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芬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建立智慧规划和智慧城市“双智协同”城市治理新模式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城市治理工作,尤其疫情防控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城市治理”问题作出指示,强调“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城市是生命体、有机体,要敬畏城市、善待城市,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等理念。这充分说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市域社会治理问题的高度重视,同时也从疫情大考的角度提出了我国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新命题新要求新任务。市委书记齐家滨也强调,要一鼓作气、接续奋斗,弘扬常州精神,坚定战则必胜的信心决心,加强系统谋划,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突出常态长效,凝聚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不断成熟,智慧城市建设成为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问题、提升城市综合治理效能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常州在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数据共享交换、社会治理、各项智慧应用方面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持续提升政府服务效能和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一、智慧城市推进城市治理现状
(一)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
我市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于2012年5月成立,由市长任组长,20多个相关部门及通信运营商的主要领导为成员。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经信委,形成了领导重视、部门响应、分工协作、上下联动的智慧城市建设新局面。
(二)智慧城市建设规划设计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和智慧常州建设总体安排,我市组织开展多项智慧城市相关规划设计编制和发布实施工作,切实发挥规划先行对于我市及各重点领域的智慧城市推进的指导作用。编制《常州市“十三五”信息化总体规划》(2016-2020年),明确了建设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出台《常州市大数据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了我市未来三年全面推进大数据发展和应用的工作任务和具体举措。出台《常州市电子政务项目管理办法》、《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提升我市信息化建设制度保障。制定自然资源和规划信息化三年规划(2019-2021年)的目标,实现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的全程在线、内外网协同以及“互联网+自然资源和规划”;实现山水林田湖草和城市空间信息的实时动态更新和共享;实现自然资源和城市智慧化管理和运营。最终达到一张网、一张图、一平台,形成一体化的空间地理数据服务体系和应用新模式,带动各行各业和社会公众开展大数据增值性、公益性开发和创新应用。建立统一空间的规划体系,实现多规合一,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推进城市治理重点工作
基础网络建设。光纤到企到户、光纤村村通、基础设施共建共享、重点区域无线建设、重点产业/行业企业网络建设等工作稳步推进。我市4G网络覆盖率达到100%,无线宽带接入能力达100Mbps,市、辖市(区)城区主要公共区域wifi覆盖率达100%,光纤宽带用户数突破200万,普及率超过87%,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超过620万,是常住人口的1.3倍。我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持续加大,光纤宽带、工业互联网网络设施覆盖水平稳步提高,各类功能性平台服务承载能力大幅提升,5G基站建设、IPv6、云平台、互联网数据中心等重点工程相继启动。
数据共享交换。截至目前已归集编办、教育局、民政局、人社局等39个单位的政务数据,实现所有政府工作部门全覆盖。每天采集同步数据435类共2.6亿余条,在库数据总量16.5亿余条。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可提供36个部门247个数据资源共享接口,有效数据14.5亿余条。有效的支撑了近20家单位的众多应用场景,疫情期间,相关部门及时联动,为“我的常州”APP健康码、“两会健康日报”、“口罩预约”、“学生健康填报”等模块提供了数据支撑。同时,为“社会大救助平台”、“智慧人社”、“数字城管”、“网格化社会治理平台”等提供各类部门数据,应用效果明显,初现示范效应。
