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关于对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委员提案第378号的答复
索 引 号:014109445/2024-00190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其他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常发改复〔2024〕第114号 发布机构:市发改委
生成日期:2024-06-06 公开日期:2024-06-06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你们提出的《关于构建常州全域新能源应用生态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关于对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委员提案第378号的答复
常发改复〔2024〕第114号

叶琳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构建常州全域新能源应用生态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当前工作进展

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新能源之都应用推广相关决策部署,前瞻谋划顶层布局,积极探索实践创新,在构建常州新能源应用生态方面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  丰富光伏应用场景,着力提高各领域“见板率”。

一是深入开展公共机构光伏建设。今年我市出台《2024年常州市公共机构光伏应用推进工作方案》中,明确了要进一步挖掘建设资源、提升建设速度,全面推进全市党政机关、学校、医院、文旅、体育等场所的分布式光伏建设工作。目前已完成市博物馆、规划馆、钟楼外国语学校等公共机构屋顶光伏铺装建设,完成10所学校光伏项目建设设计工作。

二是持续探索“光伏+”跨界融合。在确保农业生产主责主业前提上,稳慎推进渔光互补、农光互补试点示范建设。并陆续建成“光伏+储能”“光伏+气膜”“光伏+路灯”“光伏+水泵”等绿色能源创新应用示范项目。

三是切实推动光伏赋能乡村发展。充分挖掘农村场景多元、资源丰沛、需求旺盛等优势,因地制宜、因需而建,针对如集体资产屋顶、农户屋顶、集建区等农村重点场所,分层分类开展点位具体对接工作,推动光伏发电入村入户。

四是稳步推进光伏建筑一体化。探索进一步提升建筑一体化光伏系统的可靠性及美观性,推动建筑由能源消费者向能源生产者转变。目前已建成高铁新城绿色智慧综合能源站BIPV项目,项目组件装机容量为28.7千瓦,年综合发电量可达2万千瓦时,为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提供了案例典范。

2.  加快储能项目建设,提升新能源消纳水平。

3.  强化充电设施建设,构建绿色智慧交通体系。

4.  积极拉动低碳消费,持续引导消费领域节能降碳。

二、下一步计划

1.  发挥各主体优势,引导广泛参与光伏项目建设。

2.  挖掘各领域资源,推动光伏示范稳进提质点面共进。

3.  服务各类型需求,构建高质量新能源基础设施布局。

从应用类型看,我市着力打造从传统储能抽水蓄能电站到压缩空气、锂离子电池多类型储能规模化应用。从重点项目看,我市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作为唯一国家示范项目、世界首座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华能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发电项目机组已纳入江苏省“十四五”电力规划,正依照项目计划有序推进。

一是提升公交车电动化水平。自2019年起,我市新增或更新的城市公交车全部为新能源汽车。目前常州公交运营车辆中新能源车占比超90%,2024年计划更新350辆纯电动公交车辆。同时,常州公交已在现有公交场地上建成投运充电站45座、充电桩504个,建成全市首个“公交+社会” 光储充一体化场站——安阳里公交首末站、首个公交专用光储充一体化场站——红梅公交中心站。打造“公交爱充电”平台,钟楼公交中心站等15个场站对社会开放共享充电服务。

二是加快巡游出租车电动化替代。我市于2023年7月出台新能源巡游出租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方案,对符合条件的新能源巡游出租汽车(不指定车型)发放一次性奖励和提前更新奖励。同时,目前正加快修订网约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拟优化调整网约车车辆准入条件,为巩固网约车电动化率提供政策保障。

三是提高居民小区“见桩率”。积极开展老旧小区公共充电设施优化试点,截至一季度末,已建成公用充电桩266个。积极开展“路灯+充电桩”试点,在勤业四村、星湖南路等既有灯杆加装6套7kW交流充电桩,实现了“路边停车+停充一体化”功能,为住宅小区解决汽车充电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四是推进农村地区充电设施应用。截至一季度末,全市市级美丽乡村中,公共场所新能源充电桩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的共计27个。2024年全市计划培育市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50个以上,要求列入培育计划的所有行政村公共场所建设新能源充电桩等应用。

