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关于对常州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建议第105号的答复
索 引 号:014109453/2024-00046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其他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市工信局
生成日期:2024-05-14 公开日期:2024-05-14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关于对常州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建议第105号的答复
关于对常州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建议第105号的答复

陈新中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我市铸造和锻压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铸造和锻压是装备制造业不可或缺的工艺环节,关乎装备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多年来,我市集聚了一批铸造和锻压优秀企业,培育了一批技术骨干人才,为高端装备产业集群建设和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

一、基本情况

(一)产业转型升级日益加快。根据最新调查,全市共有铸造企业600多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240家左右,A股上市公司2家。常州是全国重要的铸造生产基地之一,铸件产品覆盖高端装备、新型电力、汽车及零部件、航空航天、医疗器械、节能环保等多个领域,涌现出了恒立液压、科华控股、三鑫重工、钜苓铸造等铸造行业骨干企业。我市铸造企业高度重视高质量发展,凯达重工、精棱铸锻等10家企业入选中铸协第一批符合《铸造企业规范条件》达标企业,占全省数量的1/3多。近年来,我市铸造企业加快“智改数转”步伐,积极推进智能制造,恒立液压获评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累计创建省级智能工厂3家、市级6家,创建省级智能车间15家、市级24家。同时,铸造企业不断提升生产工艺水平,有力推动产品向高端化发展。中车戚研所、恒立液压等企业持续增强企业产品研发能力,开展砂型3D打印、节能高效熔炼等铸造技术研究,有力保障“复兴号”用高速动车组用油压减振器、高压重载大扭矩双螺旋摆动执行器等产品攻关实现突破。

(二)发展生态更加优化。近年来,我市全力推进新能源之都建设,不断优化产业生态和营商服务,理想汽车、比亚迪、北汽重卡等整车企业实现规模量产,充分激发本地汽车零部件产业活力,吸引一批高端锻压铸造项目落地,有力带动行业整体水平快速提升。博俊科技常州压铸项目配备激光切割机、热成型加热炉、全自动抛光喷油线、机器人工作站等一批先进的生产设备,形成年产1000万套汽车冲焊零部件、280万套汽车铝压铸件、720万套超高强度钢板热成形冲压件的生产能力;恩都法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项目,新增集成水壶、空气悬架泵阀总成(阻尼阀)、电子机油泵、真空泵、电机类产品等总装工段装配线40条,预计形成年产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1500万套的生产能力;燕龙星润主要从事真空高压铸铝生产,是新能源汽车轻量化关键零部件项目,为理想、蔚来、小鹏等新能源汽车提供减震塔、左右纵梁等部件配套;多利汽车零部件及一体化底盘结构件项目拟建设一体化大型压铸全自动生产线4条、自动化冲压焊接生产线5条,将具备年产60万台套一体化压铸件、1000万件冲压焊接件的能力。

(三)科技金融支持有力。持续强化科技金融政策支撑,截至2023年末,全市科技企业贷款余额1094.72亿元,同比增长12.1%。金融机构推出“苏科贷”“创新贷”“人才贷”等政策性融资产品,撬动更多资金支持科技创新。健全融资风险分担体系,鼓励融资担保(再担保)公司对“白名单”内科技企业开展政策性纯信用融资担保业务(担保费不超过1%)。创新科技金融服务模式,鼓励银行创新信贷产品,如中信银行常州分行推出普惠金融“专精特新”贷产品,南京银行常州分行开发了鑫高企、鑫科保、鑫转贷等专属科技金融综合产品。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能力,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开辟“绿色通道”,探索投贷联动业务,不定期开展“专精特新”企业专场融资对接活动。同时,市税务部门加强税务辅导服务:依托“常税通”平台、微信公众号、12366等新媒体平台,广泛开展直达企业法人和办税人员的政策辅导;通过税收大数据,对纳税人量身定做不同的推送策略和对应产品,在事前、事中、事后将相关政策、提示提醒等统一精准送达;对重点企业实现“一对一”辅导,给纳税人带来“问中能办”“办中可问”“办问协同”的服务体验。

(四)人才建设持续推动。科教城立足产业需求,组织高职院校开展铸造锻压产业链专业人才需求调查,鼓励院校在材料成型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等专业增加铸造锻压相关课程,并开展铸锻领域数字化、智能化核心课程开发,鼓励有条件的高职院校适时开设铸造锻压类专业。加速产学研合作与成果转化,鼓励校企联合、校校合作开展铸造领域课题研究,帮助中小铸锻企业实施“智改数转”。其中,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进展明显,学校牵头成立了全国绿色铸锻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与恒立液压、中天钢铁等联合开展人才培养,并开设模具设计与制造、机械设计与制造等专业,将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塑料模设计与分析综合实训等铸造锻压知识列入课程。

