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关于进一步做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
索 引 号:014109760/2013-00053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卫生信息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常卫医〔2013〕203号 发布机构:市卫生局
生成日期:2013-08-28 公开日期:2013-09-12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2013年常州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关于进一步做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
常卫医〔2013〕203号

各辖市(区)卫生局、各二级以上医院:

    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巩固前两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成果,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省卫生厅印发了《省卫生厅办公室关于扎实做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苏卫办医〔2013〕49号)。现就进一步做好我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确保专项整治活动成果提出以下工作要求,请贯彻执行。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确保整治活动达到预期成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是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耐药,实现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举措。各辖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按照省卫生行政部门以及我市的部署和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健全组织,采取积极措施,认真贯彻落实,不断强化管理,层层落实责任,大力推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各项工作,确保我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整治活动各项指标全面达标。
  二、明确重点、强化措施,提升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 
  2013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中的指标要求,与往年指标体系保持了一致性和连续性,同时针对前两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中发现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具体要求。各地各单位要进一步分析情况,研究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明确持续改进专项整治活动的工作重点。一是要以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为契机,积极探索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和运行机制改革,逐步扭转“以药补医”机制,抓住采购、使用、监测、考核奖惩等关键环节,采取有针对性的整改和控制措施,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二是要加强医务人员尤其是县级医院相关人员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教育与培训,增强自觉性和规范性,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三是要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省卫生厅下发的《江苏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2012—2014年版)》,明确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对不同管理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限进行严格限定,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四是要进一步完善抗菌药物遴选和评估制度,加强抗菌药物购用管理,严格控制抗菌药物购用品种、规格数量,医疗机构要对抗菌药物供应目录进行动态管理,清退存在安全隐患、疗效不确定、耐药严重、性价比差和违规使用的抗菌药物品种和品规;加强抗菌药物临时采购管理,做好临时采购备案工作,严禁出现以临时采购方式扩充医疗机构实际使用抗菌药物品种、规格的现象。五是要加强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微生物标本质量,提高血液、脑脊液及其他无菌部位标本送检比例,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六是要加强信息化建设,运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开发至少包括医师抗菌药物处方功能、药师抗菌药物处方调剂功能、处方点评功能、监测评估预警功能等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全过程管理。
  三、落实责任,明确奖惩,有效使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考评结果
  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是本地区和本单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人是具体责任人。各地卫生行政部门的医政科和医疗机构的医务部门是本地和本单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职能机构,要切实承担起相应责任。临床科室负责人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直接责任人。要通过层层落实责任制,推进活动健康有序开展,确保取得实效。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考核评价、奖惩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做到有错必纠、严格奖惩,维护制度的严肃性。我市将组织两次针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专项检查,检查结果将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市重点专科评审等内容。
  四、注重总结,巩固成果,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长效机制
   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遏制细菌耐药,控制医疗费用,保障医疗安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务,需要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改进方式方法、建立工作体系。各地各单位要坚持全心全意服务的宗旨,本着促进医疗事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体制、机制、制度上狠下功夫,以深化公立医疗机构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进一步巩固活动成果,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从阶段性活动逐步转化为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促进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各辖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治理活动信息的收集、通报和上报工作,指定人员、明确责任,及时编印活动简报、通报活动情况。要将活动进展情况、做法、成效及经验,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及时发送至我局医政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交流与合作,及时宣传我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相关政策和取得的工作实效。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和各二级以上医院于2013年11月15日前,将本辖区、本单位2011—2013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总结报我局医政处。

    

    附件:2013年常州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常州市卫生局

    2013年8月26日

    

    附件1

    

    2013年常州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进一步巩固前两年我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成果,加强全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有关工作要求、2013年全市医政管理工作要点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全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巩固前两年全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成果,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优化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结构,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有效遏制细菌耐药;针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标本兼治的措施加以解决;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效措施和长效工作机制,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持续提高。

    二、活动范围

    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重点是二级以上公立医院。

    三、组织管理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本辖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工作方案,具体负责本辖区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组织实施,督促本辖区医疗机构实现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各项指标。

    各医疗机构负责落实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各项工作措施,实现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各项指标,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长效工作机制。

    四、重点内容及具体措施

    (一)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责任制

    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一责任人,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作为医疗质量和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安排;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组织机构,以及各相关部门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中的职责分工,层层落实责任制,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

