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常州市加快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8月16日
(此件公开发布)
常州市加快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的意见》(国办发〔2019〕41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苏政办发〔2020〕15号)和《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名单的通知》(文旅产业发〔2020〕97号)精神,加快推进我市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全面提升文化和旅游消费质量和水平,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顺应文化和旅游消费提质转型升级新趋势,从供需两端发力,完善文化和旅游消费体制机制,深入实施文旅休闲明星城建设战略,深化文化和旅游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文化和旅游消费产品与服务供给,激发和释放市场活力,加快建设以交通中轴、创新中轴、产业中轴、生态中轴、文旅中轴为主要特征的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推进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全面提升常州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品质,打造成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
二、发展目标
——产业引领度进一步提升。到2022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3%以上;旅游总收入超150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8%以上;文化产业、旅游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同期GDP增速,成为全市重要战略性支柱产业。
——产品供给度进一步提升。到2022年,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创成2-3个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单位,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新增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4A级旅游景区1个、五星级酒店及国际高端知名品牌酒店10个,培育全国知名旅行社5个。
——载体集聚度进一步提升。到2022年,创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创成1个国家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业基地、1个国家级、3个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2-3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3个以上省级工业旅游区。
——消费贡献度进一步提升。到2022年,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达7000元以上,年均增长10%以上。全市城乡居民人均体育消费达3700元以上,年均增长10%以上。文化旅游和体育消费活力迸发,建成长三角重要的文化旅游和体育消费城市。
三、主要任务
(一)扩大文旅产品供给。继续开展常州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认定工作,争创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深入推进书香城市建设,布局建设30个“秋白书苑”,加快构建“15分钟城市阅读圈”;引导景区、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等推出参与式、体验式文旅融合消费项目,开发具有浓郁常州特色的个性化、时尚化文创产品;推动常州乱针绣、留青竹刻、常州梳篦、金坛刻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鼓励非遗大师工作室、非遗体验工坊、非遗代表性项目进景区、进场馆、进商超;推出“高铁+景区门票”“高铁+酒店”等产品线路;推进国家级和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支持红色旅游创新融合发展,培育提升一批文旅消费集聚区和商业特色街区;加快乡村旅游发展,推进国家级和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打造乡村旅游精品路线,规范发展旅游民宿市场,精心培育“溧阳茶舍”“金坛美宿”等精品旅游民宿品牌,推动“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嬗变。到2022年,打造10个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创成3个以上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国家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业基地、2个以上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文广旅局,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
