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辖市(区)、常州经开区政法和应急管理局,局机关各处室,直属单位:
现将《2022年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要点》《2022年应急指挥中心工作要点》《2022年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工作要点》《2022年非煤矿山治金等工贸行业安全生产工作要点》《2022年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要点》《2022年安全生产执法工作要点》《2022年宣传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贯彻落实。
常州市应急管理局
2022年2月21日
2022年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要点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完善统筹协调、分工负责的防灾减灾救灾管理机制,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创新方式方法、补齐差距短板,切实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水平。
一、推进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
1.全面完成调查任务。进一步发挥普查办综合协调和统筹指导作用,切实强化协同配合,推进各地各行业部门严格按照国家、省普查时序进度安排,抓好普查各项调查任务的落实,加快完成各行业调查、质检、核查工作。
2.开展数据评估区划。编制数据与成果汇交清单,开展主要灾种风险评估、灾害链风险评估和区域综合风险评估,编制风险区划和防治区划,绘制自然灾害风险单要素地图、单灾种风险图和综合风险图,形成普查成果报告。
3.强化普查成果运用。推动普查与常态业务相互衔接、相互促进,推广普查成果的本地化运用,建成风险普查成果应用系统,实现普查成果共建共享,助力全市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
二、做好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
4.加强综合风险评估。健全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会商研判机制,组织相关涉灾部门开展年度、汛期、森林防火期等重要时段、重要天气过程形势分析会商,发布风险形势分析报告,指导各地各成员单位防范化解重大自然灾害风险。
5.做好灾害预警提示。加强与气象部门协调联动,做好突发气象灾害应对,在短临监测预警信息形成后,进行实时会商,指导各地各成员单位针对性采取防灾减灾措施。
6.强化风险隐患排查。加强与水利、资规等部门协作,强化防汛、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等风险排查,掌握重要隐患底数;对可能引起重大险情的隐患现场及时开展查勘工作,提前落实有关应急处置预案,做好风险防控和抢险准备等工作。
三、落实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准备
7.加强救援队伍建设。督促指导各地建立防汛、地震地灾、森林防灭火等自然灾害类专业救援队伍。积极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实战演练,不断增强抢险队伍的应急能力和实战水平。推动溧阳、金坛和武进森林防灭火专业队伍建设。
8.完善应急物资体系。研究救灾物资需求,制定《2022年度应急物资装备储备计划(生活保障类)》;出台《常州市应急物资规划(2021~2030)》,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和管理机制,构建政府、企业、社会、使用单位相衔接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
9.做好灾害信息员管理。汛前,完成各级灾害信息员队伍更新注册工作。以灾情统计报送、北斗装备使用、灾害救助政策等为主要内容,开展灾害信息员培训,指导各地开展分级分层培训。
四、做好突发自然灾害防范应对
10.突出关键时期防范。在梅雨期、台风期、高森林火险期等特殊时期专题部署防范应对工作,配备专业人员值班值守,进一步完善与各类专业抢险力量的协调联动,协调各队伍落实备勤,做好物资前置和队伍前置,加强对各级各部门防范应对工作的督促指导。
11.高效处置突发事件。根据相应预案,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有力有序开展应急抢险救援,科学规范处置各类突发事件。严格落实信息报告制度,全面、及时、准确上报突发事件信息。
12.强化自然灾害救助。建立健全灾情通报和会商机制,规范灾情收集、核实、上报、发布等工作流程;及时下拨救灾资金和物资,认真做好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应急生活救助、死亡人员家属抚慰、灾区恢复重建等灾害救助工作。
五、提升基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13.强化科普宣传教育。组织开展好全国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宣传工作,通过“五进”活动推进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宣讲培训,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风险防范意识,切实增强大家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技能。
14.推进示范社区创建。严格按照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标准,做好业务指导、材料评审、考核推荐等工作,确保创建质量。对已创建社区开展回头看,组织抽查评估,对不符合要求的已命名社区,做好督促整改工作。
15.试点建设安全小区。开展广泛调研,组织专家团队,研究出台《城区安全小区建设指南》,在老旧小区、安置小区、城中村推进安全小区建设试点,并督促指导各地区按要求开展相关工作,积极为广大居民营造安全居住环境。
2022年应急指挥中心工作要点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相关工作会议精神以及我市安全发展推进会的部署要求,紧扣我市“532”发展战略规划和公共安全体系建设要求,坚持平战结合,充分发挥好应急指挥中心“权威信息枢纽、指挥处置枢纽”作用,推进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协调指挥核心能力、信息获取基础能力、支持服务保障能力。
(一)打造快速准确权威信息枢纽
制定应急值守、信息报送工作规范,建立完善职责明确、反应灵敏、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工作机制。严格落实重大节日重要时段“三三制”值守制度,按照“快、准、全”的要求,大力提升信息获取和报送能力。各级指挥中心横向上要加强与当地政府值班室的沟通协调,与公安、卫健、消防、地震、气象等部门建立信息互通共享机制;纵向上要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建强各级事故灾害信息员队伍,发挥应急管理系统信息报告主渠道作用,切实压实各级应急管理机构信息报送责任。要充分发挥各级安委办、减灾办、森防办等专项议事协调机构办公室的平台作用,健全与各相关部门和各专项应急指挥机构会商通报机制,做好信息汇总和研判分析,提高信息报告的主动性、及时性和准确性。加强舆情监测,注重从互联网、新媒体获取突发事件热点敏感性信息。严格执行《常州市应急管理系统突发事件报告要求》,始终将时效性作为信息报告的生命线,强化首报意识,做到应报尽报,边核边报,及时续报。切实增强信息报送的敏锐性,对于重特大事故灾害、危险物品火灾、爆炸、严重泄漏事故及敏感事故灾害信息,立即电话快报市局应急指挥中心。
