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市政务办2018年工作总结
索 引 号:014110253/2019-00007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其他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
生成日期:2019-04-18 公开日期:2019-04-18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市政务办2018年工作总结
市政务办2018年工作总结

 

2018年,市政务办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和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要求,以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为主线,以加快构建“一门全办、一网通办、就近能办、一窗服务、一号应答”的服务体系为目标,把握工作基调,聚焦重点难点,坚持问题导向,有序高效推进,圆满完成了年度各项目标任务,促进了我市政务服务综合能力的提升和营商服务环境的改善,为增创发展新优势、种好常州幸福树“六大行动”和创建“管理明星城市”提供了动力支持。

一、2018年主要工作

(一)“进一门、集中办、高效批”改革成效显著。一是狠抓“一门”进驻。以中央和省关于《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指导意见》和《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实施方案》相关文件为指导,按照政府专题会议和全市动员部署会的具体要求,着眼年底前全面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应进必进”目标,迅速展开事项认领、进驻摸底和任务分解,出台我市《“进一门、集中办、高效批”改革实施方案》,并积极展开多个轮次的部门对接。截至目前,除6个垂直管理部门外,共有47个部门所属的1436个事项明确进驻,部门与事项进驻率分别达到88.6%和87.5%,在省内率先实现“应进尽进”目标。二是优化“一窗”设置。着眼打造“环节更简、功能更全、服务更优”的线下大厅窗口,积极推动“专项、综合、即办”三个“一窗”调整设置。在“专项一窗”上,围绕政府投资、市场准入两大领域重点打造“证照联办”和“投资建设”专窗,推行“前台综合收件、材料网上流转、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模式,为项目主体和企业群众搭建“绿色通道”。在“综合一窗”上,加强大厅服务资源整合,对事小量小的分散部门实施统建统管,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实现减耗增效。在“即办一窗”上,深入推行部门内部“一窗通办”,合理优化前后台功能设置和力量配置,促进窗口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三是推行标准服务。以全国第四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为契机,围绕实现人员配置合理化、服务场所标准化、功能设置齐全化、管理服务规范化、信息完整公开化、考核管理常态化、绩效评估科学化、服务质量高效化等7个方面目标,扎实开展前期摸底调研,周密设计试点方案,有序推进政务服务、热线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等多个标准的制订,编制完成服务指南和流程图编制规范,初步形成了通用基础、服务保障和服务提供三个标准体系,试点工作整体推进顺利。此外,结合新出台的“中心”《运管办法》和《考核细则》,进一步完善了首问负责、预约服务、延时办理、一次告知等一揽子工作制度,全面深化领导轮值、行风监督和第三方满意度测评等一系列监管措施,窗口整体服务环境和服务质量得到了明显增强,有力促进了政务服务领域的行风建设和服务效能。

(二)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有序推进。一是严格清单管理。认真贯彻省《关于建立完善基层“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和市推进会精神,积极推动全市基层公共服务事项清单梳理认领和服务指南的编制入库工作,共入网认领公共服务事项并维护服务指南39877项(其中镇级3975项,村级35902项)。在此基础上,围绕实现部分便民事项“就近能办、多点可办”的工作目标,结合全市专题座谈会的具体部署,在广泛征求部门意见的基础上,梳理了首批182项“就近办”事项,同步指导辖市区有序推进相关承接工作。二是加快站点建设。以市政务服务四级体系建设方案为指导,全面加快镇、村两级政务服务网点实体建设。一方面,按照“两补一提”要求推动事项进驻乡镇(街道)为民服务中心和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加快人员集中办公、事项全部进驻和窗口合理授权,积极着手基层综合服务大厅改造建设,不断增强基层网站的整体服务功能。另一方面,围绕年内实现15%的综合示范大厅数量标准,积极协调辖市区加快所属综合大厅示范点的标准化创建,完善软硬件基础设施配套,严格规范标准执行,为后续全面推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推动网络延伸。一方面,会同市大数据管理局加快实施电子政务外网精准覆盖,目前各辖市区已基本延伸覆盖到位。另一方面,努力加强基层网上服务功能的配套升级,以江苏省政务服务网为依托,于今年8月全面开通镇、村两级服务频道,覆盖全市62个镇(街道)、1017个村(社区)。此外,积极着手公共服务事项通用办事平台的开发工作,目前,基本计划框架已编制完成,基础设施配置清单初步拟定,前期准备工作有序推进。四是破解堵点问题。认真贯彻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快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着力破解群众办事堵点问题的通知》精神,分类组织进驻“中心”和部门堵点问题梳理,调研汇总市县两级办件量前100位事项,出台《关于<全面推进“一网通办” 加快建设智慧政府实施方案>》,稳步推进堵点问题专项整治,整体进度达到了全省统一要求。

