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关于对市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委员提案第0223号的答复
索 引 号:014109488/2021-00129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参与渠道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常教办〔2021〕65号 发布机构:市教育局
生成日期:2021-05-17 公开日期:2021-05-17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对市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委员提案第0223号的答复
关于对市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委员提案第0223号的答复
常教办〔2021〕65号
谢忠秋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以整体推进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为契机,全面推动常州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2020年,常州被列为部省共建整体推进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城市之一,既是常州职业教育工作基础的肯定,也是对常州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鞭策。您提出的以整体推进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为契机,全面推动常州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对常州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常州打造苏锡常都市圈职教改革高质量样板情况
  (一)统筹推进“加速度”。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一把手亲自抓贯彻、抓落实、抓部署,时任市委书记齐家滨多次主持召开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专题座谈会,赴江苏理工学院、常州工学院等高校专题调研,市领导3次赴教育部、教育厅对接汇报职业教育工作。在全省率先启动国家职教高地城市建设,率先出台“1+5+5+60”常州行动方案。率先召开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样板建设推进会,葛道凯厅长到会讲话。
  (二)组织领导“高强度”。率先成立市委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的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样板领导小组,建立以市委常委、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工作专班,出台市领导联系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制度,成立常州职业教育发展中心。建立市领导联系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全面强化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领导机制。建立高校城市融合交流机制,成功签署江苏省教育厅、常州市人民政府共建常州大学和江苏理工学院协议书,成为全省唯一具有厅市共建两所本科高校的地级市,进一步激发应用型本科高校引领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动力。
  (三)经费投入“大力度”。中职校生均财政公用经费达到普通高中1.5倍以上,生均财政拨款2.63万元。投入7.6亿元建设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现代工业中心,全面夯实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保障基础。2020年省产教融合型企业抵免税收240多万元。实施高层次人才双岗互聘计划,投入200万元支持职业院校、科研机构和高科技企业互选互聘120名高层次人才。创新评选龙城“十佳教授”“十佳双师型教师”,给予每位入选教师2万元奖励。
  二、下一步打算
  (一)在产教融合上深度改革,提供体制机制“常州创新方式”。一是鼓励园区行业参与职业教育。充分激发园区行业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内生动力,力争在专业(群)、二级学院层面上,试点开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项目3个以上,建设园区行业深度参与的产业学院5个以上。二是培育优质产教融合型企业。依据常州经济结构与产业特点,选择优势产业、主导产业开展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试点。鼓励资质基础良好、与市内职业院校、高等学校在教学、技能训练、科研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并取得显著成效、具有较强示范作用和影响力的企业申报产教融合型企业。年内培育市级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20家以上。三是推进高水平实训基地建设。加大政策引导力度,调动各方面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积极性,共建一批资源共享,集教学实践、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水平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年内完成科教城现代工业中心提升改造和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二期项目建设。四是强化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推进职业院校与企业联盟、与行业结合、与园区联姻,建立以生产性实训为中心环节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式,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借鉴双元制等模式,总结现代学徒制与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经验,强化学生实习实训。年内出台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的政策意见,评选10个左右示范性学徒制项目。
  (二)在教师入口上深度改革,创立高质量人才“常州供给方案”。一是制定职教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办法。遵循职业教育特点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夯实教师成长基础,加强教师权益保护,注重教师培养培训,畅通人才流动渠道,加快建成一支政治过硬、师德高尚、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创新发展的高素质专业化中职教师队伍。建设江苏省“职教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实验区”,在江苏理工学院成立“炎培学院”,创新“新职师”培养模式。二是开展校企双岗互聘双向交流。五年制高职校遴选若干产业教授,参与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改革、教材建设和教学诊断等,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给予每名产业教授一次性经费支持。中职学校引进大国工匠、全国劳模、非遗传承人等省级以上技术技能人才,对进校任职人才给予一次性最高2万元补助。鼓励职业学校建立“联系人+顾问”制度,支持学校设立专门机构或安排固定人员对接企业,选派相关专业教师担任企业技术顾问。三是制定专业教师企业实践管理规范。职业学校在每年年初确定当年参加企业实践的教师名单和实践类型,学校、教师以及企业三方签订实践任务书,明确实践内容、具体要求和预期考核指标。推进校企共同执行的过程性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职称晋升、年度考核评价和各类评优的重要参考依据。
  (三)在发展政策上深度改革,产出高质量职教“常州实践经验”。一是支持专业内涵提升。推动中职学校优化调整专业结构,对新开设与我市产业发展吻合度高的五年制专业,给予最高20万元支持。紧密结合常州先进制造业集群与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建设一批中职学校产业学院,给予每个最高100万元支持。对应用型本科高校获批的国家现代产业学院,给予每个500万元支持。二是建设一流技术师范大学。建设江苏省“职教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实验区”,在江苏理工学院成立“炎培学院”,创新“新职师”培养模式。支持江苏理工学院建立“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研究所”,承担中国职教高地发展研究院日常工作,提供职业教育高端智库服务,给予最高300万元支持。三是推进应用型本科建设。创建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对新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给予50万元支持,对新获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给予300万元支持,对新获批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给予最高1000万元支持。
  (四)在办学绩效上深度改革,建设现代化职教“常州治理范式”。一是励职业院校自主创新发展。推进“领航计划”中职学校建设,推动常州开放大学改革转型,对各校特色示范项目给予最高400万元支持。对其他中职学校申报的主动发展项目,择优给予最高100万元支持。对新获批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给予最高200万元支持。二是推动职业院校提档升级。对高职院校新举办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专业,给予50万元支持。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奖补中职学校升格为高职院校、高职院校升格为职教本科学校、本科院校取得专业硕士、专业博士授予权,加快构建“中、高、本、硕”贯通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三是开展“龙城职教”办学评估。创新开展中职学校发展性指标水平评估,每年评选“龙城职教奖”,激发学校改革发展活力,奖励总额最高500万。
  我们将继续坚持“干则一流、出则精品”工作理念,创新职教发展方式,加强职教投入保障,加快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在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类型地位、根本任务、办学方向、办学格局、育人机制、价值追求、舆论导向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取得标志性、显著性突破,加速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常州经验”和“常州样板”。
  感谢您对常州职业教育的关心、理解和支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