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思路
索 引 号:MB1531591/2021-00015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权责清单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生成日期:2021-02-10 公开日期:2021-02-10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思路
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思路

一、2020年工作总结

2020年,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系统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圆满完成了“十三五”文化广电和旅游发展各项目标任务,在全域旅游创建、产业融合发展、遗产保护利用、精品创作生产、文旅公共服务、广播电视事业、市场综合治理等各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一是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全面实现疫情防控和文旅发展“双战双赢”。打好文旅复苏“组合拳”,面对疫情对文旅行业带来的严重冲击,第一时间统筹3亿元资金,用于企业纾困和市场复苏;设立2000万元“文旅专项贷”贴息补助,在全省率先发放3000万元“常州旅游消费券”,推出1000万元“长三角团队游客招徕奖补”等;2020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829亿元,旅游总人数达5148万人次(均位列全省第四),其中,旅游总收入同比恢复到2019年的69.2%(分别高于全国31.2个百分点、全省11.6个百分点,增速全省第二),旅游总人数同比恢复到2019年的64.6%(分别高于全国16.7个百分点、全省10.9个百分点,增速全省第三)。融入“双循环”新格局,制定出台《常州市支持文旅发展、促进旅游消费的八项措施》《常州市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行动方案》《关于加快常州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加入“长三角旅游推广联盟”,承办“长三角文化和旅游联盟联席会议”“中国未来景区大会”,举办“常州文化旅游(上海)推广周”;成功举办首届“常州夜生活节”,环球恐龙城、青果巷两大文旅消费集聚区被确定为首批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单位,“龙城夜未央”成为全省最具影响力的夜经济品牌之一,常州作为全省唯一城市入选第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并跻身“2020年度中国夜游名城”。探索“互联网+”服务新手段,组织国有文艺院团创作27部线上抗疫主题作品,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吸引近80万观众线上观剧,“麦积山石窟艺术展”等线上文博大展观众点击量超15万,市文化馆线上公益微课点击量达46万人次,让市民不出家门尽享文化旅游大餐。

二是以强烈的拼劲干劲韧劲,统筹推进文旅休闲明星城建设和文旅融合“双重任务”。全力打造全国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3月25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五大明星城建设建设的第一个大会——全市旅游发展大会,围绕会议作出的部署要求,牵头制定《常州市文旅休闲明星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确立到2022年全市旅游总收入突破150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8%以上的目标;全力推进总投资达1152亿元的106个重点文旅项目,加快把文旅产业打造成为全市重要战略性支柱产业。全域旅游示范创建实现重大突破,召开全市全域旅游工作推进会,编制完成《常州市全域旅游规划》,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意见》,溧阳市创建为全市首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并作为全国4家单位之一交流经验做法;金坛区、武进区、新北区创建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总量跃居全省前列。资源开发产品供给能力持续增强,太湖湾旅游度假区作为全省唯一成功创建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总数位列全省第一),礼诗圩村、城西回民村、庆丰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总数位列全省第二),新博龙泉、波仕曼工业旅游区创建成为省级工业旅游区,溧阳休闲三日游、仙都金坛二日游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太湖湾露营谷作为全省唯一项目入选首批国家5C自驾车旅居车营地,进一步丰富了山水、乡村、休闲、工业等新型旅游业态。文旅产业发展能级持续提升,制定出台《常州市推进旅游经济、会展经济、体育经济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22个市级重点文旅项目实现投资43.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60%;总投资280亿元的曹山山水未来城项目加速推进,中沙文旅中心月亮船入选文旅部“一带一路”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国际合作重点项目;金刚科技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工程,吟飞科技入选江苏省文旅厅重点实验室;全年累计争取省级以上各类资金超1.1亿元,创历年最好水平。

