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市公安机关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厅党委坚强领导下,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安保工作为中心,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省市公安工作会议精神为动力,以服务保障“三个明星城”建设为重点,紧紧围绕警务现代化目标,深入推进公安工作改革创新,全力以赴保平安、护稳定、促发展,公安工作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
一是治理创新取得新成绩。推进“警格+网格”双网融合,组织1.3万余名专兼职网格员开展“梳网清格”行动,化解各类风险隐患5万余起。深化警情分流,共分流非警务警情59.6万余起。强化警民联调,推广人民调解员先期处置模式,调处成功率、群众满意率均达96%以上。实施交通畅行工程,“交通健康指数”列全国同类城市第3位。市局被评为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为常州连续四届获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蝉联“长安杯”作出贡献,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正在形成。
二是警务改革收获新成果。提请市委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全市公安工作实施意见》,推动改革向解决实际问题发力。2015年以来,抓获职业化、跨区域犯罪嫌疑人和破获通讯网络诈骗案件分别大幅上升,公安工作综合绩效连续5年保持全省前列。防控体系建设、公安队伍建设和警务保障、监所管理、印刷业整治等工作成效突出,公安部、省厅在常召开现场会,孟庆丰、刘旸等领导充分肯定,警务工作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明显加快。
三是平安建设开创新局面。圆满完成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进博会等重大安保任务,全市连续多年未发生有影响的案事件;全市刑事案件大幅下降,扫黑除恶破案数、抓获数分别明显上升;旅馆、网吧、寄递等治安要素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打、防、管、建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格局日臻完善。
四是社会动员推出新举措。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执法质量考评夺得全省“五连冠”,连续16年获评“全市依法行政优秀单位”,连续10年获评全市行政执法案卷评查优秀单位。创新改革便民100余项举措,实现70余个事项“不见面”办理,40余个事项网上全流程办理。制定出台《服务民营企业新十项措施》。建成“常州公安社会动员体验中心”,社会动员力量提供有效线索数同比上升,开放、互动、沟通、合作的警民共同体正在加速构建。
五是公安队伍展现新面貌。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五四”100周年、建党98周年等主题活动,健全政工干部专职化、对抗式暗访、“督考推”等工作机制,出台“为基层减负八项规定”“关爱民警新十项措施”等文件规定,常态化开展职务晋升、心理辅导等爱警惠警活动。实行警衔晋升培训末位复训制度,全警训练意识和训练热情显著提升,360余个集体,2200余个民警荣立一、二、三等功。涌现出“全国最美基层民警”陆旭东、“江苏最美警察”集体刑警支队等一批先进典型,“作风评议”连续8年夺得政府部门第一。
一、聚焦防控风险、维护稳定,推动构建现代治理体系
以隐患排查、网格治理、安全监管等为重点,推动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民主协商、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一是在隐患排查方面。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安保,健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机制,深入开展各类专项行动,全面排摸投资类企业,非法集资类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二是在网格治理方面。深化“警格+网格”融合,明确网格员信息采集、隐患排查、矛盾化解、治安防范、人口管理等5项工作职责,推动网格员和社区民警“双考双评”。深化公调对接,90余个基层派出所“派驻式”人民调解室实体化运行,30余个派出所先期处置调解员实现7×24小时“随警作战”。三是在公共安全方面。开展电动车专项整治行动,“四类重点车辆”检验率、报废率和交通违法处理率保持全省前列。实施停车便利化工程,新增停车位1万余个,“智慧停车信息平台”接入公共停车泊位3.9万余个。开通20余条“学生专车”路线。建立完善地铁安全运行工作机制。
二、聚力重点攻坚、效能提升,建立完善现代警务机制