网格化社会治理。扎实推进“全要素网格”各项工作,高质量建好“一张网”,倾力打造“全要素、全市域、智能化、大联动”的网格化社会治理模式。全市共划网格6256个,其中基础网格4961个、专属网格1295个;配备专职网格员3404名、兼职网格员9700名。开发“网格化社会治理联动指挥平台”,配备“全要素网格通”8507台,按照“四屏合一”(网格化社会治理联动指挥平台、雪亮工程视频监控系统、政法视频会议系统、视联网指挥系统)模式推进信息化集成工程,市、辖市(区)、镇(街道)三级统一标准、整体联动。试点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实时定位、轨迹巡查、热力图等功能让网格员管理更加方便,各级指挥中心可以与网格员视频连线。目前,全市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实战运行初见成效。用户全覆盖,纵向覆盖市、辖市(区)、镇(街道)、村(社区)、网格五级用户,横向纳入30多个部门。数据齐汇聚,已整合19个部门专业系统,汇聚400多万常住人口、100多万流动人口、230多万房屋等基础数据。事项快流转,实行“四级联动”和“六步闭环”处置流程,解决了大量群众身边的小矛盾、小案件、小隐患、小诉求,真正实现了“网格全覆盖、服务零距离”。
各项智慧应用。智慧政务方面,全面推进我市“一网通办”建设,优化提升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转变服务理念,创新审批模式,拓宽办事渠道。完善“一窗受理软件”建设,推动“两端十八环”的全流程网上办功能的实现,重点抓好120个政务服务事项的全流程网上办。接入江苏政务服务APP和我的常州APP,实现了政务服务“掌上办”“指尖办”。智慧交通方面,应用交通仿真等技术手段,实现交通信号控制自动调整,中心城区452个信号灯控路口,其中321个信号灯控路口实现远程信号控制,远程控制率71%。27条道路、317个路口基本实现“绿波”控制。龙城大道通江路交通信号灯自适应控制和平峰、高峰时段车辆排队长度减少28%、24.8%。智慧社区方面,建成常州市城乡社区综合管理和服务信息平台、“四级联动”公共服务平台和镇(街道)公共服务“一站式”受理平台等系统,推动居民办事由居、街、区“三级流转”向街道综合社区服务中心“一门办结”转变,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智慧医疗方面,完善全员人口、电子病历和电子居民健康档案数据库,形成覆盖全市470万常住人口,各级各类医院的电子居民健康档案体系。推进健康一卡通的普及和应用,截至目前,共发行居民健康卡60余万张。建设和完善区域影像平台、血液追溯管理系统、麻精药品管理系统、医联体分级诊疗系统等信息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医疗管理水平,支持远程医学影像会诊、双向转诊等业务的开展。
二、下一步打算
为推动常州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走在前列,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常州,结合目前常州市发展现状和未来规划,我市将进一步加强在智慧城市治理模式上的体系探究,以规划引领、空间优化、多维联动、信息共享、治理协同为五大准则,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城市信息模型、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构建从智慧规划到智慧城市,从分而治之到双智协同的城市治理模式。
(一)科学编制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规划
依托我市完善的城市功能体系和城市空间规划,系统性谋划信息基础设施与城市生产性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的整合建设,统筹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生态等智慧应用系统的协同建设,协调规划内容与项目建设布局,科学编制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规划。突出智慧城市建设枢纽性、基础性、集约性项目的统筹实施,促进系统大集成、数据大融合、业务大协同、社会大合作。
(二)以智慧城市支撑智慧规划决策
全面构建我市自然资源和规划“一张图”框架体系,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矿产资源规划、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登记、永久基本农田、第三次国土调查、林地等7大数据库建设。通过摸清城市自然资源家底,实现对城市全方位、全要素的数字化建设。同时,发挥智慧城市对城市运行状态的充分感知、动态监测、模拟仿真等功能,将城市可能产生的应急突发事件、矛盾冲突、潜在危险进行智能预警,为城市规划者和决策者提供城市建设、城市环境、城市运行等状态的带动效果,推动规划有的放矢和提前布局,进而支撑智慧规划实现“可感知、能学习、善治理、自适应”效能并持续优化升级。
(三)积极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
拟成立市域社会治理委员会,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市委副书记具体分管,研究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各项工作;成立“网格化社会治理研究推进专班”,对网格化工作进行专项攻坚。以“网格化+大数据+铁脚板”为突破口,拟在全省率先建设“市域社会治理联动指挥中心”“城市智慧脑”“网格智能针”(简称“一心双智”),通过体制机制和信息智能的率先破局、奋勇争先,形成市域范围内“一个中心指挥、双智融合发展”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常州模式”,助力常州打造“一流的城市社会治理环境、一流的政府服务环境、一流的城市发展环境”,促进常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常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