(二)健全完善应急指挥协调机制
加强资源整合和力量协调,强化与公安、住建、交通运输、水利、自规等部门和单位的沟通联系,进一步明确并细化各级各部门在应对各类灾害中的工作责任,建立健全应急救援责任体系。进一步密切驻常部队、武警、消防救援、社会救援力量、重点行业专家等抢险救援力量间的协调联动,提升联合协同应对事故灾害能力水平。加强应急指挥演练统筹,分层级、分类别开展应急指挥演练,要通过常态化组织演练,检验指挥协调机制等各项应急准备工作的不足,熟悉指挥流程、磨合机制、检验预案、锻炼救援队伍,不断提升应对处置能力。严格落实“属地为主”“属地为先”“上级指导”“条块协同”的应急处置规律,建立科学有效的协调联动机制,及时、高效地调度相关应急资源,确保应对处置工作有力、有序、有效。
(三)建设规范高效应急指挥平台
要围绕实战、实用、实效,优化提升应急指挥平台功能,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和指挥协同,提高城市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和事故灾害应急处置指挥辅助决策能力。硬件上推动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标准化、规范化,分级建设部署移动应急指挥平台,强化功能区单兵、布控球、无人机、“应急宝”装备配备;软件上要推动指挥网、政务网、便捷移动指挥网、卫星通信网“四网联动”,以融合通信系统“双备份”和视频会议系统“双联通”优化现场应急通信通道。完善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加强城市生命线和重大风险隐患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加大数据融通共享力度,形成智能高效的辅助决策、指挥调度和应急指挥“一张图”。
(四)强化应急平台技术保障能力
贯彻《全省应急指挥中心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基本要求(试行)》,按照“全省统一、互联互通”的建设要求,充分整合利用现有资源,加快推进应急平台互联互通,形成以市局指挥中心为枢纽、上联省厅、下通辖市(区)局、横向连接市相关部门的指挥平台体系。运用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建立应急指挥通信保障分队,负责指挥中心、移动指挥车专业技术支持,实现指挥中心7í24小时不间断保障,移动指挥车全程随行保障。组织分队参加应急指挥设备联调联试和应急救援演练,在反复实践中提升平台装备技术保障能力。
(五)锻造专业务实应急指挥队伍。
树立从单一部门向综合部门转变的观念,开阔眼界视野、更新工作理念。常抓不懈应急指挥人才队伍建设,制定针对性强、专业性强的培训计划,开展应急指挥能力提升专项培训班,重点提升信息研判能力、参谋咨询能力、会商联动能力、调度指挥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助推工作职能从值班值守、信息报送向灾情研判、会商联动、资源调度、应急指挥等方向拓展。
(六)扎实推进12350、12345举报信访工作。
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在“常州应急”微信公众号里开设安全生产有奖举报链接等途径提高“12350”公众知晓率。研究制定12350安全生产有奖举报办事指南、办理制度、工单标准化受理清单,加强受理、派单工作人员业务学习、培训,提升工作人员专业化、高效化水平。制定12350工单办理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会商并对工单处理情况进行考核通报。
2022年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工作要点
围绕“以统筹发展和安全为保障,打造祥和美好、安全稳定的现代化常州”目标,以市“532”发展战略提出的应急救援体系建设项目为契机,深入推进应急预案和应急力量两个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力量协同、区域合作、队伍调动(用)等工作机制,切实抓好各项应急准备和自身能力建设,有力有序有效应对各类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
一、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1.推动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巩固深化全市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突出市、区两级部门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备案管理,推动县级层面修编完成各类专项应急预案。开展基层应急预案质量提升行动,借鉴南通“1+13+X+Y”的做法,大力推进基层预案体系建设,把应急处置向前延伸,年底前全市镇(街道)、村(社区)等基层单位应急预案实现应编尽编。
2.推动应急演练常态化。加强应急演练工作统筹,分层级、分类别编制年度应急演练工作计划,指导督促各地各部门做好新修编预案的应急演练,推动《常州市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管理办法》(试行)落实落细。结合实际开展专题研讨、桌面推演、实战演练等,积极探索高效应急演练方式方法;试点推行“双盲”演练,通过不设脚本、不划范围、不打招呼的方式,提升演练实战效果。进一步规范应急演练评估工作,坚持演练与评估同部署、同实施,推动预案动态更新完善。加强对企业预案编制和演练的执法检查,加大依法处罚力度,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3.推动应急预案数字化。结合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和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推进应急预案数字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市、辖市(区)系统对接,逐步完善应急预案、队伍、物资、专家、装备等应急资源数据库,提升应急指挥效能。结合我市事故灾害风险特点,选取危化品事故应急预案等重点领域为先行示范,通过智能化、实时化、可视化的方式实施预案管理,实现突发事件现场处置的快速分析、优化评估和辅助决策,探索具有常州特色的数字化预案新模式。
二、加强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建设
4.加强专业应急力量建设。突出规划引领,统筹推进市级27类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实现重点行业领域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全覆盖,推动《常州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管理办法》落到实处。按照市级自然灾害、安全生产领域应急救援专业骨干队伍建设规划(2021—2023)标准和要求,提升市级危化品事故应急队、森林火灾扑救应急队、地震和地质灾害(非煤矿山事故)应急队和抗洪抢险应急队等救援能力,打造应急救援的“拳头”力量。
5.加强社会应急力量培育。出台指导社会应急力量健康有序发展意见及相关激励制度,举办1-2期社会应急力量骨干培训班,提升队伍专业救援能力。根据国家、省的部署安排,组织开展社会应急力量参加重特大灾害事故现场协调机制建设试点,规范社会应急力量有序参与应急救援行动。
6.强化基层应急救援能力。指导督促辖市(区)“4+X”专业应急救援力量整合和建设,推动镇(街道)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按标准建成率达100%,并向村(社区)延伸,形成基层多层次应急救援力量体系,提升基层应急处置能力。
三、加强应急联动协同机制建设
