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关于对市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委员提案第0198号的答复
索 引 号:014109445/2021-00083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常发改复〔2021〕第42号 发布机构:市发改委
生成日期:2021-05-14 公开日期:2021-05-17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关于对市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委员提案第0198号的答复
关于对市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委员提案第0198号的答复
常发改复〔2021〕第42号

(A)

(公开)


田泽等政协委员:

您(你们)提出的关于新时代常州争创国家级民营企业体制改革示范区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常州民营企业在推动我市经济发展、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和扩大开放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实现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市多措并举,在加快推进民营经济的转型升级,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激发民营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关注“两个健康”,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非公经济“两个健康”的重要讲话和批示指示精神,坚决落实中央、省委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以“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为抓手,服务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1.构建政策生态体系。先后出台了《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2020年行动计划》和《开展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试点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健全完善10项工作机制,制定36项举措、25项暖心政策,在实践、制度、成果等3个方面,形成了20项创新成果,构建了“两个健康”政策生态体系。

2.形成评价指标体系。在总结武进区和天宁区创建“两个健康”先行区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发布了《常州新时代“两个健康”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实施办法(试行)》,从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成长环境5个方面设置了“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18个指标体系,从发展能力、转型活力、环境助力、风险抗力等4个方面设置了“民营经济健康发展”15个指标体系,旨在全面反映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水平和成效,科学衡量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的状况和进程,引导政府部门精准发力、精准施策,为常州民营经济发展创造新空间。

二、畅通政企沟通渠道,打造亲清政商关系新生态

牢固树立“支持企业天经地义、服务企业关爱有加”的理念,严格落实《常州市亲清政商关系正负面清单》,规范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与民营企业及其负责人的交往交流行为。

1.畅通政企交流渠道。充分发挥市加快民营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每年定期召开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通报暨民营企业座谈会,通报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听取企业家意见建议,部署落实相关举措,为企业解决困难问题。

2.政策保障民企发展。出台了包括《民营企业家意见建议受理办理工作机制》、《关于支持企业家创新创业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常州市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实施办法》等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系列政策,全方位回应企业家关心的难点痛点堵点,各级党政领导能够经常性听取民营企业家的意见和诉求,制度化解决政策执行不力的问题,确立了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的程序性规范,及时协调处理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共计4000余个。

3.主动走入企业服务。开展向全市民营企业家“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活动,市领导走进100家星级企业、辖市区领导走进1000家重点企业,镇(街道)干部走进10000家中小企业,发放8000余册《惠企政策汇编》,帮助企业坚定信心、达产达效、共克时艰。向首批374位企业家发放“常商服务卡”,为持卡企业家提供政务服务、体检就诊、通行便利、子女入学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向企业家传递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温暖。

三、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转型升级

瞄准企业发展的痛点、堵点、难点, 对照一流标准,坚持开展营商环境改革,着力提升民营企业的获得感和满足感。

1.开展营商环境评估。在全省率先建立民营经济营商环境评价体系,结合优化政治生态评估监测,开展全市民营经济营商环境评估,发布《常州市区域民营经济营商环境综合评价报告》及各辖市区评价报告,推动各地各部门补短板、强弱项、抓落实,积极回应企业关切,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2.打造高效的政务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在全省首创“一体化”登记注册服务体系及“一证化”改革,并率先建立“中介超市”网上平台。实行许可审批、事项办理、交叉授权、注销登记联网化,实现企业从设立到注销各类事项网上办理,新设企业户均办结时间缩至1.22个工作日,工业产品先证后核产品发证时间从60个工作日缩至5个工作日。

3.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严格按照国家、省的政策要求设置市场准入门槛,杜绝抬高门槛、另设门槛的情形出现,保障市场主体能公平有序参与竞争;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全面清理与清单不一致的地方立法和规范性文件,确保“一单尽列、单外无单”;积极开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和“外商投资准入负责清单”的宣传工作,同时就两个清单的衔接征求企业意见并积极向上反映;2020年发布实施了《常州市相对集中行政许可运行实施细则(试行)》,建立了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事项与现有行政审批流程衔接机制。

4.促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市政府于2016年先后发布了《市政府关于创新重点领导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实施意见》(常政发〔2016〕7号)和《市政府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实施意见》(常政发〔2016〕124号),为民营企业公平参与社会公共服务建设提供政策支撑。政策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投资到生态环保、农业、水利、市政公用基础设施、交通、能源、信息和民用空间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公共服务领域,据统计,目前我市共有分布于全市各区域的PPP合作项目20个,涉及市政、社保、生态、医疗、交通、能源等多个行业领域,投资总额达274亿元。

5.营造优质的市场环境。积极培育中小企业金融顾问品牌,率先在全省在线发布了涵盖制造业、小微企业、三农、文化、科技等细分领域的专业金融顾问,开启线上线下联动服务。金融服务平台“一纵一横”融合发展,企业发布融资需求数量和金融机构解决融资需求数量均位于全省第一。

6.创优公平的法治环境。成立市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服务团,开展“百所帮千企”专项法律服务活动,帮助企业解决法律难题防控法律风险;成立市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提供有效渠道;开展“检察开放日”活动,实现了民营企业家与检察机关的“零距离”互动;在非公企业建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纠纷。

7.创新线上服务模式。建设了“商会之家”,着力打造常州市民营经济人士之家,为推动新时代民营经济创新发展提供有形平台。改版升级“常州市总商会”e服务平台,全方位为民营企业提供法律、科技、税务、金融等线上线下“一站式”服务。

四、实施松绑减负工程,切实减轻民营企业负担

1.减轻民企税费负担。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多项减税降费、降租降息等政策,出台“惠企20条”、“稳增长26条”、“支持企业家创新创业30条”等政策措施,叠加放大政策效应;开展涉企收费督查,实施降低工商业电价政策落实情况跟踪调查评估,全年共计减免企业负担267.9亿元,其中新增减免税费210.3亿元,包括减免税收85.1亿元,减免非税和社保费125.2亿元。落实高企所得税减按15%的税率征收减免税普惠政策,2020年,全市企业享受科技减免税达61.84亿元,同比增长26.8%,减免税额列全省第四位。

2.清理拖欠民企账款。制定清理欠款工作方案,启动清理欠款政策跟踪审计,完成清理欠款第三方评估,全面完成清偿我市列入国务院减负办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台账排查范围账款370笔,金额为64090万元,清偿率100%。

3.缓解民企融资难题。与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致力于实体经济和金融的可持续协调发展,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现象。试点和推广“互联网+不动产抵押登记”服务,实施抵押权登记网上办理业务,进一步提升便民利民水平。完善拓展“苏科贷”等政策性贷款业务,扩大支持覆盖面、扩充合作银行数量、进一步降低贷款利率,为企业切实提供金融服务。据统计,“苏科贷”累计发放贷款1063笔,贷款金额超34亿元,支持中小微企业503家,累计为贷款企业节省担保费、利息等直接融资成本超3500万元。

虽然前期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但离企业家的期盼、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当前,我市正在积极筹备申报创建国家级民营经济示范城市,省委省政府《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也将于近日印发实施。下一步,我们将在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基础上,按照国家、省的工作部署,充分发挥改革示范的引领作用,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重点,着力消除阻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提升要素配置效率,为建设高标准要素市场体系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开拓新的更大的空间。

感谢田教授等政协委员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期望以后能继续得到您的关心和支持!

签 发 人:沈  莉

经 办 人:王  艳

联系电话:85681100


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1年5月14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