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关于对常州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代表建议第0185号的答复
索 引 号:014109488/2022-00149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参与渠道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常教办〔2022〕92号 发布机构:市教育局
生成日期:2022-05-31 公开日期:2022-05-31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对常州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代表建议第0185号
关于对常州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代表建议第0185号的答复
常教办〔2022〕92号
任洪兴等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双减”背景下做好科技教育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常州市教育局高度重视基础教育阶段的科技教育,在顶层设计、机制创新、氛围营造和评价改革等方面先行先试,构建完备的小学、初中、高中青少年科技教育体系。协同市科协等部门多方联动,大力整合高校、研究所、企业等多方资源,厚植科技人才培养基础,完善科技教育实践育人模式,扩展青少年科普活动参与群体,提高学生科技兴趣和综合能力。
  一、架构全市青少年科技教育两级管理体系
  常州市教育局配合市科协统筹协调,集社会各方资源,形成以“一站四点”为基点,以“创新实践”为核心,在全市各区设点布局,架构市、区两级青少年科学创新两级管理体系。形成以科协为“智慧枢纽”,全市各中小学、高校、科研场所、科普基地为“行动支架”的一体化育人网络,有效推进科技教育优质师资、课程和项目共享共建。
  二、建立全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全程育人机制
  一是深度融合国家课程,在中小学普遍开设基础的科普和科学探究课程。发挥物理、化学、生物学科在增强科学素养上的主阵地作用,积极探索将科学教育融入其他学科课堂教学的路径方法,推进研讨式教学为主导的多元化教学方法。二是广泛开展科技节、科技周、夏令营、冬令营等校内外科技活动,在系列实践活动中渗透科学内容、引入科学思维,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创造力。三是注重早期介入与兴趣激发,遵循各学段独特的科技人才培养规律,不断丰富社团活动、选修课程、课题研究等育人载体和方式,在小学阶段埋下科技种子,在初中阶段点燃科技爝火,在高中阶段激活科技动力,建立贯穿基础教育全学段的科技教育机制。
  三、盘活全市青少年科技教育优质基地资源
  为盘活区域内各类科普资源,实现社会资源与学校科技教育的有机对接,教育局与科技局、科协建立联动机制,初步形成区域内科学教育协同机制。一是统筹全市467个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和学校科技场馆中可以用于中小学科技启蒙的资源,全面形成覆盖全区域的科技教育同盟。二是强化基地学校共建课程机制,从特色学校中招募建立起一支跨学校、跨学科的课程研发队伍,结合基地资源设计适合不同学段的科技体验课程。三是创新实施路径,在研学等实践活动中,将科学思维引入各类主题课程,让科技教育常态化、立体式实施。
  四、锻造全市青少年科技教育本土培育品牌
  常州市教育局联合多部门,于2012年建立全市青少年科技俱乐部管理模式,迄今为止,已成立机器人、头脑奥林匹克、益智类、航模、创客、程序设计小能手、电子技师等14个科技俱乐部,形成省内首创的青少年俱乐部管理模式,并取得丰硕成果。十三五期间,全市青少年获国际竞赛特等奖8项、一等奖40项,获国家级竞赛特等奖52项、一等奖406项,4名学生获省人民政府青少年科技创新培源奖,10名学生入选省科技创新后备人才计划。2021年,全年组织赛事近百项,参赛学生达20000余人,获国家级奖项200余人次、省级2000余人次、市级9000余人次。
  为进一步完善全市中小学科技育人机制,下一步将继续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以赛促建。通过科技俱乐部组织参与国家、省市级各类学生比赛与师资培训,以点带面,推动全市科技教育发展,培育业务素质硬、创新能力强的科技教师队伍,全面提升我市青少年科技素养。二是以奖促优。创设重视科技竞赛的社会氛围。根据《常州市青少年科技竞赛资助奖励办法》,给予科技俱乐部经费补贴,加大省级及以上获奖师生的奖励力度。三是以评促培。通过组织学校创建“省十佳科技创新学校”“省科学教育综合示范学校”“省青少年科学教育工作室”“市级科学教育示范学校”,推动学校科学教育的品质发展。
  非常感谢你们对教育事业的关心、理解与支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