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辖市(区)教育局、经开区社会事业局,直属各单位及有关民办学校,机关各处室:
现将《2024年常州教育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单位本处室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2024年常州教育工作要点
中共常州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 常州市教育局
2024年3月28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
2024年常州教育工作要点
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万亿之城再出发的第一年。全市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围绕教育强国建设战略部署,紧扣《常州市深入推进“常有优学”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锚定“更加公平、更为优质”奋斗指向,以“走在前、做示范”的果敢担当,加快建设更高质量的基础教育、更高水平的职业教育、更有特色的高等教育、更有成效的终身教育,持续擦亮“常有优学”城市名片,努力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实施“532”发展战略、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常州新实践贡献教育力量。
一、把牢政治方向,切实强化更加有力的党建引领
1.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巩固深化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建立健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长效机制。持续推进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推动学校党组织会议、校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规范运行。加强中小学校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新增“秋白党支部”50个。积极开展“一地一特色、一校一品牌”党建文化项目培育活动,选树一批基层党建样板、优秀案例和重点项目。依托党性教育基地、党员教育实境课堂等载体组织专题培训,加快提升党务干部专业化水平和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持续实施“广结同心,玉兰花开”学生成长关爱行动,指导党员教师结对帮扶学生1000人以上。
2.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要求。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着力推进“五位一体”的监督体系建设,加强对党组织主体责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着力发现和解决责任落实不力等问题。试点推进“清廉学校”建设,巩固拓展清风护航“常有优学”专项监督成果。加大对师德违规等违法违纪问题的查处力度,加强对巡视、巡察、审计等工作整改落实情况的监督,认真组织开展集中性纪律教育、警示教育,持续加固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堤坝,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推动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走深走实。
3.扎实做好统战群团工作。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研究联盟,深入开展理论研学、师资培训和行动探索。探索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开展方式,深化“团团邀您向未来”志愿服务行动。发挥“党建带工建”机制作用,推进建设教职工健康驿站。积极参与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努力让儿童在常州真正实现“优学常在”。
4.大力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扎实开展进校园、讲党课等形式多样的理论宣讲活动,着力推动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和日常思政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新媒体矩阵作用,专题化系列化开展典型教育人物选树报道和“教育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全媒体新闻行动。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继续推进文明校园创建,大力促进学校健康文明发展。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持续优化教育舆情监测预警、分析研判和应急处置机制,扎实开展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行动,切实守牢全市教育系统意识形态阵地。
二、聚焦关键要素,全面打造更为坚实的支撑体系
5.加快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研发资源预警和可视化学位系统,计划新建改扩建学校重点项目43所,其中幼儿园13所、小学14所、初中11所、高中3所、中职2所,竣工学校13所,新增学位1.13万个。大力提升教育装备服务能级,建设全市实验室管理与实验教学服务平台,升级心理健康教育装备配置。推进全市中小学校食堂综合治理,推广运行“1+1+1”食堂管理模式,不断提升学校食堂管理规范化优质化水平。推进“光伏+充电”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实施光伏项目学校25所,努力建成校内充电基础设施体系。计划推进29所学校停车设施开放共享。
