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关于对常州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提案第250号的答复
索 引 号:014109488/2024-00125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其他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常教办〔2024〕81号 发布机构:市教育局
生成日期:2024-05-22 公开日期:2024-05-22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常州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提案第250号
关于对常州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提案第250号的答复
常教办〔2024〕81号
毛国勇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快实施产教融合,助力“新能源之都”建设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全方位建设引领长三角、辐射全国、全球有影响力的新能源之都,是常州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实施“532”发展战略、奋力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常州答卷的重大战略举措。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是与城市产业发展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常州打造新能源之都,需要在常高等院校、职业学校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技能支撑和智力支持。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教育局及有关部门扎实做好指导、协调和保障工作,全面增强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服务地方发展能力,推动在常院校与区域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双向赋能、相互成就。
  一、 优化新能源专业设置,扩大人才培养规模
  2023年,在常职业院校新设三年制高职专业5个,分别为储能材料技术(工程学院)、智能制造装备技术、新能源材料应用技术、工业互联网应用(工业学院)和智能机器人技术(机电学院),新设五年制高职专业3个,分别为智能机器人技术、工业互联网应用(金坛中专)和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常高职),拟新增新能源领域招生规模360人左右。在常本科高校拟向上申请储能科学与工程、氢能科学与工程等9个。截至目前,在常院校共设置新能源领域本、专科专业布点数205个(其中本科81个、三年制高职62个、五年制高职28个、技工34个,强耦合专业58个),约占专业布点总数的40%。
  二、 深化新能源产教融合,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一是创建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依托武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万帮数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牵头,5所本科高校、5所高职院、5所中职校、10个政府部门、122家龙头企业、20家科研机构和9个行业组织参与,合力组建兼具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等功能的常州新能源产教联合体,目前被省教育厅向上推荐为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二是创建省级产教融合重点基地。常州大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产教融合基地、江苏理工学院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创新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基地、常州工学院智能制造实践创新基地入选2023年省级产教融合重点基地建设点,主动适应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新需求,通过引企入教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深度融合。三是创建市级职业教育产业学院。新增支持建设新能源材料、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常州交通比亚迪等新能源领域产业学院6个,常态化开展“产业教授进课堂、专任教师进企业、实训学生下车间”教育教学活动,深入推进校企协同育人。
  三、 强化办学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是建优教师队伍。组织评选新一批 “龙城十佳”,其中获评“龙城十佳教授”的新能源领域教授3人(河海1人、常工院1人、机电学院1人),获评“龙城十佳双师型教师”的新能源领域教师7人(刘高职2人、常高职2人、天目湖中专1人、金坛中专1人、常铁校1)人,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给予每人2万元奖励,激励在常院校教师围绕新能源产业开展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二是建好课程教材。常州118本教材入选教育部首批“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其中《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车载网络控制技术(第2版)》与新能源产业相关教材77本,占全市入选总量的65.2%,有效服务新能源领域人才培养。三是建强教学资源。信息学院工业互联网技术、机电学院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工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等3个专业教学资源库获批2023年江苏省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进一步扩大优质教学资源覆盖面及使用率。
  下一步,市教育局将继续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新能源之都建设的工作部署,扎实推进在常院校紧密对接新能源之都建设高质量办学。一是完善《关于推动在常高校和职业院校与新能源之都建设融合发展的行动方案》,建立在常高校与新能源之都建设融合发展成效评价体系,推动在常院校紧密对接新能源产业需求开展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二是出台市级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指南,推动在常院校联合新能源龙头骨干企业和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加快推进9个市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创新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新机制。三是支持常州大学机器人产业学院、江苏理工学院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学院、常州工学院电机产业学院争创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提升在常高等院校服务新能源之都建设的层次和能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