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是进入老龄化较早的地区。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养老工作,连续多年将优化养老服务列入为民办实事,推动全市建立起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2020年2月,我市被确定为中央财政支持的全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同时,我市是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全国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综合试点和康复辅具社区租赁试点“双试点”城市,康养产业纳入全市“五新三高两智能”十大产业链建设框架进行着力优化升级。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也离不开政协委员们的关心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当前养老服务工作中存在着您提案中所说的问题,结合您的建议,我们将积极行动,与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推进:
一、完善养老服务标准化发展保障体系
一是科学规划。按照“优质养老”的目标,当前我市正在积极组织编制《常州市养老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常州市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布局规划(2021-2035)》,同时,《常州市养老服务条例》今年被市人大列入地方立法项目,正在开展调研工作,通过法制建设和构建规划体系,确保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与老年人口相适应,为常州市养老服务业发展起到引领作用。
二是完善政策。目前,我市已逐渐出台了《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和《常州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级评定标准》《常州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常州市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等规范化文件,形成了配套政策体系。同时,今年我们将根据民政部《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的国家标准,开展全市范围内养老机构的等级评定工作,养老机构将分为1-5级,我们联合市财政出台文件,将养老机构等级评定与运营补贴挂钩,被评为1-5级的社会力量举办的养老机构将对应享受运营补贴上浮10%-50%的政策。
三是保障投入。全市建立健全财政预算内、福利彩票公益金和慈善资金投入长效机制,通过实事项目推动、大型工程带动、扶持政策撬动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并把财政资金、福彩公益金等资金重点投向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事业。福彩公益金每年用于养老的支出不低于55%。
二、供给侧发力提升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水平
面对人民群众养老需求日益多元化的趋势,我们积极转变思路,深化供给侧改革,进一步放宽健康养老产业的准入门槛,充分调动和激发社会资本的积极性,不断丰富服务供给方式,提高优质养老服务水平。
一是社区居家养老多元发展。我市建立健全市、辖市(区)、镇(街道)和村(社区)四级互联互通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大力推进街道日间照料中心、标准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老年人助餐点建设。全市共有40个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94个社区老年助餐点,1054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城乡覆盖率分别达到78%和47%。持续加大对社会力量参与养老的扶持力度,由政府购买社会组织的服务,为居家老年人提供涵盖助餐、助浴、精神关爱等方面的居家养老上门服务。今年上半年,我市出台的《常州市居家养老援助服务实施意见》中明确,全市80周岁以上老人将享受每月3小时的政府购买上门服务,年满90周岁、无子女照顾低保老年人等援助服务对象将享受每月价值200元-300元的上门服务。
二是机构养老服务提质增效。截至2019年底,全市共有各类养老机构111家,养老机构床位数2.5万余张,护理型床位占养老机构床位总数达59%,社会力量经营或举办床位数占机构床位数的70%。全市连续4年开展“百家养老院服务质量提升专项行动”,严格按照《养老院服务质量自查和检查表》对所有养老院服务质量逐家进行评估检查并协调相关部门开展集中整治,切实发挥《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的“基准线”作用,探索建立“等级评估+标准化建设+信用评价”相结合的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建立以质量为导向的养老院服务发展机制。
三是居家适老化改造逐步推开。为加快推进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便捷化,强化保障城乡困难老年群体的养老服务职责,2019年投入900万元,为3000户困难老人家庭居室进行适老化改造,采取“改造+适配”灵活组合的方式,提供46项产品清单供老年人进行选择,按“一户一案”的要求精准制定施工改造方案。今年将投入1200万元为2000户困难老人进行居家适老化改造,并出台了《常州市老年人居家居家适老化改造实施意见》,将居家适老化改造与城市老旧小区综合改造相结合,协同推进,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宜居水平。
三、改造提升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
我市有56万名农村老年人,其中80周岁以上高龄7.18万人,全市目前有农村敬老院41家,公建民营的11家,占比达26.8%。针对目前农村敬老院普遍存在的服务功能较为单一,服务对象较为集中,医养融合程度不高,特别是对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护理服务水平有待提高,设施使用率还不足等种种问题,今年,全市将开展特困供养服务设施改造提升工程,补齐农村养老基础设施短板,改造升级照护型床位,开辟失能老人照护单元,有条件的通过提升改造,成为具有一定综合能力的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市民政、公安、卫健、财政、人社等部门,联合建立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制度,建立完善动态管理共享信息台账。辖市、区层面全面摸查辖区内60周岁以上农村留守老年人的相关信息,建立农村留守老年人定期探访制度,及时了解或评估农村留守老年人生活情况、家庭赡养责任落实情况,为留守老年人提供相应援助服务。
四、多重举措促进老龄人口发挥余热
为更好发挥老年人的言传身教作用,引导老年人保持健康心态,进一步推进老年教育工作,到2021年底,全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老年教育活动参与率争取达35%以上。市教育部门将鼓励各级老年大学等老年教育机构通过送教上门、空中课堂、在养老机构举办分校等方式,为不同年龄和健康状况的老年群体提供适切的老年教育,实现教育与养老服务的有机融合。今年,我们还将积极探索“时间银行”志愿互助养老服务模式,将在钟楼区开展试点,以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根据老人的特长范围,提升它们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从简单生活照料向个性化、多层次的服务转变,对养老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协同各相关部门,健全协作机制,从需求侧和供给侧两端发力,逐步构建更完善的城镇化养老服务体系,为提高全市老年人及其子女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而持续努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