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公司、直属单位:
《2017年全市应急管理工作要点》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3月23日
(此件公开发布)
2017年全市应急管理工作要点
2017年,全市应急管理工作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建设“强富美高”新常州、种好“常州幸福树”的主题,以开展“三大一实干”活动为动力,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思维,全面实施《常州市“十三五”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推进应急工作法治化、信息化、专业化、社会化,打造市应急指挥和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监测两大中心,推进资源整合共享,提升应急管理整体工作水平。
一、进一步规范应急管理组织体系
1. 加强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建设。辖市(区)政府要全面落实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法定职责,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领导机构、专项指挥机构,强化应急办事机构建设,加强镇、街道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建设,并向社区、村委延伸,市应急委各成员单位按照“分类管理”原则,加强本系统、本行业应急管理机构建设,确保机构、职能、编制、人员、经费、场所“六落实”,夯实市、辖市(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应急管理组织体系。
2. 健全应急管理责任体系。坚持应急管理工作实行党委领导下的行政首长负责制,各级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应急管理工作负有领导责任,有关部门是本行业、本领域应急管理工作的责任主体,严格实行“一岗双责”,切实做到“谁主管、谁负责”,守土有责,属地管理,坚决防止因领导不到位、责任不落实,把小事拖大、易事拖难,酿成大的事端。
3. 建立应急管理评估考核机制。将应急管理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全市党政综合考核,建立完善应急管理工作目标责任制,研究制定科学管理、行之有效的评估考核办法,把组织机构、应急预案、监测预警、应急平台、应急值守、信息报告、突发事件处置等情况作为考核硬指标。科学运用考核结果,建立奖惩机制,发挥考核评估工作正向激励作用。
二、进一步加强值守应急工作
4. 严格落实值班制度。深入研究和探索值班工作规律,贯彻落实《江苏省政府系统值班工作规范》,全力做到“快速、主动、严谨、细致、周全”。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节假日领导带班等制度。强化各级各有关单位值班机构建设,完善值班条件,充实值班力量。运用定期视频点名、不定期电话抽查、适时现场督查等手段,加强重大活动、重要时段和节假日值班情况督促检查,确保全市值班网络运转高效、反应迅速。
5. 提高信息报送质效。扩大信息入口,多渠道收集传统媒体、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涉常舆情,强化苗头性、倾向性、预警性信息的分析研判,对敏感性信息以及社会、网络舆情广泛关注的热点焦点事件,要强化主动意识,及时报送信息。全面落实信息报告主体责任和时效要求,突出政府信息报送主渠道作用,准确、及时、合规报送突发事件信息。要进一步强化首报意识,提高突发事件信息报告时效,特别是要快速核实报告伤亡情况,力争重特大突发事件信息10分钟内电话报告、20分钟内书面报告至市政府。
6. 提升协助处置能力。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着力加强统筹协调、协助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细化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对处置流程和方案,及时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不断提升协助领导同志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积极强化应急联动和沟通协调,调度各方资源,确保各类突发事件得到及时妥善处置,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进一步加强突发事件风险防范
7. 强化风险隐患排查。建立重大危险源、重要基础设施风险排查管控机制,打造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监测中心。强化风险防控,重点加强自然灾害、安全生产、生态环境、公共卫生、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等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梳理风险隐患清单,按照“一隐患一方案”及时制定整改方案并限时整改,有效消除和控制风险隐患,短时间内难以完成整改的重点隐患,要制定应急预案,落实监测管控人员,加大监管力度。
8. 强化风险评估和分析研判。高度关注重点领域、重点群体和舆论热点,建立健全风险隐患评估工作机制。加强突发事件发生趋势分析,对可能影响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隐患及苗头性问题,树立底线思维,强化源头预防,从应急预案、装备、队伍、训练演练等方面,做到准备在先、防患未然。注重对较大以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总结评估,及时总结经验、查漏补缺,提高决策参考和支撑保障能力,做到“打一仗、进一步”。
9. 强化监测预警能力建设。推进市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建设,强化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应用,拓宽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健全快速、权威、全覆盖的预警信息发布机制,提高预警信息发布的时效性和覆盖率。强化专业监测体系建设,完善监测网络和监测内容,提升突发事件监测预警水平。建立预警信息响应反馈机制,接到预警信息后,各地和相关部门要迅速启动预警响应,立即采取应对措施,并及时反馈响应情况。
四、进一步加强应急处置准备
