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
索 引 号:014109429/2020-00154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市政府及办公室文件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常政发〔2020〕124号 发布机构:常州市人民政府
生成日期:2020-11-30 公开日期:2020-12-14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
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
常政发〔2020〕124号

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8〕42号)和《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9〕46号)精神,结合我市农机化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满足现代农业对机械化生产需求为目标,以科技创新、机制创新、政策创新为动力,以农机农艺融合、机械化信息化融合、农机服务模式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相适应、机械化生产与农田建设相适应为路径,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促协调,推动农机装备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推进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升级。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实现从传统农机向高质量农机转变,从农机制造大市向农机“智造”强市转变,智能农机装备产业体系有效建立,优势高端农机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迈入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农业机械化发展时期。全市农机总动力稳定在150万千瓦以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7%,其中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稳定在97%以上,设施农业、畜牧养殖、水产养殖、果茶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率总体达到65%左右。
  二、主要任务
  (一)推进农机装备“智”造水平提升
  1. 加快农机装备产业集群创新。支持农机装备企业技术研发、设备改造和产品更新换代。促进企业研发节能、低排放、大功率、低成本和高可靠性的新一代产品,重点开发智能化大型拖拉机、联合整地机、精密播种机、农用挖掘机、大型喷雾(喷粉)机和精准施肥植保等配套机具成套机组,谷物、棉花、油菜、甘蔗、蔬菜等联合收获机械,水稻高速插秧机等种植机械装备。促进企业研制发展粮食饲料、秸秆制板、农作物秸秆沼气综合利用等装备。加快无人机等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在农机行业重点支持市级首台(套)重大装备,鼓励农机企业加快技改力度,建设一批农机装备领域的智能车间(工厂)。(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等负责,列第一位者为牵头单位,下同)
  (二)推进粮食作物高水平全程机械化
  2. 高质量推进粮食生产机械化。推动粮食生产装备结构优化升级,加大复式作业机具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等中高端先进机具的推广应用力度,促进粮食生产由产中环节向产前和产后全程机械化延伸,重点支持产后粮食加工、储存和包装,粮食烘干机热源从传统燃煤向天然气、空气能热泵、生物质颗粒等清洁能源发展,促进产业全链条装备技术集成配套,推动主要生产环节机械向高质量方向升级。到2025年粮食烘干机使用清洁能源比例50%以上。(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市工信局、市发改委等负责)
  3. 推进粮食机械化生产标准化。加强农机装备、农机化技术、农机服务主体标准化建设。重点加大水稻全程机械化标准化生产的八大技术示范推广,将产后稻谷加工、储藏纳入标准化管理。努力在农机装备结构优化、农机农艺融合、农业经营主体建设等方面走出常州特色的标准化之路。(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工信局、市发改委等负责)
  (三)推进特色产业“机器换人”工程
  4. 加快建立特色产业机械化生产体系。推进设施农业、果茶、畜牧、水产和农产品初加工等产业的农机装备和技术发展,促进良种、良法、良田、良机配套。重点推进特色产业“机器换人”工程。设施农业加快设施布局标准化、设施建造宜机化、生产作业机械化、设施装备智能化、生产服务社会化的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露地蔬菜加快推广育苗、耕整、种植、采运等环节机械化;果茶加快推广施肥、中耕、除草、植保、采收等环节机械化;畜牧养殖以生猪、蛋鸡、肉鸡、奶牛等养殖为主要对象,加强规模化养殖设施装备配套技术规范宣贯,推进畜种、养殖工艺、设施装备集成配套,着重集成、示范和推广场内饲料饲草加工、精准饲喂、智能环控、养殖信息监测、疫病防控、场内畜禽转运、畜产品智能化采集处理分级、高效粪污资源化利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和种畜禽生产性能测定等先进机械装备,大型养殖场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水产养殖加快推广清淤、投饲、增氧、水质调控、捕捞、水草刈割、施药等环节机械化;农产品初加工加快推广清选、包装、保鲜等环节机械化。(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等)
  5. 提升区域优势农产品生产机械化水平。以地方特色优势产业为抓手,重点围绕溧阳市茶叶、白芹、红灯笼猪、青虾,金坛区茶叶、红香芋、水芹、米猪、中华绒螯蟹,武进区果品、花卉、雪山草鸡,天宁区二花脸生猪,大力推广绿色生态、节能环保、精准高效的农业机械。以点串带,以带扩面,辐射带动全市特色产业机械化发展。(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等)
  (四)推进农机化与智能化、信息化融合
  6. 加快建设智能化农机作业示范基地。利用互联网、云平台、5G、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打造农机智能化、信息化融合样板区,建设耕种(养)管收生产环节全覆盖、机库田间转移作业全自动、自动避障遇况停车保安全、生产过程实时全监控、智能决策精准作业全无人的“五全”标准示范基地。到2025年,建成粮油业、畜牧业、水产业、园艺业智能农机示范基地各1个以上。(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等)
  7. 加快建设农机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农机化管理“一张网”,加快建设补贴办理、安全监理、农机作业监测、维修诊断、远程调度等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支持农机生产企业、科研教学单位、农机服务组织等广泛参与技术推广。推进“互联网+农机化技术推广”建设,开展农机专家远程问诊、在线教学,推动各方面数据信息互联共享。加快数字化农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建设。到2025年,全市建设数字化农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30家。(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商务局等)
  8. 加快构建农产品信息化产地冷链体系。围绕“米袋子”和“菜篮子”工程,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和农业企业、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产地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构建农产品产地冷链体系。到2025年,全市建成1000个农产品信息化产地冷链保鲜设施。(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商务局等)