6.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积极融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全省试点,优化全市“1+1+N”智慧教育平台,加大数字教材、教育视频、教育软件等数字资源的开发和推广,推动各类教育平台数据联通、应用联结、人员联合,支持溧阳市、天宁区稳步推进省级智慧教育样板区建设。拓宽数字教育应用场景,鼓励教师使用新资源、新设备投入智慧课堂常态化应用。构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全新教育教学生态,满足学生个性化灵活化学习需求。提升师生数字素养,鼓励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实践活动,积极参加“领航杯”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大赛。加强教育数据采集和管理,依托“数聚赋能”探索教育评价改革,不断提高教育公共服务智能化水平。健全网络安全责任制,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防护、监测预警、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切实保障教育系统网络安全。
7.全面提升校长队伍领导力。优化校长培养选拔任用机制,持续推行中小学校长聘任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深化教育管理人才库建设,强化后备干部跟踪考察,推行“校长助理”实岗锻炼计划,畅通“市、区、校”挂职锻炼渠道。实施“龙城好校长”赋能行动,加强与一流高校战略合作,定制个性化菜单式培训课程,分层分批培养校长100人,不断提升校长队伍综合素养和管理水平。创新学校领导班子和个人评价模式,推进精准化数字画像评价,探索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大力营造校长专心办学、专业治校的良好氛围。
8.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将师德师风教育纳入教师培训“第一课”,落实新教师职业素养测试和教职工准入查询制度,切实塑造“躬耕教坛、潜心育人、风清气正”的队伍风貌。办好第40个教师节系列活动,选树“光荣在岗三十年”典型代表20人、师德标兵(模范)100人、优秀教育工作者500人,积极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系统实施师资招引储备计划,建立新聘教师跟岗实习机制,探索运行银龄教师管理模式。启动建设“龙城好教师”成长营,研制“1+N”整体性培养计划和个性化培养方案,深化“双师型教师”“三名工程”“四有好老师团队”“五级梯队”等教师培养品牌项目建设,计划新增省市级“名特优”教师700人以上,不断壮大高层次教育人才队伍。深入实施“县管校聘”“局管校用”管理机制,稳步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改革,统筹优化绩效分配方案,探索建立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激励机制,全面实施教师健康关爱行动,充分保障教师安心从教、倾情从教。
9.完善校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智慧安防校园”5所,建成学校地下接送中心2个,持续推进校车运营管理改革。围绕实验室危化品安全、消防安全、校车及交通安全等10项内容,彻底整治一批学校安全风险隐患,不断提升校园安全风险防控水平。持续加强安全教育课程建设,计划新建安全教育体验馆2个,培养教师“初级救护员”500人。支持天宁区、钟楼区创建省级高质量平安校园建设县(市、区)。
三、推进内涵建设,不断增强更显特色的质量优势
10.高标准建设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促进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计划新增省市优质幼儿园20所、省课程游戏化项目示范园2所、市幼小衔接优质校(园)30所。持续推进托幼一体化建设,计划新增托班176个、托位3520个。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优化全市招生入学信息管理系统,规范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就近入学、公民同招,随迁子女公办学校吸纳比例保持在90%以上。持续实施学校主动发展规划,计划新增义务教育“新优质学校”20所、“新优质学校”高品质项目20个。加快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发展,深化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示范校建设,计划新增立项建设省高品质示范高中2所、省高品质特色高中4所。推行集团化办学绩效评估,实施集团化办学核心校专项视导,充分发挥优质资源辐射引领作用。促进特殊教育全纳融合发展,支持创建省融合教育示范区、示范校。加快市级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实验乡镇、实验学校建设,计划新增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校)4个、课程教学改革实验校1所、省市基础教育内涵建设项目70个。
11.持续打造示范性现代职业教育。研制《关于深化常州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实施方案》,修订《关于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加快促进全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大力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升级改造传统专业,加快建设紧缺专业,建设省优质中职专业19个,新增专业、基地、平台、课程等省级优秀职业教育资源10项以上。推进省“领航计划”建设学校100%通过期满考核验收,建设省优秀中职学校7所,力争入选国家“双优计划”学校2—3所。深化职业学校内涵建设,实施中高职结对“揭榜挂帅”优质项目16个,组织参加省级以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大赛,力争实现获奖等次和数量占比“双提升”。
12.支持更有特色的高等教育提档升级。加快高等教育资源优化布局,持续推进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二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目湖校区南区、江苏理工学院新校区、常州工学院三期、南京医科大学常州校区等5所高校项目建设。持续落实厅市共建常州大学、江苏理工学院协议,继续支持溧阳市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坛区与河海大学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推动在常院校办学层次提升,支持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升格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支持“双高计划”高职院校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力争1—2所高职院校纳入新一轮国家“双高计划”,推动江苏理工学院更名江苏技术师范大学,加快常州工学院建设成为全省一流的应用型本科高校。