以提升警务效能和核心战斗力为目标,积极构建以合成作战、规范执法、科技支撑、快速反应等为特征的现代警务机制。一是突出合成作战。市反诈骗中心会同银行、电信移动等部门,成功冻结、止付被骗资金2.9余亿元。依托查缉设备,查处各类交通违法2.9万余起。发挥监所打击犯罪“第二战场”作用,提供各类违法犯罪线索,抓获网上逃犯20余名。二是强化科技支撑。初步建立以“一张网络、一个中心、一个平台、一个生态体系”为核心的智慧警务总体框架,整合汇聚各类数据。织密智慧防控网络,市“视频办”实体化运作,联网整合监控资源,在全市10余个地区试点智慧商圈、智慧社区、智慧小区、智慧楼宇等创新工程。三是创新执法管理。深化执法改革,建成市局案管中心、4家分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和2家跨部门涉案财物集中管理中心,城区分局全面完成执法记录仪配备,推广电子卷宗、电子证据管理等执法信息化建设。严格执法监督,对案件开展4轮执法“回头看”。四是完善应急处置。建立由市局指挥中心、警种部门、分局综合指挥室组成的“1+3+7”三级指挥调度体系,固化重大警情快速甄别机制,组建应急处突尖刀队,建强区域处突机动队、巡特警专业处突队等快反力量,圆满完成50余次大型活动安保任务。
三、突出整体防控、补齐短板,加快构建现代防控体系
建立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牢牢把握社会治安主动权。一是强化基层基础。围绕基础工作“明责、减负、激励、增效”目标,升级优化“派出所基层基础工作平台”,完善社区民警“基础工作清单”,配发社区警务移动终端,实现基础信息“即采即录、即查即核”。二是强化重点治乱。提请市委政法委对凌家塘、兰陵等90余个治安复杂地区落实以“一地一策”为措施的“飞地”整治。组织开展10余次“常安”系列清查行动,查处黄娼赌刑事案件400余起,刑事处理900余人,停业整顿2000余家洗浴按摩场所、580余家问题旅馆。三是强化要素管理。整合汇聚各类治安要素数据。开展出租房和流动人口专项整治,出租房屋排查登记率、治安责任书签订率、流动人口到期核查率实现三个100%。对全市寄递企业、网点开展全面排查,发现整改安全隐患310余处。
四、紧扣服务发展、社会动员,积极构建现代警方公共关系
紧紧围绕“三个明星城”和“强富美高”新常州建设,做好服务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动员群众各项工作,全力提升新时代公安群众工作水平。一是创新服务管理。全面落实服务保障“重大项目攻坚年”行动计划,挂钩联系160余个重大项目和310余家星级企业,走访企业1.1万余家,解决企业诉求5400余件,为企业防骗止损1200万余元。开展公安“放管服”改革集中宣传月活动,建成80余个派出所“一站式”服务窗口,7个分局公安窗口进驻政务服务中心,所有政务服务事项集中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公安窗口。二是强化社会动员。做好公安宣传,创作“抖音”“微视”等微视频60余部,点击量突破8.2亿,“阿汤说”“民警李建国”系列微视频获全省政法优秀新闻作品奖。建成620余个见义勇为工作室,扩充“红袖标”力量至3.3万余名,在微警务平台创新“微信红包”奖励机制,收到有效线索2560余条,破案1120余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190余人。三是加强宣传引导。完善民意“全访评”机制,整合10余个部门50余个民意收集渠道,汇聚办结1.06万余件。查处散播虚假信息网民30余人。
五、狠抓思想引领、严优并重,着力锻造现代职业警队
牢牢把握“四句话、十六个字”总要求,强化定力、增强能力、激发活力、提高效率、严守纪律,打造“四个铁一般”“五个过硬”公安队伍。一是狠抓思想引领。紧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开展“初心是什么、使命干什么、奋斗比什么”主题讨论等活动。出台《常州市公安机关战时党建工作规范》,开展战时表彰3批次,市局《抓战时党建,促战时攻坚》工作获公安部“践行新使命、忠诚保大庆”实践活动创新成果二等奖。二是狠抓能力建设。优化全员考核,开发“督导检查”“数据分析”等智能模块,将全员考核平台与专业数据平台相对接,分类制定考核标准,有效解决工作绩效衡量难的问题。加强教育训练,举办高质量发展、新警培训、警衔晋升等各类培训班220余期,累计培训民警、辅警1.72万余人次。开展“周周练”,参训人数3.2万余人次。三是狠抓正风肃纪。深入推进“一学习两整治”行动,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加强对腐败和黑恶势力“保护伞”的查处力度,每月开展队伍风险隐患滚动排查。健全“督考推”机制,开展明察暗访。深化辅警管理改革,全面推开警务辅助人员全员考核办法,制定辅警党(团)组织建设管理规定,提升辅警队伍规范管理水平。四是狠抓从优待警。制定出台《从优待警新十项措施》,开展综合管理类、执法勤务、警务技术三个序列晋升,拓展民警职业发展空间,提高民警的职级待遇。提拔科级领导干部210余名。开发“民警权益维护平台”,依法处理侵害民警执法权威的嫌疑人220余名。建成3个民警子女“寄学点”,通过“绿色通道”及时抢救和治疗70余名因公负伤或病情危重民警、辅警,开展集中讲座、团队训练、危机干预等活动。
2020年,全市公安机关将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公安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厅总体部署要求,扎实推进公安工作改革创新,全力推动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常州作出新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