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关于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委员提案第0167号的答复
索 引 号:014109445/2020-00190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常发改复〔2020〕第88号 发布机构:市发改委
生成日期:2020-08-26 公开日期:2020-08-27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关于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委员提案第0167号的答复
关于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委员提案第0167号的答复
常发改复〔2020〕第88号

(B)

(公开)

雷卫宁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关于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加快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作为江苏省唯一向国家推荐的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候选城市,我市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不断深化产教融合、突破机制体制,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坚持教育与产业联动发展的工作理念,整合全市资源,创新发展思路,产教融合发展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1.优化职业教育空间布局。全市基本形成职业教育与城市建设、产业升级呼应衔接的规划布局。在城南建设以省属的5所高职院校和1所本科高校为主“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赢”的国家级高职园区;在城西建设以城乡建设职业学院、艺术高职校和交通技师学校为主的职教园、新农村、旅游区三位一体、深度融合的殷村职教园区,并以此为基础,成功申报江苏省首批特色小镇;在城东建设以刘国钧高职院校和铁道高职校为主的与轨道交通产业、现代装备制造业相配套的职教联盟;在城北建设以旅游商贸高职校、技师学院、卫生高职校为主的职教基地,基本形成职业教育与城市建设、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呼应衔接的规划布局。

2.健全人才培养模式。围绕社会需求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健全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的动态调整机制,坚持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全市34个骨干专业和11个生产性实训基地通过教育部认定,29个省现代化专业群和19个省现代化实训基地获批创建,学校开设专业与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吻合度达86%以上。同时,职业(技工)院校还大力实施“现代学徒制”“新型学徒制”,通过学校、企业深度合作,教师、师傅联合传授,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2015年以来,常州科教城、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等一批单位和职业教育院校先后被列入教育部、江苏省现代学徒制试点。


3.创新工作举措。产教融合,需要我们不断整合产、教资源,不断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我市近年来,紧紧围绕产教融合,不断创新工作举措,取得实效,在省内实现了“三个率先”:一是率先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我市新型企业学徒制试点工作为全省最早、规模最大、补贴资金最多。2015年,在省内率先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共同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2016年下发《常州市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方案》,明确了培养对象、培养目标、补贴标准等内容。截至目前,累计培养学徒4300人。今年,我市全面拓展新型学徒制培养计划,将新招学徒1900人以上。二是率先探索高级技师研修。2018年3月,在省内率先出台常州市高级技师研修办法,计划5年内组织500名高级技师研修,成为加快技能领军后备人才培养的有效抓手。两年来成功举办金属切削、钳工、汽车维修、焊工、机电、模具等6期高级技师研修班,培养学员207名。优秀学员将优先推荐市以上突出贡献人才、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企业首席技师、江苏工匠等项目申报和评选。今年将研究高级技师赴海外研修工作。三是率先发挥技能大师工作室作用。目前全市建成各级技能大师工作室71家(含省乡土人才技能大师工作室11家),其中国家级6家、数量位居省内第二。全市技能大师工作室通过开展技术技能交流、技能攻关,参与“小鲁班”、“开学第一课”、“金牛讲坛”等活动,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反响。

4.谋划重大项目。重大项目是产教融合的重要载体,进两年,我市在国家产教融合专项资金的争取上获得新的突破,大大推动了我市职业教育的发展和产教融合的进程。一是建立产教融合重大项目库。积极推进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常州工学院产教融合发展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二是谋划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按照我市重点发展的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谋划产教融合创新平台,选择园区主导、高校主导和企业主导等不同模式,先期在与科教资源具有较深融合度、有较好发展基础的智能装备制造和现代服务业领域,开展轨道交通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和文旅融合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筹划工作,未来5年内逐步拓展到10个左右重大产教融合创新平台。

5.强化协同育人。大力推进职业院校与企业联盟、与行业结合、与园区联姻,建立以生产性实训为中心环节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式,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借鉴双元制等模式,总结现代学徒制与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经验,强化学生实习实训。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启动“1+X”证书试点,建立职业教育培训评价机制,以社会化机制公开招募并择优遴选培训评价组织,对接职业标准负责实施职业技能考核、评价和证书发放。加强企业、高等学校、职业院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创造条件吸引海外精英人才、领导军创新人才、高水平技能人才等。大力实施“惠企培训”。 2019年10月31日,我市出台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将实施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8.8万人次以上。出台《关于印发<常州市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实施办法>的通知》,补贴工种增加到79个,进一步优化了企业职工技能、就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扩大了对象范围,其中对通过培训且取得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企业职工,给予相应培训补贴。

6.培育产教融合企业。产教融合型企业在职业院校、高等学校办学和深化改革中发挥着中要主体作用,对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具有较强带动引领示范效应。近两年,面向我市重点培育新材料、新医药、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先进制造业方向和研发设计、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以及养老、家政、托育等社会服务领域企业方向选择具有较强带动示范引领示范效应的企业进行培育。目前,入选市级产教融合企业培育库企业达170余家,同时,积极向上推荐,2020年我市共有13家企业入选省级产教融合企业培育库,入选企业数居全省第一。

下一步,我市将围绕争创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的总目标,持续深入地推进产教融合各项工作,将产教融合作为经济社会相协调的重要举措,融入到转型升级的各环节,持续优化教育功能布局,促进教育和产业联动发展。

1.构建推进体系。搭建“1+4+5”产教融合推进框架体系:“1”形成常州市建设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五年实施方案。“4”形成四大推进专项方案:深化产教融合若干政策专项方案、建设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专项方案、高技术技能人才培育专项方案、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专项方案。“5”形成五大推进体系:工作任务分解方案、工作重点推进体系、平台载体建设体系、产教融合成效指标体系、考核评价体系。

2.搭建项目体系。充分利用好国家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的支持资金,在现有的重大产教融合实施项目的基础上,结合我市“五大明星城”建设和国家试点要求,进一步深入摸排谋划项目,选择成熟度高、建设效果明显的项目向上争取,多渠道、多层次对我市深化产教融合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3.细化政策体系。进一步整合发改、教育、工信、科技、财政、税务、金融等部门现有产教融合、职业教育、企业教育等支持政策,梳理形成我市相关政策实施意见。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发挥社会资本和企业在融资、建设、运营等方面的优势,支持产教融合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

签 发 人:严永志

经 办 人:奚峰强

联系电话:85681103

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0年8月26日

(此件公开发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