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常州市护理事业建设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2011-2015)
索 引 号:014109760/2012-00017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卫生信息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市卫生局
生成日期:2012-04-18 公开日期:2012-04-19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
常州市护理事业建设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2011-2015)

    “十一五”以来,我市重视并加强护理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显著成绩。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的精神,进一步改善护理质量和服务,加快我市护理事业建设发展步伐,促进我市护理工作再上台阶,结合我市实际,制订《》。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实践科学发展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深入贯彻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坚持以人才队伍建设为中心,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理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护理岗位管理,加强护理内涵建设,加强护理保障条件,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专业、主动、连续的护理服务。
  (二)总体目标:到2015年,护理外部条件明显改善,护士配置数量符合要求,人才队伍素质显著提高,临床护理内涵全面深化,护理学科建设快速发展,护士待遇权利得到保证,初步建成运行顺畅、管理科学、设施先进、安全专业的护理服务体系,护理质量和服务有较大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有较大提高,护理事业建设发展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二、主要目标

    1.护士依法执业,持证上岗率达到100%,注册有效率达到100%,护士实现同工同酬;

    2.到2015年底,三级综合医院总患护比达到1:0.8,其他三级医院总患护比达到1:0.7,二级医院总患护比达到1:0.6;二、三级医院病区平均患护比达到1:0.4,各专科护士人力配比符合省厅要求,全院一线护士占总护士数95%。

    3.二级以上医院实现护理垂直管理体制,护理部在全院护士管理的人事、分配、考核等方面具有建议或决策权,确保运作顺畅、政令通达、管理高效,从根本上调动临床护士队伍积极性。

    4.到2011年底,二级以上医院所有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的护理模式,通过岗位管理实现住院病人包干的护士责任制,深化护理内涵,提供从入院到出院的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到2015年,优质护理从住院病人向所有病人拓展,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5.到2015年,争创国家护理重点专科1个,开展市级护理重点专科评审。新增省级专科护士培训基地1~2个临床专业,二级以上医院至少培养相应学科专科护士1名。大力开展市级护士专业化培训,建立3~5个市级护士专业化培训基地,并在部分高危科室(ICU、急诊、血透、新生儿、产科、手术室等)建立专科准入制度,实行持证上岗。           

    6.2012年前,100%二级以上医院护士长取得市级以上岗位培训证书;到2015年底,100%二级以上医院护理部(正、副)主任取得省级岗位培训证书。

    7.到2015年底,二、三级医院护士规范化培训率100%,考核合格率100%;一级及以下医院护士规范化培训率80%,考核合格率80%。

    8.2012年前,三级医院护理工作保障条件解决到位,护理信息化建设成果在临床广泛应用;2015年前,有条件的二级医院也要基本达到前述要求。

    9.2012年前,申报省级护理科研项目1~2项。2015年前,三级医院每年完成1~2项省级以上新技术、新项目,二级综合医院每年完成1~2项市级以上新技术、新项目。

    10.中医医疗机构(含中西医结合)护理人员系统接受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率达到100%,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90%以上,二级以上中医院每个临床病区开展中医护理技术不少于2项。

    11.护理教育探索护理人才培养的“立交桥”,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护理专业发挥积极的示范作用;利用学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开展社会培训服务;建成“护理实训楼”。

    三、主要任务

    (一)以提高素质为核心,继续壮大护理队伍

    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临床一线护士数量足够,各临床专科配比合理。自2011年6月起,二级以上医院总患护比和病区平均患护比都达不到国家要求的,卫生行政部门可核减其诊疗科目1~2个,或者暂停其6个月以上1年以下执业活动;总患护比符合要求,平均患护比达不到“1:0.4”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暂缓校验,等级医院评审与复核暂缓,年终综合目标考核、临床重点专科评审一票否决。

    探索建立以市为单位的区域护士人力资源库。市卫生局委托市护理学会组建本地护士人力资源库,储备具有执业资格并能独立承担临床工作的护士,根据医疗机构的劳动力需求,按小时制提供临床护理服务,以缓解医院临床一线护士短缺,降低医院用人成本。做好护士人力资源库师资的培训与管理工作。

