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越等11位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全市地名文化建设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各位委员对我市地名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常州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人文荟萃、英才辈出,有“三吴重镇”“八邑名都”之称,拥有悠久而宝贵的地名文化。但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正如各位委员所讲,一些老地名正在逐步消失,无形中断了历史脉络。为保护好历史传承、留住城市文脉,近年来我市以制度管理为抓手,以文化传承为重点,围绕地名文化研究、保护、宣传等方面,切实加强地名文化建设,不断赓续地名文化血脉。有关情况如下:
一是加强地名文化研究。组织和引导高等院校、地名研究会、企事业单位等,利用地名普查成果,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专题研究,形成了《常州老地名保护与地名管理研究》等一批有深度、有影响的专业论文,编制了《常州市行政区域图》《常州市政区图册》《常州市历史地名文化大辞典》《常州市地名志》以及市、辖市(区)地名录等工具书及电子书,初步形成了“1+6+N”地名图、录、志、典体系。深挖历史资源,编制出版了《常州城门与古桥》《龙城印象——常州市地名图片集》等十多本极具地方特色的地名文化图书,展示了古韵龙城博大精深的文化魅力。
二是加强历史地名保护。编制市、县历史地名保护名录,利用碑、牌、匾等方式,分五批为西瀛里、民元里、篦箕巷、南大街、双桂坊等41处具有文化价值、重要影响的老地名“树碑立传”。连续2年组织开展地名文化遗产评定,遴选出228个地名列入本市地名文化遗产名录,其中35个入选省级地名文化遗产。同时注重历史地名的活化使用,近年来我市逐步启用复活了一批老地名,如“乌龙庵”“民元里”等,使一批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地名得到恢复、获得新生。
三是加强地名规范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地名管理条例》及其实施办法,及时调整我市地名命名主体和流程,全面实施镇、街道地名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提升地名命名的前瞻性、科学性、时代性。集中开展不规范地名“拉网式”核查和清理整治工作,清理整治“大、洋、怪、重”等不规范现象,进一步规范地名的命名、更名、发布和使用。
四是加强地名文化宣传。组织开展“百场地名宣传进社区”活动,通过“三社联动”,以社区为舞台、社会组织为纽带、社工为宣讲人,在社区组织开展“家门口的地名故事”地名公益讲堂,宣传地名保护、传承地名文化,持续扩大地名文化的社会影响力。打造“地名100秒”“地名天天乐”等宣传品牌,以喜闻乐见的形式为群众送上丰盛的地名文化大餐,营造浓厚的历史地名宣传氛围,让地名文化走进千家万户。
尽管我市地名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差距,我局将根据委员们的建议,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提升地名管理的规范性、科学性水平,保护好老地名、取好新时代地名,更好地发挥地名在服务“532”发展战略、推进新型城镇发展、便捷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再次感谢各位委员对我市地名文化建设工作的意见建议。
签发人:施小平
经办人:唐益秋
联系电话:85681598
常州市民政局
2024年6月6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