13.促进终身教育更加开放多元。完善终身教育统筹推进机制,举办“第19届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开展“教育惠民·乐学龙城”系列活动,营造全社会参与学习型城市建设的良好氛围。推进社区教育特色项目内涵建设,开发推送社区教育课程100门,指导创建教育服务“三农”高水平基地2—3家。分级分类分层举办社区教育管理干部、骨干教师及通讯员培训班,推动社区教育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提升社区教育专业化水平。全面推行老年教育机构准入政策,不断完善全市老年教育教师准入登记制度,试点开展首批老年教育机构建设评估考核工作。持续实施“智慧助老”计划,建设5个系列省级老年教育资源课程,提供30万人次线上线下课程服务,提高社区老年教育机构覆盖率和老年人社区教育活动参与率。
14.大力提升教育科学研究水平。研制出台《全市教科研队伍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完善教科研人员挂钩联系学校制度,运行中小学校本教研质量等级评估机制。遴选推广一批校本教研优秀工作案例与示范项目,评定市优秀教研组、备课组,选树校本教研突出贡献者,评估认定校本教研示范校,发布中小学各学科教学质量报告。充分发挥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作用,推广应用国家级教学成果,系统化培育一批教学成果项目。大力实施“常有优课”深化行动,遴选推广教学改革优秀案例和重点项目,评定课堂教学改革示范学校,不断彰显“常州的老师·常州的课”教学品牌。
四、坚持立德树人,加快发展更可持续的素质教育
15.坚持不懈铸魂育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完善“七彩德育”体系。持续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探索大中小学思政课共同体运行模式,促进思政课育人特色化常态化。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组织开展思政微课系列大赛,努力打造一批思政“金课”,形成一批思政“名师”。大力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持续开展“我和我的祖国”“向国旗敬礼”等主题活动,厚植青少年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怀。深化中小学品格提升工程建设,遴选新一批全市中小学绿色学校、灾难教育特色学校、优秀食育基地等,加快形成一批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
16.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完善拔尖创新人才选育机制,组织新一轮“我们爱科学”和“强基计划”后备人才协同培养试点选拔活动,不断创新全学段贯通式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支持普通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建设,统筹推动高品质示范高中“联动联研”,实现课程资源、教学进度、考试评价等全要素一体化推进。坚持素养整体式提升和能力个性化培养原则,启动学科竞赛教练高端培优工程,加快培育一批高层次领军型学科教师。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实行新型职业技能等级制度,优化现代职业教育贯通培养项目,打造具有市域特色的“中职—高职—本科—专业硕士—专业博士”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推动龙城科创学院建设,打造科创成果转化孵化基地,支持企业技术骨干全程参与学校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加快形成“产科教融汇、产学研贯通”人才培养共同体,着力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
17.推进学校体育和美育改革。全域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实施体育“一校一品一特色”升级行动,建设市级以上体育传统特色学校20所、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实验学校30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50所,全力打造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示范区1个。优化体育教师专业培训制度,探索在中小学校设立专兼职教练员岗位,构建更加适切的“体教融合”育人模式。切实加强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实施,推动85%以上中小学校建成体育俱乐部,着力帮助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培养1—2项运动专长。全面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启动深化学校美育改革实验区、实验校建设,加快发展中小学校艺术社团,积极倡导高雅艺术进校园,深入实施“墨香校园”建设工程,努力促进每位学生至少参加1项艺术活动、培养1项艺术爱好、掌握1—2项艺术特长。
18.深化劳动教育实验区建设。推动《常州市劳动教育促进条例》全面施行,助力全社会形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的良好氛围。 构建更加适切的“常享劳动”育人体系,倡导“做—研—创”劳动教学新样态,实施“学校—基地—家庭”劳动教育大课程,启动全市首个“劳动教育月”活动,系统化科学化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劳动教育。深入实施劳动教育“百千万工程”,不断完善小初高一体化劳动素养评价体系,全面运行“享去·常州”劳动教育APP电子化评价平台,开展全市中小学生劳动素养监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劳动观、价值观、人生观。
19.加强青少年生命健康关爱。完善全市关爱青少年生命健康专项行动联席会议制度,建设12家标准化学校心理咨询室,高质量开发“抗逆力”心理课程,推行“全员关爱导师制”,切实开足开好心理健康教育课。遴选15个左右未成年人成长指导站,强化“医、警、社、教”联盟协同作用,试点启动“医教协同跟岗见习”项目,全力提升心理健康服务协同效能。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配备,支持实施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提升行动。推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大数据智能平台建设,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普测,完善心理健康预警、心理危机干预和分类指导机制,更大力度守护学生身心健康。深入实施“润心护航”助学计划,激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健康阳光成长。
