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正文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关于对常州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建议第169号的答复
索 引 号:014109445/2024-00184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其他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常发改复〔2024〕第110号 发布机构:市发改委
生成日期:2024-06-06 公开日期:2024-06-06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你们提出的关于综合能源运用助力常州新能源之都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关于对常州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建议第169号的答复
常发改复〔2024〕第110号

王寅等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综合能源运用助力常州新能源之都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综合能源作为一种能源利用形式,能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能源梯级利用、提升新能源消纳水平,同时满足用户多元化用能需求、降本减碳、提质增效,在推动能源转型、服务“双碳”目标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等方面具有多重价值和意义。围绕综合能源,我市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工作开展情况

1. 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发展重点。综合能源发展已列入《常州市“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规划》明确加强综合能源集约化,并分别从生产端、消费端、服务侧提出了综合能源的发展重点,助力构建安全高效的能源供给体系和清洁低碳的能源消费体系。

2. 加强龙头企业培育,提升服务水平。为全面落实“532”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引领长三角、辐射全国、全球有影响力的“新能源之都”,高效统筹全市新能源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市委、市政府组建常州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综合能源服务是公司重要的业务板块之一,公司的成立为综合能源服务的推进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3. 加快项目推进,探索新型商业模式。近年来,我市建成一系列综合能源服务典型项目,包括长三角地区最大规模绿色智慧综合能源站--高铁新城综合能源站、国内首个新型站网互动示范中心、以及安阳里、红梅公交站、中天钢铁、中吴宾馆等一批光储充智慧能源站,项目在建设模式、商业模式等方面均进行了有效探索。

4. 加强组织部署,确保电力安全供应。我市一直将电力安全供应保障放在工作首位,确保能源电力安全供应。2023年,在全省首创化工企业夏季集中检修模式,组织企业将年度春检调整至7、8两月。落实分时电价政策,组织工业用户做好尖峰时段避峰生产。面对2023 年突如其来的历史极寒天气,有序组织用户参与迎峰度冬需求响应,高效应对冬季最高负荷两创历史新高的挑战。

5. 加强产学研合作,激发创新活力。今年,常州新能源储能产教融合共同体正式成立。共同体由常州大学、常州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将围绕新能源储能行业现状、共同体建设任务、合作需求等内容,在科研攻关、创新平台、人才培养等方面紧密合作,共同推动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走深走实。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市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新能源之都的各项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政府引导、推进项目建设、创新商业模式,努力培育市场新业态、发展用能新形式,促进新能源消纳、工业能效提升,激活市场活力,加速推动综合能源服务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是继续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我市即将启动“十五五”能源发展规划和“十五五”充换电设施规划编制,届时将把光储充等综合能源服务纳入规划,推动综合能源服务加快发展。

二是加快推进近零碳园区试点建设。围绕能效水平标杆化、生产过程清洁化、能源供给零碳化、基础设施绿色化、资源利用循环化、运营管理数智化六个方面推进近零碳园区试点建设,开展近零碳园区、微电网项目建设,加快综合能源推广利用。

三是继续壮大综合能源服务力量。推动新能源集团继续发挥资源优势,积极主动强化自身系统统筹能力,建立新能源领域设计、施工、运维全产业链一体化综合服务能力。推动各经营主体之间探索“合资共建”、“业主自建+运营”、“EPC+运营”等多种新型商业模式,积极盘活综合能源市场。

四是继续加快综合能源项目落地实施。围绕乡村探索“美丽乡村+整村户用光伏+充电桩”、围绕产业园区探索“光储充+”园区智慧能源站。鼓励具备条件的加油(气)站配建公共充(换)电设施,建设集油、气、氢、电等多位一体的综合供能服务站。围绕光伏、储能、充电设施、智慧能源管理、设施提效、可再生能源替代及碳排管理等方面建设常州大学近零碳校园项目,着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融入校园建设,构建绿色生态校园。



签 发 人:陈华鹏

经 办 人:康美华

联系电话:85681081



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4年6月6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