一是强力拉动新能源汽车消费。2023年我市实施新能源汽车消费购置补贴政策,政策引领作用显著,助推新能源车市场需求释放,进一步激活了我市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

二是打造我市“停车+充电+骑行”一体化平台。由常州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打造的“常畅充”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于2023年11月29日正式上线运行。平台依托原“常州智慧停车”平台,打造全市“停车+充电”一张图,集政府、企业、客户三端的管理及服务功能于一体,有效整合停车位与充电桩资源,提升全域停车服务水平。平台于2024年1月1日起实施常州市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补贴,并于4月底接入永安行共享骑行服务以及“常享游”智慧文旅平台,实现停车、充电、骑行一体化,打造“旅游出行+”新模式,服务市民进一步畅享绿色、便捷出行。

构建新能源应用生态不仅是新能源产业落地的重要依托,也是技术落地显效的展示橱窗,更是新能源赋能城市、惠及大众的直观体现。下一步,在向“新”而行的征程中,我委将立足新能源产业基础好、产业实力强的先发优势,进一步聚焦打造应用生态、深化建设应用场景、加快培育应用示范,形成“点、线、面”兼具的全域新能源应用生态,将新能源应用进一步融合进城市发展中。

一是大力发挥地方国企平台优势。以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推进为基础,推进常州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常州绿色能源有限公司与金坛区屋顶资源主体单位合作共建,积极推动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集中化、规模化管理,为金坛区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推进提供支撑,加快构建整县光伏应用新格局。

二是引导更多社会主体广泛参与。鼓励投资建设方、设备供应商、金融机构等携手并进,加大资源整合的力度、广度、深度。利用地方国企资本、资源、管理优势,借助其他龙头企业在技术、效率、市场机制方面的特长,在新能源领域进一步探索形成合作开发的新模式、新方式,为新能源应用生态建设培育更多合格的经营主体和有生力量,对我市全域新能源应用生态的全面铺开提供关键支撑。

一是推进农村领域光伏建设。在确保农业生产主责主业前提下,因地制宜、稳慎推进渔光互补、农光互补试点示范建设,加快新能源设施推广应用向农村地区延伸。加快推进天宁区郑陆镇渔光一体项目建设。

二是深入挖掘屋顶光伏资源。将重点围绕医院、高耗能工业厂区建筑节能改造,依托新建(改扩建)建筑的屋顶和外立面等资源,按照“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用”的原则,推动光伏建筑一体化、光储直柔建筑等,多场景探索建设“光伏+”绿色能源示范工程。

三是加强光储充一体化场站建设。在已建成投运中吴宾馆新能源示范站、安阳里充电站、红梅公交充电站、中天钢铁南区站、苏文电能厂区站等一批光储充一体化场站的基础上,再建设一批有示范推广效应的项目,进一步提升城市清洁能源渗透率。同时,抢抓“两湖”创新区发展机遇,对礼河公交综合枢纽中心进行复合性改造利用,打造“光储充算研”于一体的交通综合新能源示范基地,推动新质生产力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发展。

一是扎实谋划,前瞻布局顶层规划设计。2024年,我市计划新增公共和专用充电设施3500个。按照“自(专)用为主、公用为辅,适度超前、布局合理,车桩协调、智能高效”的原则,加快打造常州市中心城区新能源汽车1公里充电服务圈。

二是公私统筹,提升我市各地区“见桩率”。居住区充电桩建设方面。积极开展老旧小区公共充电设施优化试点,根据“公私统筹”的原则加快居住区公共充电桩建设,2024年计划建成500个公用充电桩。农村地区充电桩建设方面。围绕农村重点公共场所,结合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创建,充分宣传发动,鼓励引导有条件、有需求的村新能源充电桩做到应建尽建。

三是应用引领,完善新能源应用平台功能。扩展“常畅充”平台功能,提升服务质效,通过新能源应用平台的搭建,将新能源应用推广的各类项目和场景进行联接和融合,助推我市新能源之都应用生态的构建。



签 发 人:陈华鹏

经 办 人:康美华

联系电话:85681081



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4年6月6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