    实施护理管理人员岗位培训制度。通过对护理管理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知识培训与临床实践,掌握与岗位相适应的管理思路、基本方法和管理手段,使其胜任角色,善于驾驭和解决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提高独立工作能力。

    实施“年轻护士素质提高行动”,通过对2年内新护士进行基础理论和技术的短期强化培训,加以高年资护士对低年资护士的现场带教,使低年资护士掌握以临床操作技能和护患沟通为重点的基本业务能力,尽快适应临床工作角色独立工作,为病人提供安全、规范、专业的护理服务。到2012年底,两年内新护士均完成“年轻护士素质提高行动”相关要求,培训率100%,考核合格率二、三级医院100%,一级及以下医院护士80%。

    实施护士规范化培训制度。通过对在职在岗护士进行护理专科知识的规范化培训和临床科室轮转,使其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和服务态度,熟悉临床护理工作流程,具备病情观察、操作技能和专科对症处理的能力,真正能解决病人的问题,胜任临床护理工作。

    (二)以“示范工程”为抓手,改善临床护理服务

    固定“护士包干病人”的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各医院要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结合实际全面实施小组责任制或个人责任制整体护理,护士平均分管床位6~8人,包干患者相对固定,依据“白天责任护士8小时在岗包干、晚夜间轮班护士16小时全面负责”的原则,根据病人护理等级、自理能力由护士承担全部护理工作。允许医院在人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暂时配给少量护理员(由责任护士指导)予以辅助病人的各项基础护理。

    各医院要按照《医院护理岗位设置名录》界定护理岗位,严格限制非护理岗位护士的使用,确保一线护士数量达标;充分挖掘人力资源潜力,结合专科特点实行弹性排班,及时满足病人需要,确保护理安全;改造和细化工作流程,把制度、标准、职责、规范等贯穿融汇到流程中去,加强细节管理,使护士工作具有执行力和操作性;立足提高护士的临床实际工作能力,改革质控、培训和考核的内容、形式、频次,为临床一线护士减负,把护士还给病人。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核心是确保护理质量和安全,要以病人满意和工作实绩为落脚点。为此,要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不断强化基础管理,夯实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积极探索护理工作新模式,切实履行好护理职责,把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对病人的治疗、康复以及健康指导融为一体,为病人提供全面、全程的护理服务,让尊重病人、关爱病人、方便病人、服务病人的理念在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努力从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美化服务环境、创新服务举措、打造服务品牌入手,在不断查找问题和持续改进中,促进护理服务能力与水平不断提高,真正使护理工作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让患者满意,让社会认可。各医院要以塑造护理服务形象为重点,注重医院护理文化的实践。积极培育医院护理文化建设载体,提高医院护理文化建设水平。

    中医医疗机构和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医病房中医护理工作要按照《中医医院护理工作指南(试行)》、《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等要求,积极开展辨证施护和中医特色专科护理,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充分体现中医药特色优势。

    (三)以绩效考核为基础,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医院要实行护理垂直管理体制,正确处理好条块矛盾。作为独立的职能部门,护理部要在院长领导下积极参与、主导有关护士的重大决策,认真履行人事、分配、考核等管理职能,真正做到权责统一,成为全院护理工作顺畅有效运行的组织保障。护理部一班人要勇于承担责任,要善于学习积累、善于调查研究、善于探索尝试,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护理改革和发展的经验。

    建立健全以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护理人事管理制度。根据医院规模和编制,合理确定护士数量,建立按事设岗、竞聘上岗、以岗定薪、合同管理的用工机制,实现固定用工向合同用工、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

    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工资待遇与服务质量及岗位工作量等综合绩效挂钩。完善以专业技术能力、工作业绩和医德医风为主要评价标准的绩效考核制度,合理确定护士待遇水平,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