(二)打造文化演艺精品。提升专业文艺院团精品创作能力,推出一批叫好又叫座的扛鼎力作。支持常州大剧院、凤凰谷影艺宫等大型演出场所承办高水准的演出活动。鼓励引进国内外精品演艺项目,利用“常州文化艺术节”“文艺精品展演季”等品牌吸引力和影响力,激发探索不同层次文化消费需求,拓展文化消费范围。依托青果巷、前后北岸、天宁宝塔及名人故居纪念馆群等,策划打造一批反映常州深厚文脉的旅游演艺产品,推动锡剧、评弹等传统曲艺引入运河游船。加强评弹、锡剧、滑稽戏经典剧(书)目的传承复排,进一步打磨大型原创锡剧《烛光在前》、滑稽戏《陈奂生吃饭问题》、民乐《江南第一燕》等知名剧目,加快滑稽戏儿童剧《野蜂飞舞》、音乐剧《白云溪上》、锡剧《苏东坡》、中篇弹词《邓稼先》等一批重点作品创排,新创一批深受群众及少年儿童欢迎的锡剧、儿童歌舞剧作品。(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旅局,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
(三)繁荣发展夜间经济。打响“龙城夜未央”品牌,加快发展夜间文旅经济,打造夜间消费场景和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重点推进三堡街、恐龙园迪那索湖水秀等一批文旅消费精品项目建设。鼓励主要文化和旅游商圈、特色文化街市和重点旅游场所适当延长营业时间,开设深夜营业专区、24小时便利店和“深夜食堂”等特色街区。完善夜间交通、安全、环境等配套措施,适当延长文旅消费集聚区周边公交、地铁运营时间,强化周边停车位管理,提高夜间消费便利度和活跃度。引导环球恐龙城、天目湖、春秋淹城、环球动漫嬉戏谷、东方盐湖城等景区优化夜间产品业态,重点打造古运河精华段精品夜游产品。引进和举办知名夜间体育赛事。规划建设一批小剧场,实现“白天看景、晚上看戏”。到2022年,推出1-2个高质量夜演新品项目,建设3个以上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创成1个以上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市交通局、市商务局、市文广旅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体育局,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
(四)培育文旅消费新业态。鼓励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文商旅体等跨界融合,形成更多新平台、新业态和新模式,培育网络消费、定制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信息消费和时尚消费等消费新模式。拓展无接触式消费体验,鼓励商业街区、旅游景区布局建设智慧商店、智慧餐厅、智慧书店。着力发展商务会展旅游、自驾车旅居车旅游、体育旅游、工业旅游、研学旅游、网红打卡游等新业态产品,发展基于5G、增强现实、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新一代沉浸式体验型文旅消费业态。支持举办电竞赛事和活动,扶持电子竞技产业龙头企业,提升常州在电竞领域的品牌影响力。(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工信局、市交通局、市商务局、市文广旅局、市体育局,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
(五)打造文旅消费节庆品牌。深化推进《常州市推进旅游经济、会展经济、体育经济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高标准打造曹山未来城国际会议会展中心、高铁新城国际会展中心等一批国内领先的会展平台,承办中国羽毛球公开赛、世界工业与能源互联网暨国际工业装备博览会、中国常州国际运动康复大会等有影响的品牌赛事、品牌展会。打造“激情之夏”“常州灯会”“乡村过大年”等文旅节庆品牌,在旅游服务行业全面推行“常州礼遇”服务品牌。持续办好“中国常州国际动漫艺术周”“常州文化艺术节”“常州文化旅游节”“常走大运”“秋白读书节”“中国·溧阳茶叶节暨天目湖旅游节”“龙城嗨购节”等一批集文化展示、旅游推广、文旅消费等于一体的节庆活动。(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文广旅局、市体育局,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
(六)打造文旅消费载体平台。全力推进总投资1152亿元的106个文旅重点项目。支持民营资本参与重大文旅融合项目建设,整合资源推动曹山未来城、中沙文旅中心“月亮船”、季子文商旅农综合体等大型文旅项目的建设,优化文旅项目的运营环境。推动老城厢复兴发展,推进三杰纪念馆、盛宣怀故居、大庙弄片区等项目建设。优化提升“常享游”“文旅常州云”等文旅消费信息化平台,形成资源推广、市场参与、数据监测等为一体的集约化、社会化、智能化的文旅消费生态链。(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住建局、市文广旅局,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
(七)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建立以常州为区域中心城市的文化和旅游消费圈,加快构建资源共享、线路互推、客源互送、信息互通的文旅融合新机制,实现城际间互惠互利,共商共建共享。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支持线下经营实体加快新理念、新技术和新设计的改造提升,向场景化、体验式、互动性、综合型消费转型。鼓励利用符合安全要求的老旧厂房和闲置民宅开设文化和旅游消费场所,落实土地支持政策,建立完善用水用电用气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市公安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建局、市交通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广旅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
(八)拓宽假日消费政策和空间。鼓励充分利用开放性公共空间,开设周末集市、休闲文体专区等阶段性消费场所。实施文化和旅游消费场所(含景区)推出分时预约、定向优惠等个性化优惠政策,落地落实地接奖励政策,吸引更多外地游客来常消费。研判节假日及高峰期文旅消费规律,强化出行预警,加强高速公路和景区道路交通管理,增加公共交通运力,及时发布景区拥堵信息。鼓励景区周边机关企事业单位在旅游高峰期协助提供停车、餐饮等便利。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单位与职工结合工作安排和个人需要分段灵活安排带薪休假、错峰休假。(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住建局、市交通局、市商务局、市文广旅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