20.优化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充分发挥全市家庭教育研究院作用,研制《全市教育系统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实施方案》,编写《常州市家庭教育热点问题读本》,研发并丰富家庭教育课程资源。全面建好建强“家长学校”,加快打造全市“家长学习平台”,创新实施“家长持证上岗”制度,推动形成“科学家教进万家”的新样态。广泛开展“教师大家访”活动,不断深化“父母学堂”“真爱护航”等公益家庭教育品牌建设,常态化落实“家校面对面”“学校开放日”“服务进社区”等系列活动,加快推进专门学校建设和专门教育工作,努力创设更加关爱学生成长的健康生态。支持钟楼区建设“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
五、深化治理改革,积极营造更具活力的教育生态
21.加强教育依法治理能力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持续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工作,开展全市“学宪法讲宪法”“法治宣传周”等系列活动,着力提高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法治课教师、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队伍建设,探索法治教育常态化专业化工作机制。强化法治教育阵地建设,建成常州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和学校法治文化基地10—15家。健全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长效机制,持续推进“公参民”学校治理,促进民办教育更加规范、更高质量发展。
22.持续巩固“双减”工作成果成效。切实强化“五项规范”管理,推动中小学编写校本作业,开展各学科优秀作业设计案例评定,优化实施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规范中小学(幼儿园)各类“进校园”活动,切实减轻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深化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防范治理,依法依规从严查处违法违规培训行为。全面完成存量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审批登记,强化机构从业人员、培训材料、价格收费、办学行为的常态化全流程监管。推进校外培训监管执法队伍和执法体系建设,着力提升执法专业化水平。
23.强化教育督导与审计监督工作。加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域发展状况监测,支持溧阳市、新北区创建“国家级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市、区)”,推动溧阳市、金坛区、武进区、新北区创建“国家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力争全域创成“国家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校综合督导,推进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任期结束综合督导评估,开展校园安全、健康关爱、特殊教育等专项督导。实施督学能力提升计划,加强政策理论研究和业务实操培训,优化责任督学考核激励机制,加快建设一支的高水平督学队伍。完善教育系统内控制度,强化大数据审计应用,实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财务收支等审计项目。坚持德能并重、以审代训,加强警示教育和系统培训,着力打造“理论+实战”双轨并行的教育审计队伍。
六、主动赋能发展,着力提升更有品质的教育服务
24.全面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整体提升乡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计划新建改扩建乡村义务教育学校9所,竣工2所,新增学位1710个。深入推进城乡学校集团化办学、联盟式发展,持续优化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优秀教师城乡牵手计划等品牌项目,不断提升乡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大力促进城乡师资优质均衡,组织全市2000名义务教育教师参加轮岗交流,其中骨干教师占比达50%。全面指导乡村学校内涵项目建设,加大项目扶持与政策倾斜力度,推动乡村教育振兴与教育振兴乡村同频共振。
25.不断深化教育服务“新能源之都”建设。聚焦新能源领域“发储送用网”生态闭环,优化职业教育供给结构,新增紧贴产业需求的本专科专业6个以上,打造5个以上市级市域产教联合体,运行10个左右市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一批多主体共建共享共治的现代产业学院,持续开展“技术精英”引领行动,提升学生职业胜任力和持续发展力,为新能源产业提供更加稳定的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撑。研制《常州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制定支持产教融合发展的激励政策,完善毕业生服务新能源领域的就业导向,不断提升毕业生留常就业率。
26.推进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继续推进省“十四五”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对外合作交流重点项目建设,深入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培育对外合作交流特色学校,形成具有常州特色的教育对外合作品牌项目。构建“职教出海”新范式,扩大“鲁班工坊”“丝路学院”“郑和中心”布点,服务国际产能合作和中国企业走出去,吸引全球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开展合作办学。引导中小学校充分利用国际友好城市及境外姊妹学校等资源,积极拓展校际交流渠道,务实开展校际合作项目,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加强与港澳教育合作交流,做好港澳地区青少年学生国情教育,加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中华文化认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