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海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构建常州特色能源互联网,推动新型电力系统产业化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能源电力系统的安全高效、绿色低碳转型及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全球发展趋势。2021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提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为新时代能源电力发展指明了科学方向。在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方面,我市科学谋划、加强科技支撑、加快项目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工作开展情况
1. 科学布局,加快新型电力系统产业发展。一是开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谋划。国网常州供电公司编制并实施《常州新型电力系统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方案》结合常州新能源之都建设布局和常州电网现状,细化分解建设目标、实施路径和重点工作,加快推进“源网荷储多元互动、主配微高效运行”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具体而言,加快建设坚强韧性主干网,发挥资源配置作用,全力保障电力可靠供应,加快建设现代智慧配电网,发挥资源集成作用,满足多元负荷互动需求,探索构建高度自治微电网,发挥多能互补作用,就地就近支撑电力平衡。二是试点新型电力系统示范项目建设。近年来,我市建成全国首家站网互动中心、全省首个“茶光互补”源荷储协同自治台区等新型电力系统示范项目,中吴宾馆“光储充放检”智慧场站等一批多位一体的充电场站,苏文电力等一批企业建成综合能源管理系统,在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的同时,带动了产业发展。
2. 科技创新,推动新型电力系统产业升级。一是培育能源互联网领域创新联合体。发布《常州市创新联合体培育建设实施方案》,聚焦新能源、高端装备、新材料、生命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优势产业,支持组建由领军企业或领衔机构牵头、高校院所支撑、产业链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促进产业发展能级提升,其中“新能源汽车先进充电技术创新联合体”、“常州市新型电力系统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等3家能源互联网领域创新联合体已纳入市建设培育名单。二是加强技术研发,推动产业升级。在市科技计划中设置新能源专题,聚焦能源数字化、车联网等领域组织技术攻关,2023年“基于能源区块链的零碳园区可信监测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等3个能源互联网项目获市重点研发计划立项,资金总额超100万元;组织企业申报国家、省科技计划,“能量高效互动一体化智慧充电站研发及产业化”、“纯电动商用车智能载运平台模块化设计集成关键技术研发”等2个能源互联网应用领域项目获省重点研发计划立项,奖励资金合计1200万元。
3. 推动产业发展,夯实“一车两网”发展基础。一是积极推进“智改数转网联”。2023年,市工信局积极组织实施智改数转免费诊断工作,完成新型电力装备产业链重点企业诊断150家。大力推进智能制造示范创建,伊顿电力、华鹏仪表等2家企业获评省级示范智能车间,伊顿电力获评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推进企业“上云用数”,凯迪电器、乐庭电线等 10 家企业获评省星级上云企业。支持智能电网产业链“链主”企业引领上下游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博瑞电力“基于MIS3.0的研发设计协同”项目通过全市首批“链主”协同平台认定。二是加强重大装备研制。支持企业加快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实现重大装备国产替代和行业引领。博瑞电力“PCS-9250-EAVD-800 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用电压高速测量装备”获评省首台(套)重大装备,江苏华鹏“SR(F)SL-F(H)- 12500/66kV 海上风力发电用机舱安装油浸式变压器”、万帮数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光储充放智能微网系统(GEMA2.0)”等 2个产品获评苏锡常首台(套)重大装备,拟将江苏金源 “ 16MW海上风机半直驱高强度大扭矩齿轮箱组件”、德春电力“5MW高效热管理电网储能设备”、优谷新能源 “ 15MW平台化半直驱海上风力发电机轻质机壳”、常州西电“ S- 12500/35油浸式电力电压器(20Hz)”、常州东芝“ODFPSZ-333.3MVA/500kV节能型高过载超高压有载调压变压器”等5个产品认定为常州市首台(套)重大装备。支持首台(套)电力装备首购首用,万帮数字能源获创新产品订单保险补贴支持。三是推动产业集聚链式发展。溧阳市新能源电力装备零部件产业集群获评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该集群以新能源装备及零部件为主导产业,集群产值达 264.5亿元,规模总量位居全省首位,拥有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家、专精特新 “小巨人”企业 3家、专精特新企业12家、科研平台14个,集聚中小企业 70家,产业链条完整度超 90%,其中动力电池焊接设备国内细分市场占有率达 50%。