(三)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持续深入。一是加快自建系统对接。始终把实现各级各类业务系统对接作为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的首要任务,把握工作重点,坚持分步推进,围绕频度高、数量大、关注多的事项,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衔接,密切协同集中攻坚,取得了阶段性成绩。目前,共有13个部门的19个自建行政权力系统完成融合对接。二是实现平台功能升级。围绕进一步转化审改成果、强化“一张网”服务功能,积极着手“一体化”平台的升级改造,先后配套开发了行政权力、公共服务、证照联办、中介管理、项目审批等多个联办子系统,整合了公共资源交易、政务管理和热线服务等业务平台,新增了统一身份认证、电子监查、数据分析和EMS快递等辅助工作模块,设计推出三种模式的网上预约功能,拓展综合服务旗舰店的服务板块和功能体验,平台的整体服务功能有了显著提升。三是强化平台运行管理。建立“一张网”运管监督机制,围绕事项入网、数据推送、材料审查和办结时限等关键要素,严格落实专人专管,加强全时全程网上监查,健全情况通报、阶段讲评、整改督办等相关制度,有力提升了“一张网”运行的时效性、规范性和精准性。平台全年办件数5605355件,产生电子证照2800351份,推送EMS快递76103条。权力事项入库完整率和累计有效办件数全省第二,EMS快递送达数全省第三。综合服务旗舰店访问量2667万人次,APP下载量108.8万人次,注册量15.36万人次,实证认证量11.6万人次,受理网上申请9732件。

(四)“一网通办”服务能力稳步增长。一是明确事项清单。按照“三级六同”要求扎实推进全市“不见面”审批标准化建设,集中编制“不见面”审批事项清单和服务指南,系统规范申报材料、办理时限、收费标准等办件要素,完成流程设计和定制入网,为全面实现“不见面”服务提供了标准依据。目前,全市共集中认领7341项行政权力事项,公布6783项“不见面”事项,统建各类网上申请端4912个,整合APP移动应用端85个,“网上办”和“不见面”办的可实现率分别达到98.83%和92.40%,超额完成了全省80%的预定目标。二是丰富场景设置。按照国家和省关于加快实现高频事项“在线办”的要求,结合实际认真梳理拟定全市“在线办”事项清单,在反复征求责任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出台《关于推进“网上办”,丰富不见面审批(服务)工作场景的实施方案》,形成了首批240个“在线办”事项的目录清单、标准流程和服务指南。在此基础上,依托综合服务旗舰店在全省率先开通“不见面”审批专窗,对目前较为成熟的“不见面”审批场景进行集中展示,对后续推广应用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三是强化服务支撑。着眼有效提升“一网通办”综合服务水平,努力在丰富渠道、模式创新和技术保障上下功夫,重点抓了三方面工作。一方面,加快移动应用端的延伸拓展,在全面整合部门现有移动APP的基础上,强化移动应用与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的功能衔接,并逐步完成与江苏政务服务客户端和“我的常州”APP整合,实现由单一咨询向手机办理的跃升。另一方面,积极探索自助服务新模式,按照“网上办”标准化规范流程,着手调整“中心”现有场地,并形成了初步的改造设计方案。推动各类网络服务技术的升级改造,强化“人脸识别”、“扫码跟踪”、“电子证照”等技术手段的推广应用,开发“一证通办”、电子印章、“一照通办”、电子缴款等服务功能,“一网通办”的集成应用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五)投资建设项目审批效能不断提升。一是促进“工业50”成果转化。狠抓机制优化,深入贯彻省“工业50”改革《实施意见》和我市《行动方案》,健全月度通报、市区协办和专项督查等相关制度,跟进督办各类优选培育项目和问题缺陷项目,强化现场抽查、限时整改和跟踪反馈,“工业50”标准化流程得到有效巩固。优化力量配置,加快“工业50”专窗的设置,着力强化基层代办员队伍建设。截至目前,市、辖市(区)政务服务大厅已普遍完成设立专窗,并有60个街道(镇、园区)建立了代办员联络制,共吸纳基层代办员187名,工业项目三级联动代办架构基本形成。完善保障措施,设计开发“工业50”子系统,实施全市工业项目独立网页管理,将代办员、受理员、审批员、监管员纳入同一平台开展工作,基本实现了工业项目审批全程在线可督、可查、可控。二是加强中介服务超市建设。稳步推动市、区两级中介实体、虚拟超市的延伸应用和一网并行,先后出台《涉审中介服务网上超市建设方案》、《中介超市运行和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分批组织市、区实务操作培训,全面推动涉审中介服务网上交易。已有涉及34类资质的287家中介机构入驻网上平台,各类线上业务陆续展开。三是推动数字化联合审图改革。以原有七图联审工作机制为基础,充分借助电子签章、签名等网络技术,设计开发我市“建设工程施工图数字化联合审查系统”,配套出台《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数字化联合审查规范》,并积极着手推动线上运行。2018年,共完成审图项目2902个,其中,数字化审图项目1552个,占比53.48%。市本级(含天宁、钟楼)和金坛共完成审图项目790个,100%实现数字化。四是强化网上审批系统应用。着眼进一步提升投资建设项目网上审批效能,积极推进系统的第三轮改造升级,先后完成与省投资项目在线监管平台和全市7个涉建审批部门自建系统的对接,实现市、区两级平台数据互融和信息共享,组织项目审批新流程定制入网和事项库核查,推进开发园区、重点镇项目入网,全方位提升了在线审批系统的服务功能。加大项目在线审批的监督管理,出台我市《网上审批系统运行管理暂行办法》,加强各级代办员实务操作培训,严格落实在线监查、现场办公、每周通报、月底点评等一系列制度,切实提升了网上审批系统的运行质量和应用水平。系统自投运以来,已有13389个项目信息入网,共产生25114个办件、54789份申报材料和20438份结果文书。2018年全市入网项目5889个,其中省、市级重点项目151个,区级重点和一般建设项目5738个,共产生9813个办件、26448份申报材料和8554份结果文书,全市92个工业重点项目有84个入网,办结时长均在30个工作日以内。