7.建立完善力量协同机制。坚持实战引领,依托消防救援培训基地和安能培训基地,组织队伍开展日常练兵、比武竞赛、拉动演练、救援案例剖析等活动。建立健全联演联训机制,加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与消防救援队伍、水、电、气、医疗急救、气象等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之间、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与社会应急救援队伍的协同配合能力,促进应急力量优势互补、同向发力。
8.建立完善应急联动机制。加强应急预案、应急资源、应急力量、应急动员等各方面协同作战,有效应对灾害耦合叠加和超限扩散的复杂局面。加强区域应急联动,建立跨市、跨省应急合作机制,特别是较大以上事故跨区增援机制,推动实现应急响应一体化,有效提升区域内协同应对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的能力。
9.建立完善队伍调动(用)和指挥机制。优化应急救援队伍调用、动用程序,提高应急救援的效率。加强重大事故灾害现场指挥协调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现场救援协调联动机制。
四、深化应急管理区域合作
10.加强区域协同合作。积极配合苏州市应急管理局创建长三角应急管理城市联盟,按照任务分工抓好年度工作落实。巩固深化溧阳市与宣州、广德、郎溪等地应急救援一体化合作成果,推动辖市(区)与其他设区市的相邻地区开展应急管理区域合作,提升区域应对突发事件的合力。
11.推进市内应急协同。围绕省落实长三角应急管理专题合作年度工作任务,做好任务分解落实。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召开应急协同专题联席会议,及时开展总结,分析存在问题,研究对策措施,抓好任务推进。
五、着力提升业务能力
12.开展业务培训学习。加强业务学习和调研,强化应急救援案例复盘和实践总结,召开条线工作会议,总结工作、明确思路,布置2022年主要任务。组织条线工作人员参加省厅举办的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业务培训班,提升业务能力。组织召开业务负责人座谈会,总结分析得失,统筹安排下一年度工作。
2022年非煤矿山、冶金等工贸行业安全生产工作要点
2022年全市非煤矿山、冶金等工贸行业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总体要求是: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安全生产工作部署,深入开展“基础工作提升年”“精准执法年”活动,以推动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为核心,以强化各级监管责任落实为保障,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精准施策、对症下药,扎实推进非煤矿山、冶金等工贸行业夯基固本,严防发生较大以上事故,确保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高质量“双下降”,推动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一、强化非煤矿山监管,提升行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一)全面深入开展安全专项整治。紧扣《非煤矿山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以“三年大灶”圆满收官、整治出成效为总目标,以贯彻执行“一法一规程”为主线,严厉打击10项重点违法违规行为,深入分析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共性问题和突出隐患,深挖背后的深层次矛盾和原因,建立健全相对应的管控制度,全面完成“三年大灶”2022年度各项目标任务。
(二)大力推进非煤矿山固本强基。推进各企业根据新标准科学创建和规范运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各有关地区分别确定1家有条件的企业加强5G技术应用、推进智慧矿山建设。坚持建用并重,严查建而不用、建用“两张皮”,全面运行非煤矿山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联合公安、自然资源和规划等部门,继续强化爆破炸药专项治理,持续控制非煤矿山总量。
(三)着力提高非煤矿山监管质量。全面落实分级分类监管、联系或驻矿盯守制度,切实消除监管盲区,各有关地区非煤矿山企业执法检查覆盖率100%,铁腕治理、立案调查、挂牌督办重大事故隐患,全面消除重大事故隐患。学习调研省内外典型企业,严控重大安全风险,强化边坡专项治理,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继续保持全市非煤矿山领域生产安全事故“零死亡”。
二、巩固提升整治成效,严控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风险
(一)持续推进危化品使用专项治理。重点排查涉及重大危险源、重点监管危化品使用企业,精准掌握工贸企业使用危化品情况。严格执行《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市冶金等工贸企业危险化学品储存、使用的通知》,督促企业科学建设危化品安全储存设施,深化储存、使用、管理等环节专项治理。聚焦涉氨制冷、使用易燃易爆或有毒有害危化品等企业,严罚重处相关违法违规行为。
(二)精准开展粉尘涉爆企业专项治理。全面完成粉尘涉爆三年专项整治重点任务,6月底前三年专项执法检查覆盖率100%,彻底消除重大事故隐患。开展专项整治“回头看”,对单班作业涉粉人数30人以上企业及单班作业10人以上金属粉尘企业,9月底前执法检查覆盖率100%。统筹推进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建设,6月底前试点企业全部接入市系统,下半年覆盖当班作业30人以上粉尘涉爆企业。大幅压降单班作业涉粉人数30人以上的生产区域,聚力达到减人降尘、防范事故的目标。
(三)突出抓好金属冶炼和铝加工(深井铸造)企业重点防控措施落实。督促指导使用中频炉、燃气炉等熔炼设备的重点铸造企业,落实高温熔融金属、防爆区域等安全防控措施。抓好铝加工(深井铸造)安全监管,推动企业全面实现监测报警联锁改造并保证安全设备设施有效使用。聚焦铝加工(深井铸造)企业7项执法检查重点事项和冶金、有色、机械等行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对重点企业开展全覆盖检查,确保消除重大事故隐患。
(四)深入开展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全面落实《常州市安委办关于进一步加强有限空间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通知》,推动企业落实有限空间现场设置规范化、作业审批表单化、过程管控节点化要求,加强“四类人员”教育培训,提升预案编制和演练质量。对易发生事故的有限空间作业企业进行再摸底、再排查,开展针对性执法检查,重点是酱腌蔬菜加工,皮革、毛皮鞣制加工,羽毛(绒)加工,纸浆制造、造纸、印染等行业企业。
(五)加强钢铁及相关行业提升改造。鼓励支持钢铁企业实施安全生产托管,改造升级重点环节、重点部位,完善管理制度、作业规程,落实高温熔融金属、冶金煤气等安全防控措施。溧阳市、溧阳高新区应急管理部门要严格把控溧阳宝润钢铁有限公司金属冶炼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质量,加强原申特钢铁拆旧建新全过程安全监管。深化执法检查,各有关地区执法检查钢铁企业不少于2批次,确保消除重大事故隐患。
三、注重防控体系融合,深入开展风险管控后半章
(一)凝聚合力完成风险报告。按照省政府140号令要求,督促全市工业企业在3月底前对安全风险进行全面充分辨识,引导企业通过市局风险管控模块将较大以上风险上传至省风险报告系统,完成风险报告。加大“常安码”推广力度,督促企业运用市局风险管控模块形成四类风险告知卡并张贴到具体岗位,引导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定期对管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扫码自查,6月底前全市所有工业企业实现“常安码”扫码自查、常态运行。
