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
《常州市科技招商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5月19日
(此件公开发布)
常州市科技招商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
为深入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进一步强化全市科技招商工作理念,提高全市科技招商工作水平,提升“双招双引”效能,加快壮大科技型企业集群,汇聚产业创新发展蓬勃之势,以产业创新升级助推城市能级跃升,实现高质量发展,特制定以下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今年全国两会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精神,锚定科技自立自强走在前的目标要求,紧紧围绕“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立足加快落实“532”发展战略,推进“两湖”创新区建设,全力打造“新能源之都”的实际需要,通过协同高效的工作机制、支撑有力的科技招商政策、专业有为的工作队伍、“六度空间”的科创载体、开放包容的科创生态,构建常州科技招商新格局,助力打响“全国青年创新创业最向往城市”品牌,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奋力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常州答卷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一是高站位谋划。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引领,协同推进科技招商工作,形成科技型企业前端招引与后端培育的无缝衔接,加速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二是全方位协同。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各方协同,全面整合科技招商力量,充分发挥市场对创新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促进资源共享、错位发展,加强各级政策有机统合,优化考核激励举措,形成国际国内联动、大平台大企业联动、双招双引与孵化育成联动的科技招商工作合力。
三是多渠道拓展。坚持开放协作,以全球化视野推进招引,瞄准重点国别、重点城市、重点产业,更新招引方式,建立全方位、宽领域、多层级的长效合作渠道。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利用好区域性合作机制和大平台资源,主动对接、共享渠道,在协作发展中实现共赢。
四是数字化赋能。坚持高效运用数字化手段,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建立科创资源图谱,数字化分析新兴产业集聚现状、招引载体基础、行业发展前瞻动向等,捕捉优质企业及孵化载体信息,立足各板块产业链发展实际需要,精准推送科技招商方向建议和优质项目信息,赋能科技招商工作的高效开展。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全市形成一套机制灵活、运转有效、步调统一的科技招商工作体系,培养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科技招商专业队伍,建成一批国际化、专业化的科创载体。围绕集成电路、机器人、工业与能源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碳复合材料、生物医药、空天信息、5G通信等八大高成长性产业链,人工智能、6G、细胞治疗、超材料、无人驾驶等未来前沿领域,招引一批“三高一资”型科技项目(高科技含量、高层次人才导入、高成长性、社会资本关注),集聚一批战略型、领军型创新人才,营造高赋能、高聚能的科技服务生态,加强创新驱动系统化整合能力,全面提升全市科技招商工作的力度、速度和高度。
——科创载体效能更高。实施科创载体“攀登”行动,新增国家级众创空间、孵化器10家以上,省级众创空间、孵化器20家以上;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30家。
——人才集聚密度更大。实施创新人才“燎原”行动,新增市“龙城英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超1200名;新增省“双创团队”15个以上,省“双创人才”150名以上;新引进博士人才1000名以上、高技能人才40000名以上;外国高端人才和专业人才超2200名。
——科创企业集群更强。实施科技型企业“倍增”行动,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5%左右;新招引科技型中小企业数超2500家;新增科技型上市企业数50家左右;(潜在)独角兽企业超70家,瞪羚企业超900家,高新技术企业超6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超7000家。
——创新生态环境更优。实施创新生态“优沃”行动,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和创新生态环境,规上科技服务业机构数累计超700家,技术合同登记年成交额达450亿元,科技服务业年营业收入达1000亿元;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9件,海外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超450件;龙城金谷集聚机构数累计超1000家,投资实体企业数累计超1500家、投资企业上市数累计超100家。
二、主要任务
(一)加快打造高品质国际园区
加强与全球主要创新国家及地区的科技合作和双向融通,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体系,汇集全球创新资源。提升中以常州创新园、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中瑞(常州)国际产业创新园等国际合作园区品质,广泛开展全球优质科创资源对接,引育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发挥以色列江苏中心等离岸孵化器的作用,积极开展国际化项目合作和人才招引工作,以“海外孵化、国内加速”模式,“带土移植”一批优质项目落户各合作园区。
(二)加快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