10. 加强应急队伍建设。以公安消防为依托,联合相关职能部门以优良应急装备建设为核心,全面打造“一专多能”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各地、各职能部门要根据本地区、本系统、本行业特点,强化专业应急救援力量建设,满足本地区、本系统、本行业突发事件应对处置的需要。市有关部门要指导推进高危行业企业及基层单位的专兼职应急队伍建设,强化危险化学品事故、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水上搜救、医疗急救等领域救援能力。充分发挥专家组在处置各类突发事件中的重要作用,支持其在课题调研、风险隐患评估、应急管理理论研究、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实践和探索。加强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完善组织管理与服务政策,提升应急处置社会参与程度。强化应急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应急管理系统化、专业化培训和演练力度,提高应急管理综合能力。
11. 深化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编制《市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总目录(2017版)》,将应急预案编制和修订完善作为应急管理工作的重点,优化应急预案的框架和要素组成,推进应急响应措施流程化,提高预案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
12. 加强应急演练。完善应急演练制度,制定应急演练年度工作计划。严格落实市级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每3年至少演练1次、基层和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每年至少演练1次的要求,积极组织开展人员广泛参与、处置联动性强、形式多样、节约高效的应急演练。强化演练评估和考核,提倡无脚本“双盲”演练,着力增强应急演练的真实性、随机性和突发性,检验预案、磨合机制、锻炼队伍,切实提高实战能力和响应速度。
13. 完善应急处置联动机制。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求,推动各辖市(区)、市有关单位有效整合各方面资源和力量,按照构建“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应急处置联动机制的要求,明确各类突发事件处置责任主体以及指挥机构、联动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和应急处置联动机制启动流程,确保快速有序高效地处置各类突发事件。辖市、区要加快建立和完善县际毗邻地区应急联动机制,实现突发事件跨区域合作制度化,提升跨区域应急协同处置能力。
14. 深化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和管理。推动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纳入城市建设规划体系并组织实施。地震、国土资源、园林绿化、体育、民防、旅游、教育等部门进一步拓展广场、绿地、公园、体育场馆、人防工程、宾馆、学校等公共场所的应急避难功能,推进各级各类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完善救灾指挥、医疗救护、物资储备、应急棚宿区、供电供水消防等主要应急避险功能及配套设施,并做好运行维护、管理和保障工作。
15. 加大资金物资保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加强应急物资储备情况检查,结合应急物资特性和应急需求,及时补充、调整应急物资储备。建立健全政府、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应急保障资金投入机制,保障应急队伍、装备、交通、通信、物资储备等方面建设与更新维护的资金需求,不断提升应急保障能力。进一步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征用补偿机制,细化工作流程和标准,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应急救援。
五、进一步推进应急平台开发建设和实战应用
16. 推进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实施应急地理信息平台三期建设,加大城市运行、基础设施、人口交通、气象水利、公共安全等各类应急数据资源的汇聚整合力度,建立动态化、实时化、可视化的应急资源数据库,为应急联动单位提供数据共享服务。完善市应急指挥中心功能,为应急指挥决策提供全面、可靠的信息、技术支撑。依托公安三级指挥中心,建立市、辖市(区)、镇(街道)三级应急联动指挥体系。加强应急平台综合应用系统日常运行和维护工作,针对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修改完善。推进市有关部门应急平台的建设和升级改造,努力实现应急指挥平台之间“三通”(机制体制畅通、网络互联互通、系统连接通畅)和“三快”(信息报送快、视频接入快、分析研判快)。
17. 加强应急指挥通信系统建设。加快建设应急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完善突发事件现场通信指挥功能,搭建现场资源调度、指挥协调信息平台,保障突发事件现场与市应急指挥中心通信畅通,提高突发事件现场图像采集和快速、安全传输能力。
六、进一步深化应急管理宣教培训
18. 加强应急知识宣传。建立应急教育宣传长效机制,继续推动应急知识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进农村、进公交、进场馆“八进”活动。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移动通信终端、互联网等载体,依托常州交通应急广播等渠道,发挥应急志愿者和民间救援队在科普、宣教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全市广泛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颁布实施十周年系列宣传活动。
19. 开展应急管理培训。依托市应急管理培训基地,在做好主体班培训的同时,对我市社区、村的基层突发事件信息员进行培训。充分发挥专家专业咨询服务的作用,组织专家积极参与应急管理教育培训及相关的学术交流活动。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基层和本系统本行业应急管理工作特点和需求,组织开展相关人员应急技能培训,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水平。
20. 加强应急管理专题调研。围绕应急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组织开展专题调研,提出工作意见和建议,推进应急管理创新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