  (五)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提升
  9. 壮大新型农机服务主体。建立以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和家庭农场为主体,专业化、规范化程度高的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农机服务组织在农业主产区的合理布局,培育壮大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发挥新型主体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中的引擎作用。立足全程机械化生产标准化示范农机合作社创建,引导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发展,带动先进农机装备推广应用和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到2025年,全市建成100家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标准化示范农机合作社。(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市工信局、市发改委等负责)
  10. 推进“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新业态发展。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农机服务组织和农业企业领办“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创新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机制、补齐服务短板、增强服务能力,服务链条向耕种管收、产地烘干、产后加工等“一条龙”农机作业服务延伸,向农资统购、技术示范、咨询培训、产品销售对接等“一站式”综合农事服务拓展。到2025年 ,全市建成100个“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
  (六)推进农业“宜机化”作业条件提档升级
  11. 改善农机作业基础条件。把“宜机化”纳入高标准农田、标准化果园(茶园、菜园)、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等标准、规范和实施细则的制修订,明确田间道路、桥涵闸、田块长度宽度平整度及农业设施大棚等“宜机化”要求。积极推进土地流转,支持机耕道路建设和维护,注重设计与建设农机下田坡道,实现农机通行和作业条件的提档升级。大力支持丘陵山区开展农田、果园“宜机化”改造,扩展大中型农机运用空间,提高农机作业适应性。合理布局农机作业服务配套设施,规范栽培模式、品种选定等“宜机化”技术指标。(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
  (七)推进农机人才队伍建设
  12. 加快农机人才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造就一支能准确把握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科技素养好、开拓能力强的农机管理干部队伍;打造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通、具有专长的中青年农机化推广技术人才队伍,确保每一个乡镇至少配有1名农机专职人员;培养一批精通农机驾驶、维修、种养技术,善于经营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鼓励市属高校、职业院校设置农业工程学科和专业,培养农业机械化专业人才。(市农业农村局、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工信局等负责)
  (八)推进农机安全生产建设
  13. 建立政府、行业、生产经营者分工负责的农机安全责任体系。落实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制定加强农机安全监管的政策措施,把农机安全生产纳入政府考核体系。落实行业部门监督管理责任。深入开展“平安农机”示范创建活动,加强农机安全执法检查,建立和完善与公安、交通、消防等部门联合执法、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配齐乡镇农机安全监管人员、村级农机安全协管员,建立完善农机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体系。落实农机经营服务组织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从业人员安全操作技能培训,明确安全作业要求,把责任落实到人到岗,提高事故应急处理能力。(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公安局、市交通局等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级建立由市农业农村局和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其他相关单位共同参与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机制,协调推进全市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发展,围绕政策设计、重大专项和重点工作安排,加强谋划指导和绩效评价,研究破解发展中的难题,重大问题及时向市政府报告。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和常州经开区管委会要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确保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各项工作得到落实。(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负责)
  (二)完善扶持政策。一是建立健全财政投入保障机制。统筹各级财政资金,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加大新农机、新技术、新成果试验、示范和推广力度,开展标准化示范农机合作社创建。二是落实用地政策。优先安排农机服务组织在农业机械化发展中所需的育秧车间、机库、配件库、农资配送间、农产品初加工间、学习培训室、电子商务和信息化管理室、烘干中心、冷藏保鲜室、区域农机维修中心等设施农用地及建设用地指标。三是推动金融、保险、税收扶持优惠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新型农机经营服务主体的信贷投放,灵活开展农机融资租赁、农机抵押贷款、购机贷款等业务。完善落实涉农融资担保补助、农机政策性保险等政策。(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工信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常州中心支行、市税务局等负责)
  (三)强化责任落实。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和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对辖区内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负总责。各地要结合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出台相关配套措施,建立协调推进机制,实行目标管理考核,层层压实责任,抓好工作落实。发挥政府在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引导作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地制宜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加强舆论引导,及时总结推广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和薄弱环节突破等方面的典型经验和发展成效,宣传表彰先进,努力营造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良好氛围。(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市农业农村局、市工信局等负责)

  常州市人民政府
  2020年11月30日

  (此件公开发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