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深入推进“十三五”创新发展的重要时期,市城乡建设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和省、市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和谐宜居、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城市建设发展要求,进一步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坚持产城融合方向,更加注重生态环境改善和城市内涵提质,深入推进城市功能建设,不断强化建设行业监管,促进生产生活生态联动发展,扎实打造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特色鲜明的“精美常州”。
(一)扎实推进重点工程,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服务产业升级,促进产城融合,扎实推进生态绿城提档升级、城市道路与街区路网完善、海绵城市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民生保障和城市文化等7大类工程38个建设项目,年度完成投资约50亿元。一是重点建设生态绿城提档升级工程。按照拓展内涵,提升高度的要求,通过重点打造新运河自然生态风光带,实施皇粮浜片区生态绿道系统、老运河两侧环境提升工程和金商区中心公园等9个项目,年度完成投资5.05亿元,建成皇粮浜公园和蔷薇园西侧运动休闲主题公园一期工程,深入贯彻“绿成荫、花满城”的建设理念,即:以一环(老运河、关河)、三横(延陵路、南市河—东市河、劳动路)、七纵(怀德路、健身路—北大街—南大街、北直街—化龙巷—公园路、晋陵路、和平路、红梅路、丽华路)为载体,集中整合文化、旅游、商业和休闲资源,经绿道实现联网共享,最终展现沿河“十里花廊”,道路“一街一景”,公园“一园一品”。二是加快推进城市道路与街区路网完善工程。实施新机场路快速化改造、新堂北路东延、星港大道西延、飞龙西路西延和白云南路等18个项目,年度完成投资17.83亿元。其中飞龙西路西延、大仓路、芦墅路、白云南路、城西片区配套道路工程、锦绣路、惠国路、三堡街、丁香路等建成通车。三是深入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在城市道路、广场绿地和房屋建筑的建设中贯彻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重点围绕新龙国际商务城、金融商务区两个试点区,以建筑与小区类、道路与广场类项目、公园绿地类项目、防洪与河道治理类四大类项目为抓手,着力推进金商区海绵道路路网建设、紫荆公园海绵改造,腾龙苑等淹涝小区改造以及新四河等生态岸线改造工程。四是着力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在建成常州金融商务区综合管廊的基础上,坚持系统建设、适度超前、统筹协调与经济节约的原则,结合管廊建设近远期需求,推动形成地下综合管廊“四环八片”的综合管廊框架布局。按照2020年计划开工综合管廊长度约40公里,2030年规划综合管廊总长度约120公里的总体要求,合理安排相关项目,年内开工建设综合管廊约10公里。五是统筹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按照《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市区新出让土地的住宅建筑和新立项的政府投资办公楼、宿舍楼全部采用“预制三板”设计建造,建筑产业现代化项目预计约200万平方米,部品构件推广应用约9万立方米。同时,大力支持江苏筑森等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基地建设,为推广“预制三板”提供技术和材料供应支撑。六是扎实推进民生保障工程。实施自来水深度处理工艺改造工程和天然气利用三期工程等6个项目,年度完成投资3.95亿元。实现第一水厂深度处理系统建成投用,完成魏村水厂设备安全调试并试运行;年内完成天然气中压管建设任务。同时,深化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切实提升城市水环境质量。七是有序推进城市文化工程。实施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和市文化广场等5个项目,年度完成投资23.24亿元。完成青果巷南侧所有组团和北侧主要沿巷组团修缮,以及南市河两侧铺装、景观等工程,确定业态策划及文态方案,并结合完成周有光图书馆等展馆布展工作,全面整合名人资源、系统挖掘文化内涵、充分发挥品牌效应,确保年内市民可初步体验建设成果,为顺利开街作好充分准备;完成文化广场项目一期工程并交付使用,二期工程完成地下室施工和主体结构封顶,启动双桥浜河道及景观施工,同时积极发挥项目文化特性和区位优势,加快业态运营策划,尽早确定入驻单位;启动意园修缮工程;完成中国青运史常州馆主体工程;加快推进金融广场一期建设。
(二)积极转变行政职能,加强建设系统行业监管。进一步贯彻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加快转变行政职能,切实加强市场监管,着力抓好群众关注的工程建设、房地产开发和市政公用等重点领域的行业管理。一是切实加强建筑市场监管。扎实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逐步建立权责明晰、简约高效、运转协调的建设工程综合监管新模式。通过提高执法效能,强化建筑企业诚信考核,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同时,加快探索针对PPP、EPC等新型建设模式项目的有效监管方式。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水平,加快建设标准化施工工地,切实加强城市长效管理及工地扬尘防控监管工作。二是狠抓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巩固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成果,狠抓工程实体质量常见问题。严把进场建筑材料关,从源头保证工程质量。加大执行住宅工程交付标准样板房制度力度。努力发扬工匠精神,强化过程质量控制,提升工程品质。加快将建筑及安装工程的“常州特色”转化为“常州标准”,做好技术传承。培育精品工程创建优秀企业,指导示范工程创建,营造创优氛围。同时,坚持“严”字当头,通过压实质量安全责任,实施差别化管理,创新服务等方式弥补监管短板等积极措施,全面加强轨道交通工程质量监管工作。三是加强招投标和造价管理。加大系统研判力度,进一步优化招投标办法,一方面防范、打击围标、串标行为,一方面适度调整标底价格,使中标企业获得合理利润,从“源头”营造健康市场氛围。同时,根据省统一部署,积极做好招投标改革试点工作。四是加强房地产开发管理。加强配套市政工程组织管理力度,保障工程顺利推进。积极配合国土部门及时解决拆迁遗留问题,保障项目顺利交付。进一步完善建设条件意见书制度,协助配合财政、国土等部门将区外配套建设资金、市政安置房配建资金纳入土地出让收入。五是深入推进市政设施精细化管理。持续推动市政设施委托巡查和养护维修市场化工作,积极构建各类危桥、管道破损泄漏等紧急事件的应急联动机制,保障市民出行安全。进一步严格道路挖掘审批工作,健全路政养护应急机制,积极应用新材料,新技术,做好雨、雪恶劣天气及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预案,确保城市道路桥梁正常运行,为城市交通顺畅提供可靠保障。六是深化完善公用行业管理。进一步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多元投入”的原则,探索建立富有常州特色的公用事业投融资机制。依托重点项目,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积极跟进“互联网+”,推进智慧公用建设,提升民生服务效能。七是加快推进行政审批改革。通过承接上级审批权限,下放本级审批事项,改革前置审批机制,清理涉建中介,整顿资质资格事项,规范涉企收费项目,建立阳光高效的审批机制。按照“三合一”平台流程管理本级许可事项,探索建立电子监察绩效通报制度和依据权责清单追责机制,进一步完善“双公示”和“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审批监督要求,使审改工作真正惠民高效。
