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宏观经济运行带来了一定影响,但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的重要论述。全市财政系统要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指示精神,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在市委、市政府的科学指引下,贯彻落实稳是大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大政策调节力度,进一步创新思路举措、突破重点难点、提标提质提效,统筹算好政治账、民生账、经济账,打造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引擎,为稳增长促发展注入“源动力”、输入“确定性”,以坚定的信心和坚实的步伐向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稳步迈进,为“三个走在前列,一个积极探索,建设五大明星城”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1.坚持开源节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发展
我们要紧扣“十三五”规划各项任务,瞄准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战略要求,聚焦服务中心大局,推动财政政策提质增效,积极开源节流,强化收支统筹,加力支持“六稳”,做好“六保”任务。一是采取有效措施促开源。深挖开源潜力,深耕育财之基,拓展生财之源,不断优化土地利用提高产出率,统筹资产管理提高利用率,挖掘资源潜力提高增值率,做强国有企业提高贡献率,积极争取资源提高支持率。二是加强分析研判强统筹。及时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变化,高度关注新冠肺炎疫情、减税降费等各类因素影响,加强收入执行分析,强化资金统筹力度,争取把经济指标的回落降到最少,努力实现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三是强化支出管理促节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坚持量入为出原则,更加优化调整支出结构,坚决兜牢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底线,严格压缩一般性支出10%以上,严格行政成本管理,严格政府投资管理,严格民生支出管理,严格专项资金管理,加大存量资金和资产盘活力度。集中财力办大事,有力保障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位。加快构建一般公共支出、专项资金支出、投资建设项目支出三大标准体系,明确各项支出标准,建立健全通用资产配置使用、办公用房维修改造、机关事业单位大宗物品带量采购、会计集中统一核算等经费支出规范化管理制度。强化预算执行刚性约束,加强支出进度统筹管理,均衡支出序时进度,年度支出进度确保95%以上。
2.坚持精准发力,推动明星城建设加快实施
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资源、突出重点、精准发力。一是以更扎实举措、下更大气力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果,持续关注政策落实情况,加强政策效应跟踪分析。二是坚持高质量发展的奋斗指向,统筹总量、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全力保障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明星城建设战略规划。牢牢把握新政策纾困期、新基建窗口期、新业态转型期,加大向上争取资源资金、政策支持力度,积极扩大专项债规模。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围绕“重大项目强化攻坚年”活动,优化政策框架,完善扶持体系,加大投入力度,市级拟设立资金规模为6亿元的“五大明星城”重大项目建设专项资金,全力保障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明星城建设项目。支持重大项目招引,提升政府投资有效性,强化全产业项目推进,提升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大力实施“双联双智双提升”行动,支持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产业发展,推进工业智造明星城建设。支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科技成果项目转化,推动产业链、创新链双向融合,助力开放型经济发展,强化领军人才引进和高技能人才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推进科教创新明星城建设。三是创新推进财政金融工作,深化财政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积极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支持企业股改上市,用好中小企业信保基金、政府投资基金,有效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作用,进一步缓解企业融资难题,创新推动“基金集聚区”建设,致力打造常州基金生态圈,引导更多金融活水培植促进产业发展。
3.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协调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
紧扣小康建设“高水平”“全面性”要求,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坚持量入为出、尽力而为,努力把经济发展总量和财政收入增量变为群众的生活质量。一是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加力实施乡村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厕所革命”等工作,进一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基金、农业产业发展投资基金、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政策性农业保险发挥实效,以“五位一体”财政金融协同支农体系,助力实现兴农强农产业旺,惠农富农乡村美。二是全力保障就业形势稳定,不断优化有利于恢复和稳定就业的政策环境。全面落实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加大对企业稳岗和就业创业支持力度,加快推动复工复产稳就业,提升产业发展促就业,激发双创活力带就业,支持拓宽渠道活就业。三是深入排查解决突出民生问题。重点聚焦“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八个更要求,加大民生项目专项债券和专项资金的向上争取,围绕年度工作清单和三年行动计划,加强政策研究,强化支持保障,集中力量解决,加快补齐突出短板,持续擦亮民生品牌,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和高质量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推进文旅休闲、美丽宜居、和谐幸福明星城建设。
4.坚持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可持续财政建设
一是优化财政体制调整。进一步明晰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根据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对应的原则完善税收等收入分配机制,建立均衡性转移支付制度,提出新一轮市与区财政体制初步方案,完善市区土地出让收入分配政策。理顺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及管养机制,下放部分市级建设管理权限,研究并出台建设事权下放经费保障长效机制。二是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完善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管理机制,增强政府综合财力运筹能力。推进经费支出管理规范化建设,强化政府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加强资金统筹盘活力度,完善对上争取资金考核办法,借力增劲服务发展。根据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情况,厘清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单位和财政保障的范围。三是加快构建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启动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市本级和溧阳市到2021年底,全市到2022年底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要充分用好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和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作为财政工作的“两架马车”,并驾齐驱共同推动财税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四是加强基础工作水平。进一步深化推进国库集中支付、财政资金运营、非税收入票据电子化、会计集中核算等改革任务,在带量采购、联合采购、全覆盖信用体系建设等政府采购改革领域作出积极探索。五是强化财政监督机制。切实提高财政政策实施效果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提升法治财政水平,完善“大监督”工作机制。同时,要进一步提高财政部门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当好管家、科学理财、做好参谋,持续提升财政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水平。
5.坚持放活管好,力促国资国企做强做优做大
以38项重点任务牵头打好国资国企改革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收官战”,确保各项既定目标圆满完成,为启动新一轮国企改革规划部署奠定基础。有效发挥好“政府之手+市场之手”双重作用,以放活管好为导向,持续推动国资国企做强做优做大。进一步优化国有企业经营布局,促进国资平台公司转型发展,经营类公司提质增效,提升国有企业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大企业股改上市力度,推动国光公司上市进程;加快推进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完善市属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指标,建立国有金融机构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和薪酬管理制度,推动地方金融机构与国有企业间优秀人才挂职交流制度。进一步优化国企融资成本管控,做大全国首创“易企银”资金融通平台,严控资金保有量和备付期,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推行社会事业代建项目“三材”集中采购试点,强化成本管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进一步优化国资国企资源配置,推进“三类企业”清理,完成市级行政事业单位所属企业改制脱钩,加强国企资产使用管理,提升国有资产使用效率,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