    卫生行政部门与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与临床科室负责人分别签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状。各单位根据各临床科室不同专业特点,按照国家有关规范、指南,科学设定抗菌药物应用控制指标。各临床科室要根据自身学科特点,制定本科室常见疾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规范。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作为院长、科室主任综合目标考核以及晋升、评先评优的重要指标。市卫生局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纳入医院评审、评价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指标体系。

    (二)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情况调查

    医疗机构对2012年度院、科两级以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统计:抗菌药物品种、剂型、规格、使用量、使用金额,使用量和使用金额分别排名前10位的抗菌药物品种,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I类切口手术和介入诊疗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

    (三)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技术支撑体系

    二级以上医院设置感染性疾病科,可根据需要设置临床微生物室,配备感染专业医师、微生物检验专业技术人员和临床药师,并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医师提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专业培训,对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技术指导,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市卫生局将定期组织开展对感染专业医师、微生物检验专业技术人员和临床药师的培训,不断提高相关人员专业技术水平。

    (四)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要根据省卫生厅下发的《江苏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2012—2014年版)》,明确本机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对不同管理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进行严格限定,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分级管理制度的落实,杜绝医师违规越级处方的现象。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制定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流程,并严格执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

    (五)建立抗菌药物遴选和定期评估制度,加强抗菌药物购用管理

    医疗机构对抗菌药物供应目录进行动态管理,清退存在安全隐患、疗效不确定、耐药严重、性价比差和违规使用的抗菌药物品种或品规。清退或者更换的抗菌药物品种或品规原则上12个月内不得重新进入抗菌药物供应目录。

    严格控制抗菌药物购用品种、品规数量,保障抗菌药物购用品种、品规结构合理。三级综合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50种,二级综合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35种;口腔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35种,肿瘤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35种,儿童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50种,精神病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10种,妇产医院(含妇幼保健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40种。同一通用名称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超过2种,具有相似或者相同药理学特征的抗菌药物不得重复采购。头霉素类抗菌药物不超过2个品规;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剂)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不超过5个品规,注射剂型不超过8个品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不超过3个品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各不超过4个品规;深部抗真菌类抗菌药物不超过5个品种。医疗机构抗菌药物采购目录(包括采购抗菌药物的品种、品规)要向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医疗机构确因临床工作需要,采购的抗菌药物品种和品规数量超过上述规定,经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详细说明理由。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核准其申请抗菌药物的品种和品规的数量和种类。

    因特殊治疗需要,医疗机构需使用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以外抗菌药物的,可以启动临时采购程序。临时采购由临床科室提出申请,说明申请购入抗菌药物名称、剂型、规格、数量、使用对象和使用理由,经本机构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审核同意后,由药学部门临时一次性购入使用。同一通用名抗菌药物品种启动临时采购程序原则上每年不得超过5例次。如果超过5例次,要讨论是否列入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调整后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总品种数不得增加。

    医疗机构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每半年将抗菌药物临时采购情况向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卫生行政部门要定期组织对辖区内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时采购报备情况进行合理性审核。

    (六)加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指标控制力度

    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4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每百人天40DDDs以下。

    口腔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7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5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每百人天40DDDs以下。

    肿瘤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4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10%,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1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每百人天30DDDs以下。

    儿童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5%,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5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每百人天20DDDs以下(按成人规定日剂量标准计算)。

    精神病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5%,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5%,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1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每百人天5DDDs以下。

    妇产医院(含妇幼保健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每百人天40DDDs以下。

    住院患者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剖宫产手术除外),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和使用疗程合理。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原则上不联合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其中,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补片修补术)、甲状腺疾病手术、乳腺疾病手术、关节镜检查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颅骨肿物切除手术和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手术患者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4小时。

    (七)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估

    医疗机构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有条件的医院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分析本机构及临床各专业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估抗菌药物使用适宜性;对抗菌药物使用趋势进行分析,出现使用量异常增长、使用量排名半年以上居于前列且频繁不合理使用、企业违规销售以及频繁发生药物严重不良事件等情况,及时调查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八)加强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和细菌耐药监测

    医疗机构要采取综合措施,努力提高微生物标本质量,提高血液及其他无菌部位标本送检比例,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根据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30%;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50%;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不低于80%。开展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定期发布细菌耐药信息,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针对不同的细菌耐药水平采取相应应对措施;医疗机构按照要求向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报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数据信息,向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报送耐药菌分布和耐药情况等相关信息。

    (九)严格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和药师抗菌药物调剂资格管理

    二级以上医院要按年度对医师和药师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考核工作,医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授予相应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药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授予抗菌药物调剂资格。

