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关于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提案第0312号的答复
索 引 号:014109453/2020-00086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权责清单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市工信局
生成日期:2020-12-28 公开日期:2020-12-28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关于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提案第0312号的答复
关于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提案第0312号的答复
周庆明委员:

       政协第0312号提案《关于政企同心协力,推动企业上云的建议》收悉,现作如下答复:

       近年来,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加速兴起,新型网络形态诸如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不断涌现,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应用范围进一步拓展。国家为加快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步伐,推进实体经济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创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出企业上云的发展战略。常州拥有大量制造型企业,推进企业转型升级与优化经营的要求也更为迫切。为此常州近年来积极推广云计算和工业云应用,大力推动企业上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上云意识、专业指导、信息化人才、安全保障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完善。

       一、企业上云概况

       截至目前,江苏省共遴选通过星级上云企业2940家,其中三星级2199家,四星级620家,五星级121家。常州市的星级上云企业总数为357家(全省第三),其中五星级15家(全省第二),四星级56家(全省第四),三星级286家(全省第三)。

       从企业类型上来看,企业规模主要为中小微型企业,生产类型以离散型生产企业为主;从云服务部署模型上来看,常州上云企业以公有云的方式为主,私有云和混合云的建设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从云服务商选择上来看,阿里云和中国电信目前是常州公有云市场的主要供应商,各占约1/3的市场份额;从上云方式来看,企业倾向于工业APP上云,供应链和服务环节占比较高,较倾向于采购云中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数据库,倾向于采用数据上云的方式。

        常州上云企业通过整合云平台上软硬件及模型数据等设计资源,已基本实现产品模块化和数字化设计,使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22.6%,研发和制造成本降低31.9%。同时,大部分企业将其OA、ERP、CRM、B2B直销等系统部署在云端,平均生产效率提升38.8%,人力成本降低63.5%。

常州部分行业通过上云实现上下游间业务高效协同,如纺织行业通过面料贸易上云、客户选样上云、手机跟单上云,推动纺织产业链的改造提升。建材行业,依托龙头骨干企业打造建筑材料云平台,连接起金属及非金属生产原料、成品、第三方服务等各环节市场主体资源。

       二、企业上云的价值

       (一)降本增效

       在成本方面,上云后云服务商承担大部分的云服务建设和运维工作,企业因此降低信息化采购和运维成本,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制造技术升级和产品研发生产上来。此外,新的生产模式在多项业务环节可以提升单人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投入。

在效率方面,通过云上的工业软件服务和工业APP应用,可以帮助制造企业改变旧有的生产业务开展方式,增强企业对于生产过程的把控力度,提升单一环节的工作效率,缩短多环节之间的衔接时间,帮助企业提高整体效率。

       (二)业务协同

       上云后可以实现企业内部协同和企业间协同的新型生产模式,不仅在企业内部各业务系统间及各业务环节间实现业务协同,还能在产业上下游之间与更多企业实现云上业务协同。企业上云可以推动多类企业群体实现以产品订单为核心的协同化生产模式,打破地域空间和物理生产资源的局限,建立动态的协同生产组织形式,实现复杂需求的定制化生产,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缩短交付周期。

       (三)模式创新

       工业企业上云后,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和营销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充分应用新技术手段去实现智能制造模式,即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制造企业还可优化自身业务输出模式,通过解决方案将物理或虚拟资源进行服务化封装,在工业互联网/工业云平台上提供生产性服务和服务性生产,实现分散化制造资源的整合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高效利用,实现以传统产品制造为核心的模式向以提供服务为核心的模式转变。

       (四)深度应用

       通过上云,制造企业将计算、存储、网络等传统IT资源和人力、装备、物料、知识、环境等工业资源通过信息化手段与工业互联网平台对接。制造企业接入平台后,利用平台中的工业APP应用,形成对于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等环节的平台化管控,实现更加高效的资源调用、供需对接和业务协同。

       三、面临的问题

       (一)上云意识相对薄弱

       企业的上云意识仍旧较弱,大多数中小微型企业依赖于政策上云。对于上云创新模式的应用,企业的了解与接受程度分化明显。一是企业管理层对企业上云的理解和重视程度不够;二是企业对上云的目的性较为模糊。部分企业的上云初衷依赖于政策的导向与资金的扶持;三是一线人员对信息化手段的接受程度不够高。大部分一线工作人员对创新化的模式不甚了解。

       (二)设备上云比率较低

       设备上云是工业互联网平台持续深化发展的关键。相较于传统应用系统上云,常州企业设备的上云比率仍偏低。一是对设备上云可行性缺少有效评估,需要专业的设备上云方案指导;二是缺少针对异构协议问题的解决方案。

       (三)缺乏标准化指导

       在上云政策和方案方面,企业需要结合自身业务发展特点和信息技术的应用需求的标准化政策指引和上云服务方案评估。一是部分企业对上云政策敏感度不高,了解比较片面,导致相关政策没有发挥应有的指导价值。二是企业在上云过程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思考,在数据集成和云迁移方面缺乏专业性评估,导致建设规划与业务需求结合度不高,造成采购冗余和资源浪费。