三是以创新的路径方法手段,全力打响老城厢和红色名城“双重品牌”。深化文商旅融合,激发老城厢新活力,全年共完成22处重点文物修缮工程,全面完成南市河历史文化街区修缮保护工程,夏家大院本体修缮主体完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园重新开放;梳理老城厢内外60多处名人故居资源,串珠成链形成“跟着名人游常州”精品线路;深入挖掘运河文化、名人文化、红色文化、工商文化、美食文化等资源,全力打造城市核心文旅IP。建设红色名城,彰显城市底色,5个辖市区列入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形成“常州红色旅游转型升级发展”等研究成果,打造江南铁军教育学院、张太雷干部学院、常州三杰红色教育培训中心等红色教育基地,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入选长三角红色旅游示范基地;精心制作四集电视纪录片《常州三杰》,第一集《张太雷》已在央视“国家记忆”栏目播出,受到广泛关注。打造鲜明标识,擦亮运河名片,成功举办2020年“常走大运”活动,春秋淹城遗址改造提升工程入选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重点项目,明清金龙四大王庙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成果;加快推进焦溪古镇申遗,完成鹤峰书院、承越故居、圈门遗址等重点院落修缮;常州乱针绣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推荐项目名单,邢粮梳篦入选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基地,16人入选第五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四是以深厚的为民惠民情怀,充分满足人民群众文化和旅游美好生活“双重期待”。在公共服务方面,全市公共文化新地标常州文化广场全面建成开放,常州图书馆新馆开馆以来累计接待读者超100万人次,读者接待量、微信号公众影响力均位列全省公共图书馆第一,常州美术馆举办“刘海粟艺术展”“晋陵风雅”“龙城纪盛”等精品大展;相继建成开放10家“秋白书苑”,累计接待读者超100万人次,被《中国文化报》誉为“新型公共文化服务空间的‘常州模式’”;集产业监管、智慧导览、旅游电商等于一体的常州全域旅游智慧平台“常享游”建成投运;圆满完成全市十大民生实事项目“文旅惠民工程”,“文化100”“文化点亮生活”“常州文化旅游节”等惠及市民百姓超600万人次。在精品生产方面,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二胡协奏曲《江南第一燕》入选文旅部“百年百部”和“百年百项”创作计划重点扶持作品(数量位列全省第一),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被省委书记娄勤俭赞誉为“脍炙人口的精品力作”,锡剧《烛光在前》入选江苏省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投入剧目,锡剧《一代医宗》荣获紫金文化艺术节优秀剧目奖,市文广旅局名列全省艺术创作工作考核先进单位榜首。在广电事业方面,全面建成市、县(市、区)、乡镇、村四级应急广播体系,常州成为江苏省第四个全面建成应急广播体系并通过省级验收的地级市;全市共有10件作品荣获江苏省优秀广播电视节目奖一等奖,广播电视新闻推优位列全省第三,广电节目录制奖和科技创新奖位列全省第四;总投资超30亿元的江苏(常州)网络视听产业基地挂牌成立,将建成全国重要的网络视听产业基地,被列为2020年江苏广电十件大事提名。在市场治理方面,高质量完成《常州市旅游促进条例》草案拟定,在全省率先实现旅游警察支队全覆盖,全市7个基层法院均成立旅游巡回法庭,在全市旅游住宿行业全面推行“常州礼遇”服务品牌,游客满意度测评连续多年保持“满意度高”水平;“某公司未经考古勘探进行工程建设案”入选全国文物十佳案卷,被国家文物局向省政府通报表扬,吴政隆省长作出批示;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获全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系统先进集体,文物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国推广,“扫黄打非”工作连续多年全省第一。

二、2021年工作思路

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我们党将迎来建党100周年,“十四五”文旅融合发展全面开启,文旅休闲明星城建设进入关键阶段,做好全年各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重点要抓好六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资源开发,推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创建,天宁区、钟楼区年内创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实现辖市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全覆盖;推动金坛区、武进区、新北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力争新增1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开展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工作,摸清全市文旅资源家底和利用现状;推动茅山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东方盐湖城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宝盛园创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成3家以上3A级景区、5家以上国家级和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推进大成纺织博物馆、天虹—大明工业展览馆建设,创成3家以上省级工业旅游区。加快发展城市旅游,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整合青果巷、前后北岸、红梅公园、东坡公园、运河五号等运河沿线文旅资源,打造全新的古运河文化旅游区。强化发展支撑保障,编制《常州市“十四五”文旅融合发展规划》,起草完成《常州市旅游促进条例》并依照法定程序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查。

二是狠抓重大项目,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融合。突出重大项目引领,全力推进总投资306亿元的曹山未来城、中沙文旅中心月亮船、舜山康养小镇、焦溪古镇保护和申遗工程、华夏艺博园公共艺术提升工程等35个文旅重点项目,全年完成投资超49亿元。促进消费提质扩容,加快建设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制定出台《常州市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工作实施方案》,推进全市文旅消费便捷支付示范区建设;环球恐龙城、青果巷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创成首批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并积极创建国家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指导各辖市区创建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单位,创成1家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单位。加大支持引导力度,支持江苏(常州)网络视听产业基地等申报文旅部“一带一路”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国际合作重点项目,推动常州创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争创1个省级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组织全市文旅科技型企业申报国家、省文化和旅游重点实验室、文化和旅游装备技术研发基地。

