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关于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委员提案第0114号的答复
索 引 号:014109315/2020-00097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其他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常人社复函〔2020〕51号 发布机构:市人社局
生成日期:2020-08-20 公开日期:2020-08-27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委员提案第0114号的答复
关于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委员提案第0114号的答复
常人社复函〔2020〕51号

民建常州市委员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民营制造企业在职高技能人才培训的建议”提案收悉。该提案系统、深刻剖析了民营制造企业在职高技能人才培训的现状和困难,建议紧扣产教融合,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将对加快全市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围绕提案建议,市人社局及时牵头联络市发改委、教育局、科技局,综合走访交流调研,现答复如下:

一、主要情况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要求,积极建设“技能龙城”,有力助推了常州五大明星城建设。目前,我市拥有高等职业技术学院7所、高等职业技术学校5所、中等专业学校6所、技工院校9所,职业教育高中后在校生6.6万人、初中后在校生7.38万人。全市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9%以上,对口就业率保持在86%以上。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中,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顺利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全国56所),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全国141个)。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常州交通技师学院、武进技师学院、常州冶金技师学院获评为国家级重点技校。此外,常州拥有省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6所,省优质特色职业学校2所。在2019年江苏省首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的设区市评选中,常州位列第一。目前,我市作为江苏省唯一的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试点候选城市,较为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为企业提升在职高技能人才培训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截止2019年年底,我市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达1212人,连续六年位居江苏省第一;“大国工匠”“江苏工匠”数量在全省位居前列,涌现出了以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邓建军、张忠及世界技能大赛阿尔伯特大奖获得者宋彪为代表的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技能领军人才,形成了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常州现象”。

特别是去年10月,我市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2019-2021年),三年内将开展各类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8.8万人次以上。人社部先后于去年10月、今年8月到我市进行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项督查,对我市的技能培训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去年以来,我市在企业职工技能培训方面的主要举措是:

(一)注重系统化建设,大力打造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去年以来,我市以深入贯彻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为抓手,加快推进“技能龙城”建设,为我市创建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建设和五大明星城建设提供更加扎实的技能人才支撑。

1、强化统筹协调,健全“1+N”政策体系。一是率先出台方案。去年10月30日,我市在省内率先出台《关于印发<常州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常政办发〔2019〕118号)。今年,我市又先后下发以工代训通知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工作的实施方案。二是及时配套资金。我市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拿出5.79亿元,设立专账资金,同时配套出台《常州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常州市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实施办法》。三是全面提高技工待遇。贯彻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要求,今年初,我市以两办名义出台《常州市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实施办法》,全面提高技术工人各项待遇,在提高技术工人政治待遇方面体现为“两个加强”:即加强对技术工人的政治吸纳、加强技术工人在工会组织中的作用发挥;在提高技术工人经济待遇方面体现为“五个支持”:即支持企业完善技术工人收入增长机制、支持技术工人凭技能提高经济待遇、支持提升技术工人水平、支持高技能领军人才项目建设、支持技能人才评价方式改革;在提高技术工人社会待遇方面体现为“三个推动”:即推动健全技术工人服务体系、推动技术工人就业创业、推动平等享受待遇政策,切实增强技术工人的获得感、自豪感、荣誉感,力求高技能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待遇水平基本一致。

2、细化任务指标,层层落实责任。一是列入深改项目。今年初,我市先后把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列入2020年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20年重点改革、市人代会民生实事落实、工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推进等三个专班。二是明确目标任务。今年3月初,我市从各辖市区和成员单位两个层面,分解了年度工作目标,层层压实责任。市应急、市场监管、交通、教育、农业农村、退役军人事务等部门重点开展安全生产管理技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在校生第二专业技能、职业农民、退役军人技能培训,全面下达了各辖市区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任务指标。三是完善协调机制。3月初成立了17家成员单位组成的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领导小组及协调管理办公室,建立月报、季度督查工作机制。半年来,人社部门积极会同财政、应急、市场监管、住建、交通、退役军人事务、邮政管理、总工会、团市委等部门先后出台《常州市安全生产技能提升培训补贴实施办法》《常州市交通运输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技能提升培训补贴办法》《常州市特种设备领域安全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关于开展“常安菁英”计划培育常州安全生产和消防救援青年技能人才的意见》等培训奖补政策,技能提升行动形成了有效合力。