(九)完善消费惠民措施。推动执行政府指导价的景区门票降价,鼓励旅游景区、乡村旅游区等实行淡旺季票价和非周末促销价,落实特殊人群门票减免政策。举办“常州文旅惠民月”“常州文艺精品展演季”等文旅惠民活动,推出景区分时段优惠、公益演出、全民阅读、非遗活动、特惠旅游线路等优惠举措。鼓励剧院、剧场等高雅艺术演出门票实行折扣优惠,让更多市民游客享受政策福利。鼓励金融机构拓展旅游休闲、康体健身、艺术培训、书城书店等类型的消费信贷业务。适时推出特色文化旅游和体育消费惠民活动,引导市民和游客非节假日消费,到2022年累计发放惠民消费券、优惠票100万张以上,总金额超3500万元。(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旅局、市体育局、市金融监管局,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
(十)提高文旅消费便捷程度。加快提升文化和旅游消费场所宽带移动通信网络覆盖水平,优化部署5G通信网络。推进“互联网+旅游”融合发展,强化智慧景区建设,加大旅游景区、度假区公共服务设施投入,推动景区设备设施更新换代、产品创新和项目升级,实现实时监测、科学引导、智慧服务。推进“智慧文旅”平台建设,提升旅游景区、文博场馆的数字化、智慧化服务水平,打造文旅融合、主客共享、深度体验的常州全域旅游智慧平台。提高文化和旅游消费场所银联云闪付、手机闪付和银联二维码支付的使用便捷度,推进文旅消费便捷支付示范区建设。到2022年,实现全市文化旅游消费场所除现金支付外,全部支持银行卡或移动支付,互联网售票和5G网络力争全覆盖;争创2个以上省级文旅消费便捷支付示范区;全市4A级以上封闭式景区和文博场馆实行分时预约制。(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文广旅局,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
(十一)提升入境旅游环境。鼓励文化和旅游企业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加大对境外游客文化和旅游宣传力度,通过“凤凰卫视”等重点媒体平台,投放常州文旅形象宣传片,推出英、日、韩等多语种文旅宣传推介品。整合文化和旅游资源,鼓励开发一批适应外国游客需求的旅游线路、目的地、文化演艺和特色商品。鼓励银行金融机构依法依规在文化和旅游消费集中区设立分支机构,创新探索入境游客移动支付解决方案,提高境外游客消费便利性。提升景区景点、餐饮住宿、购物娱乐、机场车站等场所多语种服务水平。到2022年, 4A级以上景区及文博场馆实现多语种服务。(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旅局、市金融监管局,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
(十二)规范市场监管执法。切实保障游客、旅游经营者和旅游从业人员合法权益,制定出台《常州市旅游促进条例》。加强与市场监管、交通、公安、应急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实现文化和旅游投诉举报联合、协同处置。建立文化和旅游企业诚信评价动态管理制度,构建旅行社、星级饭店等旅游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对列入文化和旅游市场黑名单的市场主体和从业人员实施联合惩戒。在全市景区、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区等推广设立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旅游公益保护检察官等,更有效保护消费者权益。强化文化娱乐和旅游设施质量安全监管,规范旅游包车安全管理。规范旅行社客运车辆运营使用。充分发挥文化和旅游相关行业协会作用,引导行业自律规范发展。(责任单位:市文广旅局、市发改委、市公安局、市交通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由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地各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常州市文化和旅游消费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市、区联动,部门参与的工作网络。(责任单位:市文广旅局,市政府各相关部门,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
(二)强化政策保障。深化推进《常州市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行动方案》《常州市促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研究制定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的配套文件。建立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工作报告制度、监测评价制度、信息通报制度等,形成强有力的制度支撑和保障体系。加强大数据技术应用、趋势分析研判、工作绩效评价,形成文化和旅游消费监测体系,聘请第三方机构开展文化和旅游消费绩效评估。(责任单位:市文广旅局、市统计局,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
(三)强化投入保障。持续加大对文化和旅游消费投入力度,建立财政投入、社会投入的多渠道、多元化投入机制,统筹使用市级文化产业专项引导资金、旅游专项资金、艺术基金、体育产业发展资金等。建立奖励激励机制,采取贷款贴息、政府购买服务、以奖代补、项目补助等方式,支持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创建。鼓励金融机构为文旅企业开辟绿色通道,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文广旅局、市金融监管局、市体育局,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