三是突出活化利用,推动文化遗产高质量保护。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完成青果巷二期、盛宣怀故居、意园、崇真女校旧址、庄蕴宽故居等20个老城厢文物保护修缮项目;实施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重点项目春秋淹城遗址改造提升工程,完成项目建设方案编制报批;推进焦溪古镇申遗工作,完成主体建设并进行业态布局;加强运河遗产监测及沿线建设项目管控,完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第三轮报告。打响红色名城品牌,举办“常州三杰与中国共产党创建暨新时代弘扬常州三杰精神学术研讨会”,四集电视纪录片《常州三杰》在央视《国家记忆》栏目播出;统筹做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和红色旅游发展,完成常州三杰纪念馆周边环境整治工程,打造常州三杰纪念馆、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等红色旅游景区,推出一批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红色研学旅游项目。强化考古管理工作,向国家文物局全力争取考古发掘资质;开展国家文物局专项课题“考古中国: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厘清寺墩、象墩、青城墩等在中华文明起源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筹备建设寺墩遗址博物馆,推进考古前置工作。健全保护体制机制,有序推进考古前置及开发区文物区域评估工作,持续推进文物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完成全市重点文保单位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提升博物馆公共服务水平,举办“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活动。

四是注重提质增效,推动公共服务高质量保障。推动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全面完成第五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工作,做好第七次全国图书馆评估定级准备工作,建设一批有特色、有亮点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推进新一轮20家“秋白书苑”建设,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模式;整合提升“文化100”“文化点亮生活”等惠民活动,举办“常州文化艺术节”;繁荣群众文艺创作,举办“第二届常州市群众文化原创作品大赛”;全年组织举办精品文博艺术展览50场次、社教活动和公益讲座100场次、专业文艺院团惠民演出100场次,基层公共文化机构提供公益培训100期次,完成送戏1000场、送书50000册;深入实施“旅游品质提升年”,推动天宁区、钟楼区老城厢范围内旅游厕所按国家标准改造提升,加快“常州礼遇”服务标准落地推广,加大常州全域旅游智慧平台“常享游”应用推广,保持游客满意度全省第一方阵地位。打造艺术精品创作高地,围绕“出戏、出人、出效益”,持续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加大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内部管理等综合考核力度;紧扣建党100周年,深入实施“5211”精品创作工程,推出大型锡剧《烛光在前》、“守望乡愁——民族音乐会”,创排滑稽戏《黑皮书记》、中篇弹词《邓稼先》、音乐剧《白云溪上》等一批重点剧目,力争在“第五届江苏省文华奖”“2021紫金文化艺术节”等取得佳绩;开展全市书画艺术主题创作,举办“新常州画派”双年展,提升常州书画艺术在全省的地位和影响。提升广电公共服务水平,围绕打造“江苏标杆”目标,全力推进江苏(常州)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建设;强化广电精品生产,围绕建党100周年开展主题宣传,力争进入全省广电节目录制质量和科技创新第一方阵;积极推动全市播出机构频道撤销、合并,建成12个广电智慧乡镇(街道)。

五是促进规范有序,推动文旅市场高质量监管。打造一流文旅市场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推行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制度,推进行政许可“158”改革和“不见面审批”改革;深入推进“扫黄打非”专项行动,开展文化、文物、出版、广播电视、电影、旅游等专项整治;深化“互联网+”文旅监管应用,建设常州市旅游监管指挥中心;推进“常州礼遇”服务规范、乡村旅游重点村评价等标准化项目,全力争创国家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抓好安全生产责任落实,继续开展文旅领域消防安全、旅游包车、高风险旅游项目、大型节庆演艺、娱乐场所营业性演出场所危化品使用安全等专项整治行动,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开展广播电视节目安全播出检查,确保全年安全播出无事故。扛起意识形态主体责任,切实履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主导权;做好重大突发事件和热点敏感问题的舆论引导,加强对展览展演、论坛讲座、文化演出、导游讲解等各类活动的审核把关。

六是服务中心大局,推动党的建设高质量引领。强化思想政治建设,深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开展“三个表率”模范机关建设,创建一批市级“特色支部”。强化作风形象建设,坚持不懈纠正“四风”问题,着力开展“四治四促”;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范“三重一大”议事制度,举办“党风廉政教育月”活动。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优秀青年干部、后备干部和党外干部培养力度,建立全系统后备干部库;举办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提升干部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制定《常州市文化旅游人才引育实施方案》,编制文旅人才分类目录,着力引进舞台艺术、书画艺术、文博考古、旅游经营管理等高层次人才,推荐申报国家、省、市各类人才项目。


(此件公开发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