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公开)
王金雨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关于我市国家产教融合城市创建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自2019年常州成为江苏唯一向上推荐的首批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以来,市发改委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坚持教育与产业联动发展的工作理念,整合全市资源,创新发展思路,突破机制体制,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今年7月,我市成功入选全国首批21个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成为全省唯一获批的城市。
一、推进情况
(一)抓机制。一是强化组织推进,将深化产教融合工作纳入“服务高等院校及推进城市、大学共同发展”专班,市领导挂钩推进,做到任务细化、责任明确、定期督查。二是强化考核督查,深化产教融合已列入省委、市委年度深化改革重点任务之一,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培育纳入省高质量考核指标体系,运用市委市政府督查和市综合考核合力强化推进。三是完善建设体系,会同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开展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培育、高技能人才培育、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大行动,形成部门协作、政企联动、校地合作、项目助推的推进格局。
(二)抓政策。在已有政策清单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产教融合相关政策意见。相继出台《关于常州市推进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的实施方案》《支持在常高校产教融合高水平发展实施细则》《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及其系列实施细则,在省内率先出台《常州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十四五”规划》和《常州市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进一步聚焦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
(三) 抓平台。加快科教城、中以常州创新园、武进高新区科教城园区等重点园区平台建设,启动科教城现代工业中心三年提升工程、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常州大学西太湖校区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教育资源向产业园区聚集。推进人才培育平台建设,常州大学阿里云大数据学院、常州工学院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江苏理工学院中兴通讯信息工程学院等3所学院入选2020年省级重点产业学院建设点,占全省总数的五分之一。推进高校创新平台建设,机电学院牵头成立的工业机器人与智能装备职教集团成功入选国家首批示范性集团培育单位,信息学院、机电学院成为国家工业互联网产教融合创新中心共建单位,工业学院牵头成立全国智能化钣金制造职业教育集团。推进产教融合联盟建设,组建由政府、园区、龙头企业、高校等不同类型主体构成的产教融合联盟,跨境电商产教联盟等4个省市级产教融合联盟已实体化运作。
(四)抓项目。建立产教融合重点项目库,目前入库项目40个,总投资超50亿元,其中常州工学院产教融合发展工程等20个项目已建成投用,新增实训基地面积30万平方米;常州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二期、常州科教城现代工业中心提升工程等13个在建项目进展顺利;另有常州科教城现代工业中心三期等7个储备项目,目前正加快推进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加强与国家、省的对接联系,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政策资源,截至目前,全市产教融合项目累计获得中央预算内资金2亿元,政府专项债3.05亿元,位居全省前列。
(五)抓企业。建立市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库,至2020年底,入库企业达200家,今创集团、星宇车灯等23家企业入选省级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培育名单,总数量全省第二。积极落实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税费政策,截至目前,我市已有15家省级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已享受到税费抵免政策,累计抵免税费470余万元。
围绕委员们提出的意见建议,在我委委托南京师范大学开展常州市产教融合实施路径研究,形成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常州产教融合创新机制展开了深入研究,同时汲取南昌、咸阳、柳州等其他创建城市先进经验,对研究成果做进一步完善,力争为我市在下步试点城市建设中打造新模式、提升新亮点、树立新优势提供有力支撑。
下一步,我们将对照国家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任务和要求,主动吸纳委员们提出的对策建议,持续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各项工作,优化职业教育资源布局,提升产教协同质量,创新重大平台载体建设,推进产教融合试点企业培育,为常州建设“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提供有力支撑。
(一)优化职业教育资源布局。在已形成常州科教城、殷村职教园、高新区职教基地、东部职教联盟的职业教育东南西北四片区集聚基础上,结合全市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新一轮资源布局,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资源向产业集群区、工业园区、创新园区集聚,达到教育产业空间融合,同时充分发挥各地政府联系、桥梁、纽带作用,创新体制机制,实现产业与教育深度融合发展。
(二)提升产教协同育人质量。以提升产教协同育人质量为导向,加强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引入力度,强化企业参与力度,对接行业与企业需求,创新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推广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宣传力度。进一步完善“1+X”证书制度体系,全面推进职业院校“双证书”制度。完善职业院校自主聘任兼职教师办法,畅通行业企业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从教渠道。改革职业院校专业教师晋升和评价机制,将企业生产项目实践经历、业绩成果等纳入评价体系,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三)创新重大平台载体建设。加快推进已建成实训基地、科创园区、孵化基地在具有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设备设施上的提档升级,引导企业、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加大向上争取力度,进一步推动常州科教城工业中心三期、常州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项目建设,在现有机制上寻求突破,引导完善企校共建共享机制,激发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实训基地市场化程度;聚焦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地方、企业、院校开展以混合所有制、股份制等形式,采用租赁、共建共享等方法建设一批具有地区领先、国内有示范效应的重大平台载体项目。
(四)推进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对照国家和省关于建设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相关要求,加快研究制定我市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培育标准。联同教育、人社等部门锚定优势产业、主导产业、未来产业开展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培育,推进各项激励政策的落实,进一步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签
发
人:严永志
经
办
人:奚峰强
联系电话:85681103
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1年8月23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