3、优化一体平台,完善培训服务管理。一是实施“目录清单”管理。为加强“放管服”改革,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公共服务项目目录清单管理制度,年初向社会公布了全市84家培训机构及培训项目清单、33家鉴定机构及工种清单、19家技能等级认定单位及工种清单,今后还将动态更新,逐步将具有一定规模和培训能力的企业、行业组织等纳入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范围,方便企业和劳动者按需选择。二是加大培训奖补力度。补贴比例从原来的50%、70%一律提高为100%,初中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补贴标准调整为1300元、1900元、2600元、3200元和4000元,有效激发职工培训积极性。职业院校学生经培训获取非本专业初级、中级、高级资格证书的,分别给予800元、1000元、1200元补贴。取得初级、中级、高级以上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分别给予1000元、1500元、2000元补贴。取得安全生产技能资格证书的每人补贴500元。三是构建“云服务”平台。去年7月1日起,我市在省内率先建成使用职业技能培训“云服务平台”,首批职业技能、大学生就业创业、电脑与IT、语言培训等84门公开课程和15个专业(工种)的学时课程供自由选择,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全程在线服务。平台精准对接技能培训供需两端,为培训人员、培训机构、企业单位提供信息展示、需求对接、预约报名、开班管理、补贴申报等便捷、高效、精细化的公共培训服务。

(二)开拓多元化渠道,大力创新培训方式

1、以“车间+”培育现代学徒。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共同培养”为主要内容,我市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在省内最先开展、学员规模最大,辖市区实现了全覆盖。截止去年底,2015年以来累计招收学徒4270人,发放补贴资金910万元。今年,我市以更大的力度推动职业(技工)院校、社会培训机构与企业紧密合作,按照“一企一策、一岗一策”的要求,精心研究制定学徒实施方案,目前新开班26个,新招收企业学徒1371人,已经拨付首批40%的补贴资金219.36万元。

2、以“竞赛+”促进岗位练兵。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围绕企业需求开展技能竞赛,今年全市计划举办一类竞赛20场以上,参赛职工7000多人,实现辖市区全覆盖。5月份企业复工复产之后,我市已经组织开展了美容美发、焊工、叉车工、电力行业等10场市级职业技能竞赛,参赛企业人员达3000多人,技能竞赛已经成为我市职工技能提升的重要途径。

3、以“线上+”扩大培训对象。去年下半年,我们及早谋划,面向技工院校、社会培训机构广泛征集了第一阶段课程。疫情发生以来,我市加大线上培训力度,通过“常州市职业技能培训云服务平台”积极开展“百日免费线上技能培训”活动。今年新投入200万元开发91门课程,将于下半年陆续上线,届时将共有100门以上课程线上运行,满足社会培训需要。截至目前,全市共有3000多名各类劳动者,通过职业技能云平台报名参加线上培训。学员在疫情结束后可继续参加线下技能培训,可直接抵扣不超过50%的课时,更多的劳动者实现了“停工不停学,防疫不停学”。今年3月,《江苏常州:战“疫”当前 在线“集”训》在人社部官网刊登。

(三)注重差异化建设,大力拓展技能培训项目

我们靶向施策,聚焦企业复工复产,通过技能培训服务企业更好地的恢复正常生产。面对前所未有的疫情,我市及时调整优化提升行动,及时适应企业需求的变化,提供更好的“培训菜单”,来吸引更多企业主动组织、参与行动。

1、做大通用培训。积极扩大职业技能培训政策覆盖范围。一是项目扩面。根据广大企业希望将技能等级认定纳入技能培训补贴范畴的诉求,我们紧密结合全市十大产业链重点发展产业目录,根据技能人才紧缺程度,系统梳理了近年来培训量较多的62个技能等级认定工种,及时将31个工种纳入补贴目录,补贴目录扩大为79个。二是行业扩面。突破部门管理局限,将化工、铁道、卫健等行业职业(工种)纳入职业培训补贴目录。三是资格证书扩面。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培训获取非本专业资格证书,提高就业能力。目前,我市1.4万名职业院校学生参加了第二技能提升培训,已经拨付资金1200万元。