推进智能制造龙城实验室、长三角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清洁能源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光伏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设。大力开展“科技新长征”,瞄准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及氢能、细胞治疗等未来产业,引育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支持开展概念验证活动。鼓励龙头企业建强企业研究院,发挥龙头企业上下游产业链集聚作用,紧扣产业链部署人才链。发挥重大创新平台引才聚才、引育产业链科创企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作用,加强与“国字号”平台合作,承担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为高层次人才施展才华提供舞台。
(三)加快建设高效能科创载体
推进全市科创综合体、人才综合体建设,联动各板块按照凝聚科技产业的浓度、拓展数字赋能的维度、推升人才团队的高度、夯实服务机构的密度、激活金融资本的热度、展现配套服务的温度等“六度创新空间”理念,打造常州对外科技招商的优质承载空间。优化盘活存量,推动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产业园区组成的双创孵育体系提档升级。面向北京、上海、深圳等重点城市及以色列、德国、日本等重点合作国别,开展“科招飞地”建设。
(四)加快培育高水平创新主体
按照“精准招引、精心培育、精细服务”的工作思路,加强对科技型企业招引,集聚一批“小而优、小而美、小而强”的项目,在我市产业链“建链、补链、延链、强链”的中小项目上实现突破。学习借鉴以色列对创新生态的打造,引入以色列对创新型企业的孵育模式,实行严格的筛选考核机制、完全覆盖的启动期支持、让利市场的退出机制、宽容的风险共担机制,建立完善科学的孵育体系,构建从“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上市企业”的梯次成长培育机制,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做强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精心培育一批集成创新能力强、核心竞争优势明显的瞪羚企业、(潜在)独角兽企业,出台独角兽成长支持计划,启动独角兽加速营,打造一批创新发展的标杆型企业。
(五)加快开展高层次人才引育
突出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并举,大力推进“龙城英才计划”,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全面强化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支撑。以加快“新能源之都”建设为契机,引导产业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促进人才与产业协同发展。聚焦支持高精尖缺技术领域人才和自主可控技术,抢占创新发展“制高点”。推动本地高校产教融合发展,支持本地高校围绕我市重点产业发展需求优化学科建设,鼓励企业、创新平台和高校探索人才联合培养机制。鼓励院校积极开发国内外校友资源,凝聚校友力量、做强校友经济,推动校友招才引智。
(六)加快锻造高素质工作队伍
各辖市、区和常州经开区,各省级以上高新区、经开区要明确科技招商工作机构,组建相应科技招商队伍,形成科技招商组织架构体系。市区两级建立联动培养机制,推动科技招商队伍国际化、专业化,实现“科技人员会招商,招商人员懂科技”。举办“产才融合”能力提升班、“科招先锋”训练营,以训促学、以学促用。着力提升科技招商队伍项目招引、资源匹配、企业服务等全流程集成保障能力,确保项目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得好。
(七)加快促进高标准科技服务
提升研发设计、创业孵化、技术转移、科技金融、知识产权、科技咨询、检验检测认证等科技服务业态水平。大力引进、培育优质科技服务机构,招引国内外知名机构,培育龙头骨干机构,链接全球科服资源,完善上下游服务体系。加强政府基金引导功能,与国内有影响力的基金管理公司、社会资本及龙头企业联合组建一批子基金,提供“天使投资—创投风投—私募股权—IPO上市”全流程投资服务,注重与重点产业相结合,鼓励科创基金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以资引才,以资引企。持续完善基金遴选、绩效考核等一系列配套制度,提高项目招引在子基金绩效评价中的得分比重,推动基金招引项目落地。
(八)加快开展高质量渠道建设
鼓励板块、园区开展科技招商专业机构、企业咨询机构等合作渠道建设。突出以赛选才、办赛引企,积极向上争取,市、区两级联动承办国家级、省级创新创业大赛;谋划开展颠覆性技术大赛,前瞻布局未来产业;鼓励社会力量,以推动科技招引为目标组织创新创业赛事。运用大数据绘制科创资源图谱,开展产业研判,助力精准科技招商。
(九)加快营造高浓度创新生态
打响科创服务“优+”服务品牌,成立创新常州专家咨询委员会。组织“名城名校合作行、创新创业赢未来”、科创训练营、“创新常州”公开课等活动,构建新锐创客在常创业的最强生态圈。发挥欧美同学会、知名校友会、商会、协会、学会等组织的纽带作用,向外传导常州求贤若渴的声音,宣传常州宜居宜业的创新氛围,描绘常州乘势而上的发展愿景,吸引志同道合的创新创业者来常洽谈合作。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领导统筹
全市上下统一思想,形成科技招商“一盘棋”工作格局,由市创新办统筹推进全市科技招商工作,加强与市委人才办、市商务局等部门的联动,负责科技招商工作的组织、协调。各板块明确“一把手”抓科技招商的工作机制,强化研究部署,制定目标任务,构建跨部门协同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二)优化工作机制
将科技项目招引考核纳入市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结合实际优化考核认定标准,确保目标任务落实。各板块明确产业发展重点特色,瞄准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的价值链两端和核心关键环节,把握产业周期规律,制定科技招商指南,确定科技项目引入标准和评价指标,完善议事规则和决策机制,做好政策兑现和项目发展全流程服务。
(三)加大督导激励
定期召开科技招商专题会议,通报全市科技招商工作进展,协调推进重大科技项目落地。广泛宣传各地科技招商先进经验、创新举措和突出成效,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鼓励各板块把科技招商工作成效作为干部选拔、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科技招商工作实绩将作为荣誉评选的重要依据。
(四)强化要素保障
对符合标准的科技招商项目,市级创新政策、产业政策、人才政策等给予重点支持。各板块要结合自身发展实际,优先安排科技招商专项资金,制定出台操作性强的科技招商政策,与市相关政策互为补充、相互协同。各板块、各有关部门加强服务保障,重点解决人才落户、关系转接、子女入学、社保、住房、医疗等事项,为科技领军人才提供政务服务、体检就诊、旅游观光、通行便利、子女教育等方面的优质精准服务,真正实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制度留人。
附件:目标任务分解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