       (四)主动性投资意愿不强

       一是主营业务收入下滑导致信息化投资意愿降低。很多生产制造型企业遇到采购成本递增和营收情况下滑的问题,而上云所需的云服务购置和云平台搭建会消耗企业大量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二是企业对云服务建设的效用持观望态度,多数中小微型企业对上云后的效益缺乏客观的认知,影响了企业对上云投入产出的判断。

       (五)信息化人才不足

       常州本地制造企业,信息化人才普遍不足,尤其是信息技术和工业知识兼备,且可以直接从事工业信息化建设的人才。同时,专职的CIO和专职的信息化工作人员也非常缺乏,不少信息化工作由其他人员兼职或直接外包。企业自身对于信息化专业人才的重视和培养力度有待加强。

       (六)存在安全顾虑

       企业在上云方面对于数据安全和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敏感度较高,对于上云后业务和数据是否可以得到保障仍存在诸多顾虑。一是担忧上云后数据泄露引发系统性安全威胁;二是担忧上云后数据被云服务商利用,给企业用户带来假新闻或广告信息骚扰;三是担心上云后信息化建设失去自主权;四是上云后业务的连续性保障。

       四、未来深化企业上云的工作打算

       近几年,常州市陆续出台有关上云政策,鼓励常州市企业积极上云用云。2016年9月,常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常州市“十三五”信息化总体规划》,提出加强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进制造”特色基地。2018年11月,常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市政府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培育形成2-3个具备较强实力、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带动1万家企业、10万台工业生产设备接入工业互联网云平台。2018年12月,常州市经信委印发《常州市加快推进“企业上云”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底,全市建设1-2个在省内甚至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云平台,新增“上云”企业1万家,培育1-2家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云应用服务商。与此同时,市级工业互联网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星级上云企业、资源池优秀服务商给予以奖励,溧阳市、武进区、新北区、天宁区等也均结合自身特点,补充了区级企业上云扶持政策。

       为了推进常州市企业上云工作持续开展,促进制造企业上云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局下一步将做好如下工作:

       (一)完善政策支撑体系

       深化常州市企业上云发展的政策支持,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撑体系。 一是持续深化推动《常州市加快推进“企业上云”三年行动计划》的执行,并提前做好相关后续政策的规划制定与衔接工作。二是加强星级上云企业的扶持力度,研究制定组合性政策,引导企业以上云为契机开展数字化车间、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和智能工厂等建设工作,利用企业上云效果评价和国家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等手段开展车间及工厂建设的诊断与评估,突出上云上平台对于工业企业的实效性。三是打造常州市工业互联网服务资源池,强化对设备上云、数字化转型及安全方面的服务引导与支持,推动系统集成解决方案服务商发展。四是鼓励和引导工业APP发展,鼓励本地企业开展工业APP的研发工作,引导加强工业APP供应商与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的合作,深化企业上云和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应用价值,引导企业实现深度上云。

       (二)增强宣贯培训力度

       增强宣贯培训力度,提升企业上云意识。一是积极开展相关政策的宣贯培训。组织邀请相关领域的机构和专家面对面向企业进行政策宣贯培训,帮助企业深入理解各级企业上云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积极开展相关标准的宣贯培训。向企业进行云计算和企业上云相关的基础、资源、服务和安全标准的宣贯培训活动,解读标准内容,讲解标准内涵,帮助参加人员清晰了解什么是企业上云、为什么要上云、如何标准化推进上云、怎么样评价企业自身上云的效果,更好地引导企业加深对上云的认识和理解,消除设备联网、云端迁移、服务安全等方面的顾虑,并鼓励更多常州市的企业深入地参与到标准制定中来。三是开展企业上云的咨询诊断。鼓励公共服务平台为上云企业提供个性化的需求分析、问题诊断和规划咨询等服务,鼓励第三方机构结合常州市制造业特点开展上云效果评价,帮助企业把握自身的差距与不足,从而制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优化改进方案。

       (三)加强企业及区域间交流与合作

        一是增强企业间技术合作与科研成果转化。构建供需双方交流沟通的平台,调动常州市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服务资源池企业积极性,针对某一特定行业或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共性需求,打造定制化SaaS应用和标准化上云解决方案。鼓励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等加强产学研合作,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加速科研成果的落地。二是增强区域间交流,学习标杆的先进经验。组织并鼓励企业前往工业互联网技术与应用发达的省份和市区开展专题调研与学习交流,向行业标杆企业学习先进的技术开发理念、工业互联网服务应用方案、业务发展模式。

       (四)强化人才培养

       一是鼓励产学研用单位联合编写培训教材。利用常州市本地制造业和职业教育的强大优势,坚持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战略,鼓励产学研用单位联合编写培训教材,增加制造业信息化复合人才培养的课程内容。鼓励制造企业更广泛深入地与常州市高等院校、高职教育院校以及其他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增强两化融合方向人才培养。二是鼓励建设实训基地和应用创新推广中心。鼓励和引导相关企业和机构建设实训基地和应用创新推广中心。在实训基地的课程设计上增加企业信息化和智能制造等方面的实训内容,让受训人员的相关技能与业务水平得到提升后,直接能在企业的生产实践中发挥作用。三是组织开展专题培训,鼓励参加相关培训活动。鼓励邀请领域专家面向制造业信息化从业人员开展专业性的技术专题培训,以及两化融合、ITSS、区块链、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等体系培训,从实践需求的角度指导制造企业进行体系化建设。

常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