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增强中小企业专利技术的有效应用,促进我市形成一批国际隐形冠军企业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目前我市在单项冠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知识产权服务、知识产权质量提升方面的工作情况
(一)我市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现状。
1.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认定情况。2016年3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了《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产品)认定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8家企业入选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总数位居全省第一,其中,单项冠军示范企业10家,单项冠军培育企业1家,单项冠军产品企业7家。
2.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情况。为进一步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提高企业专业化能力和水平,工信部于2018年11月26日下发《关于开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7家。同时我市加大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工作,建立了309家培育名单库。去年首次认定37家中小工业企业为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形成了市、省、国家三级培育体系。
(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情况。
1.推进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倍增。深入实施新一轮“十百千”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积极落实《常州市进一步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若干政策》文件,加快培育新创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通过“首台套”政策、计划项目优先支持、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方式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科技、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联动,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基数扩容,提升高新技术培育入库企业的数量,加速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充分发挥科技中介机构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多种方式开展高企培育申报工作,如云端培训、视频授课、小规模集中辅导、上门定向指导等方式,加大宣传、培训辅导和申报组织工作力度,实现高企数量突破2400家。
2.在高企评审中突出发明专利要求。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对企业知识产权情况采用分类评价方式,其中:发明专利(含国防专利)、植物新品种、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国家新药、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等按I类评价;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软件著作权等(不含商标)按II类评价,其中按II类评价的知识产权在申请高新技术企业时,仅限使用一次。
(三)知识产权服务和知识产权质量提升工作。
1.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有专利代理机构29家、专利代理机构分支机构16家,是2015年的3倍。常州获批建设全国首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常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组织的考核中排名全国第2。常州科教城被确认为首批江苏省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区。常州大学2017年获批江苏省知识产权培训(常州大学)基地。常州国家高新区获批建设国家和省专利审查员实践基地。常州商标受理窗口全面开展各项商标受理业务。江苏佰腾科技有限公司旗下佰腾网在行业内访问量名列前茅,公司被认定为全国专利文献服务网点、商务部应对贸易摩擦工作站、第四批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筹建机构。全市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达300多家,基本涵盖了知识产权服务的各种业态。
2.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明显提升。“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增专利授权123726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3891件,新增PCT专利申请1801件,新增注册商标75626件,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179件,著作权登记量17665件,分别是“十二五” 期间的1.46倍、1.86倍、4.07倍、3.11倍、2.08倍、9.68倍。截至2020年底,全市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9262件,有效注册商标126871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40.67件,驰名商标113件(全省第二),地理标志商标11件,分别是“十二五”期末的2.19倍、2.48倍、2.17倍、1.14倍、1.38倍,全市万企有效注册商标企业达1296.64家,位居全省第一。
二、下一步工作举措
(一)加强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
1.加强入库企业管理。重点围绕全市10个先进制造业集群,聚焦高新技术企业、优势成长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将一批拥有核心技术成长性好、专业化水平高、创新能力强、产品服务特色化明显的企业纳入培育库,加强对入库培育企业的运行监测和动态管理,对不符合入库标准的企业,取消入库资格,每年对入库企业名单集中核实调整更新一次。
2.支持专精特新发展。鼓励广大中小企业在各自细分行业领域深耕细作,坚持专注主业、精益求精,进一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按照建设自主可控先进制造业体系的要求,推动企业开展共性技术、关键技术攻关。支持建设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科研机构广泛参与、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产业创新联盟。
3.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促进企业与金融机构、私募股权与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等方面的对接合作,支持企业充分利用“苏科贷”、“苏微贷”等金融产品降低成本。引导和推动企业积极拥抱资本市场,加强对企业上市挂牌辅导,支持上市、挂牌公司进行再融资,加快做大做优做强。
4.落实财政扶持政策。落实《关于推进高质量工业智造明星城建设的若干政策》,对获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给予100万元、30万元的奖励。每年认定一批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安排中小专项资金给予每家企业20万元的奖励。
5.宣传引领示范作用。鼓励广大中小企业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标杆,专注细分行业领域,弘扬工匠精神,走“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之路,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专业化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为打造工业智造明星城提供有力支撑。
(二)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工作。围绕深化完善“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赢”的创新合作机制,继续坚持企业主导与政府引导联动、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协同,聚焦“找项目、引资金、育企业”,为建设科教创新明星城播下高新技术的“种子”、育好创业企业的“苗子”。
1.加速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充分利用常州大学等在常高校的优势资源,发挥好在常高校产学研合作创新联盟的作用,支持常州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大连理工常州研究院等一批重点技术转移转化机构建设,推动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2.加快创新创业企业培育。加强全市创新创业载体的空间布局、产业布局、功能布局,加强市、辖市区、科技园区之间的统筹规划和协同联动,加快建设一批创新创业载体,引育一批科技型创业企业和人才团队,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创新创业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加强绩效评估和考核激励,全面增强我市创新创业的活力。发挥创新型领军企业、创业投资机构、社会化创新组织等主体作用,鼓励它们领办(合办)众创空间、孵化器和加速器等双创载体,为加速培育“三新经济”提供有力保障。
(三)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提升知识产权运用水平和创造能力。
1.制定并实施新一轮知识产权扶持政策(2022-2024年)。加强对知识产权运营、交易等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引进和扶持力度,更加注重市场化运行和政府引导的有机结合,建设面向我市企业需求的知识产权运营交易平台,促进在常高校专利转化运用。吸引北京、上海等地知识产权评估机构在常州设立业务窗口,并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方便我市企业相关业务工作开展。同时加强与江苏国际知识产权运营交易中心等机构的对接合作,借助周边地区已规模化建设的平台资源,为企业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提供便利服务。经过前期准备,近期举办在常高校专利转移转化对接会,组织有需求的企业与在常高校当面洽谈专利转移工作。
2.支持知识产权提质发展。实施专利强链计划,围绕重点产业链和重点企业,开展专利导航,对企业支付的服务费用给予奖励,单项最高20万元。通过政策扶持,引导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强专利信息分析利用,对企业的研发方向选择、专利布局、市场经营策略和企业发展战略制定进行导航,提高企业研发效率和专利产出质量,规避知识产权风险。支持高价值专利产出服务,对我市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服务本市创新主体发明专利超1000件,并且发明专利授权量占结案总量超70%的,给予最高200万元奖励。优化知识产权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和政策导向,研究制定“十四五”全市万人有效高价值发明专利工作目标,促进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更加注重质量导向。
3.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训。制订年度知识产权人才培训计划,持续开展分层次、分类别的知识产权培训。突出对企业负责人的知识产权战略意识培训、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的实务技能培训。举办企业知识产权高管培训班、专利信息分析利用实战培训班、专利检索实务培训班、专利布局实战培训班、《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贯标工作业务培训班、知识产权师培训班、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考前强化培训班、知识产权大讲堂等。通过各类知识产权培训,帮助企业形成一支专业的知识产权人才队伍,提高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能力。
签 发 人:何 革
经 办 人:时玉松
联系电话:88588189、13813658303
常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1年5月20日
(此件公开发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