(二)持续提升风险报告质量。开展风险报告质量线上线下巡查抽查,特别是高危行业重点领域、零风险报告、报告内容与所属行业明显不符的企业,对不符合要求企业一律从严处理。紧跟省风险目录调整情况,持续完善“风险管控辞典”,深入开展风险报告专项培训,推动企业对照较大以上风险目录与“风险管控辞典”开展风险辨识管控。
(三)落实已销号企业再核查。对2021年销号的企业开展全覆盖再核查、再确认,确保准确销号,消除监管盲区。定期与市场监管、统计等部门比对企业底数,督促新注册企业及时完成风险报告、已关闭注销企业及时完成系统销号,确保全市工业企业底数清、情况明,动态实现风险报告上报率100%。
(四)开展风险报告专项执法。将风险报告重点执法事项作为日常执法检查必查项,常态化开展专项执法。对未按期完成风险报告、重点行业领域零风险报告、未常态化运行“常安码”企业开展全覆盖执法检查,对中介机构参与的风险报告服务项目按不低于20%的比例进行抽查,严厉打击中介机构“大包大揽、代包代办”等违法违规行为,保持执法高压态势。
(五)加大报告数据研判运用。充分利用“常安码”中工业企业风险信息,根据企业风险代码,对存在较大以上风险企业实施标签化管理,形成常州市工业企业风险数据库。围绕风险数据库信息、企业风险指数、可视化管理等要求,全面梳理、评估重点行业领域企业总体风险情况,更好服务分级分类精准监管。
四、推进高质量监管指导,大力促进企业主体责任落实
(一)精准执法+优质服务。严格执行《关于推进安全生产分类分级执法的通知》,对A类重点企业开展全覆盖执法检查;市本级对30%执法计划内企业开展部门联合检查,铁腕查处企业违法违规行为。加强春节、冬奥会、党的二十大等重点时段的执法检查和督查督导,督促企业落实好安全防控措施。对安全基础薄弱、安全风险较高、易引发群死群伤事故的企业开展“送服务进企业”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好安全生产领域的突出问题。
(二)紧扣重点提升监管质效。以喷涂作业指导手册为抓手,扎实开展铸造行业、喷涂作业企业专项治理。严格执行《关于进一步规范工贸行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检查及整改工作的指导意见》,全力整治消除重大事故隐患。各地区围绕高危行业、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等分别编制1册安全生产基础工作指导手册,有效指导不同类型、不同规模(规上、规下)企业对标自查自改、提升管理水平。全面推进“危污乱散低”出清提升,聚焦“危”类生产安全领域企业排查标准,对难以定性的“危”类企业组织专家核准、报送,并报属地牵头单位集中处理。
(三)推动企业标准化定级。修订《常州市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定级办法》,优化市标准化信息系统,启动三级标准化评审。全市重点行业领域企业、非重点领域规上企业100%开展三级以上标准化创建,30%重点行业领域企业、7%非重点领域规上企业申报三级以上标准化定级,武进区、新北区、常州经开区各新增培育2家一级标准化企业。严格标准化运行质量审计,各地区开展专项审计不少于1批次、20家,发布专题通报不少于1批次。
(四)开展标杆企业引领创建。深度融合江苏省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重点事项、标准化定级建设和常州市安全监管要求,逐步实现安全生产管理可视化、双控机制运行常态化、设施设备本质安全化、作业环境器具定置化。强化标杆企业创建,全年创成标杆企业目标任务如下:溧阳市不少于5家(金属冶炼至少1家)、金坛区不少于5家(金属冶炼至少1家)、武进区不少于14家(钢铁、金属冶炼、粉尘涉爆至少各1家)、新北区不少于13家(金属冶炼、粉尘涉爆至少各1家)、天宁区不少于4家、钟楼区不少于3家、常州经开区不少于6家(钢铁、金属冶炼、粉尘涉爆至少各1家)。
(五)全面实施基层网格化监管。严格执行《关于加强乡镇(街道)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坚持属地统筹、试点先行,1季度在16个乡镇(街道)开展网格化试点,武进区、新北区、常州经开区各3个,溧阳市、金坛区、天宁区各2个,钟楼区1个,分片区开展网格员专项培训,提升网格员综合履职能力。6月底前,各试点乡镇(街道)要常态化开展网格化监管。9月底前,各辖市(区)要完成50%以上乡镇(街道)扩面工作。12月底前,初步建成运行有效、覆盖所有乡镇(街道)、村(社区)和生产经营单位的基层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体系。
五、夯实安全生产基础,筑牢全方位安全生产防线
(一)持续强化中介机构监管执法。全面抓好《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技术服务基本规范》常州市地方标准的立项、编制、发布和实施,高质量运行“成长值”管理制度,推动已建档机构整治提升一批、有序退出一批。巩固提升专项整治成效,严查严管资质出租假借、报告弄虚作假等违法违规行为。各地区要将中介机构及其服务项目列入年度执法计划,有效考评、扣分中介机构数及项目数同比提升10%以上,发布专题通报不少于2批次。
(二)持续强化培训机构监管执法。强化培训教学质量过程管控,优化完善培训考核系统中教学管理、师资管理等模块。紧盯高危行业、重点领域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以教学课程设置和授课师资安排等为重点,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对未按大纲教学、培训学时不足、档案管理不规范等违法违规行为,从严予以处罚并暂停其相应培训业务,督促培训机构切实提升培训质量。各地区依托省执法系统每月有效检查、考评相关培训机构不少于2家次。
(三)持续开展重点领域专项培训。按照全市“532”发展战略重点项目和全民安全教育培训专项规划相关要求,依托“常州应急”APP实施企业职工“510”培训工程。针对重点领域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班组长和重点岗位人员,通过严格课程筛选、邀请经验丰富的监管执法人员授课、标杆企业负责人辅导、优秀典型现场教学等方式,开展高质量培训,实现全年3万人次培训目标。同步紧扣法律法规等最新要求,修编培训考试题库,提高安全生产知识技能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
(四)持续推进各类专项整治行动。扎实推进打击假冒政府网站制售假冒安全生产证书专项行动和安全生产培训“走过场”专项整治,组织培训机构、考试机构和企业开展自查自改,定期通报各地区情况。将“三项岗位人员”持证上岗情况和企业教育培训情况纳入日常执法检查必查项,严厉打击伪造、变造、买卖假冒安全生产证书行为,严肃查处企业培训制度不落实等突出问题。
(五)持续规范专家使用与管理。优化常州市安全生产专家管理信息系统,按照《关于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专家日常使用的通知》,严格执行专家使用范围、申请、补录和考评等方面要求,常规执法检查和服务指导等业务工作原则上不得聘请专家。从严规范专家行为,凡是1次考评“不合格”的专家,坚决取消资格、予以清退。指导督促各辖市(区)依托市局系统,严格专家选聘、使用、奖惩和退出机制,全面推进专家规范化管理。
(六)持续做好各项支撑保障工作。建立市、区、镇三级动态协调议事制度,快速协商解决重点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切实保障工作质效。围绕重点抓宣传,各地区结合实际总结提炼典型案例、经验做法,全年报送专题报道不少于2篇,在全市乃至全省范围内宣传推广。开展以老带新、以上促下“传帮带”活动,健全AB角工作制度,鼓励支持各级监管人员考取注册安全工程师,不断提升监管队伍能力素质。
2022年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要点