    (四)以专科发展为引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大力发展专科护理,为病人提供专业的优质护理服务。一是继续实施省级专科护士培训制度,重点在重症监护、急诊急救、器官移植、伤口/造口护理、肿瘤护理等领域集中培养“知识全、专业精、技能高”的临床护理骨干,省级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努力争创国家级护理重点专科;二是广泛开展市级专科专病的专业化培训,探索实施部分高危重点科室的护士岗位准入制度,普及扩大专科护理的培训面,以适应医学科学快速发展和病人的护理需求;三是将专科护士作为一线岗位纳入岗位管理,探索专科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角色定位,积极发挥其专业特长,带动学科建设和发展,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四是开展护理科学研究工作,结合护理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组织岗位管理、绩效考核、弹性排班、质控方法等专项业务的课题研究,积极开展护理新技术、新项目,促进全市临床护理学科建设。

    (五)以法规政策为支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认真贯彻落实《护士条例》,增强护士依法执业的法律意识,保障护士的合法权利。一是切实把好护士执业准入关,确保护士队伍基本素质;二是探索建立护士不良执业记录,依法加强护士执业各环节的监管;三是通过评审、巡查等行政抓手,切实保障护士权利和待遇;四是广泛开展舆论宣传,营造全社会尊重护士、关爱护士的良好氛围。

    全面深化护理改革,以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为契机,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一是加强政府各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构建科学合理的护理定价体系,推进护理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二是医院要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协调职能部门做好药品运送、物资保障、维修、送检、膳食、安全、财务结算等保障工作;三是根据病人需求及医疗技术的发展,配置新型的护理用品、用具和设备,改善护理工作条件,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四是加快护理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发展护理管理软件系统,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六)以满足需求为导向,探索护理产业发展

    加快以健康需求为导向的护理服务业发展,逐步扩大护理服务领域,促进护理事业繁荣发展。一是各医院要在单一临床护理的基础上,以满足需求为导向,积极深化护理服务内涵,探索护理服务外延,增加护理服务项目,拓展护理服务的空间。积极发展社区护理,推进护理服务向家庭、社区延伸,关注老龄人口、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患者、残障人群、妇女和儿童的护理服务需求,创新服务方式,提供便捷、贴近生活的护理服务,形成多层次、多专业、多领域,社会人管理、大众化服务的新格局;二是要将护理服务机构的设置纳入区域卫生规划,鼓励社会资本举办护理服务机构,特别是老年护理服务机构,吸纳更多护理人员加入到社会护理服务领域,形成从城市到乡村、从医疗中心到社区诊所、从医疗到预防、从急救到康复的护理全产业链,不断适应经济社会老龄化、城镇化的发展趋势。

    四、主要保障措施
(一)提高领导重视程度。

    医院院长的重视和各部门支持,是推进护理工作的基础。一把手院长要切实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护理工作改革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想办法支持护理工作改革,协调各部门支持临床护理工作。院长要专门开会研究,专门到病房查房、听取意见、解决问题,专门派人落实有关工作。院长要千方百计提高护士待遇,设计护士职业生涯,让护士安心临床工作,尽心尽力护理患者。

    卫生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护理工作,牢固树立为基层服务的思想,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大力开展调查研究,掌握情况,切实加强沟通协调,积极出台一些符合实际的、能推动工作开展的政策措施,为护理工作创造更为有利的工作条件。

    (二)广大护士积极参与。

    广大护理工作者的积极参与,是落实工作的关键。要充分调动广大临床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其充分认识护理改革的目的和意义,积极参与到护理事业建设发展中来,科学分工,合理安排,发挥护理工作者的主力军作用。广大护理管理者要潜心研究和探索临床护理模式的改革,加深思想认识,理解改革实质,理清工作思路,提高管理水平。

    (三)加强行政督导评价。

    各单位要按照“规划纲要”细化各项工作内容,制定明确的工作目标,合理安排工作进度。要把工作热情转化为科学的态度,遵照探索实践、不断总结、稳步推进的原则,扎实开展护理改革工作,确保取得实效。卫生行政部门要设立监测评估领导小组,负责对“规划纲要”的实施进行全过程的监测以及阶段性评估和终期评估;另外,要加强护理工作的信息管理,通过对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动态分析工作,随时发现问题、预测趋势、进行科学决策,保证“规划纲要”的顺利实施。

    (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要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护理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传护士先进典型和优秀事迹,对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广泛动员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人民群众通过各种方式支持理解护士工作,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和扶持护理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