(三)加快转型调整结构,努力突破融资瓶颈制约。密切关注宏观形势尤其是金融政策动态,及时调整融资工作对策,积极优化融资管理,不断创新融资方式,按照“调结构,降成本”的要求,不断优化融资结构,加快提升平台融资能力。一是拓宽渠道,全力落实城建资金。在继续推进银行间交易商协会、证监会、银监会等各类直接融资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融资方式,拓展融资渠道,积极运用PPP、政府采购服务等模式,进一步健全完善城建投融资体系。努力挖掘外部资源,充分发挥轨道公司等政府平台作用,积极适应当前宏观形势及金融机构投向,有效降低融资成本。进一步以土地注资、有效可变现资产注入、税收返还等方式增加城建集团和晋陵公司的净资产总额,增加现金流覆盖程度,为平台公司转变职能、加快市场化运作提供保障。二是防范风险,严格规范资金管理。进一步梳理、优化存量债务结构,探索控制财务费用的有效途径,努力降低资金使用的综合成本。加强城建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加快推进完工项目的结算工作,严格执行城建资金申请审核、计划审批,统筹安排、合理调度年度城建资金,严密监管重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三是市场运作,推动融资平台转型。通过整体规划区域功能,共建共享基础设施,深度挖掘投融资平台经营资产。抢抓市区企业转型升级机遇,加大工业厂区收储力度,高效引进产业合作者,促进融资平台向实体经营转型。积极实施区域化土地运作,努力扩展经营性项目、公用民生项目和准公益性项目,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加强有效利用,增加经营性收入,再造融资渠道,增强融资平台造血功能。
(四)促进建设科技进步,推动智慧建设建筑节能。进一步拓宽视野、创新思路、提升平台,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创新,加快推动建筑节能减排,加快推动城乡建设调结构、转方式和绿色发展。一是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按照智慧城市建设要求,加快建设智慧城建共享平台。加强网络安全管理,提升安全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全面提升网络安全水平。抓紧推进局系统信息化项目建设,对18个申报项目,成熟一批采购一批,加快采购结束的项目推进,逐步完善局OA办公、业务管理、行业监管、城市运维、重点工程等方面信息系统。二是推广绿色建筑促进建筑节能。进一步推进绿建示范区创建工作,加快指导推动金融商务区绿建示范区通过验收。开展绿色建筑技术产品及产业发展研究,同步建立适应常州本地区的绿色建筑产品目录,促进绿色建筑产、学、研一条龙发展。加快推进第三批既有建筑节能项目改造工作,开展第一批、第二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已完成示范项目的节能量后评估工作,并完成验收。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相关课题的验收工作。三是大力推动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出台我市适用标准图集,加快扶持部品生产基地,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根据发展规划要求,努力协调推进财政支持、税费优惠、用地支持、行政许可等优惠政策落地。加大宣传力度,加快提高装配式建筑的认知度、认同度。积极引导培育装配式建筑产业示范基地,高效整合各类生产要素,充分发挥产业集聚群作用,大幅提升我市装配式建筑产业的规模和影响。
(五)围绕提升管理效能,切实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以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严格贯彻落实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狠抓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为加快发展城乡建设事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一是严格执行《准则》《条例》。以学习领会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贯彻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为抓手,将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实到干部队伍建设的全过程,通过强化纪律教育、强化党内监督、强化制度执行,扎实打造守纪律讲规矩的“建设铁军”。进一步坚持公道正派选拔使用干部,始终保持党员干部务实清廉、奋发有为的工作作风,努力夺取新时期常州城乡建设事业的新胜利。二是严格坚持依法行政。重点完善规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检查等行政行为的操作流程,及时动态调整行政处罚权力库,积极推进“双随机”抽查,着力强化行政执法监督,确保行政权力阳光运行。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落实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同时依法依规做好行政复议、信息公开和信访维稳工作,全面落实市政府法治政府建设考核要求。三是严格抓好监督执纪。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按照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要求,始终绷紧作风建设之弦,严防“四风”隐形变异。狠抓重点环节风险防控,认真研究工程建设领域、材料采购、招投标等环节中出现的违纪违法案件的特点和规律,采取有效措施,从源头上铲除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同时,重点围绕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三重一大”事项、重点工程廉政情况、内控制度执行和廉政风险防控及作风建设等方面内容,组织开展常态化巡查,确保权力规范运行。
城乡建设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2017年,市城乡建设局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遵循“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指引,积极践行五大发展理念,进一步坚定信心、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全力完成各项年度目标任务,为加快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早日实现“强富美高”新常州发展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