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引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紧扣省厅危化品安全监管重点工作,全面推进危化品安全专项整治和“一防三提升”工作目标落实落地;强化风险管控、科技支撑、基层基础“三项能力”建设,推进安全标准化、信息化、自动化和人才队伍专业化“四化”融合,实现重大危险源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率100%、“五位一体”信息化系统投用率100%、企业人员安全资质达标率100%,确保全市危化品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杜绝亡人和较大影响的事故,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建设“强富美高”新常州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一、提升区域安全风险管控水平
按照我市化工园(集中)区安全风险等级实施精准监管,督促检查化工园(集中)区落实安全风险管控“一园一策”和安全风险等级评估整改建议,加快推进园区封闭化、危化品停车场、特勤消防站等重点工程建成投用,提升园区安全风险管控能力。持续推进化工园(集中)区智慧管理平台建设,完善重大危险源企业实时监测、视频监控、人员定位、智能巡检、特殊作业等数据信息,实现安全监管数字化、智能化,做到精准预警风险,系统管控风险。推动金坛新材料科技产业园提档升级为化工园区,新北滨江经济开发区新材料产业园建成安全风险D类园区,积极推动企业搬迁入园。
二、深入推进危化品专项治理
紧扣《关于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方案》和《常州市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工作方案》落实过程中发现的突出矛盾、典型事故暴露出的重大风险隐患,按照《常州市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集中治理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牵头调动各方力量,重点排查两个方面突出问题和四个环节的重大安全风险,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集中治理。继续做好危化品使用专项治理工作,对重点单位、重点企业和重要场所、重要环节安全风险隐患进行深入细致的排查治理,建立问题隐患清单,逐条逐项整改闭环,确保专项治理行动取得实效,出台《危险化学品柜式储存设备安全规范》,依托专业机构编制危化品使用综合分析报告,及时总结专项治理行动中先进典型、经验做法、制度措施,大力推广宣传,形成一批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成果。
三、增强安全信息化建用质效
增强安全信息化建用质效。完成全市化工医药企业信息化平台验收,稳步推进“五位一体”信息化平台数据接入,强化危化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分级巡查抽查、预警信息处置、数据质量等5项重点内容的监控和督促,不断提高重大危险源企业在线率、承诺公告率、数据质量,重点推动特殊作业、智能巡检、教育培训、变更管理等功能应用,以新北区为试点承办省互联网+危化品信息化建设质量评估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全市推广。落实完善紧急对讲功能,归集企业生产全流程数据,线上分析研判企业安全风险管理水平,线上向企业推送安全风险报告,对企业实施分级分类精准监管,并通过信息系统培训提升企业信息化应用能力。
四、突出高危工艺安全风险管控
强化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结果运用,督促企业根据反应危险度等级和评估建议设置相应的安全设施,补充完善安全管控措施、修订操作规程,深化机械化换人和自动化减人措施。根据《常州市重点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专项复核工作方案》总体安排,聘请高水准安全生产“国家队”作为第三方,全面复核企业自动化系统运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主体责任落实等5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形成符合企业安全生产实际的“一企一策”指导手册,分析共性问题,解决突出问题,形成我市重点化工企业监管意见书,认真贯彻《江苏省重点化工企业全流程自动化控制改造验收规范(试行)》文件要求,开展“回头看”工作,推广微通道、微反应器等新工艺、新技术应用。
五、强化危险化学品应急管理
强化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建设,推动企业健全应急救援队伍,建立、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库,推广实施“应急交底箱”。督促企业根据自身危险化学品风险特性,参照《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20),完善综合预案和专项预案,市局联合大型化工企业组织开展1次综合应急救援演练。全面摸清全市化工(医药)企业应急物资储备和需求情况,梳理应急救援物资储备中的短板,针对全市危化品分布特点,针对性制定应急物资清单,围绕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督导企业建立事故案例库特别是收集同类企业的典型事故案例,为应急救援时迅速制定辅助决策方案提供案例支持。
六、切实提升从业人员专业技能
按照《化工安全技能实训基地建设指南(试行)》,推进实训基地完善设备设施配备,结合“五位一体”信息化平台,推进网络培训空间建设,因企设库,因岗施教,切实提高从业人员专业培训的针对性。按照《危险化学品企业重点人员安全资质达标导则》,督促企业开展在岗员工安全技能培训提升行动,突出关键岗位和高风险岗位操作人员的实操训练,淘汰不合格岗位操作人员,提高岗位操作人员安全资质达标率,按照《工伤预防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实施方案》文件要求,针对危化品企业“三类人员”开展培训,年底前100%完成重大危险源包保责任人培训工作。加强在岗人员业务能力培训,每月邀请高水平专家对监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升监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七、扎实开展重点县专家指导服务
狠抓重点县“一县一策”集中攻坚,督促2个重点县企业对照《重点县危化品企业安全风险隐患排查表》全面开展自查自改,建立问题隐患和整改措施清单,督促重点县组织本地专家队伍对企业自查情况进行复查,进行工作质量自评,摸清辖区内危化品的品种、储量、分布和各类风险底数,强化监管体制和监管力量建设,创新安全风险管控“五共”机制,以安全责任共担、安全技术共享、安全风险共防、安全资源共用、安全人才共建,提升区域安全风险管控能力,构建安全风险预防控制和应急救援体系。
八、深入推进企业精细化管理
严格落实工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报告规定,以安全标准化为载体,推动企业“双预防”机制建设。继续开展重大危险源企业、大型油气储存基地督导检查,推动企业开展设备设施完整性风险评估,督促试生产企业落实“三查四定”规定,严格执行开车程序。牵头组织常州市涂料协会和中海油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结合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和监管要求,6月前编制符合企业实际的《涂料行业主要安全风险管控措施检查指南》,12月前指导全市70余家涂料企业对表开展交叉互查,加强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隐患整改闭环,逐步形成涂料行业安全管理标准。
九、推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
