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公党常州市委员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培育和提升我市美丽乡村内生动能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2017年以来,按照中央、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要求,市委、市政府成立美丽乡村建设指挥部,牵头开展全市美丽乡村示范区和示范点建设,明确围绕“江南水乡地区都市休闲型美丽乡村集聚区、江苏省高水平小康社会建设的乡村标杆区”的总体定位,以构建“三山三湖四田园,三环六线百美村”美丽乡村特色体系为目标,高标准推进美丽乡村示范项目建设,以分两批建成5个示范区25个示范点市级美丽乡村示范建设为抓手,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入点,有力有序推动我市全域美丽乡村建设,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在前列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全市累计建成35个市级美丽乡村、1410个美丽宜居乡村,创成5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39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成果得到了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也为全市推进全域美丽乡村建设树立了标杆、提供了经验,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一是高起点编制规划。按照“在风貌塑造上,体现乡村的‘形’;在生态宜居上,突显乡村的‘神’;在彰显特色上,展示乡村的‘韵’;在文化传承上,留住乡村的‘魂’;在产业发展上,夯实乡村的‘根’”的总体要求,我市在全省率先编制完成《常州市全域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市美丽乡村建设指挥部研究制定《常州市美丽乡村示范区(点)规划指导意见》,引导各地结合示范区(点)资源特色现状与村庄发展导向,按照人文特色型、自然生态型、现代社区型、整治改善型打造示范乡村。各辖市、区作为责任主体,分别聘请同济大学、省城乡院等国内高水平规划设计团队,高水平编制示范项目建设规划,因地制宜确定示范区(点)的发展方向、功能定位,确保项目建设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为美丽乡村示范项目建设提供了保障。
二是高标准推进建设。按照规划设计总体要求,围绕和突出布局优化、空间绿化、卫生洁化、水体净化、道路亮化、庭院美化、农田景观化和整体生态化等,全面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工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河道水体清淤工程、绿化景观工程、农舍修缮工程、田园精品工程等系列重点建设项目。从当前建设成效来看,各美丽乡村建设项目都尽量保留了村庄的原有肌理和景观风貌,体现了乡村的原味,达到了既保持乡土风貌,又突出本地特色的效果。
三是高质量发展产业。重振产业活力,实现村强民富是美丽乡村示范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保持活力、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的着力点。各地在美丽乡村示范建设中,将产业发展作为重点,注重培育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切实找准产业发展突破口,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从整体上带动乡村的综合实力。比如,东南村水稻种植面积2354亩,生产加工的“夏墅”牌有机软米小有名气,依托美丽乡村建设、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打造主题农业观光园,真正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村级集体经济持续性增长提供了长效保障,村集体固定资产达1910万,年收入突破150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4万元,五年内分别翻了三番、增长近3倍、提高1.1万元
四是高水平塑造文化。在美丽乡村示范项目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注重对乡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各地都认真开展了对本地乡土文化资源的普查,建立乡土文化名录和民间文化艺人名录,系统整理乡土文化资料,并探索建立相应的传承基地,深入发掘反映村庄个性的耕读文化、茶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姓氏文化、历史传说等,提炼具有地域特色的产业文化、地方餐饮、民间技艺,并有机融入村庄规划和建设。各地通过整理口述史编制《吾村吾民》系列书籍,建设乡愁馆、村史馆,来深入挖掘历史文化、提炼地域文化,展现美丽乡村建设的个性化特质,使村民记得住乡愁,增加了农民群众对美丽乡村示范建设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其中,梅林—东南村的孔家农耕文化、查家湾村的舜山文化、陡门塘村的回汉交融文化、塘马村红色文化、牛马塘中华薯文化和礼诗圩荷文化等,都非常具有代表性。
五是高效率推动治理。坚持党建引领,提升村党组织政治领导能力,强化村党组织服务能力,提高村党组织队伍凝聚力,村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不断得到加强,塘马村王宇书记、余巷村蒋志敏书记、东南村兰红娟书记、查家湾顾相才书记、殷村陈礼斌书记都被评为5A级书记。党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执法管理服务“三位一体”、人防物防技防“三防齐抓”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健全,网络、网格“两网”加快融合,党建、村建“两建”加快融合。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多元投入机制不断健全,激发了乡村的活力和动力,吸引了大批乡贤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通过美丽乡村示范建设,我市打造了一批“盆景”,但光有“盆景”是肯定不够,还需由点及面、形成“风景”。同时美丽乡村打造成之后,需要构建长效机制。如何从美丽乡村走向美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更多地惠及民生,又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与增收,也是后续发展需要思考的重大课题。下一步,我市将在认真总结前期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进美丽乡村示范建设,进一步扩大示范区域、放大示范效应。统筹抓好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和市级美丽乡村建设,加快试点培育,推动面上创建。更加注重加强乡村设计、保护乡村文化、彰显乡村特色,切实提高美丽乡村示范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坚持建管并重,推动已建项目的功能完善、运维和经营,确保建成项目持续发挥示范效应。创新建设理念,鼓励采用股份合作等多种模式,引进社会和工商资本参与村庄经营管理,实施美丽乡村示范项目的深度开发经营,挖掘释放潜在价值,加快发展“美丽经济”,不断增强美丽乡村吸引力、发展活力和整体竞争力。进一步优化扶持政策、建设项目和组织形式,推动各地更好集聚资源、集中力量、全面推进,加快实现点上出彩、线上成景、面上美丽的全域美丽乡村蓝图。
感谢你们对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期待提出更多、更好的建议,推动常州乡村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
签 发 人:李昙云
经 办 人:郑谓勋
联系电话:85680700
常州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5月5日
(此件公开发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