2、做精专项培训。一是推进安全类培训。我市今年1月出台市安全生产技能提升培训补贴实施办法,克服疫情影响,4月复训以来全市累计实施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培训、特种作业操作培训、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和作业人员技能培训等安全生产技能提升培训1.78万人次。二是创新合格证培训。紧紧围绕行业企业技能岗位需求,我市5月底出台《常州市职业技能培训合格证书使用管理及补贴发放办法(试行)》,每年选择3-5个市场需求量大、就业面广、培训实用性大的项目开展合格证培训。三是升级高级技师研修班。我市连续3年每年组织100名以上高级技师研修,今年金属切削、机电一体化两期高级技师研修班顺利开班,烹饪高级技师研修将在近期开班。此外,我们正积极谋划企业和职业院校高级技师开展百名“技能精英”德国研修班活动。

3、做优以工代训。我市及时贯彻落实《人社部办公厅关于大力开展以工代训工作的通知》精神,7月14日及时出台以工代训政策,支持中小微企业面向部分新吸纳劳动者、疫情期间生产经营暂时困难的中小微企业、受疫情影响较重的外贸(含制造、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文化旅游、交通运输、批发零售等行业企业开展以工代训,并按照就业人数给予企业职业培训补贴,目前两个批次397家企业、13.56万名企业的职工以工代训补贴资金6796万元将于近期拨付到位。

二、下一步主要举措

根据贵提案中的建议,下一步,我市将以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为抓手,紧紧围绕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十四五”规划和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国家职业教育高地城市创建要求,及时制定常州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方案(2021-2025年),坚持上下联动、政企联动和部门联动,推动实施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努力破解民营制造企业在职高技能人才培训难题。主要做好以下相关工作:

1、大力拓展校企协同技能人才培养。推进职业院校和企业联盟、与行业结合、与园区联姻,建立以生产性实训为中心环节的职教人才培养方式。建立企业专家库,吸纳一定比例的企业专家进入职业院校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加快双师型教师培养,加强企业、高等院校、职业院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广泛开展“技能大师进校园、劳模工匠进校园、乡土技艺进校园”活动,推动企业工程师、高技能人才和职业院校教师双向交流,组织常态化、制度化的产教融合对接沟通。鼓励职业院校联合行业组织、大型企业组织企业大学、职工培训中心。

2、大力推进职业教育融通发展。中职高职、中职本科、高职本科贯通培养,构建从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到应用型本科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推动高职院校增挂技师学院校牌,推动江苏省技师学院纳入高等学校序列。职业院校要服务区域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特别要服务好中小微企业和民营制造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

3、大力深化产教融合载体建设。依据我市经济结构与产业特点,选择优势产业、主导产业开展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试点,落实组合式激励政策。推进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采取引企入校、校企一体等方式,吸引优势企业与学校共建共享联合实训中心,推行“课堂教学+校内模拟工厂”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

4、大力加强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提升人才与产业耦合度,围绕常州“五新三高两智能”产业发展规划,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动职教专业与产业联动升级,建设示范性专业群,建立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滚动发展和动态调整机制。制定实施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发展方案,大幅提升新时代技能人才综合素质,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城市竞争力提供优质技能人才资源支撑。

5、大力支持民营制造业企业技能人才培养。深化技能人才评价方式改革,支持民营企业积极申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企业,结合企业自身要求自主评价技能人才能力水平。支持量广面大的中小微民营制造业企业职工,通过我市“职业技能培训云平台”,参加各类职业技能线上培训。支持在职高技能人才参加“市科技企业家培训班”,申报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开发,参与产学研对接与技术合作,通过项目合作,不断提高自身技能。

再次感谢民建常州市委员会,希望你们继续关心支持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及时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更好的意见和建议。

签发 人:嘉秀娟

经办 人:潘益新

联系电话:85682019


常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0年8月20日

(此件公开发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