严格企业主要负责人资质和能力考核,切实落实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在全市推广学习安全生产管理先进典型单位先进经验做法,以“盛瑞工作法”联盟企业为主力军,每2周组织一次专题讨论会,每2月选取一家企业开放工厂/场所,组织同类企业查找实际运营和先进企业之间的差距,收集整理各企业的安全生产经验做法,制定化工(医药)企业工作法地方标准,全市创建20家(新北区至少10家,其余各区至少2家)标杆示范企业,推动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企业全体员工。
十、强化烟花爆竹源头管控和易制毒化学品监管
结合“保障安全、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总量压缩、适度竞争”的原则,合理调整烟花爆竹批发企业规划,科学规划布点。持续保持“打非”高压态势,开展烟花爆竹经营联合专项执法检查,1月底前完成辖区内20%烟花爆竹零售店及11家烟花爆竹批发企业检查,重点检查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情况、基础设施达标情况、经营安全专项治理情况,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等,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旺季打非治违工作。深入推进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企业规范化管理建设,推动企业强化经营流向管控,防止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流入非法渠道。
十一、优化“一件事”审批服务
以“我要批发经营危险化学品(不储存)套餐办”为抓手,打通部门之间的审批壁垒,强化各业务部门间数据共享能力和办事流程协同,绘制“一件事套餐办”审批流程,梳理确定“我要批发经营危险化学品(不储存)”申请材料清单,依托常州市安全生产行政审批“一网通办”、常州市政务服务“一张网”、市大数据中心“电子证照库”等相关平台,明确材料和数据交换规则,整合优化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程,推行办事人员申请材料统一线上提交、申请信息归集共享、不同事项联动办理、办理结果实时反馈的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一件事套餐办”模式,改变原来机构部门之间单独办理模式,真正做到“一件事”线上“一次办成”,推广特种作业电子证照。
十二、开发审批服务“红黄蓝”审批提示
为进一步提升行政审批效能,在全面压缩行政审批时限的基础上,在审批端和用户端同时建设“红黄蓝”办件时限预警提示,通过可视化动态分析以及预警信号提示(即办理时限还剩70%,蓝色提醒;办理时限还剩40%,黄色提醒;办理时限还剩20%,红色提醒)。办事人员线上提交申报材料后,附有“审批进度提示”和“红黄蓝审批时限预警”的反馈信息即可呈现。在一次性公开告知申请事项的办理条件、标准、技术要求和申请材料基础上,窗口将进一步深化“告知承诺制”的灵活运用,在承诺办结时限内完成相关行政审批事项办理。
2022年安全生产执法工作要点
2022年我市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以全面落实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要求和强化“精准执法+优质服务”为主线,持续加大执法力度,推动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服务“三年大灶”收官和我市“532”战略。加大普法宣传力度,推动安全生产执法工作提质增效。加强执法练兵和执法监督,提升执法效能,全力打造应急执法铁军。
一、推进综合执法改革
按照省两办《关于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出台我市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实施意见,组建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实施分类分级执法,推进执法重心下移,统筹区镇两级执法资源,在镇(街道、开发区)实行派驻执法模式,逐步解决基层执法力量薄弱,专业能力不足,执法质量不高、执法不精准等问题。
二、加强普法宣传
1.进一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监管谁普法”“谁许可谁普法”责任制,强化生产经营单位尊法、学法、用法、守法意识。形成并巩固依法生产、依法经营理念。
2.开展法治动漫、法治微视频的制作与推荐报审活动。力争在质量和数量上都上新的台阶。通过电视、报纸、新媒体等各种渠道,宣传、播放法治动漫、法治微视频,向广大人民群众普及安全生产知识,提高民众安全生产意识。
3.开展“以案释法”“典型案例曝光”活动,用身边的案例教育身边的人,切实做到处理一家,警示一片。强化典型案例系统报送,确保报送率100%,典型率力争100%,以点带面促进案件办理各个流程合法合规,自由裁量适当合理。
4.组织开展“宪法宣传周”“宪法日”“安全生产法”宣传周各项活动。
5.继续发挥好安全文化教育体验馆普法阵地的作用,适时动态调整场馆有关法律法规、标准以及安全生产相关知识宣传资料。创新宣传方式,以更直观、更有效的方式发挥好普法宣传效果。
三、开展执法检查与处罚
1.统筹编制年度执法计划。按照《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职责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的规定》以及《安全生产年度监督检查计划编制办法》的要求,做好年度执法计划的制定,市区两级实现对重点企业年度执法检查全覆盖,执法精准性不断提高,避免重复执法、多头执法。
2.开展精准执法检查。按照工贸、危化等行业监管和专项治理的要求,在省执法系统重点执法对象库和重点执法清单基础上,分门别类,突出“两重点一重大”、烟花爆竹批发、非煤矿山、金属冶炼、粉尘涉爆、有限空间等重点领域、重点生产经营单位、重点工艺等全面深入开展精准执法检查。按照有关要求,及时、准确将有关检查数据录入到省执法系统和市综合信息平台。加大现场类执法力度,深挖问题根源,年度现场类执法比例不低于70%。
3.优化执法模式。推行地区之间开展交叉执法,化解执法阻力。推广武进、溧阳派驻执法模式,缓解执法人手不足、执法成效不明显矛盾。在重点行业领域继续推行“三位一体”执法模式,统一执法制式服装、统一执法规范用语、统一执法检查标准、统一执法办案流程。横向联合市场监管、生态环境、消防救援等部门,加大跨部门联合检查力度,并形成常态化的执法检查机制。市局年度跨部门检查比例不低于计划检查生产经营单位总数的30%,辖市、区局根据实际情况参照执行。
4.加大执法力度。牢固树立没有执法就没有安全,执法也是服务的理念,增强对行政执法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持续绷紧抓好执法工作这根弦,始终保持安全生产执法高压态势。融合推进专项整治、日常监管和行政执法工作,紧盯重大事故隐患、非法违法行为。扩大检查覆盖面,深度查找问题。从严、全面、精准执法,对责任单位、责任人员依法实施“一案多罚”,持续增加生产经营单位违法成本。加大对事故单位的惩处力度,在自由裁量的幅度范围内实施上限处罚。对纳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管理的,推动多部门联合,进行征信打击。
四、提升执法效能
1.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完成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伍组建,推动内设机构借用人员全部回归综合执法队伍,统一穿着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制式服装,并按规定配备制式执法车辆、执法装备。统筹区镇(街道)执法资源,推动执法重心下移,实施派驻执法模式。按照省应急管理厅的综合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标准,建成1-2个标准化示范点。
