二是支持举办新职业技能竞赛。大力支持更多新职业技能项目进入“技行武进”、“金工匠”、“钟意匠心”、“天宁杯”等辖市区系列技能竞赛,鼓励数字经济产业园、龙头企业牵头举办各类技能职业竞赛。深入实施“青苗计划”,支持技工院校举办“校园技能节”,重点开展校园数字技能等竞赛活动。三是完善技能竞赛运行机制。注重竞赛成果的转化研究,健全新职业技能竞赛成果转化机制,完善技能竞赛奖励制度。推动技能竞赛成为行业技术技能交流、设施平台展示、项目市场推广、学生观摩学习的重要舞台,更好地实现“以赛促训、以赛促学”,以大赛引人才、招项目、聚资本。
展望未来,我们要紧紧围绕“532”发展战略,加快新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擦亮常州智能智造名城品牌。坚持面向国内外、线上线下相结合,市区联动、产教融合、多措并举,进一步健全新兴职业人才培养、使用、激励、保障体系,打造一支特色鲜明、发展畅通、贡献突出的常州新职业技能人才队伍。
签发人:刘晓东
经办人:孙寅松
联系电话:85682019
常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3年5月5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