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婷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通过氢能源建设加强全产业链补链的建议》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当前,我市正全力推动以太阳能光伏、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智能电网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加快建设新能源之都。作为新能源的重要细分领域,抢占氢能产业创新发展制高点,是常州绕不开的命题。目前,我市已初步具备了氢能产业装备制造能力和工业副产氢供应能力,在绿氢生产、高压储氢瓶制备、低温液态储氢、固态储氢、氢气储能、燃料电池核心部件、氢能轨道交通、氢能单车、废氢资源化利用等领域进行了前瞻性布局。面对氢能产业发展风口,需充分发挥全市装备制造“第一优势”,提早布局新能源“第二赛道”,进一步培育常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氢能汽车具有清洁零排放、续航里程长、加注时间短等特点,在不同应用场景二者可与电动汽车互为补充。目前,氢能汽车尚处起步阶段,运营车辆较少,加氢站的建设运营无法通过规模经济效应平衡收支,导致建设运营模式不够成熟。同时加氢设备产业化能力不足、氢源成本偏高,基础设施难以大规模铺开,影响氢能汽车推广应用。
下一步,我们将立足产业基础和优势,围绕氢能产业“制储运用”四个环节,加快建设产业链完备、创新能力强劲、基础设施完善、应用场景多样的长三角知名氢能发展高地。
一是加强政策引领。我们将加快顶层设计,依托智能制造产业基础好和创新能力强的优势,主动融入长三角氢能产业布局,重点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固态储氢、燃料电池、氢能装备及核心零部件、氢能汽车等方向,科学规划一条从制氢、运氢、储氢到用氢的产业链,形成开放、协同、有序、可持续的氢能创新生态。
二是强化项目招引。立足产业基础,强化重大项目招引建设,持续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实现高水平的集群融合发展。重点招引氢能产业链主企业、上市企业和科技创新企业,推动在常企业前瞻布局氢能源赛道,重点发展制氢储氢、燃料电池、氢能单车、氢能源汽车等方向,积极引进氢燃料商用车、氢燃料备用电源等终端应用方向的生产制造研发企业,形成具有常州特色的氢能全产业链集群。
三是完善基础设施。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引导作用,试点推进加氢站建设,聚焦两湖创新区建设,结合港口运输、城际物流等节点区域,以新建和现有加油站、加气站改扩建并行方式,加快完善加氢站供应网络,支撑氢能应用示范推广。
四是丰富应用场景。通过示范应用激活新兴产业活力,加快全市氢能产业化、规模化、高端化进程。支持永安行、九号公司等企业开展产品创新、市场开拓,有序推动公交车、物流重卡氢替代步伐。重点聚焦城市公交和城市客车两种公共交通场景,试点开通1—2条氢能源公交示范线路,逐步形成与加氢站布局相一致的氢燃料电池公共交通网络,打造氢能源公交应用新场景。支持氢能在港口机械、船舶等领域的示范运用。
签 发 人:沈 莉
经 办 人:范 理
联系电话:85681065
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4年6月6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