2.加强法律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与培训。采用以自学为主,兼采外出培训、邀请专家授课、开展执法学习交流等多种手段,不断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业务水平,提升熟练运用专业知识处理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的能力。
3.加强执法信息化支撑。综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持续提升行政执法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依托省执法系统、市综合信息平台及“互联网+监管”等系统平台,推行远程执法、预警防控及运用大数据进行技术分析研判,提高执法效能。
4.组织开展全市执法大练兵活动,积极参与省厅组织的行政执法技能竞赛,努力提升行政执法规范性、专业性、精准性,提高执法成效,树立执法队伍良好形象。
5.强化优质服务。加大宣传力度,在行政执法检查、行政许可过程中,对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知晓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宣贯,强化生产经营单位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进一步推动主体责任落实。强化行政指导,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构建服务型政府,结合日常检查,了解生产经营单位的需求和安全生产基本状况,指导和帮助生产经营单位解决安全生产领域迫切的问题。
五、开展执法监督
1.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在2021年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三项工作:第一,“现场检查”“重大隐患排查”“关键文书送达”环节的视频记录。第二,逐步提升尤其是部分辖市、区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的效果。第三,推动免罚清单落地生效,并加强清单运用的法制监督,确保清单运行既服务于营商环境优化,又防止权力空间寻租。
2.开展过程监督与案卷评查。法制部门适度参与行政执法过程,对执法现场中的合法性进行监督。继续开展行政执法案卷的法制审核把关,完成省执法系统相关审批流程,并按照执法“三项制度”的要求出具相关意见。分层级组织开展本地区、全市执法案卷评查,采用法制人员审查,执法人员互查互评,地区之间互查互评,深挖案卷问题,提升案卷质量。开展网上案卷巡查,利用省执法系统对全市所有的行政执法案件定期开展巡查,重点检查自由裁量、执法程序、调查取证、结案归档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全市通报。
3.做好“两法衔接”+“行政执法与公益诉讼衔接”。对执法过程中涉嫌刑事犯罪的,坚决按照省、市有关要求做好案件移送,做到应送尽送,严防以罚代刑现象发生。对公安、检察院退回案件,继续做好后续的行政处罚工作。对于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造成事故隐患或者导致事故,致使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支持检察机关对负有责任的生产经营单位探索通过民事公益诉讼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公益保护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2022年宣传工作要点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大灶”的深化提升之年。常州市应急管理新闻宣传工作的总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统筹发展和安全示范区建设为重点,精心组织好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危污乱散低等重点选题的新闻宣传,为实现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推动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和浓厚舆论氛围。
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
1.强化理论武装。组织各地、各部门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安全生产专题学习交流会,增强各级领导干部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持续开展辖市(区)党政主要领导以及开发区、高新区和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四个一”说安全活动。
2.抓好学习培训。用好《生命重于泰山》电视专题片,部署安全生产培训机构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纳入高危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内容。
3.开展专题宣讲。继续组织开展“百团进百万企业千万员工”学习宣讲活动;用好“学重要论述,促安全发展”网络学习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统筹推进模式,推动基层一线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精心组织重点工作新闻报道
1.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大灶”制度性成果的系列宣传。持续关注“危污乱散低”出清提升行动、城镇燃气、农村老旧危房、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典型经验和先进做法,总结提炼具有典型性、示范性的“常州做法”。
2.开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示范区”建设系列宣传。加大对常州市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宣传力度,重点跟进安全风险防控、隐患排查治理、城市安全强基等方面和建设住宅小区电动车充电设施、出租房屋居住安全管理、养老机构消防安全标准化建设、城市智慧脑建设等26个重点项目,及时报道宣传工作举措、建设成果,分析存在问题,为推进示范区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3.组织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集中治理系列宣传。重点围绕强化统筹协调和监管责任落实、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健全重大风险防范化解机制、提升专业人员能力素质、提升数字化智能化管控水平等方面总结经验做法,加强宣传推广,发挥典型带动作用。同时,加大对治理走形式、责任措施不落实、违法违规生产经营等突出问题的公开曝光,加强警示宣传教育。
三、持续开展常州特色亮点工作的宣传报道
1.持续推广盛瑞工作法,挖掘发现更多常州经验,带动更多化工企业采用先进的安全管理模式,提高生产安全度。
2.跟踪报道安全生产网格化建设进展情况,以“网格员的一天”为样本,全方位展示安全生产网格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为网格化管理提供学习样本。
3.围绕安全管理可视化这一创新做法,选树一批标杆企业,以“常安码”使用效果为切入点,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四、加大安全生产警示教育和反面典型曝光力度
