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苏州在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大考”中,76个指标全部达到国家“东部标准”的优秀等次,再创江苏第一;无锡设立1000万元专项资金,将公益性文化产品纳入政府采购;镇江总投资超6亿元,大手笔建设新图书馆、新文化馆、新美术馆、新非遗馆……
一、战略引领,实施高点推进
身为老牌历史文化名城,“文化苏州”一直是苏州的立市之本,该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体现浓厚的人文关怀精神。在“城乡一体化、率先现代化”的战略指引下,创建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居于该市“十大文化工程”之首。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辖市区密切联动,各级财政全力保障,打造了服务设施体系城乡一体、群众文化全民参与、公共图书馆总分馆资源一盘棋等一批特色鲜明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
继2012年成功创建第一批省级示范区之后,无锡近期也将进京答辩,冲刺全国第二批示范区创建。他们正进一步完善创建规划,突出创建重点,以“拾遗补缺、合理布局”为主要思路,着力增强基层公共文化资源供给服务能力,加速形成一张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体系。
今年初,镇江将创建省级示范区工作纳入该市的《苏南现代化示范区规划实施方案》,并列入了本年度“民生改善行动计划”,镇江市政府与辖市区政府订下了年度目标“军令状”,创建省级示范区的“三年行动计划”正式拉开帷幕。
二、舍得投入,实现全面覆盖
苏州在公共文化建设上舍得花大钱。全市各级财政普遍建立了公共文化建设经费保障机制,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年均增长20%以上。为了创建国家级示范区,全市累计投入43亿元(不含重大文化设施建设),构建了城乡一体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体系,仅市级财政投入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免费开放的经费就达5400多万元。苏州所有图书馆、文化馆均为国家一级馆,各类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共有70余个,乡镇(街道)、村(社区)文化站(室)达标率100%,人均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0.25平方米,为全省最高。
无锡以政府为主导,以标志性文化设施为龙头,以社区和乡镇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构建起了富有自身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投入保障机制。2011年以来,无锡的辖市区及乡镇(街道)每年各计提人均不低于10元的公共文化基本活动经费和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经费,专门用于日常性群众基本文化活动;全市各级图书馆、文化馆(站)设施设备,日常运行全部实现财政全额保障。目前,无锡的公共文化设施总面积已达120万平方米,“15分钟文化生活圈”让无锡百姓乐在其中。
镇江从今年起大幅增加文化发展经费预算,增幅达20%以上。文艺创作经费由2012年的100万元增加到200万元,翻了一番;镇江图书馆购书经费比过往大幅增长60%,达260万元;同时,设立市级不低于300万元、辖市区不低于150万元的示范区创建和文化建设以奖代补专项经费。
三、创新模式,造就响亮品牌
苏州率先在全国首推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现已形成由1个市级总馆、7个辖市区馆、173个分馆和9台流动图书车构成的总分馆体系,年接待读者2500万人次,人均占有藏书量1.5册以上,平均每册藏书年流通1.1次,实现了公共图书馆设施的全覆盖及服务的普遍均等。连续多年举办的“中国昆曲艺术节”、“中国苏州评弹艺术节”、“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中国戏剧节”等,使苏州群众文化活动品牌誉满海内外。作为文化惠民活动的“四大花旦”,“我们的节日”、“天天有”、“舞台艺术四进”、“群星璀璨广场”等演出活动惠及群众5000万人次。
无锡在公共文化服务单位推行了“全年无休”新举措,“两馆一站”全年无休率达90%以上,部分馆、站、室还实现了夜间开放。建立了政府购买公共文化产品服务长效机制,每年投入1000万元用于购买公益性文化产品,设立群众特色文艺团队资助专项资金,重点扶持100多支团队。对主要公益性文化活动实行按月公示预告制度,让更多市民百姓关注并享受到满意的公共文化服务。无锡新区图书馆首创“服务外包”管理模式,变“养人”为“养事”,选择社会机构,以公司化的运作方式,承办图书馆日常公益服务项目,此项管理模式获得了文化部创新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