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利平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以人才振兴赋能乡村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乡村振兴工作高度重视,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市委组织部、人社局、科技局、农业农村局等多部门扎实推进各领域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切实保障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
(一)乡土“三带”人才发展。目前,全市省乡土人才“三带”行动计划培养对象名人26人、能手64人、新秀230人,2名乡土人才荣获“江苏工匠”称号,3名荣获“常州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孙燕云、邢粮、杨兆群等20多人获评“乡村振兴技艺师”正高、副高职称,7名乡土人才先后被评为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市乡土人才企业已经建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家,省乡土人才技能大师工作室17家,省乡土人才大师示范工作室6家,省乡土人才传承示范基地1家。乡土人才、乡土技能大师在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等“三带”作用日益彰显。
(二)农业乡土人才培育。制定《常州市“龙城英才计划”农业乡土人才选拔培养实施办法(修订)》,两批次共选拔农业乡土人才207人,累计安排扶持资金近300万元,落实乡土人才健康保险、体检和信用贷款政策,扶持乡土人才产业发展。市农业农村局会同市人才办、财政局、市政府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等,与江苏银行、江南农村商业银行、南京银行等四家银行签订了农业乡土人才融资合作协议,以常州市中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作为增信手段,保障农业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发展中的正常生产经营所需金融支持。
(三)农业精英人才培养。出台《常州市百名现代农业精英人才培养计划(2018-2020年)》,按照“围绕农业产业培养人才,依托人才提升产业”总体思路,采取分产业、分层次、差别化的方法,实施农业产业百名精英人才培养计划。会同常州市农技协,开展常州市百名农业精英人才培育实践课题研究,通过与知网联合搭建线上学习、论文发表以及线上论文查询平台,满足精英人才试验研究的各项需求,促进人才进步成长;以专题发布或是沙龙研讨等方式,围绕基地建设、项目成果、论文、专利、技术、品牌打造以及现代农业建设等方面,通过专家指点、交流研讨,为后续发展积累思路。经过3年的培养,农业精英人才中现有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成员2人、入选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7人。
(四)高素质农民培训。加大农民培训的资金投入,创新农民培训工作机制,在充分用好国家和省项目资金的基础上,溧阳、金坛、武进和新北等四个涉农辖市区投入专项资金,立足区域主导产业,围绕农时季节,围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从“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出发,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全市每年完成各级农民培训5000人以上,组织700多名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参加农业院校的部级培训项目。同时,各地农广校通过座谈交流、实地观摩研讨等方式开展培训后的跟踪指导服务,帮助解决学员培训后产业发展问题,实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到“培育”有效转化。
下一步,将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强化乡村人才振兴,加快集聚乡村人才,切实为大力开展乡村建设行动提供人才支撑保障。
一是突出抓好“三农”人才培养。围绕农业、农村、农民,不断完善人才管理和培养、评价、流动、激励、引进、使用的体制机制,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培养好农业乡土人才、精英人才两类人才对象,选育10个农业科创平台。加强领军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健全以农业乡土人才、精英人才、高素质农民为主体的人才培育机制,大力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落实好人才社保补助,金融扶持等相关扶持政策。加大农业精英人才、乡土人才培育力度,以技术体系、科技支撑等项目实施为抓手,鼓励农业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围绕农业发展需要和农民技术需求,培养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
二是加强乡村专业人才培育。大力开展“智汇乡村”主题系列招才引智活动,以优良的项目、优惠的条件,吸引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指导各辖市区加强乡镇农经、农技、农水人才队伍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从村党组织书记中选拔聘用优秀人才到乡镇事业单位工作。加大乡村专业人才职称评审政策宣传力度,对长期在基层一线工作、业绩特别突出的专业技术人才,符合条件的可破格晋升职称待遇。
三是加强优秀乡土人才选培。重点围绕常州民间工匠和农村实用技术人员,开展优秀乡土人才选拔培养、乡土人才载体培育工作。开辟“乡村振兴技艺师”乡土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创新乡土人才职称评价方式,继续开展乡村振兴技艺师职称评定。探索启动全市乡土人才地图编制行动,建立乡土人才资源档案,更好地为乡土人才提供精准服务。
四是加强引导人才乡村流动。充分发挥服务乡土企业和技能人才的优势,大力选树乡土人才先进典型,广泛进行主题宣传,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加大农业引智成果示范推广力度,组织国内外农业专家到镇村进行技术指导。支持有条件的乡镇(街道)开设农村人力资源市场,促进农村实用人才流动。鼓励乡土人才技能大师到职业院校开设“技能大师工作室校园工作站”,支持合作开办“历史经典产业特色班”、民间工艺班。进一步加强人才生态建设,鼓励有条件的镇、村结合各自特色、资源建设人才公寓,为乡土人才提供安居服务,解决后顾之忧。
签 发 人:李昙云
经 办 人:魏 景
联系电话:85682255
常州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5月9日
(此件公开发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