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成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鼓励支持传统纺织服装业高端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我市是中国近代纺织工业的发源地之一,纺织服装行业是我市传统优势产业,产业基础雄厚、产业文化敦厚,已形成从纺机、纤维、纺纱、织造、印染到下游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的现代纺织服装产业体系。在众多细分领域都拥有一批有带动能力强、品牌效益高的龙头企业。
为应对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劳动力成本和生产要素成本上涨、绿色环保要求提升等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有必要引导和加快我市纺织服装产业高端发展。
一、行业基本情况
随着中美贸易战不断升级,以及今年新冠疫情带来的全球贸易萎缩,近年来常州纺织服装行业运行质态欠佳,作为我市传统优势产业对全市工业经济的支撑作用逐渐减弱。
1、行业生产低迷,产业优势不在
2019年,全市规上纺织服装工业企业482家,完成产值548.3亿元,同比下降6.7%,低于全市平均16.3个百分点,是全市七大行业中下降最为严重的行业。今年上半年,全市规上纺织服装产值同比下降13.2%,继续呈现低迷态势。纺织服装总产值从2017年的约1100亿元,下滑至2019年500多亿元,占全市工业的比重也由2017年的8%左右下降到现在的4.9%。相比较而言,省内排名前三的苏州、南通、无锡纺织服装产业产值都超过了2000亿元,除去疫情影响外仍保持稳健增长。
2、经济效益下滑,亏损企业加重
2019年,全市规上纺织服装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3.1亿元,同比下降23.8%,增幅低于全市平均32.4个百分点。今年1-6月份,全市规上纺织服装利润同比下降52.5%,在七大行业中跌幅第一。伴随着行业效益下滑,亏损企业亏损加重,2019年全市纺织服装行业亏损面16.4%,同比提高4.8个百分点。
3、订单普遍减少,外贸形势更趋严峻
近年来,中小纺织服装企业普遍缺少订单,大企业自2018年11月起订单也开始下滑,目前尚无市场回暖迹象。受疫情影响,店铺类品牌集团销售影响较大,撤单严重,3月份以来几乎所有的欧美品牌都通知国内工厂暂缓或暂停发运,并一次性暂停下单。我市纺织服装出口订单也随之出现大面积“退单潮”,大部分企业退单占在手订单总量的比例超过20%,个别企业退单比例超过80%,大部分企业5、6月份交货的订单基本已取消。
二、存在问题
1、缺乏整体发展规划
常州纺织服装产业基础好、品类全、产业链完整,但由于缺乏强有力的产业组织者,没有科学的纺织服装产业整体发展规划,企业间各自为战,科技研发自成体系,无法实现优势互补,产业呈现组织弱、合力弱、自然生长的局面。常州纺织服装产业一直以来被定义为传统产业,无法享受新兴产业人才引进、资金支持等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此外,由于城市扩张发展,许多原本处于城市远郊的纺织服装企业现在已处于核心区域,而区域的产业定位及发展重点更倾向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信息技术产业,无法为纺织服装企业提供充足的生产保障和配套服务,因此优化调整产业布局、稳定企业家信心已十分迫切。
2、宏观环境影响较大
国际方面:受中美贸易摩擦和新冠疫情双重影响,纺织服装企业订单尤其是涉美大幅减少,对黑牡丹、东奥、溢达针织等企业影响较大。
国内方面:自太湖蓝藻事件爆发后,2008年8月5日我省开始施行《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规定“太湖流域一、二、三级保护区禁止新、改、扩建印染企业和项目”,受此影响近年来我市印染行业不得新、改、扩建项目,原有旧厂房、旧生产线无法进行智能化改造提升,发展基本停滞,产业竞争力不断弱化。各种以环保的名义开展的检查、督察以及“一刀切”做法,干扰了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造成了企业不敢接单、接单后无法按合同交期交货等情况,影响了企业的市场信誉、接单能力和经营效益。
根据调研发现,近年来,天宁片区的纺织服装企业高度关注我市东部热电改造项目,已经完成的东南热电切换华电项目没有给雕庄周边纺织企业带来预期的合同收益,反而由于供气不足、供气不稳以及质量不达标等问题给企业带来了经营困难。今年以来,受疫情和配套不到位影响,已先后关停了4家印染企业。
3、大企业带动效应不强
纺织服装属于传统产业,不在地方鼓励和引导的范围之内,因此常州本地的纺织服装企业没有形成真正的产业巨头,没有培育出大品牌、大市场。常州本地大型纺织服装企业体量就在年销售30-40亿规模,绝大多数是年销售额5亿元左右的中型企业和1亿元左右的小企业,缺乏超大型纺织“航母”,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小,集聚资源的能力和龙头带动效应偏弱。反观兄弟城市,苏州有恒力、盛虹千亿级纺织企业,常熟建有大型服装批发市场和波司登等数百亿元体量的一线品牌;南通有享誉全球的家纺细分产业及品牌;无锡有海澜、红豆、阳光等数百亿级的品牌企业,这些超大型纺织“航母”为当地纺织产业集聚、整合资源,抵御市场风险,带动整个产业链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对策建议
纺织服装是我市的传统优势产业,保持和发挥传统优势产业是体现常州转型升级能力、体现苏南模式创新升级的一个着力点。
1、转变观念,重新定位新型纺织服装产业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已经改变了是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面貌,智能工厂、AI辅助设计、个性化定制、智能可穿戴等高新技术已经全面引入纺织服装产业,我们要用新的视角和观念来看待这个产业。“衣”是民生大事,同时也是世界财富易于集聚的产业,从2018年27个全球最发达国家的首富统计表里发现,60%的国家首富是来自消费品行业,而其中占比最高的是服装,占6席,日本首富是优衣库的柳井正、西班牙首富是ZARA的奥特加、丹麦首富是BESTSELLER的安德斯·波尔森、瑞典首富是H&M的创始人等等。
2、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印染行业转型升级
围绕《常州市印染行业发展规划(2020-2024年)》,综合区域产业基础、生态环境承载、资源能源供给、基础设施配套等因素,规划建设新北生态织染工业园、武进科技织染集聚区、金坛时尚织染集聚区等三大特色印染集群,有计划、有步骤的引导现有印染企业向集聚区转移,明确在三家印染行业集聚区外,禁止新建、改建、扩建印染项目。同时,推动产品结构调整,将新科技、新材料、新工艺等全面引入印染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培育一批资本结构多元化、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国际化企业和行业龙头,提高企业规模效益和行业集中度,加大落后、低端低效产能淘汰力度;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对“改建印染项目”在企业规模、经济产出、工艺装备、质量管理、资源消耗、清洁生产、安全生产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规划期内基本完成单位用地产出、单位水耗等方面水平低下的印染产能退出或升级,形成一批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
3.加快智能化升级,打造高水平创新机制。鼓励企业积极运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制造等先进技术开展智能化升级改造,提升生产水平,尤其在完成小批量、快时尚、加工复杂、附加值高的订单中取得优势,抵消生产成本带来的影响,提升行业国际竞争力。鼓励以华利达为首的智能制造模式,通过制造能力与服务能力的不断融合,形成以功能为核心的产品创新体系、以质效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能力、以规模化快反为核心的供应链集成新优势。鼓励以晨风集团为首“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模式,打造工业设计中心,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引领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
常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