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关于对常州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代表建议第0116号的答复
索 引 号:014109453/2020-00087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权责清单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市工信局
生成日期:2020-12-28 公开日期:2020-12-28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关于对常州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代表建议第0116号的答复
关于对常州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代表建议第0116号的答复
江冰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常州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问题的相关建议”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建议从常州实际情况出发,以方法论的高度,研究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理论发展,分析了传统企业转型的实施路径,与我市近几年两化融合工作思路和做法高度贴合,将对今后以数据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起到非常有价值的参考。我们将结合相关工作,把代表的建议更好地落实到位。

        一、企业数字化转型,两化融合方法论先行

       我国企业信息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成效显著,且内生动力和现实需求日益强烈。信息化在企业局部环节的单项应用已逐步成熟,突破覆盖企业全局的综合集成,即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当前两化融合工作的重点和关键。然而,对于工业化进程尚在追赶过程中的企业,普遍存在装备基础薄弱、流程管理缺位、信息化与企业管理两张皮等不足,严重阻碍了综合集成的有效实现,以及信息化对企业竞争力的整体提升作用的发挥。

       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经验的不断积累,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的发展不仅是技术渗透和融合的问题,更是一个优化和创新企业战略、组织、流程、业务模式,以适应信息技术变革和信息时代发展趋势的管理问题,覆盖企业全员、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因此,企业推进两化融合,需要从强调技术向规划管理转变,从关注布局向统筹全局转变。

       201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这是我国首创的两化融合方法论,并已经上升为国际标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提出基于以下工作基础和实践经验,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历程中积累的技术应用成果和管理创新经验,依据GB/T 23020《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在一万多家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评估工作所提炼的方法和规律,在推广质量、环境、信息技术服务、信息安全、能源、职业健康安全等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形成的工作基础和应用环境。

       近几年,为更好地指导企业强化变革管理、系统推进两化融合的通用方法论,帮助企业不断建设新型能力,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市工信局面向6大类新型能力打造,围绕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四个要素的有效互动与协同,形成系统解决方案,每年组织30余场专题培训、专家诊断、走访调研等活动,帮助企业从可持续竞争优势、领导作用、策划、支持、实施与运行、评测、改进等方面形成管理机制,从而形成适合企业现状的快速、高效数字化转型实现路径。

       截至2019年底,常州市有163家企业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约占全省的12.61%,位列全省第三位。其中2019年新增通过评定的企业数量为63家,约占全省新增的10.31%,位列全省第四位。这些企业对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高度重视,普遍具备1个以上新型竞争能力,根据对这些竞争力较强的企业调研分析,可归纳为6大类能力:研发创新、生产管控、供应链管理、财务管控、经营管控、用户服务类能力。其中,打造和提升生产管控能力的活动最为活跃,超过45%的企业都在打造或提升生产管控类能力;供应链类管理类和用户服务类能力建设的活跃程度次之;此外,致力于打造或优化研发创新能力和财务管控能力的企业均为20%左右;12.9%的企业着力打造或提升经营管控能力。

具体如下:

序号

类别

企业数字化转型重点

1

研发创新类

基于客户需求的数字化快速定制研发

产品研发、工艺设计、生产制造一体化

在线、异地协同研发

2

生产管控类

产能平衡与稳定生产

精益生产与敏捷制造

质量、安全、节能、环保的精细化管控

3

供应链管控

供应链协同运营

销售、采购、物流、库存、资金的精细化创新管理

4

财务管控类

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管控

成本精细化管控

集团型企业财务集中管控

5

经营管控类

一体化高效经营管控

复杂项目的精细化管控

基于数据分析的智能决策

集团型企业资源集中共享与协同运营

6

用户服务类

精准营销

用户互动与敏捷服务

客户订单的快速响应与交付

产品全生命周期追溯

       二、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是突破口

       德国工业4.0、美国先进制造、中国制造2025、英国工业2050……一个个国家级战略部署正在加快推动新一轮产业革命,必争战场直指“智能制造”这一新的战略制高点。而中国制造离智能制造有多远?中国制造的差距在哪里?该如何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智能制造发展之路、走向2025?这是制造行业关注的重点,更是我们应该为之努力并付诸实践的。我们认为,在轰轰烈烈的机器换人、技术改造之后,并不意味着智能制造已经实现,在这些巨额投资的同时,企业更需要《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方法》等方法论和工具来支撑。

       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是在总结我国制造业特点和企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智能制造的核心要素、特征和要求,从“智能+制造”2个维度出发,系统诠释了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资源要素、互联互通、系统集成、信息融合、新兴业态等10大类核心能力,并细化为27个域。在此基础上,对相关域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划分为规划级、规范级、集成级、优化级、引领级5个等级并规定了相应的要求。

       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可帮助制造企业评估智能制造发展现状、找到差距,并为下一步实施改进提供路径和方法。该模型为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提供思路和标准参考,也可作为产业主管部门了解智能制造发展现状、出台扶持政策、推动智能制造发展的工具。

利用科学、先进的方法论和工具,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智能制造,将是我们今后的工作重点之一。

能力要素

能力域

能力子域

人员

组织战略

组织战略

人员技能

人员技能

技术

数据

数据

集成

集成

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

资源

装备

装备

网络

网络

制造

设计

产品设计

工艺设计

生产

采购

计划与调度

生产作业

设备管理

安全环保

仓储配送

能源管理

物流

物流

销售

销售

服务

客户服务

产品服务

       三、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措施作打算

       我们将认真研究代表提出的价值赋能、技术赋能、生态赋能、智力赋能等建议,方法论先行,以点带面,统筹发展,重点是继续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宣贯,推进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

       1、示范先行,在常州市域内遴选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制造业企业,以方法论为切入点,培育打造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

       2、以点扩面,市工信局牵头,联合行业协会、高校、科研机构,组织领域专家对照国家相关标准,结合常州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诊断、培训、宣贯等相关工作的方案,并逐步落实;

       3、提炼总结,做好调查研究,分行业、规模等探索实现路径,及时总结评估,形成研究成果,形成样板,全面推广,帮助企业高效转型。

                                 常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