四是提升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我市以绿色低碳能源服务为方向,重点围绕“充电桩+”新能源基础设施领域开发应用场景,通过打造适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换)电基础设施体系,支撑常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电动汽车推广应用。2023年,全市新增公共和专用充电场站436座、充电桩超4600个,累计保有各类充电桩超过6.14万个。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1. 强化产业支撑。一是扎实开展新型电力设备产业链建设。在现有重点企业名单基础上,再建立重点产业项目、关键核心技术、重点服务平台、高端人才及团队等“五个清单”。做好产业链运行监测分析,定期开展行业座谈分析。积极发展新型储能产业,推动液流电池、固态电池等新型储能关键技术突破,推动高功率密度电池产业化。二是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依托整车企业优势,组织申报和参与智能网联汽车准入与上路通行试点,探索 L3级以上自动驾驶功能加快商业化示范应用,构建新能源汽车、智能网络化系统、道路基础设施和云计算技术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
2. 强化科技支撑。一是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围绕特色能源互联网、新型电力系统等新能源产业前瞻技术领域,组织实施一批市科技计划项目。支持组建创新联合体,深化“揭榜挂帅”科技攻关,助力企业汇聚多方创新资源,加速突破新能源产业关键共性技术。二是推动基础能力和关键装备研制。在电力电子半导体功率器件、直流电缆、绝缘高压附件、高压光电互感器等领域加强产业链协同攻关。以特高压、分布式电网等方向为重点,组织首台(套)重大装备研制。支持地方政府、行业组织搭建推广应用平台,推动新型电力装备首购首用,提高新型电力装备推广应用效率。
3. 加强平台建设。一是力建设科技创新平台。积极推动龙城实验室与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在新能源装备产业领域的合作,建设国内首个机床整机精度保持性测试平台,争创省级创新平台。争创清洁能源材料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统筹协调创新资源集聚,加快钠离子电池等研发平台建设,突破相关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为支撑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发挥战略引领作用。推动新能源领域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提升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的建设水平,支持新能源领域龙头骨干企业建设省级以上企业科创研发载体平台。二是完善主配微协同控制运行平台功能。完善可调资源池,对资源进行统一汇聚,开发自动建模与模型关联工具,对可调资源进行分时建模,通过响应时间和持续时长这两个重要的指标,评估可调资源的可用性和持续性。对平台数据按照“全域-网格-变电站-线路-台区”的层级对数据资源进行层级汇聚,使平台可以清晰完整展示区域下不同资源、不同层级的关系。完善应用功能,实现用户侧储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虚拟电厂等可调资源与电网互动。
4. 打造人才高地。重点围绕“能源互联网”建设,聚焦高精尖缺,强化政策供给,加大资源投入,全力打造引领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新能源产业人才集聚区”。一是吸引高端人才集聚。深入实施《关于全力服务新能源之都建设加快打造新能源产业人才集聚区的意见》,推动政策资源、智力资源、平台资源、服务资源向新能源产业加速汇聚。积极对接省“登峰计划”,常态化实施市“战略人才”引进计划,完善灵活申报、常态受理、动态遴选机制,定期开展项目摸排和立项支持,优先支持新能源产业战略人才,“一人一策”“一事一议”量身打造个性化支持政策和礼遇服务。二是优化人才发展生态。持续巩固提升常州人才公寓“金字招牌”,围绕“人才公寓服务赋能年”工作主题,制定出台《全市人才公寓服务赋能工作重点任务清单》,不断提升人才公寓管理运营服务水平。精准回应人才关切,解决好人才住房安居、子女教育、配偶就业等现实难题,分层分类开展人才礼遇制度,全力破解人才工作、生活上的“关键小事”。优化人才工作数字化平台建设,完善全市人才大数据库和重点产业人才地图,助力企业点对点联络对接高层次人才。
下一步,我市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加快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常州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新能源之都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强化产业支撑、科技攻关,构建常州特色能源互联网,推动新型电力系统产业化。
签
发
人:陈华鹏
经
办
人:康美华
联系电话:85681081
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4年6月6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