二、铸锻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部分企业环保问题突出。长期以来,铸造行业被贴上了“三高一低”的标签,即高能耗、高消耗、高污染和低产出。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国内铸造行业在人均产量、吨均能源消耗以及废物排放等关键参数上均明显落后。为了获取某些特殊性能,铸造过程中还需使用一些易挥发的有毒有害物质,且无法实现替代。很多铸造企业规模较小,且技术和管理能力薄弱,更像是“家庭作坊式”。铸件产品利润低,企业难以承担环保改造和技术升级所需的高昂成本。

(二)行业整体出现招工难、薪酬低等问题。据企业反馈,除少数明星企业(新上项目)能够吸引和留住人才外,绝大多数的铸造企业都面临招聘难度大,工程技术人员短缺,员工流动频繁等情况。特别是熔炼工、造型工、专职铸造工程师和工艺员等岗位,甚至质检员和专业管理人员都比较缺乏,缺人才将进一步制约行业整体向高质量发展。

三、下一步打算

我市将坚持“全面提升、壮大龙头、立破并举”的工作思路,支持铸造工艺技术先进、行业地位突出、亩均产值较高的骨干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引进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的优质项目落地,推动企业和项目入园,支持铸造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创建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绿色工厂。

(一)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严格执行节能、环保、质量、安全技术等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等政策,依法依规淘汰工艺装备落后、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生产安全无保障的落后产能。鼓励各地加大淘汰落后力度。铸造企业不得采用无芯工频感应电炉、无磁轭(≥0.25吨)铝壳中频感应电炉、水玻璃熔模精密铸造氯化铵硬化模壳、铝合金六氯乙烷精炼等淘汰类工艺和装备。围绕环保、安全等条件升级改造,推进企业合理选择低污染、低能耗、经济高效的先进工艺技术及装备,提升行业竞争能力。

(二)推动行业智能化改造。加快技术改造、机器换人、设备换芯普及进度,推动生产流程向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促进柔性加工、模拟仿真、数字孪生、远程运维、机器视觉检测等技术应用,支持信息技术(IT)网络与生产控制(OT)网络融合互通。同时,推广制造执行系统(MES)与资源计划系统(ERP),建设一批铸造行业特色的智能制造示范场景、车间、工厂,加快企业上云用平台。鼓励智能制造服务商开发面向铸造行业的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

(三)加快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坚持绿色理念、推动制造管理向绿色化、低碳化升级,打造绿色工厂,促进节能减排及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普及,建设高效生产能力与低碳排放工艺。提升废气、废水、固废等处理工艺,降低单位产能能耗、水耗、物耗等综合成本,推进废旧金属循环与再生利用,推广整体化短流程低成本锻压技术。鼓励企业加强环保自律管理与改造提升,支持参与《铸造企业规范条件》达标企业申报。

(四)开展核心技术产品攻关。聚焦新能源、智能制造装备等本地优势产业,突破行业急需的先进铸造工艺和装备、关键基础材料等,补齐产业链短板,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开展高端铸钢、铸铁、有色合金铸件,推进薄壁、复杂结构的高精度、高表面质量精密铸件研发。发展高紧实度粘土砂自动化造型、高效自硬砂铸造、精密组芯造型、壳型铸造、离心铸造、金属型铸造、铁模覆砂、消失模/V法/实型铸造、轻合金高压/挤压/差压/低压/半固态/调压铸造、硅溶胶熔模铸造、短流程铸造、砂型3D打印等先进铸造工艺与装备。

(五)提升产品质量水平。加强企业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推进标准、认证、计量、检测检验、质量控制技术等在企业质量控制与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引导企业开展质量追溯、风险分析和质量改进,提升质量管理水平。鼓励行业协会及专业机构建立铸造生产全流程质量控制与评价标准,着力提升产品质量稳定性、一致性和可靠性。

(六)加强产业生态建设。鼓励各地围绕优势产业完善政策配套,推进行业规范化、规模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开展铸造行业整治提升,鼓励从生产工艺、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污染防治(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等方面推进集群升级改造。完善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试验验证、3D打印服务、仓储物流、固废处理、人才培训、融资等产业集群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污染物中间处理站等公共设施建设配套。

(七)务实推进科创金融。加强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工作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推动部门之间工作协作和数据共享,完善统计制度和监测体系。推进银行机构结合自身业务优势和差异化定位,在“苏科贷”“小微创业贷”等科技金融产品的基础上,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创新,打造符合科创企业不同成长阶段和行业特色的专属产品。引导银行在风险可控前提下与外部投资机构深化合作,探索“贷款+外部直投”等业务新模式;组织知名产业投资机构走进园区,开展特色化、小型化的深度产融对接,助力企业引进科创股权投资。

(八)加强产业互助合作。推动园区高职院校与铸造锻压行业企业加强合作,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内容,校企共同打造活页式教材,开发微课、虚拟仿真等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开放式在线精品课程,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试点。探索建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组织开展精品课程交流会、课堂革命典型案例交流会、课程教学经验交流会、实训教学装备应用推广会。支持高职院校跟踪铸造锻压产业链最新技术发展,设计具有特色的培训项目,开展师资培训,组织开展绿色铸锻产业链相关技能比赛。

签发人:宗 纲

经办人:于 波

联系电话:85681222

常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4年5月14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