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关于对常州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提案第158号的答复
索 引 号:014109672/2023-00022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社会救助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常民复〔2023〕45号 发布机构:市民政局
生成日期:2023-05-05 公开日期:2023-05-15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快构建社会救助智慧管理体系的建议”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关于对常州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提案第158号的答复

近年来,常州市社会救助工作遵循“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总体要求,以全国“党建+社会救助”改革创新试点地区建设为契机,聚焦救助政策衔接、业务系统协同、困难群众监测、基层能力提升等重点难点问题,统筹推进衔接有序、政社互补、兜底有力的社会大救助体系建设,创新形成“五化智慧救助体系”“332工作法打造社会救助共同体”等一批工作机制。

一、持续完善社会救助智慧管理体系。牵头全市救助职能部门建成智慧大救助管理服务平台,实现14个部门32项救助业务的“一门办、网上办、掌上办、全城办”,运行2年多累计接收各类社会救助线上申请8200多条,推动社会救助由分散受理向集约集成、被动受理向主动研判、闭门办理向标准阳光的转变;推动平台与政务一张网、大数据管理服务中心的联通,建成全市统一的救助政策库、数据库、资源库,建立医疗预警机制,将全市医疗救助对象中,年度个人医疗支出个人自负部分超过10000元的对象确定为“因病返贫”预警对象,将全市医保参保对象中,年度个人医疗支出个人自负部分超过上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对象确定为“因病致贫”预警对象,累计向各镇(街道)推送“因病返贫”预警数据3944条,推送“因病致贫”预警数据6563条,各地根据预警数据组织摸排分析后,主动帮助困难群众申办救助业务,有效提升基层主动发现的精准度。

二、持续健全社会救助信息共享机制。2020年,市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了《常州市智慧大救助管理服务平台运行规则》,明确大救助平台是市级各救助部门对困难群体实施各项社会救助,对各类救助数据进行统一归集、共享交换的工作平台。各部门通过大救助平台归集、使用和管理数据信息应当遵循“统一归集、及时准确、共享共用”和“谁产生、谁提供、谁负责”以及保护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的原则。各救助实施部门负责本部门的系统用户管理、本单位业务系统与大救助平台的联通,定期或实时向大救助平台提供本部门产生的救助信息,在职责范围内做好救助信息数据更新和共享交换工作。各救助部门及时维护和更新所提供的救助信息,保障数据的合法性、完整性、准确性、时效性。今年,我们将结合实际出台本市社会救助数据共享规范性文件,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信息共享机制。

三、持续加强社会救助跟踪监督力度。2022年印发全市社会救助综合治理重点工作安排,深入开展社会救助领域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综合治理。通过各级社会救助服务中心或委托购买有资质的第三方社会组织开展抽查评估工作。各级民政部门主动与派驻纪检监察、发改、财政、审计等部门协调,形成对社会救助工作的有效监督,通过统计监测、实地督查、下发通报、量化考核、绩效评价、资金核查等形式,加强跟踪督促,推动社会救助政策落地落实。2019年整合成立市社会救助服务中心,以提升全市社会救助服务能力为目标,强化其信息核对、智慧救助、服务指导、培育发展“四位一体”的中心枢纽作用,打造衔接互通的市、辖市(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社会救助服务网络,服务端口向每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延伸,救助触角延伸到困难群众身边。2020年联合市委政法委出台《建立网格化社会治理与社会救助联动机制的实施意见》,将社会救助相关工作列入网格化管理入格事项,在基层形成“网格+社会救助”的新模式,实现网格员队伍和社会救助队伍相融合的“两员合一”。

针对提案中提出的相关意见和建议,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群众关切,紧密联动相关救助职能部门,全力推进特殊困难群体动态监测和帮扶体系建设,切实兜住兜准兜好困难群众民生底线。

一是救助政策再完善。深入贯彻落实民发〔2022〕83号文件精神,在省民政厅“关于切实做好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征求意见稿)的基础上,先行研究细化我市政策措施,加大低保扩围增效工作力度,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体纳入保障范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今年,我们将在落实好“单人保”、收入豁免、就业成本抵扣、缓退渐退的基础上,重点完善重残“单人保”、支出型临时救助家庭资产标准等政策,进一步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完善特困人员照料护理服务。

二是实事项目再推进。今年,我市将“暖心护航”困难群众关爱行动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和市委常委会工作要点,建立全市6万多名特殊困难对象“一户一档一策”数据库,为精准救助提供支撑;针对特殊困难群体重点帮扶对象的基本安全保障问题,建立覆盖全市重点关注对象的智慧监测体系,通过安装红外感应器、紧急按钮、便携式报警器等硬件设备,配备24小时全天候线上呼叫服务,加强线下及时上门等措施,确保监测对象在发生安全风险后能够及时得到救助,预防冲击道德底线的事件发生。

三是数字赋能再深化。在信息化建设上,我们针对特殊困难群体存在的主动发现不够及时、动态监测不够精准、数据归集不够全面等问题,全面启动智慧大救助管理服务平台优化提升项目,进一步推进社会救助数字化转型。在部门协同上,我们将根据江苏省九部门联合印发的《江苏省社会救助信息共享和数据利用管理办法》,出台本市社会救助数据共享规范性文件,细化部门间数据共享的范围、使用场景、共享方式、更新周期等,加快全市14家救助部门的业务流程标准化建设。在基层工作机制上,我们将持续优化“线上+线下”联动,完善包含大额医疗支出、交通事故、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家庭主要劳动力去世、新增重残人员五大场景在内的困难群众主动预警体系,进一步做实“政策找人”。

四是基层基础再夯实。加快推进“放管服”改革。依法依规持续精简流程、下沉审批权限,积极推行救助办理告知承诺和容缺受理,从制度层面解决困难群众面临的材料繁杂、环节多、耗时长、效率低和来回跑等问题。全面实行只需提交居民身份证和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授权书“一证一书”即可申请救助的做法,通过推行核对信息线上采集的方式实现前置核对并缩短核对周期,提高社会救助的时效性、便捷性,让困难群众“只需跑一次、无需开证明”。持续推进“十百千”救助服务骨干培养计划,提高培训频次及覆盖面,针对基层行政审批(民政救助)人员、专项救助部门业务人员、网格员骨干、村(社区)干部、参与救助的社会组织五类人员组织开展专题培训,全面夯实基层社会救助力量。持续推进“社会救助e路行”普法宣传品牌打造,优化宣传方式,扩大宣传范围,确保把社会救助政策、救助申请方式和渠道、救助服务等内容宣传到位。

(此件公开发布)

常州市民政局

2023年5月5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