    (十)落实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

    医疗机构组织感染、药学、微生物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抗菌药物处方、医嘱实施专项点评。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每个月组织对25%的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所开具的处方、医嘱进行点评,每名医师不少于50份处方、医嘱,重点抽查感染科、外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等临床科室以及I类切口手术和介入诊疗病例。

    医疗机构根据点评结果,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10名的医师,向全院公示;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10名的医师,在全院范围内进行通报。点评结果作为科室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重要依据。医疗机构对点评中发现的问题,要进行跟踪管理和干预,实现持续改进。

    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仍出现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药物处方权。药师未按照规定审核抗菌药物处方与用药医嘱,造成严重后果的,或者发现处方不适宜、超常处方等情况未进行干预且无正当理由的,医疗机构应当取消其药物调剂资格。医师处方权和药师药物调剂资格取消后,在6个月内不得恢复。

    (十一)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医疗机构要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包括利用电子处方(医嘱)系统实现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和药师抗菌药物处方调剂资格管理、控制抗菌药物使用的品种、时机和疗程等,实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全过程控制;开发利用电子处方点评系统加大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工作力度,扩大处方点评范围和点评数量;开发相应统计功能软件实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动态监测、评估和预警。

    (十二)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通报和诫勉谈话制度

    医疗机构要定期对临床科室和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进行汇总,并向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对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每年报告一次;对限制使用级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半年报告一次。卫生行政部门根据监测和医疗机构上报情况对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量、使用率和使用强度进行排序,对于未达到相关目标要求并存在严重问题的,召集医疗机构第一责任人进行诫勉谈话,并将有关结果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通报。

    (十三)完善抗菌药物管理奖惩制度,严肃查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

    卫生行政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合理性评估结果作为医师职称晋升、评先评优、定期考核、收入分配、绩效考核等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大对于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责任人的处理和惩罚力度,加大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行为的奖励力度,引导医务人员摒弃不合理用药行为,逐步树立良好的执业风气和合理用药氛围。

    对于存在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问题的医师,卫生行政部门或医疗机构应当视情形依法依规予以警告、限期整改、暂停处方权、取消处方权、降级使用、暂停执业、吊销《医师执业证书》等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于存在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问题的科室,医疗机构应当视情形给予警告、限期整改;问题严重的,撤销科室主任行政职务。对于存在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问题的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视情形给予警告、限期整改、通报批评处理;问题严重的,追究医疗机构负责人责任。

    (十四)加大总结宣传力度,营造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氛围

    医疗机构要将本单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两年多来的成效进行总结,并通过各种媒介向社会广泛宣传。要充分利用宣传栏、医患沟通会、网站信息等多种形式,加大对群众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知识的宣教力度,提高群众合理用药意识。营造良好的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氛围。

    五、活动方式

    (一)自查自纠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重点是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要根据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工作安排,结合前两年专项整治活动情况,认真组织排查梳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的问题,发现问题,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及时整改,并将自查自纠工作贯穿始终。

    (二)督导检查

    1.专项检查。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各辖市(区)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辖区内所属医院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报市卫生局;市卫生局主要负责对市直医院的督查。

    2.重点抽查。市卫生局将组织检查组对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进行2次督查,并对各地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情况进行抽查。

    3.严肃处理。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按照相关规定,分别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发现的严重问题予以处理,并及时整改。

    (三)总结交流

    2013年11月15日前,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将本辖区2011-2013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总结报送市卫生局。市卫生局将适时组织召开会议,总结3年活动情况。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耐药,是公立医院改革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现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措施。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切实从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出发,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充分认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对于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重要意义,加强领导,细化措施,精心设计,周密安排,层层落实责任制,做到机构落实、人员落实、工作落实,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务求实效

    各辖市(区)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本方案,制定本辖区工作方案,明确组织分工、活动安排、工作重点,指导医疗机构落实各项活动内容。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结合本地区、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实际和两年来活动情况,认真剖析当前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突出问题和重点环节,通过完善工作制度、健全工作机制、强化教育培训、加大治理力度等综合手段,集中治理,抓点带面,点面结合,逐层突破,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三)认真总结,巩固成果,持续改进

    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保障医疗安全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需要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改进工作方法。2013年是3年活动的最后一年,也是全面总结,研究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的关键一年。各辖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在3年专项整治活动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逐步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相关制度、指标体系和长效工作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巩固活动成果,坚决避免出现“反弹”现象。将活动重点转移到监督医疗机构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从阶段性活动逐步转入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促进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持续改进。

    

常州市卫生局办公室

2013年8月28日印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