1.办好《安全生产 警钟长鸣》专栏,积极参与事故企业回头看工作,深度采写典型事故发生的原因、造成的后果以及违反的法律法规,通过以事故释法的形式,强化安全警示教育,推动生产经营单位树牢安全发展理念,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2.加大安全生产违法案例曝光频次,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重点阐释违法可能会产生的严重后果,警示告诫企业严守安全生产法律底线,推动新的《安全生产法》入脑入心落实到具体生产过程之中。
3.加大对12350安全生产投诉举报电话的宣传力度,鼓励社会群众关注身边的安全隐患,发现线索及时举报,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参与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
五、组织开展好群众性安全应急科普宣教活动
1.深入推进安全宣传“五进”活动。制定印发《2022年全市安全宣传“五进”工作方案》,发展培育安全宣传实践阵地14个。制定出台“五进”试点单位验收标准,完成2021年试点单位的考核验收,提炼形成具有常州特色的“五进”工作模式。以提高公众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为目标,组织开展20场以上安全文化及应急自救互救综合演出,建成公共安全教育体验基地(场馆)5个,用好用足恐龙人防灾避险体验馆、国家安全生产宣教培训平台等各类应急安全教育培训基地和载体,进一步普及防险避灾知识。
2.创新开展各类主题日活动。精心谋划参与“5·12”防灾减灾周、6月安全生产月、消防宣传周、“12·4”宪法宣传日等活动,通过知识竞赛、云直播、现场咨询、云课堂、应急演练等形式,普及安全应急知识,提高全社会安全应急能力和水平。
3.做好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宣传。以创建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为契机,重点围绕城市生命线、燃气使用、人员密集场所、桥梁隧道、防洪排涝、应急救援等内容,制作关于事故警示、安全防范、应急逃生的公益广告、微电影、动漫等文化产品,剖析城市安全经验做法和事故案例,进一步动员广大市民知晓创建、支持创建、参与创建。
六、建好用好管好宣传阵地
1.加强意识形态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管理的要求,加强网站、微信等意识形态阵地管理,组织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处置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抓好各类舆情处置应对,稳妥化解舆论危机,有效预防、减少和消除突发舆情造成的负面影响。
2.加强与主流媒体的合作。进一步完善与常州日报、常州广播电视台的合作机制,继续办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在行动》《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进行时》《应急小剧场》等专题专栏节目,加强主题策划,定期召开碰头会,汇集多方智慧,共同做好应急管理宣传工作。积极向《中国应急管理报》《江苏安全生产杂志》和省级媒体投稿供稿,进一步提高稿件录用量,不断扩大常州应急管理的影响力。
3.改版升级“常州应急”公众号。以实用、生动为目标,改版升级“常州应急”微信公众号,主要内容包含监管做法、事故警示、典型案例、普法知识、优秀企业安全管理案例、应急科普等,将微信公众号打造成企业学得到、市民喜欢看、同行有借鉴的知识平台。
4.做优做实网站内容维护保障。做好局官方网站和政府网站我局负责模块内容维护,进一步提高审核精准度和严格性,提升网站内容质量。全力做好政务公开工作,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有关要求,加快推进政策解读、简明问答、新闻发布、在线访谈等活动的组织实施,做到应公开尽公开,争取进入全市考核前列。高质量做好2022年政风热线上线活动,认真梳理应急管理部门履职尽责情况和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听取意见建议,接受群众咨询投诉,抓好跟踪督办,展现应急管理系统的良好形象。
5.高质量完成政务信息工作。深挖工作亮点,制定约稿奖惩制度,针对两办约稿内容多、质量要求高、报送速度快的特点及时分解任务、高效配合,如期完成约稿工作。
6.扎实推进学报用刊工作。统筹做好《中国应急管理报》《江苏安全生产杂志》征订使用工作,不断扩大“一报一刊”的地域覆盖面、人群覆盖面、传播覆盖面,充分利用“一报一刊”传达学习应急管理政策精神、普及相关防险避灾自救互救知识。
七、强化新闻宣传队伍和工作机制建设
1.健全沟通联络机制。加强与主流媒体条线记者的互通互动,加强与业务处室和应急保障中心的联系沟通,围绕每月办公会确定的重点工作,集体研究会商,把握新闻报道的主动权和时度效。
2.优化通报点评机制。围绕重点工作新闻宣传、政务信息录用、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用稿情况,提升约稿工作考核占比,进行季度或半年度通报,年底对所有通报情况进行量化考核,结果纳入辖市区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
3.强化队伍建设机制。支持鼓励各辖市区局配齐配强新闻宣传骨干力量,发现和大胆使用一批熟悉政策、精通业务、善于同媒体打交道的优秀年轻干部。加强应急管理系统新闻宣传骨干力量培养,建立AB角,抓好信息员、通讯员等队伍建设,提升组织策划、新媒体运用、突发事件应对等能力水平。
附件:2022年宣传工作任务分解表
附件
2022年宣传工作内容保障分工表
栏目
|
建议内容
|
负责处室
|
时间
|
在线访谈
|
根据工作内容自行决定
|
自然灾害救援处
|
2月
|
根据工作内容自行决定
|
巡查督查处
|
4月
|
根据工作内容自行决定
|
监察支队
|
8月
|
政策解读
|
政策性制度性文件
|
各处室
|
随文件出台
|
政策简明问答
图解2次
|
根据实际情况
|
办公室
|
全年
|
调查征集
|
根据工作内容自行决定
|
指挥中心
|
3月
|
根据工作内容自行决定
|
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处
|
5月
|
安责险相关内容
|
科技信息处
|
10月
|
新闻发布会
|
民生实事完成情况
|
办公室
|
1月
|
“安全生产月”相关情况
|
办公室
|
5月
|
年度安全生产情况
|
办公室、调查统计和
综合减灾处
|
12月
|
专题专栏
|
常州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在行动
|
办公室
|
全年
|
防灾减灾
|
自然灾害救援处
|
每月至少更新1次
|
应急救援
|
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处负责,自然灾害救援处配合
|
每处室每月至少更新1次
|
安全生产
|
危化处、安全基础处、
政策法规处、监察支队、
应急保障中心
|
每处室每月至少更新1次
|
机关党建
|
机关党委、人事处
|
每月至少更新1次
|
部门信息
|
综合协调处、综合监管处
|
每月至少更新1次
|
网上直播
|
安全生产月
|
办公室
|
6月
|
政风热线
|
根据全局工作
|
办公室(各处室配合)
|
7-8月
|
安全宣传
“五进”活动
|
组织安全文化及应急自救互救综合演出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
|
各辖市区局(含常州经开区政法和应急管理局)
|
每个辖市区局组织不少于活动3场
|
完成全市第一批7家安全宣传“五进”试点单位验收,发展培育14家宣传“五进”试点单位(安全宣传实践阵地)
|
各辖市区局(含常州经开区政法和应急管理局)
|
每个辖市区局上半年完成“五进”试点单位验收1家,确定2个实践阵地培育名单。
|
(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