(六)“12345”热线平台功能全面拓展。一是加强功能融合。继续去年完成市级56家单位64条服务热线的整合后,今年,又整合了工商12315热线,同时按照省纪委统一要求,12388纪检举报热线也正式进驻平台。此外,城管、公积金热线数据对接工作正在进行中。在此基础上,加强与市委宣传部、团市委及市统计局的密切协作,分别推出了网络舆情热点、“12345青年”双创服务和社情民意调查等热线联动工作机制,热线服务功能得到显著增强。这些做法得到了省内同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并在省平台进行了专题交流推广。二是拓宽服务渠道。先后开通12345平台微博、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功能覆盖全面启用,共设有诉求提交、诉求办理、热点问题、数据播报等多个板块。此外,平台与常州广播电视台《政风热线》栏目组密切合作,开通“直通12345”栏目,受到广大市民的广泛关注,热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攀升。三是强化“一号应答”。认真贯彻省政务办《关于全面开展政务服务“一号答”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集中组建“政务服务一号答”三方通话联络员队伍,开通“政务服务一号答”专席,范围涉及1000多项行政服务事项,基本实现了政务服务“一个号码答复,三级联动办事”。市12345平台自6月份正式上线运行以来,月均受理群众来电3.43万件,来电即时接通率99.86%;月均派发成员单位工单0.6万件,实际回访率100%,群众满意率99.26%,平台的即时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位列全省第一,综合考核排名稳居全省前三。


(七)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平稳有序。一是内部整合平稳。认真贯彻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实施方案的要求,努力克服原有交易机构点多面广、条线分散、业务繁多等不利因素,通过集中进驻后的短短两个月时间,完成了业务、机构、人员、经费和党群团组织的全面整合,在保证机构平稳过渡的同时,有效实现了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化学整合”。二是外部衔接平稳。努力克服各交易机构与原主管部门脱钩后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坚持“管办分离”的基本原则,加强与财政、国土、建设和国资委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衔接,落实主体责任、完善协调机制、强化联合监管,初步形成了内外协同、部门联动、相辅相成的公共资源交易体制,为中心的长期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三是业务开展平稳。针对新中心交易门类多、业务跨度大、规范难度大的实际,加快建章立制,严格监督管理,先后制定出台了《公共资源进场交易目录》和《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制度规定,采取人防、物防和技防相结合的办法,全方位规范交易行为,有效杜绝了人为差错和违规违纪现象,实现了运行至今工作人员零投诉。2018年,中心共完成各类公共资源交易项目6285项,交易总额855.41亿元(较上年增长50.93%),节约资金40.70亿元,溢价或增值34.39亿元。

(八)党建工作基础不断夯实。一是狠抓班子建设。始终把加强班子自身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关于进一步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一系列规定,坚持从基础做起,从思想抓起,从制度严起,严格落实中心组学习、班子议事决策、干部选拔任用和民主生活会等各项制度,领导班子的视野格局进一步拓展,决策水平进一步提升和核心领导作用进一步增强,为单位全面建设提供了根本保证。二是提升党建质量。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全力推动机制完善和制度执行,不断强化任务部署、跟踪指导、监督考核和理论研究工作,促进了党建要求的精准传导和层层落实。扎实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广泛采取专家辅导、领导授课、集中讨论、党员自教等手段,不断扩大主题教育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以“强基、提升、品牌”三项工程为基础,围绕“窗口、服务、改革”三个一线,充分运用三个“十佳”评选和10个窗口特色品牌的已有成果,全面实施政务服务系统党建服务品牌的拓展工程,“中心”“第一窗口、第一载体、第一样板”标杆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三是全面从严治党。加快建立职能部门、基层党支部、派驻纪检组三位一体的长效监督机制,扎实推进市委巡察反馈问题的深化整改,系统修订《党工委议事规则》、《“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等14个制度性文件,深入持久地开展优化政治生态、机关首问负责和“四风”问题专项整治,各级党组织的作风建设水平、党员的整体精神面貌有了显著提升。严格落实廉政工作责任制,健全完善廉政监督管理机制,扎实开展廉洁从政和预防职务犯罪教育,积极倡导廉政文化,系统组织廉政风险点排查,探索实践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多渠道廉政监督体系,促进了政务服务廉政惩防体系的功能发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